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问题的提出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之后,北京服务业快速发展,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已超过60%,成为首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发展现代服务业,是完善首都城市功能和发展首都经济的内在要求,也是首都经济新的增长点.为此,北京市科委设立了"现代服务业促进"的主题计划,就是要充分发挥集成资源的优势,利用科技手段解决现代服务业发展中存在的共性技术问题,推动新型现代服务业的产生及发展,提升服务业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2.
问题的提出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之后,北京服务业快速发展,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已超过60%,成为首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发展现代服务业,是完善首都城市功能和发展首都经济的内在要求,也是首都经济新的增长点.为此,北京市科委设立了“现代服务业促进“的主题计划,就是要充分发挥集成资源的优势,利用科技手段解决现代服务业发展中存在的共性技术问题,推动新型现代服务业的产生及发展,提升服务业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3.
汤平 《首都经济》2008,(4):84-86
刘淇书记指出北京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客观需要;是按照首都城市功能发展经济的重要途径;是在新的发展阶段,推动首都经济发展的新举措。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是对首都经济认识的进一步深化,把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起来,首都的发展才能真正地占领制高点。目前,就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有关话题,本刊记者专访了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赵弘先生。  相似文献   

4.
近日。北京市召开了首都服务业发展座谈会。市政府领导及相关委办局负责同志与50多位企业家代表欢聚一堂,畅所欲言,为北京服务业发展建言献策。这是北京市委副书记、市长郭金龙到京后参加的首个企业家座谈会。他就首都服务业的发展作了重要讲话。  相似文献   

5.
《高科技与产业化》2015,11(2):95-95
1月30日,"京津冀科技服务业协同发展研讨会"在京召开。首都科技服务业协会理事长刘东威,首都科技服务业协会副秘书长李卫卫,首都科技服务业协会副秘书长、北京携创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赖晓南,中央在京科研单位、中介服务机构以及京津冀地区科委、产业园区等单位的科技管理负责人参加了本次会议。本次研讨会旨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的重要指示及国务院《关于加快科技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的  相似文献   

6.
汤平 《首都经济》2008,(1):32-34
为了进一步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2007年11月北京市委.市政府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促进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旨在增强首都服务功能,提高首都服务业的发展水平。《意见》的出台将服务业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为服务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  相似文献   

7.
周雅 《北方经济》2011,(16):65-66
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这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是推动首都经济迈上新台阶的必由之路。近年来,北京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势头强劲,已经形成以生产性服务业为主导的经济格局。本文在分析北京生产性服务业现状的基础上,提出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推动生产性服务业聚集区建设、加强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发展的政策建议,从而促进北京市生产性服务业进一步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8.
近十几年来,生产者服务业成了世界经济中增幅最快的行业。北京发展经济应利用好首都优势资源,同时,要坚持国家首都、国际城市、文化名城、宜居城市的功能定位。本文从北京的特有功能定位、提升北京城市功能和促进北京的城市国际化进程三方面分析,认为北京应当大力发展生产者服务业。从北京生产者服务业有良好的基础,北京具有发展生产者服务业的资源优势,总部经济的发展极大地促进北京生产者服务业集群发展三方面分析,认为北京大力发展生产者服务业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促进服务业发展是提升首都综合竞争力的必然要求 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意见》,按照市第十次党代会的要求,市委市政府研究制定了进一步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意见,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北京市服务业的发展思路、主要目标、战略重点和政策支持等方面作出了具体部署,对于推动首都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建设繁荣、文明、和谐、宜居的首善之区,都具有重要而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知识型服务产业2000年增加值超过605.9亿元,预计2005年可望达到北京GDP的35%一项最新研究成果称,知识型服务业已经成为首都经济的重要增长点之一。2000年,北京七大主要知识型服务产业增加值达605.9亿元,占北京市整个第三产业增加值的42.2%,占北京市GDP的24.6%。这份报告是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与北京市科委软科学处联合完成的。这份名为《首都知识型服务业发展战略研究的研究报告称,新兴的知识型服务业正在成为首都第三产业的支柱,知识型服务业已成为首都与高新技术产业并重的又一发展重点,成…  相似文献   

11.
<正>为推动北京市服务业现代化发展,建立健全具有中国特色、首都特点、时代特征的体制机制,构建与国际规则相衔接的服务业扩大开放基本框架,2015年北京市向国务院申请,要求成为服务业扩大开放的试点城市。同年5月,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北京成为全国首个也是唯一一个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城市。  相似文献   

12.
施昌奎 《首都经济》2007,(10):91-93
北京市“十一五”规划从首都功能定位和资源比较优势出发,强调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会展经济则是现代服务业重点发展的产业之一。展览场馆的运营管理是会展业的一个具体问题.采取何种模式将影响到会展业的健康发展。[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赵弘  赵凯 《首都经济》2007,(3):92-94
高新技术产业在推动首都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协调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需要以结构调整为重点.进一步优化产业发展方向.培育和壮大适台北京发展的新产业.提升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和附加值。北京高技术服务业作为北京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新的业态.愈益成为推动北京高新技术结构优化的重要力量。加快高技术服务业发展.应该成为推动首都经济结构调整和高新技术产业优化升级的重要战略重点.[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徐力生 《首都经济》2007,(10):41-42
加快服务业发展,对于带动北京市经济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增强首都综合服务功能具有重要意义。《北京市“十一五”时期服务业发展规划》指出,实现“十一五”时期服务业规划目标,必须加强组织协调,健全政策体系,营造良好环境,实施品牌战略,培育产业集群,落实好促进服务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5.
为整合中央在京科技资源、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促进发展方式加快转变,由北京科技协作中心等单位倡议发起的首都科技服务业协会于2011年5月12日正式成立。协会现有会员单位108家,其中中央在京研究单位72家,高科技企业、专业中介机构等36家。首都科技服务业协会致力于整合科技服务资源,以首都科技的"北京创造"品牌为基础,以"北京服务"品牌为助推,将北京的科技创新优势通过高水平、集成化的科技服务变为产  相似文献   

16.
北京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明确提出了要全力推动首都科学发展,加快建设中国圈特色世界城市的奋斗目标,指出了未来五年占都发展的具体路径。在新的发展阶段,如何发挥工业在建设世界城市中的作用,更好实现工业与服务业协同发展,足转型期首都发展不可回避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首都经济》2003,(10M):54-55
抓住举办2008年奥运会这一重大历史机遇,大力发展奥运经济,发展与首都经济密切相关的奥运产业,对于促进北京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振兴现代制造业和全面提升现代服务业水平,实现首都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丰台河西地区产业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在分析河西地区产业发展的现状特征的基础上,揭示出产业发展的核心问题,最后从加快非首都功能产业疏解、促进制造业向服务业融合与升级、推动"互联网+"、以场景思维全面提升地方品质等产业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9.
为疏解首都北京非首都功能设立的雄安新区未来的主导产业将围绕先进生物制药、电子科技、高端制造、互联网+和现代服务业展开。过去的5年,我国现代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成为国家税收增长的主要来源,占到全部税收收入的比重56.5%。到2016年,服务业税收已经达到6.5万亿元,这个数字几乎赶上了俄罗斯一整年的GDP总数。现代服务业是新区规划中很重要的一环,它将成为雄安新区经济增长的新动力源,是供给侧改革调整经济结构的必然选择,也是产业经济转型的新抓手,必将迎来大的发展机遇。但它的发展过程中必然面临一些问题,如何解决好这些问题,采取哪些措施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20.
目前北京新的首都功能定位将宣武区列入功能核心区中,其主要任务是:加强城市管理,保护古都风貌,改善人居环境,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为实现首都城市性质和功能做出贡献。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对"首都核心功能区"的四个城区进行了功能定位,其中明确了宣武区是国家新闻媒体聚集地之一,宣南文化发祥地和传统商业区。一个时期以来,宣武区始终没有形成自己明确的区域发展定位,这直接影响到区域资源布局的决策和走向。以区域之小、基础之薄弱,若不强劲突出区域特色,势必会被周边的发展所边缘化。根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