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苏作为科技、经济大省每年都涌现出大量的科技成果,并出现良好的转化趋势,为江苏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江苏科技成果转化的模式是随科技创新体系的建立,并在落实国家科学发展观思想指导下,随着政治、经济、科技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不断产生新的模式。目前江苏省科技成果转化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2.
<正> 科技成果的转化,是科技创新成果与社会经济活动的结合点,是科技工作在社会生活中的价值体现,是隐性研究成果向显性生产力过渡的关键环节,是一个由科技投入为前期成本,科技产出为后期效益的系统工程。其实质是以知识形态为主要特征的科学技术成果如何"并入"生产过程,从潜在的社会生产力"物化"为现实的社会生产力。因此,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可以界定为:对高校具有实用价值的科技成果进行实际运用并产  相似文献   

3.
<正> 江苏作为科技、经济大省每年都涌现出大量的科技成果,并出现良好的转化趋势,为江苏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江苏科技成果转化的模式是随科抟创新体系的建立,并在落实国家科学发展观思想指导下,随着政治、经济、科技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不断产生新的模式。目前江苏省科技成果转化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4.
江苏省科技成果转化措施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科技创新型强省,推进"两个率先"的战略目标,江苏省出台并实施了一系列科技成果转化政策与措施.主要通过加强专项资金管理,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加大财税支持力度,扶持科技自主创新;启动职务成果转化,加速政府科研项目转让;构建产权交易所,提供高效便捷服务等.实践证明,上述措施加快了全省科技成果的转化效能,涌现了一大批典型的高效创新企业,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大大推动了江苏省经济的发展,提高了经济的科技内涵质量,为新型经济的建设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相似文献   

5.
<正> 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的意义科技成果转化是指为提高生产力水平而对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所产生的具有使用价值的科技成果所进行的后续试验、开发、应用、推广直至形成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发展新产业等活动。科技成果由知识性商品转化为供市场硝售的物质性商品的全过程,是一种带有科技性质的经济行为,有其特定的性质和规律。科技成果转化是一个由政府部门、科研部门、生产部门、技术市场诸方面构成的系统性工作,实质上是科技与经济系统投入要素相互作用和有  相似文献   

6.
浅议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浅议加速科技成果转化重庆市常务副市长肖祖修科技成果转化是技术与经济的结合点,既是科技工作亦是经济工作。加快推进这项工作的进程,是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化和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经营向集约化经营转变的必然要求。我们应当增强加速科技成果转化的责任感、紧...  相似文献   

7.
江苏南京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作为实施乡村振兴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践行农业供给侧改革和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载体,作为长三角地区唯一的国家农高区,肩负着探索东部发达地区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路径的使命,承担着通过科技创新促进农业科技成果集成转化的重要任务。文章通过研究国内外优秀农业园区及工业园区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和模式,从成果转化资源集聚、主体引培、成果评价、投入及服务等角度提出了新时期南京国家农高区科技成果转化机制的构建路径,以期为农业园区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提供新的思路,并为其他地区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科技成果转化是知识转化为技术的关键环节,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是加强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的重要手段。江苏省科技资源丰富,区域创新能力持续多年位居全国前列。江苏培养了一批科技成果转化专业人才,科技成果转化成效显著。文章主要分析了江苏省科技成果转化人才培养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9.
江苏作为东部发达省份,科技成果转化的效果关乎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创新型省份建设。科技成果转化受科技政策环境、金融发展程度、风险资本退出机制、社会需求契合度等因素影响,其中金融的作用不可忽视。文章立足金融支持视角,从宏观政策制订、科技平台建设、加强金融创新、资本市场建设等方面对加快江苏地区科技成果转化提出对策建议,以期进一步加强金融对科技成果转化的支持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0.
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是促进科技与经济结合、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手段。文章总结了江苏省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主要做法和成效,分析了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最后立足江苏特色优势,结合广东省等地区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创新举措及先进经验,提出江苏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1.
科技成果转化是推动经济与科技结合、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的关键环节,完善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是经济高速发展的"助推剂"。从当前发展形势看,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已经成为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本文首先阐述了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的概念、运行模式及经验借鉴,着重分析了江苏苏北地区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建设现状,并针对存在问题,提出苏北地区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建议,以期为苏北以及其他地区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胡俊  吴洁 《科技和产业》2024,24(12):45-51
构建江苏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评价指标体系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基于江苏2018—2021年的相关数据,通过熵权法、耦合评价模型计算出江苏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系统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水平系统的耦合综合值、耦合关联度与耦合协调度。研究发现,江苏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水平耦合关联度较高,但耦合协调度差异较大;江苏高校科技成果产出与高新技术产业需求匹配度逐渐增高。  相似文献   

13.
邹小fan  章智 《浙江经济》2002,(23):52-52
近年来,为了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政府做了很多工作:出台了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法规,对科技成果转化的形式、财政对科技成果转化的资助办法、科技成果转化中权益的界定等进行了规定;制定奖励办法,对那些成果转化工作做得好的企业实行奖励;不定期地召开科技洽谈会,为项目供需双方见面创造条件;建立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孵化器),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便利条件和优惠政策。但是,政府制定的法规和提供的服务,只是在企业和项目拥  相似文献   

14.
科技成果转化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高校既是科技创新的重要策源地,也是科技成果的主要产出者,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国家和地方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长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潜力。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成功率不高主要归因于制度不健全、成果转化积极性不高、专业服务能力不强、平台建设欠缺。文章研究分析了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主要模式,结合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不同阶段提出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5.
经济建设要依靠科技进步,科技工作要面向经济建设。科学成果必须要向经济、社会转移,转化为直接的生产力。在科学研究和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资金的投入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因此如何增加科技投入力度,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是摆在各省(市)科委面前的新课题。近几年来,上海市科委在努力建立多渠道、多层次的科技投入体系方面,以“广辟渠道,多元投入,优化投向,注重效应”为出发点,以“政府投入作引导,金融贷款作支撑,企业投入为主体,社会集资作补充”为思路,作了一些探索工作,为科技成果的产业化提供了较为有效的支撑和服务。  相似文献   

16.
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和政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今科学技术已渗透到社会和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和提高综合国力的决定性力量,各国经济竞争和科技竞争的实质就是技术创新的规模和速度的竞争,科技成果转化的速度和规模的竞争,因此,研究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的机制和现状,系统考察政府制定的政策措施,并提出促进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建议,以进一步加快我国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相似文献   

17.
《江苏科技信息》2010,(3):29-29
<正>通州区积极利用省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促使一批企业迅速走上了腾飞之路。自2004年省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计划设立以来,通州以组织申报省科技计划项目为契机,不断提升企业科技创新水平,去年全区新增高新技术企  相似文献   

18.
科技成果转化是指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经济和社会价值的过程,是科技创新的重要环节。科技成果转化模式作为科技成果转化的框架和方法论,关乎科技成果转化的效率和效果。目前,国内外广泛存在基于核心驱动力的科技成果转化模式,如技术推动模式、市场拉动模式以及政策引导模式等。通过对不同科技成果转化模式的优点、缺点研究,对我国科技成果转化模式的实践应用分析,为我国科技成果转化实践提供参考和指导。  相似文献   

19.
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科技转化中介机构是联结高校、企业和市场的桥梁和纽带,对促进科技与经济的互动,加速科技成果市场化、产业化具有重要作用。完善科技成果转化中介服务机制,对搭建科技成果转化交流沟通平台,促进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科技成果转化应当重视的问题郄树才当“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方针在我国科技界、产业界已经家喻户晓之际,如何有效地实现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是科技工作的当务之急。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其转化顺序可确定为:“市场——科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