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现金清查中经常出现现金账实不符的情况,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多个方面,应区别对待,分别处理。如果是因单据丢失或记账产生的差错,应补办手续再入账或更正错误;如果是工作失职造成的,则应追究过失人的责任。但不论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现金长款或短款都应及时进行账务处理。对于现金长款,可在“其他应付款”总账科目下增设“现金长款”明细科目予以登记;对于现金短款可在“其他应收款”账科目下增设“现金短款”明细科目予以登记,待查明原因批准后再转账。具体会计处理如下:1.现金清查中查明长款。(1)应根据“现金报告表”编制…  相似文献   

2.
在开展农村财务审计时,常常发现长款或短款现象。现金发生长、短款并不可怕,只要及时调整账务即可,但有的村级财会人员处理长、短款的做法却值得关注,盘点现金时发现长款了,  相似文献   

3.
错款,是指当日终了或经过一段时期,库存现金的实存数和账存数的差额。倘若现金实存数多于账上结存数,就叫“长款”;反之,则称“短款”。长、短款多是由于出纳人员工作疏忽造成的差错,其危害不小,故应及时查清原因,正确处理。失款,是指办完收付款后,发现现金实存数少于现金账存数的差额。失款一般属于人为损失或自然损失的款项。出纳人员一旦在工作中发生错款或失款,不论是  相似文献   

4.
村集体经济组织出纳员所经管的现金,库存出现长短款后的账务处理,在未查明原因前,大多通过“内部往来”账户核算,但这样处理未必合适,原因主要有二:一是日常村会计与出纳员账账、账实核对后,出现的库存现金长短款现象,一般是由账务处理过程中漏记收入、收多入少、收少入多及监守自盗等原因所致。在未查明原因前,还没有依据确认造成款项长短的有关责任,也就不形成出纳员、村会计个人与村集体在经济事项上的债权、债务关系。在“内部往来”账户中核算实质上是已给财会人员在经济事项上的一个定性。二是“内部往来”账户,在总账中只有一个户头;…  相似文献   

5.
笔者在进行村级财务检查中,发现不少村没有建立现金日记账,有的出纳只用一个小本本简单登记个别大笔收支款,没有逐日逐笔登账,很不规范。一些村盘点出纳现金,不是长款,就是短款,账款不相符。由于没有现金日记账,或登记不全,很难界定性质。有个村出纳盘点现金少了数千元,因其未登记日记账,给审计人员界定是短款还是挪用增加了工作难度。究其原因,一是有的出纳怕麻烦,认为只要收付款时点清现金就没事,日记账记不记无所谓;二是会计认为日记账是出纳的事,结账时填好结算单就行了,这也给个别不法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针对上述情…  相似文献   

6.
最近,笔者在财务互审中发现两笔业务会计分录的处理所揭示的会计信息颇耐人寻味,现不揣浅陋把它写出来,希望能对读者有所裨益并引起共鸣。第一笔是现金销售或现金采购账务处理;第二笔是存货短少或不足的账务处理。  相似文献   

7.
日常工作中。部分村社偶尔会出现“现金”科目赤字现象,分析其原因,有真赤字和假赤字两种情况。真赤字是出纳个人确实垫付了集体开支而导致会计账务处理后“现金”科目出现红字;假赤字是指会计“现金”科目出现赤字,而出纳现金日记账仍有余额。这实际上是由已收进未入账和已入账实际末支付两种情况造成的。但无论真赤字还是假赤字,都应当杜绝。  相似文献   

8.
日前,一些企业在资产重组、资产转让中用低于应收账款账面余额的现金来收购应收账款以获取盈利。笔者对这些业务的账务处理作一点探讨。  相似文献   

9.
现金日记账是一种特殊的明细账,由出纳员根据审核后的收、付款凭证逐日序时登记,以了解现金的收入、支出、结存情况。但是我们在村级财务检查中发现,不少村出纳员建账、记账、结账不及时,记账不规范,库存现金与现金日记账账面余额不符。一些村盘点出纳现金不是长款,就是短款,特别是有些村白条抵库现象较严重,  相似文献   

10.
为加强财产物资管理,做到账实相符和正确编制会计报表,企业需要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财产清查。现金、存货、固定资产的清查是企业财产清查的重要内容之一,这三方面财产清查的账务处理都必须通过“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进行核算。一、盘盈的账务处理犤例1犦某企业年终进行财产清查,发现库存现金较账面余额多出167元,盘盈乙材料100公斤,实际单位成本60元,盘盈设备一台,按同类或类似固定资产市场价格减去按该项资产的新旧程度估计的价值损耗后的余额为20000元。1.上级批准前借:现金167原材料———乙材料6000固…  相似文献   

11.
目前,村会计人员大多在"内部往来"科目核算现金清查长短款,笔者认为不妥,应增设"待处理财产损益"科目来核算,或在"应收款"和"应付款"科目核算. 一、长短款在"内部往来"科目核算不妥 "内部往来"是一个双重性质的科目,凡是村集体经济组织与所属单位和农户(成员)发生的经济业务,都要通过本科目进行会计核算.而现金长短款是账实不符,即实有现金与账面余额(金额)不符.现金长短款不是村集体经济组织与所属单位和农户(成员)发生的经济业务,在"内部往来"科目核算科目核算不妥,不能如实地反映其账务的实际情况,影响了会计信息的质量.  相似文献   

12.
村级换届,不能只重视村级会计人员的移交,而忽视村级现金出纳的移交工作,实际上,村级现金出纳的移交工作也是非常重要的。在村级财务审计中,由于没有做好现金出纳的移交,而导致乱账的现象很多:有的上下任现金出纳账目不衔接,有的长款、有的短款,有的现金出纳与会计总账的现金余额不符。此类问题查证起来很麻烦,造成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就是没有很好地完成村级现金出纳的移交工作。  相似文献   

13.
在合作社的日常经营管理中,由于自然损耗、计量误差、管理不善甚至记错账务等原因,容易造成账实不符。而在日常的财务管理过程中,我们却往往重视账务资产的核算,忽视合作社物资的账实是否相符。为加强合作社物资管理,应组织合作社定期或者不定期地对存货进行清查盘点,一旦发现有盘盈、盘亏情况,在查明原因后,应及时进行相应的账务处理。  相似文献   

14.
会计离岗时,清理账务,办好交接手续,本来是会计人员一项再正常不过的工作。但是我们在财务检查中却发现一些单位在会计交接过程中草率从事,引起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由于会计人员素质偏低,经管的账目、账账、账表、账实不符,并且不查原因,一律将其差额列入“待处理财产损失”账户,长期搁置账上,无人问津;二是会计人员工作马虎,管钱公私不分,现金时多时少,“短款’咧“待查产”,“长款”有的造在移交表上,甚至有个别的索性将尚未弄清的多余款拿走,而接交人,监交人也照签不误;三是单位账目管理混乱,债权债务账户不清…  相似文献   

15.
现金是指随时可以用于支付的货币资金,组级现金日记账是村民小组现金会计(即现金出纳员)根据现金收支票据按时间的顺序,逐笔登记的一种账簿,它反映了组级集体经济组织在一个会计期间内现金的实际流入和流出的总体情况,而目前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中,在会计人员设置上多由村现金会计兼任各组的现金会计,这样就要求我们在对组级现金账务处理时作相应调整。村现金会计兼任组现金会计,这就意味着组级的现金收付业务是由村现金会计办理,组级现金账面余额反映的实际结存现金已由村现金会计代其保管,而当我们在盘点村现金会计库存现金时,要…  相似文献   

16.
笔者在处理日常财务账目时发现,出纳员容易犯以下一些错误。一是现金与银行存款不作分类登记,统统记入“现金”科目内。二是不进行日清月结,将平时发生的现金往来单据压在一起,到集中做账之时才草草地登记上账。此举往往造成账款不符。三是公款与私款不分,全都揣在衣袋里,支付公款从衣袋里拿,私人花钱也从衣袋里拿。有些出纳员甚至“玩牌”输了钱也从衣袋里拿。四是收取大笔现金后存放在家中,不及时存入银行。五是私自将公款借给他人使用或从事经营活动。出现以上几种错误的原因不外乎如下三点:首先,一些出纳人员更换频繁,业务不熟,导致工作…  相似文献   

17.
私设“小金库”一般属于集体营私舞弊行为,为逃避税收和财务检查等违规违纪行为私设“小金库”。单纯地从会计报表、账簿、凭证上审计,很难发现私设“小金库”,但小金库的资金来源无非是通过隐瞒收入、虚列支出的办法取得,只要查出隐瞒收入、支出的真伪,就能查出“小金库”。1.突击盘点现金法。对某个单位实施审计时,以防会计人员转移现金,先将现金账控制起来,立即盘点出纳员的保险箱现金及存折。对于现金的长短款现象,都要进行仔细的分析,追查长短款发生的时间、原因,顺藤摸瓜,就很容易发现账外资金。2.核对产值与销售收入…  相似文献   

18.
外购材料发生短缺毁损的帐务处理乡镇企业验收外购材料时,如果发现短缺毁损等情况.应查明原因,分清责任,进行处理。外购材料发生短缺毁损的原因一般有四种: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运输不慎造成的;供货单位造成的;自然灾害造成的。由于短缺毁损的原因不同,其帐务处理...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因村代发农业税减免款不规范而引起的农民上访事件越来越多。农业税减免款发放最好的方式是由财政所直达农户,但目前乡镇财政所受人力、时间等因素限制,往往还要依靠村会计代发。以往的做法是:村会计到财政所领取减免款后,按照减免清册逐户发放,发放完毕把减免清册交给财政所,村里一般不进行账务处理。为规范操作,便于群众监督,笔者认为村代发减免款也应进行账务处理。1.收到乡镇财政所转来农业税减免款时,记:借:银行存款(或现金)贷:代收代管款———农业税减免款2.月底根据实际发放到户的减免清册,记:借:代收代管款———农业税减免…  相似文献   

20.
日常财务审计中,发现有不少单位由于会计核算不规范,在对存货进行清查时存在一定问题,主要表现在:存货盘盈、盘亏无论属于何种原因都记入“其他收入”或“其他支出”,造成企业财务状况不能得到真实反映。存货清查通常采用实地盘点的方法,即通过盘点确定各种存货的实际库存数,并与账面结存数相核对。盘点结果如与账面记录不符,应于期末前查明原因,并经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股东会或董事会)批准后,在期末结账前处理完毕。盘盈的存货,应冲减当期的管理费用;盘亏的存货,在减去过失人或保险公司的赔款和残值后,计入当期管理费用,属于非常损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