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武彦民 《财贸经济》2007,(12):23-27,87
2004年底中央决定将实施6年之久的积极财政政策调整为稳健型财政政策,本文从财政风险变化角度解释财政政策转型的依据.本文通过对两大类、共16个指标反映的财政风险程度的单独和综合分析,认为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在总体上减低了财政风险程度.尽管某些直接关联指标体现的财政风险程度有所上升,但总体上我们具有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财政能力;而社会经济运行本身的发展态势却使积极财政政策的继续实施失去了必要性条件.因此,积极财政政策转型为稳健型财政政策是恰逢其时的.  相似文献   

2.
运用一个修正的MF模型 ,对我国积极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效力进行比较 ,得出在我国现行汇率制度安排下 ,积极财政政策的效果要优于货币政策。当前我国的经济政策应以财政政策为主 ,坚持积极的财政政策 ,淡化扩张性的货币政策。  相似文献   

3.
当前金融危机还未结束,其影响仍在蔓延,全球经济增长减速与国内经济周期性调整的因素叠加在一起,我国正面临着严峻的困难和挑战.2009年中央围绕扩大内需、保增长等目标,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贷币政策.本文首先阐述了积极财政政策的含义以及当前我国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依据,然后分析了我国当前积极财政政策的内容和政策取向,最后分析了我国积极财政政策的效应.  相似文献   

4.
曲振涛  张卉 《商业研究》2005,(7):109-114,127
近两年来,有关积极财政政策是否应该淡出问题讨论非常激烈。从积极财政实施的时间来看,该政策已经由短期政策转变为中期政策。通过分析当前经济中存在的一些危机现象,认为积极财政政策在一些方面的作用已经减弱。同时,由于积极财政政策在我国实施时间较长,受其它因素的抑制和依赖,又决定该政策此时不宜淡出。因此,为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积极财政政策应该而且必须转型,即转型为稳健的积极财政政策。  相似文献   

5.
平边 《大经贸》2000,(2):78-80
增发国债是积极财政政策中的重要举措之一。权威人士透露,在今后两年内,我国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当今的中国,国债同人们的工作与生活巳经息息相关,增发国债是积极财政政策中的重要举措之一,权威人士透露,在2000年,中国经济还将在积极财政政策的主导之  相似文献   

6.
公共财政框架下积极财政政策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在我国建立公共财政体制成为人们的共识.2008年下半年,面对新一轮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我国再次实施积极财政政策,有效阻止了经济的下滑,实现了经济复苏.但是,目前经济复苏的基础并不稳固,积极财政政策淡出的时机还不成熟,适应完善公共财政体制的需要,积极财政政策的调控方向也要进行相应的调整.本文在回顾我国公共财政理论发展演变的基础上,立足积极财政政策实践,指出了新时期进一步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应掌握的原则.  相似文献   

7.
我国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环境和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渊 《北方经贸》2001,(1):94-95
从财政政策的含义和功能入手 ,剖析积极财政政策的国际国内环境 ,从而评价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效果 ,并提出实施财政政策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从地方政府经济行为角度谈积极财政政策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政府生产性支出为主要内容的积极财政政策,在拉动内需、消除短期经济波动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在当前地方政府的目标函数下,我国积极财政政策也为地方政府的盲目扩张和地方保护主义创造了可乘之机,弱化了积极财政政策的政策效应,制约了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为此,必须采取进行以调整政府支出结构为导向的财政政策转型。  相似文献   

9.
应用理论模型论证了积极财政政策可持续性的理论可能性 ,并引入金融约束理论对中国的积极财政政策进行了分析 ,结论是 :中国积极财政政策具有可持续性 ,其关键是政府实行金融约束。  相似文献   

10.
借鉴国际经验寻求积极财政政策的新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政府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已经一年多了,取得了积极的效果。在当前内需不足、经济仍在低谷运行的背景下,中央政府提出要继续加大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力度,因而有必要借鉴国际经验,拓展积极财政政策的新思路。一、运用财政政策调节经济景气状况,是世界各国政府的普遍经验积极财政政策这一专门的术语目前在中国被赋予了特殊的含义,其要义是指在经济萧条时政府采取的提升经济景气的适度扩张的财政政策组合。因此,现代市场经济国家或地区在特定时期所采取的某些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并以此来调节经济周期,使经济走出低谷、摆脱萧条的做法对…  相似文献   

11.
起源于美国的金融风暴的爆发与蔓延,影响到了实体经济。我国财政政策也由稳健型转型为积极的财政政策,以拉动内需,促进消费,刺激经济。积极财政政策的推行成功地减少了经济危机对我国的负面影响。该文全面分析了拉动内需的积极财政政策,针对当前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全面分析了拉动内需的积极财政政策措施,并对这些财政政策引发的效应进行分析,针对存在问题给出了应对对策以及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2.
关于积极财政政策的几个问题(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自1998年开始实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迄今已取得了明显的政策成效.这篇文章,较为系统地论述和总结了扩张性财政政策的理论依据和作用条件;市场经济国家成功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的国际经验;中国积极财政政策的性质和特点;对我国三年来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作了简要评价;最后,对我国近期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政策重点提出了作者的观点和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研究分析1998年中国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理论依据,并对实施积极财政政策以来中国经济产生的变化,在此基础上对今后一段时期从职能上对财政政策的导向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4.
薄平 《商》2013,(24):236-236
2013年两会期间,我国政府宣布2013年将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其中,适当增加财政赤字和国债规模,保持必要的支出力度。需适当增加财政赤字,中央和地方财政相应增加发债数量。我国通过财政赤字的手段来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常用手段,财政赤字的利弊目前有一些研究。本文探索财政赤字与积极财政政策之间的辩证关系,以更好地利用财政赤字来适当实施积极财政政策。  相似文献   

15.
自1998年开始我国连续5年实施积极财政政策,这一政策在拉动经济增长的同时,产生了一些负面效应。对这一结果,国内学者说法不一,争论的焦点集中在积极财政政策的“淡出”问题上。本文着重说明积极财政政策要想淡出,必须满足三个基本条件,政府应拿出一整套的政策措施,保证这三个条件的实现。只有这样,积极财政政策才有可能顺利淡出。  相似文献   

16.
李斌 《北方经贸》2009,(11):71-72
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影响日益深刻,而应对于此,财政政策无疑是一种有效的手段。近一年多来,对实施财政政策决策的研究很多,主要集中在:金融危机下,如何选择财政政策;金融危机下,实行什么样的财政政策;如何实现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有效组合;如何在积极财政政策下,保证财政收支的稳定增长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积极财政政策减少民间投资和消费的影响称为挤出效应,因此,把促进民间投资和消费的影响称为挤入效应.本文从综合的角度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实证检验了我国1998-2011年积极财政政策对民间投资和消费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大部分年份中,积极财政政策对民间投资和消费都产生了显著的挤入效应,但现有财政体制有弱化积极财政政策挤入效应的倾向.本文认为,对财政政策效应的评价应该放到整个体制环境中去,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挤入效应表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是朝着市场化方向发展的,但需要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18.
孙永波 《商业研究》2002,(23):106-107
积极财政政策是针对一个时期国家经济状况而采取的应对之策,而目前从需求方面看,积极的财政政策还要再坚持一段时间。因为在建的国债投资项目需要继续完成,供大于求的局面还没有根本性改变,物价水平仍然较低。积极的财政政策淡出必须与投融资体制改革与资本市场的发展能够跟上,如果实业投资上不去财政政策就很难淡出。  相似文献   

19.
积极财政政策与通货膨胀关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阎坤 《财贸经济》2002,(4):32-38
财政政策是通过税收和公共支出等手段来达到某些既定目标的长期财政战略和短期财政策略.所谓积极财政政策是扩张性财政政策工具的具体运用.我国自1998年以来,为刺激内需、克服通货紧缩,连续实施了三年积极的财政政策,其效果总体来说喜忧参半.积极财政政策在刺激有效需求、拉动经济增长实现产业结构升级以及解决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另一方面,由此引致的财政赤字连年累积,国债发行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公共支出效益的不尽如人意等也令人担忧.笔者认为,积极财政政策作为宏观调控的一项重要工具,短期之内其正面效应会大于负面效应,但从长期来看其负面效应会大于正面效应,从而得不偿失.  相似文献   

20.
2021 年底中央政治局部署2022 年工作时,指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升效能,更加注重精准、可持续".这是对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提出的更高要求.我们农机购置补贴是我国农业的4 项补贴举措之一,也是一项积极的财政政策.在继续保持积极取向的同时,也要把提升效能放在突出位置,发挥对粮食安全、农产品保供和扩大农村内需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