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试图用可操控性应计利润作为审计重要性水平的估计,对审计独立性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配股公司的确存在盈余管理行为,但由于对净利润的操纵水平并未超过审计师设置的“重要性水平”的界限,所以审计师在该区间出具标准审计意见是合理的,从而为“配股区间审计独立性没有缺失”找到了初步的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2.
理论分析认为以收入比率度量的客户重要性,反映了对审计质量产生影响的两个因素:审计覆盖范围和客户重要程度,从而两者间存在着“倒U型”关系,实证也验证了这一关系。进一步研究发现:(1)在审计委员会未设立公司中,“倒U型”极为陡峭,意味着审计覆盖范围不足和客户重要程度过度对审计质量的不利影响均较大;(2)在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未分离公司中,存在着经济上与统计上均很显著的线性正相关关系,意味着审计覆盖范围不足对审计质量的不利影响更为巨大。  相似文献   

3.
基于博弈论与Jones模型,通过博弈论分析审计全过程后发现审计双方存在着带有可信承诺的博弈,因此当期审计意见有可能影响当期盈余管理。面板数据格兰杰因果检验进一步验证了盈余管理与审计意见两者互为因果关系,即盈余管理不仅会影响审计意见,审计意见也会影响盈余管理。之后的分组回归结果显示,2007年之前审计意见对盈余管理的影响并不显著,但2007年之后审计意见显著影响了盈余管理,这说明风险导向审计准则的实施增强了审计师的博弈能力,使审计意见能够通过可信承诺的方式显著压缩可控应计利润,提高了审计质量。  相似文献   

4.
公司应计利润对其财务报告被出具非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的可能性具有影响.对2003年上市公司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应计利润对审计意见类型并没有显著的影响,分析得出注册会计师已经对公司风险予以关注,对应计利润不再敏感的可能性;会计师事务所的变更可能会导致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降低.  相似文献   

5.
运用主成分分析技术构建公司治理指数,并以此作为公司治理质量的衡量指标,考察了公司治理质量对审计师的选择、审计收费和审计意见的影响。研究发现,公司治理质量越高的公司,越倾向于选择高质量的审计师,也愿意支付更高的审计费用;在其他条件一定的条件下,相对于公司治理质量高的公司,公司治理质量差的公司更容易获得标准无保留的审计意见,从而影响审计独立性和审计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文章以2012—2013年沪市A股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将环境信息披露指数作为环境信息披露程度的替代变量,建立Logistic模型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研究环境信息披露的程度对注册会计师出具审计意见和审计收费的影响。结果发现: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的详细程度同审计收费正相关,同非标准审计意见负相关。原因在于环境信息披露的越详细,注册会计师需要投入的审计资源越多,审计收费越高。同时,因注册会计师需要考虑的潜在风险小,其越倾向于发表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  相似文献   

7.
我国的注册会计师有能力识别上市公司的重大问题,但审计质量有待提高。上市公司普遍存在盈余管理行为,不同类型审计报告质量存在显著差异,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程度越高,CPA出具的审计意见类型越严重。上市公司审计报告具有明显的市场信息含量,审计报告披露前后的超额收益均与盈余管理程度正相关。经营状况恶劣、现金流出现困境、偿债能力不足等,是上市公司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普遍特征。上市公司资产规模或收入规模越大,CPA审计质量越低。偿债能力越高的公司,CPA审计质量越高。  相似文献   

8.
利用2010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及其签字注册会计师的数据,以操控性应计的绝对值作为审计质量的替代变量,对签字注册会计师个人特征与审计质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在注册会计师的性别、年龄、学历、专业、层阶(是否为合伙人)和政治面貌六个个人特征中,仅年龄一个特征与操控性应计的绝对值呈显著的负向关系,说明注册会计师的年龄越大,审计质量越高。进一步研究发现,上述关系仅在操控性应计为负的情况下显著。此外,当操控性应计为负时,若两位签字会计师均为女性或两位签字会计师所学专业为财、会、审,则操控性应计的绝对值较低,而当两位签字会计师均为合伙人时,操控性应计的绝对值较高。  相似文献   

9.
陈志强 《新智慧》2000,(14):40-41
我国理论界在对审计风险和审计证据之间的关系问题上出现了两种截然相反的论述。如注册会计师全国统考指定辅导教材《审计》中认为:“审计风险和支持注册会计师对会计报表表示意见所需的证据数量之间是反向关系。也就是说,对特定被审计单位来说,其审计风险越低,所需的证据数量就越多。”然而,《〈中国注册会计师独立审计具体准则〉释义》(以下简称《释义》)则持相反观点,认为审计风险和审计证据之间是同向关系,即“审计风险越高,则支持注册会计师形成审计结论或意见的审计证据的需要量就越大;  相似文献   

10.
审计委员会特征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2009年深市主板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了审计委员会特征对内部控制缺陷的影响。研究发现,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设立时间越长、规模越大、独立性越强,公司内部控制存在缺陷的可能性越小。进一步将内部控制缺陷划分为整体缺陷、具体缺陷、设计缺陷和执行缺陷四种类型,研究发现,设立时间越长、规模越大的审计委员会对四种类型缺陷的抑制作用都越强,独立性越强的审计委员会对除整体缺陷之外的其他三类缺陷的抑制作用越强,审计委员会的专业性越强对设计缺陷的抑制作用越强。  相似文献   

11.
注册会计师非审计服务是相对于审计服务而言、向客户提供并收取一定费用的除财务报表审计和审阅之外的多种专业服务的统称。非审计服务的提供有可能会损害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独立性,进而影响审计质量。对我国非审计服务与审计客户盈余管理程度进行实证检验发现,非审计服务与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程度正相关,提供非审计服务的会计师事务所独立性受到损害。  相似文献   

12.
审计委员会制度在改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的有效性取决于审计委员会的特征及运作效率。本文首先对审计委员会制度有效性的涵义进行了描述和界定,并在此基础上,从独立性、行为性以及专业性三方面具体探讨了审计委员会的特征及对其有效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来源于客户的收入是否会产生经济依赖性,进而损害CPA独立性和审计质量呢?我们通过研究公司出现首次净亏损时CPA的表现,没有发现来自单个客户的收入影响CPA独立性的证据,相反,CPA可能更加谨慎,投入更多的审计资源,以降低审计风险。此外,我们发现CPA任期可能对审计质量产生负面影响,而CPA变更对审计质量的负面影响并不明显,客户的风险程度是CPA出具审计意见时非常关注的事项。  相似文献   

14.
文章获取了审计中国A股上市公司2008年年报的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经验结构及签字注册会计师的个人审计经验数据,并以修正的截面Jones模型估计出上市公司操控性应计利润的绝对值作为衡量审计质量的指标,首次对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检验。实证检验结果说明审计经验在不同类型的事务所和签字排名不同的注册会计师之间有显著差异,但不支持审计经验强的会计师事务所或签字注册会计师代表高审计质量的推论,投资者和监管者并不能直接通过事务所的经验结构或签字注册会计师的个人经验来判断其审计质量的高低。文章进一步探讨了可能导致上述实证结果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我国证券市场的公开市场股份回购公司为研究对象,发现宣告进行公开市场股份回购的公司,存在股份回购前负向调整操纵性应计,在股份回购后正向调整操纵性应计的现象。公司采取这种行为是为了达到“在回购前压低股价,减少回购成本;回购后释放利润,提高股价”的目的。本文发现宣告股份回购本身是一种“偏负面”信号,企业在进行盈余管理和股份回购调整权益等一系列财务游戏之后,公司的经营业绩、财务表现和市场价值等无法获得本质改善,公司的发展前景并不乐观。在所有宣布回购的样本中,“真回购”公司的回购真正动机和宣告动机相似性较高,而“假回购”公司宣告回购目的背后还隐藏着其他动机。资本市场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识别公司宣告股份回购是属于“真回购”还是“假回购”。  相似文献   

16.
以往对上市公司审计质量的经验研究都是基于年报的,这是有意义的。但是,中报审计为我们研究审计质量提供了一个特殊的视角。年报审计是全面审计,通过年报审计推断审计质量都是在审计过的上市公司之间进行比较。这种审计质量研究的有效性受到选取的基准公司的审汁质量的影响。例如,非标准意见的公司比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公司有更多的盈余管理行为,这并不能说明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公司审计质量就高。如果上市公司总体审计质量较低的话,那么非标准意见的较高审计质量也许只是“普遍的低审计质量中选出来的较高的审计质量”。  相似文献   

17.
由于审计委员会程序性工作的特点,以及注册会计师审计的事后核查的缺陷,这些制度设置难以从根本上解决公司信息的虚假问题。因此需要通过内部审计作用的发挥来加强审计委员会与注册会计师审计在改善公司治理方面应起的作用,从而提高信息披露质量。  相似文献   

18.
注册会计师审计对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保证证券市场实现其优化配置资源的功能起着重要的作用。90年代以来,涉及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的诉讼案件此起彼伏,民间审计进入了“诉讼爆炸”的时代。本就注册会计师审计意见失误与法律责任的关系进行一些探讨,分析了审计意见失误的法律责任界定方面的现状,并针对民间审计的诉讼特点提出了一些改进的设想。  相似文献   

19.
以2001年至2008年间非金融类、非外资类正常交易A股公司为研究样本,考察财务报告舞弊行政处罚是否传递了可感知审计质量信息,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投资者总体上并不认可财务报告舞弊行政处罚传递了可感知审计质量信息,仅当投资者观察到反映坏消息的审计意见(如审计师出具非标审计意见、审计意见未改善等)和反映审计师声誉信息(如审计师受到行政处罚)的情况下,投资者才认为财务报告舞弊行政处罚传递了可感知审计质量信息。  相似文献   

20.
李海霞 《现代经济》2009,8(3):110-110,92
效益审计的内容,包括“三E”,即对一个项目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进行审计与评价。投资效益审计是对政府投资项目以其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等效益的程度和途径为内容,以促进投资效益的提高为目的所进行的审计。通过建设项目投资效益审计,揭示在投资领域存在的带有倾向性和普遍性的问题,深入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提出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帮助改善工程建设项目的管理,降低工程成本,提高建设项目的投资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