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一、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的简单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 ,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的改革从未停止 ,但真正称得上产权制度变革的只有三次 :第一次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发生在建国后不久 ,其标志是中央人民政府于 1 950年 6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明确指出 :土地改革的基本目的是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 ,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 ,发展农业生产 ,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在土地分配上应“统一地、公平合理地分配给无地少地及缺乏其他生产资料的贫苦农民所有”。这一土地产权制度安排有两个要点 ,一是废… 相似文献
3.
中国加入WTO后,必须加速建立起与国际接轨的市场化的农村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而其关键是进行农地产权制度创新,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巩固现有的家庭联产承包制成果,运用现代产权理论,合理界定和安排农用土地产权,构建一套与农村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农用土地产权制度。 相似文献
4.
中国农地产权制度的法律思考与创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一、现行农地产权制度存在的问题1 农地所有权主体模糊 ,所有权代表不清和权能界限不明我国《土地管理法》第 10条规定 :“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依法属于村农民集体所有的 ,由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村民委员会经营、管理 ;已经分别属于村内两个以上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农民集体所有的 ,由村内各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村民小组经营、管理 ;已经属于乡 (镇 )农民集体所有的 ,由乡 (镇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经营、管理。”同时 ,《宪法》、《民法通则》也都作了相应的规定。但都没有明确指出主体是那一级 ,乡、村、村民小组抑或集体经济组织。随之 ,主… 相似文献
5.
农业土地过度非农化与控制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农业土地非农化的成因1978年以来,我国农业土地非农化有两个高涨期:第一个是1984~1987年,4年内农地非农化量达到1044千公顷,占11年的44.7%;第二个是1992~1994年,这3年内农地非农化量达到736.6千公顷,占11年的31.6%。农地非农化急剧扩张是由以下因素导致的:1.农村工业占地。以乡村工业为主的农村工业的浓厚社区性导致企业因分散布点而占用大量耕地。据统计,目前全国乡镇企业用地约为7330千公顷,人均占地约1亩,占全国城镇、工矿、村庄用地的1/3强,近几年仍以每年近万公顷的速度递增。2.开发区占地。1992年开始的开… 相似文献
6.
农业、农村的市场化、现代化趋势表明,如今的“三农”正在经历由传统向现代化的差序层次变迁,客观上要求金融服务如融资手段、渠道、方式等方面应该适应这一变化。尤其是加入WTO后,农产品竞争力下降,土地的比较利益会更加低下,由于资金趋动性,会导致农业资金大量流失,农业融资更加困难。为了适应形势的变化,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农地金融制度是一个可以选择的投、融资手段。一、现实思考土地作为不动产具有不可毁灭性,不可移动性,用途持久等优越性,在信贷方面是良好的担保品,以农地自身的某种价值为抵押、形成信贷投入的风… 相似文献
7.
8.
农地产权制度与农业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农地的可持续利用 ,农地利用可持续性的基础是建立有效的农地产权制度。在我国现行农地产权制度下 ,土地保护不力 ,土地利用效率不高 ,从业者利益得不到充分保障等问题已严重制约着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从我国土地利用的现状出发 ,在分析农地产权制度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基础上 ,提出改革现行农地产权制度 ,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一、我国农地资源利用现状农业可持续发展就是要实现农地资源的可持续和有效利用。这就要求在农业发展和农地利用上必须处理好几个问题 :一是农地资源的代际分配问题 ,即农地的可… 相似文献
9.
土地市场化与“三农”问题的出路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收入问题。农业生产收入持续下降的原因不是农业生产减退,而是农业剩余以不平等的贸易条件,通过过低的农产品供给价格弹性被转移到其它生产部门去了。农产品供给价格缺乏弹性是由土地价格严重扭曲造成的。因此,土地价格市场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出路所在,土地使用权有偿转让制度是土地价格市场化的前提条件,政府应该为土地价格市场化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0.
可转移发展权与农地城市流转控制 总被引:41,自引:0,他引:41
城乡生态经济交错区的农地城市流转是乡村城市化和农业工业化进程中一种普遍的社会经济现象。农地城市流转,一方面,使土地价值增值,土地收益大大提高;另一方面,由于大量优质农地减少而危及到粮食安全、公众健康、生物多样性的维护,引起不可逆转的经济问题、社会问题和生态环境问题。本文提出在城乡生态经济交错区设置土地的可转移发展权,并通过市场交易,使之既能控制农地城市流转,又能兼顾农地保护的公平与效率。 相似文献
11.
杨静慧 《安徽行政学院学报》2011,(3):36-39
随着农村留守儿童群体规模的不断扩大,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日益突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产生既有社会因素,也有学校和家庭因素。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必须明确政府职责,调动社会力量,变革教育机制,强化家庭观念。 相似文献
12.
耕地生态安全直接关系到耕地的可持续利用问题,对于经济和社会的稳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根据湖北省1995-2004年耕地资源利用的现状,从耕地生态安全的角度出发,发现湖北省耕地生态安全面临着耕地的数量持续减少,质量不断下降,受污染严重,承载压力大,后备资源不足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保障耕地生态安全的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13.
周国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10,27(4)
当前我国中央政府采取了强化自身权力和农民土地权利的方式制约地方政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然存在着农民制约乏力、信息不对称、司法制约不足、人大监督虚化等问题,不能实现对征地权力的有效制约。据此提出保护农民自组织化行为、创新信息渠道、加大立法监督、实施司法审查和构建维护失地农民权益的社会团体等措施,增加地方政府征地行动成本,削弱其行为动机,实现对征地行为的有效制约。 相似文献
14.
西部地区退耕还林试点工程问题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西部地区地处长江、黄河上游 ,是中国自然生态脆弱和敏感地带 ,其地质地貌复杂 ,自然灾害频繁 ,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不佳 ,高度重视和科学实施退耕还林 (草 )试点工程 ,对于逐步遏止水土流失和生态恶化 ,有效恢复长江、黄河上游生态系统 ,促进西部不发达地区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少数民族地区的政治稳定无疑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调查研究表明 ,自 1998年 9月和 1999年 10月起实施的长江上游天然林保护工程和长江、黄河上游地区退耕还林试点工程以来 ,通过广大人民群众的充分理解、积极配合西部各省 (区 )地方… 相似文献
15.
农民集中居住:现状、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近年来,在北京、上海、江苏、浙江等省份的一些县市,地方政府开始引导农民集中居住。但是,在实行的过程中,地方政府往往出于自身利益而强制要求农民参加,造成许多不良后果。本文从目前农民集中居住的现状出发,着重分析了其中存在的问题,最后得到结论,并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郭世珠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5,22(4):34-37
规范经营性用地供应,有利于国有土地资产保值增值、优化投资环境、加快经济健康、持续发展。在简述了经营性用地供应的法律、法规、政策演变后,分析了部分地方经营性用地供应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实际提出了若干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吴学民 《安徽行政学院学报》2013,(1):59-63
文章简要回顾了我国的利率市场化历程,分析了利率市场化对于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在盈利模式、定价策略和风险管理等方面的影响,并提出通过推动零售转型,提升内外部定价能力,拓展中间业务,多元化经营和构建利率风险管理体系来有效应对利率市场化挑战。 相似文献
18.
团场工业:历程、问题、发展思路及目标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主要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对兵团乡镇企业团场工业发展的历程和现状以及团场工业发展的几种主要形式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提出了发展团场工业、搞活团场企业的政策措施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20.
森林经理: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回顾了我国森林经理的发展历程,分析了目前森林经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探讨了新时期森林经理的地位和作用,提出重振森林经理、促进森林科学经营的建议。主要结论为:我国森林经理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目前存在诸多方面的问题,面临被弱化的局面。其原因主要是我国长期忽视森林经营以及森林经理定位不准,技术落后等。新时期,应采取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健全森林经营的法律法规,健全机构,理顺职能,理顺学科关系,加强森林生态系统经营实践,完善森林经营理论,加强科学研究,提高创新能力,加强人才培养等对策。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