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李颖 《经济论坛》2013,(11):47-50
文章选取安徽省和G-7国家的时间序列数据,分析安徽省省内研发资本存量和通过进1:2贸易获得的国外研发技术溢出对安徽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省内外研发资本存量都能显著地提高安徽省的全要素生产率。进一步的检验表明,省内与贸易伙伴国的研发投入都是安徽省TFP变化的Granger原因。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刘鹃  李永  虎岩 《经济论坛》2009,(3):28-31
进口贸易的技术外溢效应是一国技术进步的重要源泉,这一结论已经为许多实证研究所支持。伴随着我国进口贸易的快速增长,进口贸易对我国的技术溢出问题已经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此文在国内外研究成果基础上,实证分析G-7国家通过进口贸易对我国技术溢出效应及其差异,实证结果表明,贸易开放度、技术异质性、地区差异化是导致上述差异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进口贸易对我国各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使用LP方法替代CH方法对国际技术扩散溢出的国外研发存量进行度量,选用1985—2003年中国国内研发存量及通过贸易途径溢出的国外研发存量的面板数据,分析了进口贸易对东、中、西三地区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进口贸易对中国东、中、西部技术进步发挥着重要作用,中部尤为突出。为了促进我国各地经济的持续发展,文章最后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基于我国汽车工业细分的5个亚产业——汽车整车生产产业,改装车产业,摩托车产业,发动机产业和汽车、摩托车配件产业,本文在借鉴了已有的产业间技术溢出效应模型的基础上,运用我国1985—2005共21年的统计数据估算出各个亚产业的技术进步率,再通过回归模型实证检验了这5个亚产业之间的技术溢出状况,从而得出汽车、摩托车配件产业和汽车整车生产产业为提升我国汽车工业技术水平的主导亚产业的结论。最后从技术溢出效应的角度,给出了一个提高我国汽车工业整体技术水平的启示,即通过优先提升主导亚产业技术创新能力进而带动汽车工业整体技术创新水平。  相似文献   

5.
国际间的技术扩散通过进口贸易这一形式作为一个重要的溢出渠道,其效果已经越来越显著。我国的进口贸易通过国外研发的投入,极大地促进了新技术的流动和知识的传播。通过利用Lichtenberg & Potterie模型并加入人力资本因素对模型改进后发现,国内研发投入对我国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一般,国外研发投入对提高我国全要素生产率有明显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与等量的国内资本相比,FDI通常代表着更高水平的生产技术、更先进的组织与管理技能,但FDI带来的到底是技术溢出还是挤出效应?本文以改革开放以来外资利用水平最高的广东省为研究对象,采用DEA法对广东省全要素生产率(TFP)进行了估算.在此基础上,实证检验了FDI对广东省全要素生产率变动的影响,结果发现FDI的流入对广东省全要素生产率(TFP)的提升具有长期稳定的显著促进作用,即FDI的技术溢出是一个长期的趋势性过程,持续时长约10个周期,而且外资通过前向、后向或水平关联效应对广东省的国内投资形成拉动与促进作用,不存在显著的挤出效应.  相似文献   

7.
胡畔 《经济研究导刊》2013,(13):238-240
自新贸易理论产生以来,进口贸易作为国际R&D溢出的重要物化渠道已得到广泛共识。在已有研究成果基础上,将进口贸易技术溢出理论运用到中国高技术产业重要构成的航空工业,选取1995—2011时序数据,基于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构造进口贸易技术溢出的FFG模型,运用DEAP2.1和Stata11.0软件对其进行实证检验。回归结果显示,通过进口溢出的国外R&D资本存量系数显著为正,取值范围介于0.419~0.908。在此基础上提出对策建议,以期充分利用技术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8.
采用DEA法测算了广西1978~2011年的全要素生产率水平,并利用Tobit模型对广西基于进口渠道的国际技术溢出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通过从G7国家进口的方式,显著地促进了广西的全要素生产率水平的提高。然而,广西的自主研发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起到了抑制作用,且从回归系数的显著性水平来看,即使是在很高的显著性水平下仍不显著;引入人力资本变量后, G7国家的综合研发资本存量对广西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大幅下降,且自主研发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抑制作用更为强烈,这可能是因为广西的人力资本水平过低,未达到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的门槛值所致。  相似文献   

9.
张冰 《经济与管理》2012,26(5):82-86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推进,加工贸易已成为发展中国家实现技术进步的重要途径之一.以浙江省为例,考察加工贸易对区域经济的技术溢出效应.通过一步回归法,直接估算加工贸易等其他变量对浙江省区域经济增长和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结果显示:人均加工贸易总额每增加1个百分点,将推动浙江省人均GDP增加0.04~0.05个百分点.这说明,加工贸易对浙江省技术进步和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产生了一定的技术溢出效应,但这一效应尚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假设技术/知识的公共品或私人品特性条件下,研究分析了以进口贸易和FDI为传导机制的国际技术溢出对我国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通过进口贸易和FDI传导的国际R&D资本、国内R&D资本与我国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存在稳定的长期均衡关系;技术的公共品或私人品特性不同,技术溢出对我国技术进步产生的影响也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利用1995—2008年的数据,对天津市加工贸易的技术溢出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协整检验表明,天津加工贸易的增值率与天津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格兰杰因果检验结果表明,天津市加工贸易的增值率是天津全要素率变化的格兰杰原因。最后提出增强天津加工贸易技术溢出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我国FDI和OFDI技术溢出效应的实证检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对国内外有关国际直接投资渠道的技术溢出的研究文献进行了梳理,测算了1994—2008年我国以外商直接投资和对外直接投资反映的外国R&D资本存量,并建立了R&D溢出回归模型,对其进行回归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国内R&D资本和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具有促进作用,且国内R&D资本的作用更大;对外直接投资对我国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有微弱的阻碍作用。因此,在政策层面上应继续加大国内R&D支出,加强外商直接投资,积极开展对外直接投资,以推动我国技术进步。  相似文献   

13.
王琼 《经济论坛》2012,(9):53-58
本文运用1995~2010年的统计数据,根据技术水平把制造业分成四个部门,通过全要素生产率实证分析FDI对各部门的技术溢出效应。结果表明,FDI对高度技术制造业的溢出作用最大,对中低度技术制造业的技术溢出作用最小。本文根据实证结果,分析相关原因,提出了中国引进外资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文章采用1980-2008年的相关数据,运用协整理论、Granger因果检验、误差修正模型等方法,基于技术进步视角实证分析了进口贸易结构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初级产品、工业制成品的进口都能促进我国技术进步,工业制成品进口对技术进步的作用大于初级产品;然而,初级产品中的食品及主要供食用的活动物类、饮料及烟草类和工业制成品的轻纺产品、橡胶制品矿冶产品及其制品类的进口对技术进步具有阻碍作用.进口贸易结构与技术进步之间不存在双向因果关系,技术进步还未从总体上改善我国的进口贸易结构,进口贸易结构改善与技术进步之问的良循环并未形成.最后,提出进一步优化我国进口贸易结构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利用我国高技术产品六大进口来源地区(东盟、台湾、韩国、日本、欧盟和美国)的数据,在改造和扩展的CH模型基础上,对1999—2012年间高技术产品进口溢出对我国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进行了实证检验,认为国内研发投入和高技术产品进口溢出的综合作用是促进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的主要因素,单纯的高技术产品进口溢出对全要素生产率也有正向的促进作用,而单纯的国内研发投入并不能有效地促进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FDI(外商直接投资)的技术溢出效应是发展中国家技术进步的重要来源。在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测算2000年-2011年中国造纸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基础上,将全要素生产率分解为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并通过协整分析、格兰杰因果检验、VAR模型和脉冲响应分析研究FDI与我国造纸产业技术进步的关系。结果表明:FDI对我国造纸产业的技术进步有正向促进作用;并认为FDI对我国造纸产业的技术溢出在短期内存在时滞,更多表现为一种长期的技术累积效应。  相似文献   

17.
进口发达国家的高技术产品是发展中国家发挥后发优势,利用发达国家研发外溢。实现技术进步的重要渠道,而技术外溢的效果则与贸易结构相关,且需要与一定的人力资本相结合。本文运用中国1985~2007年的数据,采用Johansen协整分析法、Granger因果检验法及VEC模型对中国技术进步与各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进口贸易结构、人力资本存量与中国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存在稳定的长期均衡关系。根据上述分析结果,本文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统筹财政可持续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客观上要求明确财政补贴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溢出效应。本文构建溢出-吸收模型,从要素配置效应、示范效应、竞争效应等维度,剖析财政补贴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形成溢出效应的理论机制及路径,进而构建企业层面空间权重矩阵,利用固定效应空间杜宾模型进行实证测度。结果表明:财政补贴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正向溢出效应,与考虑内生性后的稳健性检验结果一致。进一步提出溢出企业财政补贴核算方法,并结合变量重构和多重中介效应理论思想,构建溢出效应形成机制检验框架,基于该框架的实证检验支持财政补贴通过要素配置效应、示范效应、竞争效应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形成溢出效应这一论断。本文拓展了财政补贴的相关研究,并为财政政策提质增效和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利用2003~2007年省际面板数据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以及国内外技术差距对逆向技术溢出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对全要素生产率存在显著的逆向溢出效应;我国与西方国家的技术差距影响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技术溢出,且技术差距与逆向溢出之间的非线性关系模型比线性关系模型拟合得更好.  相似文献   

20.
汪曲 《技术经济》2012,31(1):47-52,66
利用1995—2009年我国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法,实证检验了地区的技术吸收能力对地区获得的技术溢出及其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表明:省际技术溢出以及来自进出口贸易、FDI和ODI渠道的技术溢出都是影响地区TFP及其分解变量——技术进步、技术效率的重要因素;人力资本、制度因素、技术差距和吸收能力综合变量通过与技术溢出发生交互作用,对地区TFP、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