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阶段我国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中主要存在的问题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供给总量严重不足.城乡差距继续拉大。以农村公共卫生为例.5亿城市人口享受到的国家公共卫生和医疗投入是8亿农村人口的6倍;二是供给结构极不合理.不足与过剩并存。农民急需的生产性公共物品供给不足.如农业新技术、灌溉设施、大型农用机械等.而那些与“政绩”、“利益”挂钩的非生产性公共物品供给膨胀,  相似文献   

2.
农村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基础.城乡二元结构下,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存在着供给量总体不足,供给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应积极探索解决农村公共产品有效供给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增加农村公共物品的供给协调城乡经济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当前,我国农村发展远远落后于城市,农民收入远低于城市居民收入,第一产业的劳动生产率远低于全社会劳动生产率,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城乡经济发展的不均衡,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公共物品供给的不均衡是非常重要的原因。据统计,2002年国家财政用于农业的仅为1457亿元,仅占财政总支出的7.7%。财政用于经济建设的支出为6674亿元,其中用于支援农村生产支  相似文献   

4.
由于我国农村公共物品“自上而下”的决策机制忽略了农民的真实需要,导致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中短缺与过剩并存的结构失调现象。为提高农村公共物品的供给效率,应完善农村公共物品的公共决策机制,农村公共物品的决策应当建立在农民自身积极参与的基础之上,应根据农民的真实偏好,采取“自下而上”的公共政策决策方式。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5.
傅晓 《农业经济》2008,(4):9-11
本文首先简述公共物品理论的概况与农村公共物品的内涵,然后分析了广东省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的现状,分析表明,虽然公共物品供给的各项指标普遍高于全国水平,但是供给还是严重不足,而且呈现出明显的地区差异。文中进而提出寻找突破口,建立中央、省、县乡、村、私人企业五位一体的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体制等四项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目前,我国城乡公共物品存在着供给和使用上的诸多差异,如何平衡这种差异,使公共物品在城市和农村同时得到较好的分配,是解决城乡统筹发展的一个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7.
本分析了公共物品的特殊性质以及由此所决定的政府对公共物品的供给,指出在我国政府公共物品供给中影响最优供给数量的三个问题:公共物品的生产与供给混淆、公共物品的供给与准公共物品的供给混淆、公共物品与政府供给的物品混淆。  相似文献   

8.
以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为先导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的目标后,各项工作都在紧张的推进。但当前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严重不足,阻碍了城乡一体化建设的进程。本文认为城乡一体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不能一蹴而就,应以增加农村公共物品的有效供给为重要先导,而实现农村公共物品有效供给的关键是建立和完善有效供给的机制保障。  相似文献   

9.
我国农村公共物品供给制度变革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现行农村公共物品供给制度是人民公社时期给体制的延续.由于制度安排的缺陷,农村公共物品的给供给存在总体水平不足、结构失调问题.本文选用新公共管理理论从制度变革的角度,阐释了"城乡统筹、政府主导、全民参与"的农村公共物品供给制度变革的路径选择思路.  相似文献   

10.
应该努力扩大农村公共物品供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农村公共物品供给晋升重不足,已影响农材农材乃至整个经济的发展。究其原因,一是农材公共物品的供给没有纳入公共财政收支范畴,二是中央与地方政府关于农材公共物品供给的责权划分不合理,三是自上而下的供给决策机导致 农村公共物品供求结构失衡,四是农村公共物品选择和监督机制缺位,要扩大农村公共物品的供给,必须加大对农村公共物品的财政支持力度,拓宽农材公共资金的融资渠道,明确中央和地方政府提供农村公共物品的职责,改革农村公共物品投资决策程序,加强对公共资源使用的监督。  相似文献   

11.
曾莉 《农村经济》2008,(3):13-15
农村公共物品存在多元生体供给的趋势,但由于政府责任,市场失灵和"三农"的弱势等因素,决定了政府在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中应承担主要责任.政府供给农村公共物品主要通过两种形式得以实现,中央政府供给纯公共物品,地方政府供给准公共物品.为发挥政府在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中应有的作用,政府应立足效率导向,结果导向和顾客导向,以实现农村公共物品的有效供给.  相似文献   

12.
我国农村公共物品的供给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村公共物品及其供给体系公共物品是20世纪50、60年代公共选择学派、当代政治经济学派在分析公共财政问题中使用的一个概念。它是指那些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产品。而农村公共物品是指在农村区域范围内的非排他性、非竞争性的产品。根据其特点可以分为纯公共物品和准公共物品。同时满足消费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公共物品称为纯公共物品,包括农村公共道路、下水道、基层行政服务等;不同时满足消费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公共物品称为准公共物品,如农村的公共卫生、社会保障、公立学校等。根据公共物品对农村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也可以划分…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构建一个包括城乡两部门在内的理论模型,说明经济发展水平对城乡公共产品统筹供给的影响。本文的分析表明,公共产品供给的城乡差异,在客观上,受到特定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因此,公共产品的“城乡统筹”,必定是指不超越现实经济发展水平的统筹。超越经济发展水平这一客观条件来谈论公共产品的城乡统筹供给问题,要么,将最终增加农民负担,要么,将损害城市居民的福利。本文还对这一结论的现实含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的逻辑体系和框架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宋君 《农业经济》2007,(7):39-40
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所取得的成就,农村公共物品供给问题日益突出。围绕农村公共物品的供给,应该具备什么样的客观条件,政府应该承担怎样的责任和角色,供给主体应体现怎样的结构和特征,公共物品供给应体现怎样的内在价值等一系列问题,就构成了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的逻辑体系和框架。  相似文献   

15.
目前我国农村公共物品的供给处于匮乏状态,主要表现在义务教育、医疗服务、文化设施和社会保障体系等几个方面。如农村合作医疗体制趋于瓦解,90%的农民成为毫无保障的白费医疗群体。乡镇卫生院在我国目前的卫生体系中承担了大量的公共卫生职能,但是投入不足,公共服务能力受到严重制约;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也只在广东、上海、北京、浙江等经济发达地区依靠省级财政的投入而真正建立,其他大部分地区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都是由县、乡、村三级负担,但由于资金的缺乏使农民的最低生活保障只能流于形式,农民的生存权没有得到机制性的保障;  相似文献   

16.
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问题,是发展中国家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普遍出现的问题,也是政府需要解决的重大难题。在当代中国,由于人口过度膨胀、工业化和城市化急剧推进的缘故,计划体制下形成的城乡二元结构问题,情况更为复杂,可以说它汇聚了当前发生的一系列尖锐社会公共问题,因而解决的难度更大。进入21世纪以来,无论是中国的中央政府抑或是地方各级政府,都旗帜鲜明地提出了统筹城乡发展、解决城乡二元结构问题的政治意愿,出台了相关的配套政策,取得了重要的进展。但我们的实地调查发现,在如何看待我国的城乡二元结构现象,以及怎样解决由此带…  相似文献   

17.
一、公共物品供给主体选择机制。目前较为可行的办法是:农村地区各种层次的公共物品的供给应主要由省以上财政提供,地市级财政适当配套,县乡财政暂时不予考虑。理由在于:第一,分税制后的省以上财政较为充裕,尤其是中央财政增收较快;第二,中央、省级机构改革较彻底,财政供养人员大幅下降:第三,县乡机构改革普遍流于形式,改革不够彻底,大多数县乡仍以“吃饭财政”为主,而且县乡财政普遍负债严重,根本没有足够的财力提供辖区内的农村公共物品;第四,农民不能作为公共物品建设的主体,因为过去几十年国家工业化过程中农民为建设国家已经付出的太多太多,现在该是国家建设农村、回报农民的时候了。  相似文献   

18.
曾莉 《农业经济》2007,(11):54-55
有效供给农村公共物品是新农村建设最紧迫的任务。由于城乡"二元供给体制"的障碍,财权与事权不对称,供给决策机制的不合理,监督机制的缺位",一事一议"筹资机制的困境等原因,严重影响着农村公共物品的有效供给。为此,需要从公共财政、多元投资主体、供给决策机制、户籍管理制度和法制保障等角度探寻解决问题的办法。  相似文献   

19.
我国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的严重短缺,已成为制约农业、农村发展及农民负担减轻的"瓶颈",极大地阻碍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短缺的主要表现.形成机理是多元的,本文通过系统分析,可将其概括为:城乡二元分割、决策管理机制混乱、财政资金供给匮乏和政府职能角色错位等根本性因素.  相似文献   

20.
农村公共物品的供给模式直接影响公共物品的总量和配置状态.单一化的垂直供给模式不能有效缓解当前公共物品供给总量不足问题.而多中心的供给模式将有效缓解农村公共物品数量短缺问题,而且能够满足不同层次主体对公共物品的特殊需求.因此,在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上有必要引入多元供给主体,形成水平协调的供给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