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存量不活”是最大的资产流失顾亚当前,资产流失问题引人关注,无论是理论工作者,还是实际工作者,都在大声疾呼:要防止产权制度改革中的公有资产流失。有的说要防止企业股份制改造过程中的资产流失;有的则认为公有民营或公转民营中公有资产大量流失;更有甚者,认为...  相似文献   

2.
当前,资产流失问题颇被人们所关注,无论是理论工作者,还是实际工作者,都在大声疾呼:“要防止产权制度改革中的国有资产流失。”有的说要防止企业股份制改造过程中的资产流失;有的则认为国有民营中国有资产大量流失;更有甚者,认为实行企业承包制是最大的资产流失,搞得人心惶惶,草木皆兵。而笔者认为,产权制度改革过程中资产流失的问题不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存量不  相似文献   

3.
国有民营、公有私营,即在产权不变的前提下,将国有、集体所有企业全部或部分资产通过合同方式,有限期地租赁给个人经营的一种资产经营形式。国有资产交给个人经营叫国有民营,集体资产交给个人经营叫公有私营或公有民营,它是承包经营方法的新发展,是对  相似文献   

4.
中央企业纪工委书记张轰日前提出,预防国有资产流失、治理企业腐败问题,当前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建立国有资产流失责任追究制度。张轰认为,近年来,企业国有资产流失得到了有效遏制,但还存在着国有资产在管理过程中的流失,在资产投资经营过程中的流失,在企业改制重组、产权变更过程中的流失等等。张轰强调,防止国有资产流失,要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相结合;与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相结合;与严格管理、从严治企相结合,实行责、权、利的有效统一。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严格地加强企业管理。只有这样,才…  相似文献   

5.
<正> 随着产权制度改革的深化,中小型企业特别是小微亏或乡镇企业,搞“公有民营”已被不少理论及实践工作者推举为一个搞活企业的行之有效的途径。某镇去年底对全镇12个企业中的10个企业搞“公有民营”,有不少企业仍然是原来的厂长,但经营面貌大为改观。仅几个月,有4个企业明显减亏,有6个企业已甩掉了多年亏损帽子。尽管搞“公有民  相似文献   

6.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党委书记李毅中日前强调,中央企业要深化效能监察工作,抓住生产经营的重点环节,抓住企业改制、产权转让、资本运作中的重大事项,防止效益损失和资产流失,提升企业控制能力。  相似文献   

7.
《航天工业管理》2005,(3):47-47
国务院国资委党委书记李毅中在日前召开的中央企业纪检监察工作会议上强调,中央企业要深化效能监察工作,抓住生产经营的重点环节,抓住企业改制、产权转让、资本运作中的重大事项,防止效益损失和资产流失,提升企业控制能力。  相似文献   

8.
企业纪检监察作为国有企业内部的自我约束、自我监督机构,应当而且能够在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方面充分发挥它不可替代的职能作用,具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加强学习,提高认识,牢固树立为防止国有企业资产流失履行职责的责任感、使命感 加强国有企业资产管理,防止流失,对企业纪检监察人员来说是一个新问题、新领域。不少人对此缺  相似文献   

9.
在资产评估工作中,由于机器设备的价值占全部资产总价值约60%~70%,因此设备评估价值是否合理,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机器设备评估工作,又具有设备类型、规格十分复杂,动态变化大,技术性强的特点,影响着整个资产评估的工作进度和工作质量。现将评估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来,和大家讨论。 一、防止国有设备资产的流失 机器设备流动性强,特别是各种车辆、通讯工具和小型设备等,经常出现帐物不符,因此在评估中,要注意实物的清点和产权关系的落实。维护国家利益,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是评估人员的职责。在评估中要特别注意,有的将私人赠送  相似文献   

10.
煤矿国有资产流失渠道、成困与对策张同全近年来,煤矿国有资产流失日趋严重,据煤炭部财劳司1995年对全行业164户企业类基本单位清产核资统计,大约有77亿元的煤矿国有资产流失,占总资产的5%。因此,人们不禁要问:如此巨额资产从何流失?原因何在?如何防止...  相似文献   

11.
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加强企业的内部会计监控是防止资产流失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试论企业国有资产流失的渠道与治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国有资产流失的渠道1 .在转机建制中流失。其主要表现 :在中外合资中 ,对中方资产不按规定评估 ,中方资产作价过低 ;在股份制改造中 ,清产核资流于形式 ,造成国有资产权益受到侵蚀 ;有的企业为了求得外资 ,不考虑内部条件 ,不惜一切代价去争取B股上市 ,结果未成气候 ,人力、物力、财力却消耗不少 ,造成国有资产的隐性流失 ;在国有大型企业实行主辅分流以及承包经营过程中 ,承包者短期行为严重 ,吃国有资产老本 ,使国有资产造成无形流失等等。2 .盲目投资、重复建设和大量无效投资是国有资产流失的主渠道。这种流失在宏观上首先表现为国…  相似文献   

13.
马学燕 《华北电业》1997,(12):14-15
一、加强电力企业国有资产日常管理的意义国有资产是指产权归国家所有的企业生产经营占用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流动资产和其它资产。它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保证。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是企业改革的重要内容。电力企业属资金密集型企业,国有资产特别是国有固定资产占全部资产的比重较大,如何加强国有资产的日常管理,维护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益,是我们当前在管理中的重要任务。1.电力企业国有资产管理的目标。电力企业国有资产管理的目标:第一,要保障国有资产的安全与完整,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第二,要促进国有资产…  相似文献   

14.
当前.中小型企业面广量大,企业资产与产权变动形式多样.做好这些企业特别是在一些企业破产过程中资产与产权变动档案处置工作。对于防止国有、集体资产的流失.保护群众利益,维护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前我们企业的管理水平普遍较低,远远落后于发展生产力的要求,不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发展需要.在国有资产管理上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和薄弱环节.表现之一:国有资产的管理意识淡薄,对其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比如,有的人错误地认为,社会主义公有制财产是大家所有,资产保管好坏与己无关;有的认为企业家大业大,浪费点没有啥;也有的只重视资金管理,不重视物质管理,只知道投资不够伸手要,不知道用好、管好现有的物资材料.由于管理意识淡薄,所以,出现了管理“滑坡”.表现之二:国有资产流失现象相当严重.据报载,从1982年以来,我国的国有资产以每天1亿元的速度在流失.从1985年到1992年7年,我国预算内工业企业流失的国有资产达2200多个亿,这个数目差不多相当于我国一年的财政收入.国有资产权益受到严重侵害.国有资产流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据权威报纸剖析,最主要的有五种:一是内外勾结合伙盗走国资;二是由于在承包、租赁、中外合资、股份制改造中存在某些政策上的漏洞,也造成部分国有资产流失.如果照此下去,数十年辛辛苦苦积累起来的巨额国有资产,就有被逐步吞食掉的危险.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警醒.表现之三:物资积压,设备闲置浪费的现象较为普遍.由于计划上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往往造  相似文献   

16.
思普软件作为领先的企业技术管理平台供应商,主要职责就是利用思普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SIPM/PLM帮助企业建立知识资产的大坝。它的作用首先是实现企业知识积累、防止企业知识不当流失,企业的技术文件资料不外流。其次是要发电,要利用积累的知识宝库来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企业所拥有的资产,其产权会因各种原因而发生变动或预期变动。按照规定。企业资产在产权变动时应当委托具有资产评估资格的评估机构进行评估。经评估确认后的资产增减值,有的要进行帐务调整,有的却不作帐务调整。应进行帐务调整的,由于评估目的的不同,会计处理也不相同。但在实务中,有些单位对资产评估增减值的会计处理很不一致,导致资产虚增、权益不实、税收流失,影响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本拟根据财政部发布的关于企业资产评估有关会计处理的规定和税法规定精神,对资产评估增减值的会计处理作如下整理,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在新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中,固定资产是指同时具有两个特征的有形资产:一是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二是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电网企业属于技术装备密集型企业,固定资产是电网企业的核心资产.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的资产管理平台、管理方法和内控制度可以防止资产流失,同时减少浪费、降低运行成本、提高资产利用率.  相似文献   

19.
《中国纺织经济》2001,(4):52-53
去年,湖北沙市三棉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从本企业发展历史的客观实际出发,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入手,拟定了“公司产权改革方案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框架”。概括起来为“一个突破、两个退出、三个坚持、四个不变”。“一个突破”为所有制实现形式的突破,即企业由国有控股改制为公有民营;“两个退出”即企业退出国有经济序列,职工退出全民所有制身份序列;“三个坚持”即坚持国有资产不流失,严禁把国有资产无偿地分到每个人头上,  相似文献   

20.
谨防国有民营中的几种偏差饶艳萍国有民营是对国有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改革资产管理体制的一种新的探索和尝试。国有民营是指国有企业以有偿形式租赁或拍卖给个人经营,其法人代表在经营管理中享有企业资产使用权,国家依法行使资产所有权。国有民营是小型、微利、亏损企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