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巨额经常项目赤字及其持续性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分析美国巨额经常项目赤字的构成,探讨了美国经常项目赤字是否将持续的问题。从某一时点上看,如果没有相关的外国资本流入以及负的国际投资净额导致消费、投资、利率和汇率等经济变量的变化,美国经常项目赤字仍将持续。一旦美国经常项目出现持续性巨额赤字,无论美国经济还是世界经济都将面临不可预期的风险。  相似文献   

2.
美国日益增长的经常项目赤字和庞大的净对外债务已经成为影响世界经济的一个不确定因素。长期来看,以亚洲国家为外围主体为美国经常项目赤字融资这一复活的布雷顿森林体系难以长久存在,因而以“逆差+顺差”为特点的美国国际收支结构是很难持续的,美国的经常项目很可能会经历一次趋向平衡的调整过程。同时指出了中国对美国经常项目调整可能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冲击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3.
美国的长期实际利率一直维持着较低水平,这可以算是当今世界经济的一大难解之谜。现在,美国的经常项目赤字已达到国内生产总值的7%。看到这种情况,像我这样的传统宏观经济学家都清楚,在巨额赤字后,会不可避免地出现大幅度货币贬值。所以,我们预测美国利率溢价会出现大幅度的下降。如果在未来十年的某一天,美元与欧元的汇率再下跌20%,美国的长期利率就会  相似文献   

4.
《财经界(学术)》2005,(1):78-80
主题:2005年世界经济展望。意义:2004年,美国的经常项目赤字达到GDP的6%,以经合组织国家的历史经验看,一国的对外赤字如此之高,其汇率很难保持稳定。美元贬值或许有助于解决这个难题,其过程很可能是和缓的。  相似文献   

5.
中美消费模式成因及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发端于美国的国际金融危机是世界经济失衡矛盾的总爆发,世界经济失衡主要表现为美国长期的经常项目逆差和中国等亚洲国家持续的经常项目顺差,中国的贸易收支盈余和美国的贸易收支赤字正是中国高储蓄和美国高消费的外在表现。本文分析了中美两种消费模式的成因,并对后危机时期两种消费模式的转变进行了探讨。金融危机警示人们,中国需要扬长避短,在中美两种截然不同的消费模式之间寻求平衡点,着力于拉动内需,同时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相似文献   

6.
肖炼  董晶 《国际贸易》2005,(11):25-31
概述回顾2004年,美国经济在能源价格大幅上涨、财政赤字和经常项目赤字高涨、联邦基金利率不断上调的条件下,依然保持了高速增长,全年实际GDP增长4.2%,设备和软件投资、居民住宅投资、联邦政府国防支出和耐用消费品支出保持了较快增长,劳动就业形势不断好转,通货膨胀率维持在较低水  相似文献   

7.
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经常项目赤字不断膨胀,本文从以下两个角度分析了美国经常项目赤字原因:一是美国较低储蓄水平;二是全球储蓄过剩。  相似文献   

8.
美国巨额贸易逆差能维持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经常项目赤字不断膨胀,而美国出现的私人投资、消费高潮与高额财政赤字是其产生的主要原因。通过对基本因素与短期因素的考察,综合分析美国经济状况以及美元地位等因素后,得出的结论是近期美国经常项目赤字将保持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9.
2002年以来,由于投资者对美国经济的信心下降和美国巨大的经常项目赤字等原因,美元汇价出现了持续下跌,2003年美元贬值幅度高达8.88%,对全球经济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美国巨额经常项目赤字和美元持续贬值引起了经济学界的强烈关注,一些经济学家发出了美元和国际货币体系崩溃的警告。在现行国际货币体系即以资产为本位的泛布雷顿森林体系下,中心国家美国和外围亚洲国家形成了双赢的局面。该体系与布雷顿森林体系相比具有更大的安全性和稳定性,美国能够承受更大规模的经常项目赤字,并由此获得了更为灵活的政策操作空间。在某种程度上,美国巨额经常项目赤字是其雄厚的金融和经济实力的体现。  相似文献   

11.
《财经界》2005,(1)
主题: 2005年世界经济展望。意义: 2004年,美国的经常项目赤字达到GDP的6%, 以经合组织国家的历史经验看,一国的对外赤字如此之高,其汇率很难保持稳定。美元贬值或许有助于解决这个难题,其过程很可能是和缓的。  相似文献   

12.
强势美元     
《新财富》2012,(2):32-32
美元的基本面正在改善。尽管美国经济复苏缓慢,经济结构已见转变,经常项目赤字进一步减少,意味着美元供应减少,汇率止跌回升,美元的中长期上升轨道已经形成。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传统货币理论CIU、CIA和OLG进行了评析,提出了货币稀释理论。货币稀释理论揭示了纸币的本质特征就是对产出价值的稀释或分割,找到了纸币的价值来源。在货币稀释理论基础上,我们建立了流动性过剩与全球失衡的一般均衡模型,通过综合分析,得出如下结论:第一,各国具有降低本国利率的动机,因而造成全球低利率压力。第二,高储蓄、高增长和低金融发展的中国与高消费、低增长和高金融发展的美国形成经济中的对偶关系,这造成美国经常账户赤字。第三,受美国世界经济地位和国际储备货币地位的影响,中国资本更多地流向美国,使美国资产在世界资产组合中的比例增大进而形成所谓的"格林斯潘难题"。第四,美国选择具有操作性的金融工具来控制世界经济,美国的经常账户赤字不排除美国的精心策划。  相似文献   

14.
肖炼 《中国物价》2007,(3):14-17
回顾2005年,美国经济呈快速发展的势头。然而,2006年的美国经济增长速度开始放缓。一些在2005年支撑经济发展的要素发生了变化。第二季度,美国国内私人投资增长明显放缓,私人消费支出现下滑迹象,劳动生产率增长速度开始放慢,房地产市场开始降温,同时面临通货膨胀上升的压力。然而,2006年的美国经济也存在一些亮点:就业状况良好;私人企业运行稳定;经常项目赤字有所减少,净出口从对GDP增长的拖累转变成经济增长的一个动力;财政收入增加,预算赤字减少。展望2007年,美国经济将延续2006年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的步伐,但还没有出现经济衰退的迹象。  相似文献   

15.
随着全球失衡的不断加剧,经常项目的可持续性逐渐受到更多人的关注。因为经常项目的调整、尤其是赤字的调整往往伴随着货币贬值、经济下滑等代价,人们认为目前的失衡局面背后隐藏着巨大的风险。本文试图通过经验研究寻找近年来经常项目可持续性的规律和特点。经常项目赤字逆转较为平均地分布在1970年至今。从probit模型回归结果看,除了经常项目余额、经济增长等常见影响因素外,影响国际产业分工的金融与制造业的比较优势也是预测经常项目可持续性的重要因素。一国金融产业相对于制造业的比较优势越大,该国发生经常项目赤字逆转的可能性就越小.说明虽然金融业的发达让一国更容易背负赤字,但是这种优势也让该国有一定不急于调整经常项目赤字的“特权”,这也是造成经常项目失衡长时间存在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鉴于美国的特殊地位,美国经常项目逆差历来是人们关注的问题。近几年来美国的经常项目逆差持续扩大,给世界经济带来了很大的不确定性。本文首先对美国经常项目逆差形成的原因作了阐述。然后分析了目前美国李额经常项目逆差得以维持的条件。最后结语部分就美国经常项目逆差前景的不确定性提出了亚洲国家应该采取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7.
《中国经贸导刊》2005,(21):17-17
一、世界经济平稳增长2004年的世界经济增长速度达到5.1%(按PPP方法核算,下同),是近年来增长最快的一年。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 F)2005年9月份公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的最新预测,2005年和2006年世界经济增长速度都将为4.3%,呈平稳增长态势。受国际原油和基础原材料价格上涨、美国双赤字急速扩大等因素的影响,世界经济增长从2004年11月开始迅速放缓,时间、速度都比预期的更早和更快。但是随后,2005年上半年,世界经济增长逐渐恢复稳定,主要原因一是各国制造业和国际贸易增长的支撑,企业获利能力有所改善,投资者信心提升;二是美国、…  相似文献   

18.
黄金非货币化使美国不用担心其国际收支逆差而导致黄金外流,也为美国长期大规模的经常项目逆差敞开大门。在世界其他国家或地区不断向美国提供实物商品和资源的同时,美国则不断向这些地方输出美元。通过经常项目逆差输出的美元在回流的时候形成了对美国金融资产的需求,刺激了各种证券以及可以证券化的收入流的扩张,引发了资本化运作的泛化。因此,美国也逐渐形成了以货币收入为核心的经济模式,推动了其虚拟经济的不断膨胀,使得虚拟经济逐渐成为了美国的核心经济,其核心需求自然也就转变为对虚拟经济的需求。  相似文献   

19.
美国经常项目持续逆差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从世界对美元资产需求的角度分析了美国经常项目持续逆差的原因.根据Frenkel和Mussa(1985)的经常项目决定模型对美国近20年的历史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美国利率长期偏高的倾向以及贸易伙伴国对美元资产及美元储备需求是造成美国经常项目出现持续逆差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正>国际货币基金组织5月13日发表《世界经济展望》报告,预测世界经济今明两年将以低于去年的速度继续增长,并指出世界经济增长面临利率上升、石油价格上涨以及全球经济发展不平衡等主要风险。风险之一是金融市场形势可能变得紧张。利率上升将大幅减少举债经营活动,促使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