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小英 《发展研究》2013,(12):112-115
当前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至关重要.本文在对目前就业总体情况进行分析总结的基础上,认为要调整产业结构,改善投资环境,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找到未来我国就业创新的增长点.  相似文献   

2.
秦韬 《经济经纬》2007,(2):46-49
解决我国的就业问题被人们提到日程,在研究了中国的就业与三大产业产值数据后,笔者认为我国自1992年以来,经历了产业结构的变化,第三产业成为中国就业的新引擎,就业问题的实质性解决有赖于产业结构的进一步优化升级.  相似文献   

3.
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解决就业问题的选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云平 《当代财经》2003,(3):117-120
体制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相互交织是当前我国就业问题的主要特征。要通过以提高工业化水平为核心的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实现我国经济可持续高速增长,从而缓解我国日趋严重的就业问题。  相似文献   

4.
创意产业是21世纪经济发展的引擎,不仅以其自身的飞速发展成为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而且成为当前吸纳劳动者就业的主力军。创意产业的就业效应主要表现为直接就业效应和间接就业效应。一方面,创意产业的迅猛发展,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已形成了强大的劳动力市场需求,从而直接促进就业增长;另一方面,创意产业具有渗透性和产业关联性,从推动经济增长、优化产业结构及加快城市化进程等方面,实现产业发展,增加就业。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和企业改革,传统正规部门就业岗位呈现不断减少的趋势,加上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涌向城市,传统的正规就业压力不断增大.  相似文献   

6.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是我国的重大战略部署,其实施过程离不开人力资源,尤其是高素质人才的支撑.大学毕业生作为高素质人力资源的重要组成,其就业水平和质量直接影响着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稳定,进而影响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全面振兴.虽然东北地区有较好的高等教育资源,但当前东北地区的大学生就业却出现了就业率下滑、就业外流等一系列问题.东北地区大学生就业受多种因素影响,但各类因素对就业市场的冲击呈现出了显著的阶段化和差异化特征.因此,东北地区应正确看待和大力培育民营经济的发展,保持一定速度的经济增长,结合经济发展阶段适度调整和提升东北地区就业人员的基本工资水平,坚持产业结构转型,以产业结构升级带动大学生就业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7.
产业结构调整关系到民生改善与就业改善.第三产业又是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的最佳途径,使农民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过渡,这关系到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城镇化建设的发展.本文分析我国的宏观经济形势和产业结构状况,从不同产业出发,浅析产业结构调整对民生改善的意义,论述如何调整产业结构以促进就业从而改善民生.  相似文献   

8.
近来,由于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的就业状况面临严峻考验.为此,应采取积极有效措施提高劳动者就业能力,转变就业观念,优化产业结构,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扩大内需,以推动就业,消减失业影响.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投资、技术进步、市场化程度、产业结构变动、实际工资等因素对我国就业量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与检验的结果显示,90年代以来,资本投资增加、产业结构变动及实际工资上涨是拉动就业增加的主要因素,市场化程度提高抑制了就业增加.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投资、产业结构变动对就业的贡献度逐渐下降,工资增长对就业的拉动作用逐渐增加,市场化对就业的抑制作用逐渐减弱.  相似文献   

10.
产业结构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经过多年发展,云南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成效显著,但与同期全国平均水平或者西部12省市平均水平进行横向比较,面临着速度慢、层次低、分布不均衡、技术创新低等问题.同时,云南也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在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的有利背景下,在兼顾就业的同时,二、三产业并重发展应该是当前云南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1.
通过2000-2007年的面板数据,将中国四大地区数据进行汇总,得出中国产业结构变动对就业的实证检验。产业结构变动方向、产业结构变动速度对就业有重要影响,产业结构变动方向与就业正相关,产业结构变动速度与就业负相关;产业结构变动的就业创造效应大于就业破坏效应,产业结构变动的净结果使就业增加。产业结构变动方向、产业结构变动速度对就业的影响具有地区性差异。  相似文献   

12.
城市一直是就业的主要承载体,因此研究城市在吸纳和扩大大学生就业方面的潜力是有实际意义的.为了衡量城市吸纳和扩大就业的潜力,我们将选取就业弹性系数、产业结构偏离度和相对劳动生产率3个指标进行分析,以便探明某一城市在吸纳和扩大大学生就业方面的潜力.  相似文献   

13.
就业问题一直是我国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十三五规划"明确指出,各级地方政府要致力于促进创业就业,解决好现存的就业结构和矛盾.促进城镇新增就业,不仅能够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扩大经济规模,增加人民收入,而且还能够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有效改善城镇就业矛盾.本文以河南省为例,对河南省的城镇新增就业情况进行了总结,并分析河南省城镇就业面临的压力和挑战,最后提出促进河南省城镇新增就业的对策以及建议.  相似文献   

14.
人力资本存量的不同导致了劳动力的异质性,有必要进一步研究异质性劳动力就业和产业结构升级,从而保证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劳动力充分就业的安全着陆.  相似文献   

15.
一个地区的就业状况与其工业化进程紧密相连.本文通过分析近年来北京、天津、河北的经济和就业数据,认为目前三省市的就业状况各具特点,但均与其工业化进程基本吻合.伴随着地区经济的持续增长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就业容量持续扩大,结构不断改善,初步实现了经济增长与扩大就业的良性循环.今后随着该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就业状况有望朝更好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6.
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和劳动力就业问题一直是中央及各省关注的重点。利用1992~2012年浙江省相关统计数据,通过产业结构偏离度和产业结构调整转换速度两个指数,分析对比浙江省产业结构与劳动力就业的协调关系,发现其协调关系明显优于广东省和江苏省。分析对比浙江省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对劳动力就业的影响,发现两者呈负相关关系,且浙江省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对劳动力就业增长的影响明显小于广东省和江苏省。一方面,说明浙江省在产业结构与就业上更具协调性;另一方面,说明浙江省产业转型升级进程缓慢。  相似文献   

17.
测算了湖北省近年的就业弹性,发现其就业弹性自1999年以来出现了回升。结合历史与现实,从就业的产业结构和经济组织类型结构两方面分析变化的原因,发现弹性的上升源于第一产业发挥了劳动力“蓄水池”的作用,而由于湖北省在就业产业结构和经济组织类型结构方面存在不足,二、三产业未能充分吸纳劳动力,以此为基础,对湖北省扩大就业问题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8.
通过构建就业变化的LMDI分解模型,测度了1990--2011年驱动中国海洋产业就业变化的规模效应、结构效应与技术效应,对海洋产业就业变动的驱动机理进行分析,并研究了中国海洋经济与中国国民经济就业变化的差异.结果表明,海洋产业就业的变化是规模效应、结构效应与技术效应三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规模效应为正向驱动力,而结构效应、技术效应基本上为负向驱动力.因此,应做大做强海洋经济,完善产业结构,发挥科技补偿机制,统筹海陆发展,使海洋产业更有效地吸纳劳动力.  相似文献   

19.
方建国 《技术经济》2012,31(8):33-42
从技术和劳动力的替代关系假说出发,探讨中国产业发展过程中技术创新、劳动力就业和产业模式之间的内在联系。研究发现:随着劳动效率的提升,三次产业内部确实存在技术替代劳动力的情况;但从整体和长期来看,技术创新虽然推动了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但对劳动力就业总量的影响不显著;只有当大规模技术变革引起产业发生结构性变动时,技术替代劳动力所带来的失业现象才会出现。得出结论:就业在相当大的程度上表现为宏观经济增长的结果,与技术创新的关系并不明朗。  相似文献   

20.
城市就业弹性与产业结构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天津市数据为例,通过统计分析,验证就业弹性与各产业的关联,分析产业结构调整对就业的影响,明确产业间内部调整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