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大乘禅     
华方田 《三联竞争力》2009,92(11):78-78
大乘禅即大乘佛教的弹法。大乘禅是在小乘禅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小乘禅的许多内容和方法都为大乘禅所继承和发挥。与小乘禅法相比,大乘禅的范围更加扩大,内容愈加丰富,形式更加多样。宗密在《弹源诸诠集都序》中说:“悟我空偏真之理而修者,是小乘禅。悟我法二空所显真理而修者,是大乘禅。”  相似文献   

2.
禅与禅宗     
“禅”是梵语“禅那”的简称,鸠摩罗什将其意译为“思维修”,指运用思维活动的修持;唐玄奘将其意译为“静虑”,意思是“宁静安详的深思”。“禅那”只是多种“三昧”中的一种。“三昧”是梵文的音译,意译为“等持”、“定”等。是指精神集中,思想专注。如《大智度论》卷5所说:“善心一处不动,是名三昧。”因此,“禅”或“禅那”本是佛教各派普遍奉行的一种修行方法,并不为禅宗所独有。  相似文献   

3.
般若与禅定     
中国佛教的特质在禅,这不仅由于禅定是佛教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戒、定、慧三学中承上启下的重要环节,还因为由此而产生的解脱智慧是佛教区别于其他宗教的关键所在,最主要的是因为禅定在中国佛教中得到了创造性的发展,并由此产生了富于中国特色的、生动活泼、别具一格的佛教宗派——禅宗。  相似文献   

4.
在佛教历史上有许许多多的罗汉,如十六罗汉、十八罗汉、五百罗汉等。“罗汉”是梵文Arhat(阿罗汉)的音译略称,是小乘佛教修行达到的最高果位。佛教认为,获得了阿罗汉果,就可以去除一切烦恼,超脱生死轮回之苦,受到人、天的供养。在很多寺庙中,  相似文献   

5.
史修竹 《消费导刊》2009,(21):231-232
中国茶文化博大精深,它在数千年的发展历程中融合了中国传统的儒、道、释文化,其中又与佛教文化的渊源及深。佛教弟子从魏晋时期就开始种茶、饮茶,对饮茶之风的普及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将茶文化与禅文化融合形成禅茶文化,即"茶禅一味"的理念,对后世影响深远。本文将从饮功、修行、顿悟三个方面,层层深入,分析"茶禅一味"的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6.
韩立鹤 《商》2013,(8):201-201,184
大乘佛教区别于小乘佛教的根本问题在于菩提心。作为大乘佛教来说,解脱的根本在于是否具有殊胜的菩提心。净土宗是中国佛教的八大宗之一,即净土宗也是大乘的宗派之一。因此从这一点来看,净土法门的修学也必定少不了菩提心的阐释和修学。然而从古至今,净土法门的菩提心问题,一直是一个争论不休的问题。甚至于修学净土法门是否要具备菩提心,都是一个备受争议的问题。本文试从对菩提心的阐释和对净土法门的分析这两方面,来对净土法门的菩提心做一理解和说明。  相似文献   

7.
目前,杭州佛教素食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程度还很低,并没有深层次挖掘其文化旅游资源,将杭州佛教素食文化旅游资源作为特色旅游产品来开发。本文以开发杭州佛教素食文化旅游资源为目的,分析当前杭州佛教素食游的优缺点以及开发前景,并对此提出一些思考。一、杭州佛教发展状况杭州佛教,始自东晋,兴于五代,盛于南宋。杭州的径山、灵隐、净慈、三竺等佛寺均名列佛教禅、教、律三宗"五山十刹"前列。杭州寺庙众多,  相似文献   

8.
《财经界(学术)》2007,(7):83-83
八十多位国内名流、佛学家、史学家、文学家、美术家全面合作,历N6年多,谱写出佛教恢弘篇章。全书共分佛、禅、护法、经、居士、罗汉、名胜、菩萨、僧、寓言等10部、91本、300万文字,2000多个佛教故事,30000多面佛画。内容从整体到部分、从微观到宏观将佛教全部知识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一一备述。  相似文献   

9.
《财经界(学术)》2007,(6):86-86
八十多位国内名流、佛学家、史学家、文学家、美术家全面合作,历时6年多,谱写出佛教恢弘篇章。全书共分佛、禅、护法、经、居士、罗汉、名胜、菩萨、僧、寓言等10部、91本、300万文字,7000多个佛教故事,30000多面佛画。内容从整体到部分、从微观到宏观将佛教全部知识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一一备述。  相似文献   

10.
《财经界(学术)》2007,(8):32-32
八十多位国内名流、佛学家、史学家、文学家、美术家全面合作,历时6年多,谱写出佛教恢弘篇章。全书共分佛、禅、护法、经、居士、罗汉、名胜、菩萨、僧、寓言等10部、91本、300万文字,2000多个佛教故事,30000多面佛画。  相似文献   

11.
无著与世亲     
华方田 《三联竞争力》2007,69(12):70-70
无著和世亲兄弟,是北印度犍陀罗国富楼沙城(今巴基斯坦的白沙瓦,意译丈夫城)人,属婆罗门种姓。生活年代大约在公元4—5世纪。无著(Asanga),是印度大乘佛教瑜伽行派理论体系的建立者之一。初习小乘,后改宗大乘。据称曾跟随弥勒学习《瑜伽师地论》,从此专门研究唯识思想,并劝导其弟世亲也放弃小乘,改信大乘。兄弟俩共同弘扬弥勒的学说,同时成为唯识理论的奠基者。  相似文献   

12.
独眼提婆     
华方田 《三联竞争力》2007,68(11):70-70
提婆是古印度佛教哲学家,大乘中观学派的理论奠基人之一。据有关史料推断,提婆的生活时代大约在公元三世纪左右。他出生于师子国(今斯里兰卡),原为王子,后放弃王位出家,学婆罗门学说,学识渊博,辩才绝伦。因久慕龙树声名,特从师子国到拘萨罗去求论义,遂拜龙树为师,开始学习和弘扬大乘佛教。提婆是龙树的得意弟子,机智善辩,曾云游印度各地,破斥小乘佛教和外道邪说,所向披靡。  相似文献   

13.
戏说"上帝     
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是世界三大宗教。公元前六世纪,印度的释迦牟尼创立佛教,后派生出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主张“救度一切众生”。于公元一世纪(东汉初)传入中国。公元一世纪,巴勒斯坦的耶稣创立基督教,后分裂为天主教、东正教和新教,主张“忍受苦难,安于现状”。从元代起传入中国。耶稣并非真有其人,是《圣经》杜撰的神,耶稣是上帝的儿子,世上万物和人类是上帝用泥巴捏的。1999年第10期价格与市场☆PRICEANDMARKET公元六世纪,阿拉伯的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伊斯兰”意为“服从”,教徒称为“穆斯林…  相似文献   

14.
何莹 《商界名家》2006,(10):87-89
释永信在《禅露集》中就表达了这样的观点:“佛教不避世,佛教如果避世,早就自取灭亡了。”这就是少林寺的战略思想——走进社会、走进大众、且与时俱进,也就是在这样思想的指引下,才使少林寺的“历史性格”与其他寺院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5.
《三联竞争力》2009,93(12):79-79
永明延寿是开启宋以后中国佛教弹净双修之风的代表人物。若从延寿的思想体系全体来看,其主要的思想倾向则是“禅教会通”。  相似文献   

16.
黄燕 《商》2012,(7):178+176
袁宏道不仅以文学成就闻名,还以佛教禅学思想着称。从外在的大环境来看,晚明一代个性张扬、"狂禅"盛行的社会风气必然成为孕育袁宏道前期狂禅思想的土壤。从近处搜寻,究竟是谁引领袁宏道进入禅学这片乐土,又是什么刺激了袁宏道的"癫狂",本文就是着力解决袁宏道早期禅学的思想来源这一问题的。  相似文献   

17.
四、输出设备(续) (二)打印机 打印机是计算机的主要输出设备,它将各种结果印在纸上供人阅读。打印机的种类繁多,按印字方式,可分为击打式和非击打式两种。击打式打印机是利用机械动作打击字体,使之与色带和打印纸相碰撞而印出字符或图形。击打式打印机又有活  相似文献   

18.
《品牌》2015,(6)
当今陶艺界艺术风格千变万化,总的看来可以分为西方与东方两种主要陶艺流派,西方的陶艺一般追求制作技术的高超先进,以对比鲜明的色块加强欣赏者的视觉冲击,而东方陶艺则往往归于传统一类,当然这种传统并不是单纯指图案装饰上的古老,而是指这类陶艺作品本身往往包含有历史悠久的观念文化,尤其是中国的佛教禅宗思想,近年随着东方神秘文化的逐渐兴起,在日本、中国甚至于部分西方陶艺家的作品中禅宗的思想也有了越来越多的表现,"禅陶"也这个新型现代陶艺风格也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19.
僧伽制度     
僧伽制度指佛教僧尼共同遵守的制度、规定及传统习惯,包括:出家、受戒、安居、羯磨、丛林清规等。出家梵文Pravrajana的意译,又译作林居者。指佛教信徒离家到寺院做僧尼,专心修行。又出家乃远离世俗之尘,故又称出尘。出家须剃落头发,抛弃服饰,并穿着坏色之衣,故又称落饰、剃发、落发染衣、剃染、落染等。出家自古即流行于印度,早在吠陀时代就有舍世舍家以求解脱者。后为婆罗门教和佛教所沿用。佛教的出家以释迦牟尼之离家学道为滥觞,其后以出家人组成僧团。凡出家者应剃除须发,抛弃自己本来的名字,自称释迦弟子,并要举行一定的仪式。  相似文献   

20.
魏晋佛教的玄学化使佛教得以迅速发展。随着佛教势力的增强,佛与道、儒之间的斗争逐渐展开并日趋激烈。其间较大的争论有“沙门不敬王者之争”、“因果报应之争”、“夷夏之争”和“神不灭之争”,四次争论不仅促进了道教的发展,而且加快了佛教中国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