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1 毫秒
1.
股权激励与公司治理的内在逻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磊 《董事会》2007,(4):57-57
公司治理问题包括高级管理阶层、股东、董事会和公司其他利益相关者的相互作用中产生的具体问题。公司治理结构主要包括(:1)如何配置和行使控制权(;2)如何监督和评价董事会(;3)如何设计和实施激励机制。现实中,前两者往往是大家谈论公司治理的重点,而激励机制特别是股权激励往往被忽视了。实际上,股权激励既是公司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
大股东治理、机构投资者与公司治理结构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机构股东治理的机制及其对公司治理效率的影响进行了系统分析,指出机构投资者作为大股东在“内部控制”和“公司控制权市场”公司治理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机构投资者的积极行为及其对公司治理结构模式改革趋同的推动,将使公司所有权和控制权在分离基础上实现局部的统一,机构投资者因此成为解决公司控制权难题的制度解。  相似文献   

3.
谢永珍 《董事会》2014,(2):66-69
2004年引入中泰担保后,景谷林业便陷入无休止的控制权争夺。中泰担保通过股权控制、董事会席位控制、董事长与总经理兼任等方式,牢牢把持着公司的董事会。治理文化的缺失、林业经营经验的不足、治理风险事件的频繁发生,使得局中人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利益受损  相似文献   

4.
国有股减持必将引起公司股权结构的变化。形成何种公司股权结构模式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公司股权模式直接影响到公司治理结构的有效性。数个相对控股股东并存、企业控制权具有可竞争性的股权结构模式,有利于打破现存的企业“内部人控制”格局,加强了企业内部利益主体间的制衡。此种模式对于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改革具有较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中国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有着明显的中国特色,突出表现在以法律形式进入控制权市场的国有股权在股权结构中长期占有特殊地位,从而造成了权力无法有效制衡、一股独大、长期不分红的铁公鸡现象等一系列治理问题。中国平安似乎是个例外,在发展初期,它的公司治理结构就存  相似文献   

6.
1 公司治理概念及其模式。狭义地讲 ,公司治理结构是指有关公司董事会的功能、结构、股东权力等方面的安排 ;广义地讲 ,是指有关公司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分配的一整套法律、文化和制度性安排。这些安排决定公司的目标 ,谁在什么状态下实施控制 ,如何控制 ,风险和收益如何在不同企业成员之间分配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广义的治理结构与企业所有权安排几乎是同一个意思。或者更准确地说 ,公司治理结构只是企业所有权安排的具体化 ,企业所有权是公司治理结构的一个抽象概括。企业所有权指的是对企业的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剩余索取权是相对于合…  相似文献   

7.
上海家化控制权之争是由于上海家化公司治理的缺陷而导致的资本方与管理层之间的利益较量。本文通过回顾上海家化控制权争夺事件,发现上海家化公司治理中出现了利益博弈、股权分散、董事、监事制度缺陷问题,并提出寻找共同信任与利益、优化股权结构、重视董事会、监事会职能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一、法人治理结构的基本模式及特点公司治理结构的两种典型模式是英、美式股权结构和德、日式股权结构。前者以机构投资为主,股权结构分散,具有高度的流动性,更多地依靠外部市场的控制作用;后者以法人持股为主,股权相对集中,公司内部决策与执行权统一,监督和约束来自持股公司和  相似文献   

9.
上市公司债权治理效应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前言 债权治理与公司绩效关系的理论源于资本结构理论,对债权治理效应的研究也相应源于对公司资本结构与公司治理效率之间关系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Henry Hu  王梦菲 《董事会》2011,(4):103-103
公司治理面临着新的挑战,即股权和债权的“脱钩现象”。这种脱钩现象很可能会影响到经济与金融系统的核心机制。  相似文献   

11.
债权融资公司治理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企业的融资结构是公司治理的基础.债权结构对企业的成本、市场价值及公司治理具有重要的影响.本文结合我国实际研究债权结构对公司治理的影响及效率.  相似文献   

12.
程红 《中国石化》2006,(4):58-60
公司治理结构是一种对公司进行管理和控制的体系。它主要是通过股东、董事会、经理层、监事会的机构设置,明确机构的权责分配,形成三者之间有效的约束与权利制衡。国外大型石油公司都是上市公司,均具有较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如何处理与股东的关系,如何改善公司治理结构以期在保护股东利益和激励管理层创造价值之间取得更好的平衡,是一个恒久的公司治理话题。如果过分强调股东权力,可能挫伤管理层为企业创造价值的积极性;如果过分信任管理层又会造成股东失去控制权,企业被内部人(即管理者)所控制,这时控制了企业的内部人有可能做出违背股东利益的决策,侵犯股东的利益,比如壳牌的“储量丑闻”就是如此。目前一些大型跨国石油公司治理的改革主要围绕着解决董事会监督不力,董事会与执行层之间关系不顺,“企业被内部人控制”无法形成制衡机制,  相似文献   

13.
迄今为止,关于上市公司终极股东控制权的研究仍然仅仅局限于股权控制链分析范式。这种研究范式既难以深刻揭示终极股东的隐蔽性,又无法系统地定量分析终极股东控制度。基于此,本文创造性地运用社会资本理论构建起上市公司社会资本控制链分析范式,用大股东的社会网络连带作为追溯上市公司终极股东及其控制权的逻辑起点,细致地甄别其社会网络连带关系,探寻其动员这些社会资本获取上市公司的实际控制权进而成为终极股东的方式和路径,并利用这一分析范式解析上市公司终极股东控制类型及其动态演变的机理。这种新的分析框架能够更为精准地识别上市公司的终极股东、测量和分析终极股东控制权,有效地弥补股权控制链分析范式的不足,从而为上市公司终极股东控制权问题的研究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  相似文献   

14.
黄洪 《广西电业》2005,(4):23-25
(一)公司治理公司治理的概念最早正式出现在上个世纪80年代管理学家的学术著作中,而对类似问题的研究却可以追溯到1930年甚至更远。对公司治理问题的产生,也有诸多学说,但一般认为,企业所有权(产权)和控制权(管理权)的分离,以及由此产生的委托代理关系(指企业产权所有人委托管理者对公司的控制和管理),是公司治理问题产生的根源。公司治理没有严格统一的定义,狭义的公司治理被认为是对公司董事会的功能、结构、股东权力等方面制度的安排。由于所有权和控制权的分离,形成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的代理关系,两者的目标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5.
一、现代公司治理结构的股权结构和控制权配置现代公司制企业的一个主要特点就是所有权与控制权的分离,在所有者与管理者之间形成了标准的委托代理关系。为了支配若干在企业中有重大利害关系的团体,包括投资者、经理、工人之间的关系,必须设计出一套制度安排,这就是现代公司治理结构。在现代公司治理结构中,控制权的配置是最主要的功能。控制权的配置必须把剩余控制权、剩余索取权、资本所有权有机地结合起来,它通过公司权力机关的构造、权力产生基础的确定、权力的分解与配置等来构建公司股东之间、股东与公司之间,乃至公司内部有关主体之…  相似文献   

16.
国家对部分国有企业的银行贷款实行债权转股权,以此作为化解金融风险、减轻企业负担。推动国企改革与脱困,这是党中央、国务院为减轻企业负担、促进国有企业三年扭亏脱困的一项重大战略措施,对我们正化集团公司的整体重组改制来说,将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政策支持。何谓债权转股权首先,从内容上说,债权转股权是指国家组建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在依法处置银行原有不良资产的基础上,对部分国有企业的银行贷款以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作为投资主体,将已有债权转化为股权。其次,从具体操作上说,实行债权转股权,就是把原来银行与企业间的债权…  相似文献   

17.
债转股的理论与实证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一、债转股的本质、条件、功效与局限性1.债转股:本质与条件分析(1)债转股的本质特征———银行不良债权证券化。债权转股权,表面上看 ,是指将原来商业银行与企业的部分债权债务关系,转化为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和国家开发银行与实施债权转股权的企业之间持股与被持股的股权关系。但是,按照国际惯例和政策本意,债权转股权 ,是指将经营困难企业欠银行的不良债务,以适当方式部分转换为商业银行下属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或国家开发银行持有的企业股权。这一界定有助于认识债权转股权的真正实质与特点:①债转股的主要对象是微利或亏损的企业…  相似文献   

18.
独立发电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权源探讨  公司治理结构的权源来自股权。相对于经典民法中所有权、债权等传统民事权利来说,股权是一种新的民事权利类型,与现代公司制度相伴相生。以往我们研究公司制度,常因无限责任限制业主投资及制约社会经济发展,而将注意力放在公司制生成的历史动因上或放在当前国企改制的操作方式上,忽略了深藏在深层次财产权结构的质的变化,而这种质的变化则是股权的生成。  在"基于占有的支配"阶段,企业主在经历不同企业组织形式的更替后,为换取以出资数额为限的有限法律责任,以保留投资收益权为前提,放弃…  相似文献   

19.
股权分置改革与上市公司治理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股权分置改革是中国资本市场的根本性变革,大量的研究分析都一致肯定了其正面作用。那么,股权分置改革是否提高了上市公司治理水平?本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了包括控股股东、董事会、经理层、信息披露四个维度的公司治理指数(CGI),并研究了股权分置改革对公司治理指数的影响。实证研究发现:①股权分置改革能够显著提高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水平;②在公司治理的四个维度中,股权分置改革对控股股东的影响最显著;③终极产权为国有和股权集中的公司,其改善公司治理的动机更强,公司治理水平得到更大的改善;④考虑股权分置改革进度的影响,进一步控制样本的自选择问题后,本文发现股权分置改革的效应正逐步体现出来,已实施股权分置改革的公司比尚未实施股权分置改革的公司在公司治理水平上有更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20.
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在于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但目前我国国有企业资本结构存在着负债率较高、国有股权比重较高等问题,从而导致债权治理功能弱化,对企业治理效率产生影响。因此,按照改革和市场的要求,进一步优化国有企业资本结构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