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东亚及西太平洋电力协会成立于1975年,是以交流和交换电力技术、电力信息为目的的国际行业组织。亚太电协第十四届年会于2002年11月5日至8日在日本福冈举行。中国华北电力集团公司罗书葵在会上宣读了论文,本刊予以发表。 相似文献
2.
国外电力工业管制模式扫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名舟 《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01,(4):20-21
政府管制作为一种特殊的行政管理制度框架和手段,越来越为世界各国所关注。所谓管制系指国家行政机构针对市场经济运营中的有关问题依法制订相应的规章、规则,依法直接干预市场配置机制或间接改变企业和消费者供需决策的特定行为。是政府对付市场失灵的行政干预手段,是对企业无节制的市场权力的一种限制。 管制作为政府调控市场失灵和干预市场垄断一种新的社会经济制度,产生、发展和完善于西方市场经济发达的私有制国家。从某种意义上讲,私有制为管制提供了社会基础。管制的对象主要为垄断行业、基础产业的自然垄断环节和市场交易中… 相似文献
3.
4.
5.
王志轩 《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10,(5):16-20
研究电力的发展问题,既要明晰电力工业自身发展规律、电力发展对国民经济的影响与相互作用,又要了解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电力发展的不同特点,从而对本国当前发展阶段的电力发展路径作全局性、长远性和根本性的宏观把握,有利于科学制定发展战略和思路。本文从历史纵向坐标轴上以史为鉴,在国家间横向坐标轴上以国为鉴,从世界各国的国民经济和能源发展中较好地总结归纳出了中外电力工业发展的对比情况,以期总结规律、探索未来,为中国电力工业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6.
7.
赵希正 《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00,(12):4-5
中国电力工业的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电力工业迅速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电力装机容量继 1987年跨上 1亿千瓦的台阶后,又于 1995年突破了 2亿千瓦。 2000年 4月 19日,随着华能苏州电厂 2号 30万千瓦机组成功投入运行,中国发电装机容量已经突破 3亿千瓦。发电量由 1987年的 4 973亿千瓦时增加到 1999年 12 331亿千瓦时。从 1978年到 1999年,中国电力装机增加了 5 23倍,年均增长 8 2%;发电量增加了 4 81倍,年均增长 7 76%。目前中国电力装机容量和发电量均居世界第二位。 中国电力工业的发展还表现在电源… 相似文献
8.
煤炭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我国是个煤炭生产大国 ,过去由于片面追求产量和经济效益 ,忽视综合开发和社会效益问题 ,一方面回采利用率低 ,伴生矿体没能得到充分利用 ,造成资源浪费 ;另一方面 ,开采、洗选、运输、使用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 ,如矸石、粉煤灰、煤泥水、有害气体等没有得到及时科学的处理 ,导致环境污染严重。煤炭是一种不可再生资源 ,要保持煤炭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提高竞争力 ,必须综合利用资源 ,做到废物最少化、资源化、无害化 ,发展循环经济。目前在煤炭生产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技术为循环经济理论的建立提供了技术上的保障 ,如美、德等发达国家在矸石、低… 相似文献
9.
听老辈人讲,石景山发电厂的位置选得好,三面环山一面环水,正应了“山环水抱必有气”的风水宝地之说。难怪连皇上在为忠臣广宁伯选永久安息之地时也看上了此处,故此地得名“广宁”。解放前,山坡上坟墓一个挨一个,因此这里又称“广宁坟”。那时工人在坟地边上拿几领旧苇席用木棍一撑就是“家”了。一条蜿蜒的小路通向几里外的小镇,土路两侧杂草丛生,时有饿狼出没。运煤工牵着骆驼,赶着毛驴在这条充满着艰难、危险的道路上跋涉。那时电厂的发电量不过几万千瓦,还不到如今的零头,可当时在华北地区却是举足轻重。从大清光绪年间到日本… 相似文献
10.
本文阐述了发展煤炭循环经济的必要性。从合理开发,洁净利用煤炭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探讨煤炭企业内部、煤炭与相关产业及生态经济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1.
张国宝 《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04,(11):4-6
电力是现代社会使用最广泛的二次能源,电力工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基础产业和公用事业。电力已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领域必不可少的生产资料,同时又是和人民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不能缺少的生活资料。电力的安全、稳定和充足供应,是国民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条件,事关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大局。 相似文献
12.
谢振华 《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06,(6):8-9
在刚刚过去的“十五”期间,我国电力工业发展迅速,基本满足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电力的需求。电力体制改革初见成效,电力市场逐步建立;发电装机快速增长,供应能力极大提高;电网输送能力稳步提高,西电东送规模增加;电力工业运行质量有了较大提高,节能降耗取得一定进展;电力环保取得明显成效。“十五”电力发展和运行呈现出显著特点:一是电力供需呈现由松到紧后逐步缓和的总趋势,缺电程度也由供需基本平衡到全国性、持续性缺电转变为区域性、季节性、时段性缺电。二是多元化的电源投资力度加大,从而迅速缓解了电力供需紧张形势,但电网建设滞… 相似文献
13.
汪建平 《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06,(3):8-10
正确认识“十一五”是我国电力工业属性承前启后的重要,其基本特点是电力供应将由初期的相对紧缺过渡到中期的基本平衡,到“十一五”末期将出现相对盈余。 相似文献
14.
电力工业的改革发展与中电联的历史使命——中电联第四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总结讲话(摘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希正 《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05,(1):10-13
电力发展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入新世纪以来,为实现党中央提出的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的快速增长阶段,电力工业的发展面临着空前的机遇。从2004年到今后两三年,每年投产装机容量都将达到5000万千瓦以上。继2004年全国发电装机容量突破4 相似文献
15.
张绍贤 《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01,(1):9-10
2000年 11月 26日,中电联在海南省海口市召开第三届常务理事会第三次会议。中电联常务副理事长刘宏在 2000年工作汇报中,回顾了 2000年中电联主要工作,提出 2001年工作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初步安排了 2001年的工作重点。受中电联理事长赵希正委托,中电联名誉理事长张绍贤作总结讲话,分析了当前的形势和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情况,并提出了几点认识和希望。本刊现摘要刊载。 相似文献
16.
王骏 《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01,(2):4-5
改革开放20年间,我国电力工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1980年确定的发电能力"翻两番"目标的提前实现,在全国范围内基本摆脱了长期缺电的局面,有力地支持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然而从1996年开始,随着经济结构调整,特别是受到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电力需求增长率突然大幅回落,1997年和1998年分别降至4.4%和2.6%,达到历史上的谷底。 在新的局面下,我国电力工业如何发展,电力建设是否还需要保持较为雄厚的规模和适当的发展速度,这是"十五"计划编制中需要回答的重大问题之一。当前电力工业已经显现出发展后劲不足的征兆。到20… 相似文献
17.
本刊编辑部 《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01,(8):4-5
最近,国家经贸委发布了包括电力工业在内的13个行业的“十五”规划。 关于我国“十五”期间电力需求的预测及分析: 1电力需求将保持稳步增长。“九五”期间,全国发电量年均增长63%,各年增长速度呈先降后升的趋势。1996年发电量增长速度为72%,1997年为51%,1998年下降到21%。1999年回升到65%,2000年达到11%。预计“十五”期间全国电力需求的平均增长速度为5%,实际增长速度可能略高一些,但相对“九五”各年的增长速度,“十五”期间将比较平稳,电量的总供给与总需求基本平衡。2005年全国年发电量将达到17 5… 相似文献
18.
促进烟气脱硫产业健康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翟青 《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06,(9):23-25
2006年7月27日,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委托、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主办的“火电厂烟气脱硫产业化发展情况发布会”在北京召开,这是首次由政府部门和行业协会联合对火电厂烟气脱硫发展情况进行发布。
电力行业是二氧化硫排放的主要行业,燃煤电厂二氧化硫排放量超过全国总量的50%。“十一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了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减少10%的刚性指标,电力行业二氧化硫减排任务从未如此重大而艰巨。对电力工业而言,既要完成“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的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减少10%的任务,又要为电力工业快速、稳定、有序发展做贡献,可谓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19.
"十五"电力工业发展及西电东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骏 《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02,(5):4-6
在世纪之初,我国的电力工业发展进入了一个结构调整和体制创新的新阶段,在这个阶段,优化电力结构,提高电力工业效率,改善电力行业的服务,逐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电力工业管理体制,成为当前形势对电力工业发展的迫切要求.从长远来看,我国的电力需求将会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20.
刘树杰 《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01,(8):12-14
电力工业税、费改革是电力 体制改革的主要配套条件。●税、费改革的基本原则,应是 有利于正确评价电力产业及 各类电源的投资价值,促进 合理配置资源和实现经济的 可持续发展。●税负偏重、税负不公、所得税 不合理是电力税收存在的主 要问题。●排污费收费标准太低,资金 使用不当是收费方面存在的 主要问题。●应着重对电力企业的增值 税、所得税、水电成本分摊、 基金、环保收费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