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做出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的决定。城市文化既是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城市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来源和强大支撑,其重要性值得探究。雷锋精神作为一种道德力量,一种强大的精神信仰,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生动诠释;雷锋车活动又是一个重要载体,既践行了雷锋精神,又彰显了城市文明,加强宣传和推广"雷锋车精神",有利于推进城市文化的品牌建设,从而推动城市的和谐发展、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2.
城市精神对于城市现代化的建设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重庆城市精神是民族精神和巴渝文化的集中体现,只有准确地把握民族精神、巴渝文化,才能在重庆文化建设过程中真正融会贯通,使其成为培育重庆城市精神的有效载体。  相似文献   

3.
城市精神对于城市现代化的建设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重庆城市精神是民族精神和巴渝文化的集中体现,只有准确地把握民族精神、巴渝文化,才能在重庆文化建设过程中真正融会贯通,使其成为培育重庆城市精神的有效载体.  相似文献   

4.
文化城市理论作为我国"人文城市建设"的核心意识形态和主流价值观念,既是内蒙古走新型城镇化道路的大背景,也是重建草原文化、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关键所在。在政治型城市化进程中,内蒙古和草原文化的重要价值主要体现为政治、军事和阶级斗争等内涵。在经济型城市化进程中,内蒙古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出对国家经济建设的资源和消费价值。开展文化特色的现代性研究,明确草原文化特色的内涵,建构一套适应现代化需要的传承创新体系,在发展中求自新。开展文化精神的本体性研究,明确草原文化精神的内涵,建构一套符合城市化进程的传播教育体系,在融合中求坚守,在开放中实现振兴。研究民族文化传承与中华文化复兴的深层节点,正面阐释武备文化在中华人文体系中的重要地位,探索草原文化在中国和世界的时代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5.
现代城市管理是城市经济社会整体发展的推动力,是城市现代化运行的调控机制和保障。城市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和反映一个城市的整体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它对推动城市现代化进程有着重要的决定性作用。当今,我国城市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加强现代城市管理理念的研究与创新,建设城市现代化管理理论体系,改革与完善城市管理体制,已成为一项十分迫切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6.
城市发展,不仅仅需要追求经济的快速发展,发展的精神内涵才是根本与实质所在。城市发展精神是一座城市的灵魂。本文提出,城市发展精神是人类对城市的过去传统文明的一种继承与扬弃,是一座城市由内而外散发出的独特气质。城市发展精神要素包括: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融合;现代化与改革精神;积极地继承与创新精神;开放与进取精神;以及和谐与包容精神,等等。城市发展精神不仅起着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创造独一无二的城市特色的作用,它还要考虑到人与社会、自然的和谐,需要一种内在宁静、循环往复的气质与力量。同时,本文探讨了塑造城市发展精神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推动城市化应有科技要素支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科技进步有赖于城市文明进步,城市发展推动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在实施城市化战略中,如何依靠科技进步,走出一条有自己特色的、有利于加速浙江现代化进程的城市发展之路,是一个非常值得重视和迫切需要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王芳  韩福文 《改革与战略》2012,28(5):147-149,152
无锡是中国民族工商业发祥地之一,在百余年工业发展进程中遗留下众多的工业遗产。这些工业遗产具有重要的旅游价值,是城市文明不可或缺的历史见证。文章从城市文化、工业文化与工业遗产三者关系出发,在梳理无锡工业发展历史脉络和总结无锡工业遗产分布特征的基础上,论述无锡工业遗产的旅游价值及其在城市文化建设中的作用,提出城市文化建设视角下无锡工业遗产保护性旅游开发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9.
李海燕 《中国西部》2012,(2):154-157
一定程度上,宗教在城市中具有一定的引导性,因为它是一个城市历史、文化和艺术的缩影。和谐的宗教文化是和谐城市文明的标识,世界四大文明古国经历过漫长文明历史,从古希腊、古印度、古中国和古巴比伦,到近代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城市,再到今天现代化的中国,每一个城市在提炼它的城市精神的时候,都不能忽视宗教文化的地位。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中,城市文化的开发与创新对于少数民族地区的现代化具有重大意义。南宁作为广西少数民族自治区的首府,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资源,其城市文化建设所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颇具典型意义。认真研究南宁城市文化建设的得失,十分有利于我们深刻认识少数民族地区城市文化建设的规律,正确选择少数民族地区城市文化开发与创新的路径,更好地推进少数民族地区的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1.
城市是文明的结晶,文明的标志。富于时代气息和民族风格的城市文化,是城市的魅力所在。城市文化建设是塑造城市形象的系统工程。建设文化名城,应以挖掘和整合历史文化资源,增强文化中心功能为主线,全面推进现代化城市的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2.
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我国城市生态文明建设中还存在公众生态意识淡薄,部分领导干部政绩观错位,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制度不完善等问题,制约了城市现代化转型。加强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是科学定位现代化城市发展、完善城市生态动能区及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3.
王铎 《走向世界》2011,(35):28-29
一个国家需要拥有伟大的民族精神,一个城市同样需要有自己的城市精神。城市精神是一座城市的灵魂,是一种文明素养和道德理想的综合反映,是一种意志品格与文化特色的精确提炼,是一种生活信念与人生境界的高度升华,是城市市民认同的精神价值与共同追求。  相似文献   

14.
王培华 《理论观察》2010,(3):134-135
城市文明是一座城市进步的标志性状态,是城市政治、经济、文化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综合反映,城市文明的实质与核心是城市文化,它是反映城市“较实力”不可或缺的关键因素。图书馆是一个城市文明程度的标志,是城市文化的名片,在推动城市文化发展上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关于我国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问题,已有的研究大多停留在对资源的整合、专业队伍的建设、提高居民参与文化建设热情等方面,但对社区文化建设创新模式的探究所进行的研究并不多。社区文化既是社区建设的核心内容,又是社区建设的灵魂和精神支撑。开展创新型城市社区文化发展模式对于加快城市文化建设以及提升城市整体文明都有很大的促进意义,从而提升社区的整体实力,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毕顶坤 《魅力中国》2010,(5):108-109
文化作为一种人文现象,它是一定往会的经济和政治的观念形态上的一种反映。既是人类让会历史发展的相应产物,又是人类不断进步的文明结晶,它是人类社会继续发展与进步的精神动力与智力支持。这多指的是一种广义文化,而群众文化则指一种狭义的民众精神娱乐的活动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7.
梁琳娜 《发展》2007,(12):36-37
一、城市文化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城市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城市文化几乎涵盖了城市所有生产、生活方式,它不仅包括教育、科技、文学、艺术、体育、服务业的服务质量、居民素质、企业管理及政府形象等非物质实体,还包括自然资源、建筑艺术风格、街景美化、旅游资源、广场规划和设计、雕塑装饰、公共设施、环境卫生状况等物质实体,是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城市文化仅指指导城市人类生产和生活的精神意识形态,它主要包括教育、科技、语言文学、艺术等精神理念和精神产品.本文所指的城市文化是广义的城市文化.  相似文献   

18.
发源于欧美国家的现代化浪潮在全球化时代把所有民族和国家都卷入其中.在现代化浪潮中,中国各民族在被动地卷入此种浪潮时,如何在这一过程中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从而保护那些民族文化特质,值得人们去深入地思考.纵观世界历史,已有许多族群失去了自己的文化,在民族涵化中融入到其他的民族之中.本文旨在分析当前的形势,对现代化的实质进行深入探讨,即现代化实质是发展问题,即发展的空间、参与者和文化更加广泛了.  相似文献   

19.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是一个民族挺直的脊梁,它是深深溶化在中华各族人民血液之中的,挥之不去、化之不开的浓厚民族情感、优秀民族品格和坚定民族志向,是民族文化的深层内涵。中华文明是世界历史上惟一没有中断过而且至今仍有强大活力的伟大文明。在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这种伟大的民族精神,以其独有的导向功能、凝聚功能、塑造功能、激励功能而发挥着特殊的作用。中华文明得以延续五千年,有赖于民族精神的支撑;建设中国特…  相似文献   

20.
我国城市化率从1978年的20%迅速上升到2014年的54.77%,随着城市化进程发现了诸如交通拥挤、人口膨胀、环境污染、资源供应紧张、安全风险增加、城市缺乏文化特征等城市病.其原因主要是人与自然、人与人、精神与物质之间各种关系失谐.治理城市病的措施和手段主要有:树立以人为本的城市治理理念,培养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科学统一规划,提高城市系统整体功能;统筹城乡发展,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完善城市管理机制,探索城市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