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部开发的政策援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制度的短缺是西部资本、技术、企业家形成的制约,也是东部要素“西进”的瓶颈。西部开发需要充足的制度供给,更需要充分的制度创新权力。单纯依赖市场机制不能在预定期限内实现经济增长的“区域梯度推进”,政策援助是西部经济发展的原动力要素。政策援助应突破以往直接投资的单一渠道,从制度供给、体制变革、政府建设、金融创新等出发,为私人资本的进入扫除障碍,从根本上解决西部经济进步的动力问题。  相似文献   

2.
西部地方政府行为与经济增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是以经济增长模型为理论依据,分析得出西部经济增长与增长模型的悖论,认为西部经济增长应引入制度因素,重点分析在西部地区制度影响经济增长的情况下,西部地方政府制度变迁缓慢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西部开发与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部开发中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要借鉴我国东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一要从经济体制改革实行制度创新入手,实行制度创新;二要因地制宜,发展优势产业和特色经济;三要政府扶持,政策到位。只有这样才能椎进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使之成为西部开发中的新的经济增长点之一。  相似文献   

4.
中国两大经济增长极-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经过各自不同的制度创新模式成功实现经济转型,经济获得快速发展。而与之相比较,我国西部广大地区,由于种种原因,其经济转型过程相对缓慢,阻碍了西部经济的健康发展。本文通过总结比较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走向市场经济的经验和两种不同的制度创新模式,试图为西部经济实现转型发展寻找一条道路。  相似文献   

5.
中国两大经济增长极-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经过各自不同的制度创新模式,成功实现了经济转型,经济获得快速发展。而与之相比较,我国西部广大地区,由于种种原因,其经济转型过程相对缓慢,阻碍了西部经济的健康发展,因此,西部地区必须借鉴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制度创新模式,从政府和基层组织等层次上,促进其经济转型。  相似文献   

6.
全球化、本体化特征体现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两极化方向,即世界经济发展一方面在趋同,另一方面在趋异。世界经济发展变化的这种趋势对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也是双重的,即一方面为西部地区直接获得和利用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知识溢出效应,发挥“后发优势”,在较短时间内实现追赶目标带来机会;另一方面也可能使西部地区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差距进一步拉大。 面对机遇和挑战,我国西部地区的基本对策应该是:优先发展信息产业;大力发展教育事业;积极稳妥地进行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7.
中国两大经济增长极--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经过各自不同的制度创新模式成功实现经济转型,经济获得快速发展.而与之相比较,我国西部广大地区,由于种种原因,其经济转型过程相对缓慢,阻碍了西部经济的健康发展.本文通过总结比较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走向市场经济的经验和两种不同的制度创新模式,试图为西部经济实现转型发展寻找一条道路.  相似文献   

8.
课题组 《西部金融》2021,(3):4-12,18
在制度质量视角下西部地区经济增长动力如何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是本文研究的问题.依据文献梳理和新经济增长理论选取影响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17个因素,基于2005——2018年西部地区数据,运用逐步回归法进行变量选取,采用混合回归方法对影响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物质资本存量、社会消费品总额等...  相似文献   

9.
西部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部产业结构不合理是制约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西部在经济布局上计划色彩浓厚,机制不灵活,三大产业内部结构欠合理,企业技术落后,深加工能力差等严重制约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因此,必须建立西部地区现代农业生产体系,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加大传统工业改造力度,努力发展高新技术和新兴产业;积极帮助西部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大力扶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0.
人力资本在区域间的非均衡配置,直接影响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是我国在21世纪迈向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必须解决的重要课题。我国劳动力资源总量丰富,地区差异不大,但人力资本的质量与积累能力方面中西部与东部地区的差距较大。人力资本的非均衡配置影响到地区经济增长、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社会和谐发展。只有制定并实施有效的地区教育发展战略,加强中西部地区人才流动的制度创新,以及加大西部地区公共卫生投入、全面提高人口素质,才能促进区域经济的和谐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