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目前尚存在慈善捐赠主体缺乏,慈善组织自身缺陷以及政府机构立法和管理职能不到位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立足于慈善捐赠的理论基础,提出提高全民慈善意识、加强慈善组织建设和健全相关法律法规政策等改进思路。  相似文献   

2.
多中心治理理论提供了一种不同于传统的科层制管理的新思维,它打破了单中心的政府统治模式,强调以政府、社会还有现代意识的公民作为治理主体。然而由于多中心治理理论本身的局限和移植到中国的局限,多中心治理的实现还困难重重。转变政府角色和职能,发展社会组织,培育现代公民,才是解决这些困难的可靠对策。  相似文献   

3.
从研究内容看,慈善经济学主要围绕捐赠者、政府和慈善组织这三个主体展开,相应形成慈善行为经济学、慈善公共经济学、慈善组织经济学三个理论分支。慈善行为经济学主要探讨捐赠行为的动机和模式,现已较系统地形成公共物品理论、温暖理论、社会偏好理论、社会规范理论、身份经济学和信号传递理论。慈善公共经济学主要探索最优慈善政策,包括税收优惠率、税收优惠方式、政府对慈善组织的补助以及社会福利支出等。慈善组织经济学主要探究慈善组织在慈善市场中与捐赠者、政府的互动策略及其影响效果,包括慈善组织的资源动员策略和可持续发展策略。从研究方法看,慈善经济学研究将更多地结合心理学,采用实验经济学的方法来进行。虽然慈善经济学研究在一些基础问题上还没有形成共识,但仍能给我国的慈善事业研究和实践带来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知识产权治理提倡知识产权领域参与主体的多元化,这种多元化的主体既包括政府,也包括企业和社会,在各方积极主动参与、发挥各自作用的同时,应构建政府、市场与社会三者之间良好互动的合作关系。然而,知识产权管理者、创造者、传播者、运用者等诸多的参与主体有自身不同的利益诉求,在多种角色中如何通过制度设计构建一种利益平衡机制,使各方的利益得到有力的保护并达到均衡,是知识产权治理中必须面临的一个问题。从知识产权治理的概念出发,论证了多元化参与主体的合理性与依据,并探讨了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的平衡,创造者与传播者、使用者之间的利益平衡,管理者与创造者、传播者、使用者之间的利益平衡,自律与他律之间的利益平衡,以及南北国家知识产权之间的利益平衡问题。  相似文献   

5.
新型社区建设的系列文件出台之后,北京市的社区建设迈上了新的台阶.社区成立社区服务站之后,承接政府公共服务职能,扩大了居委会自主治理的空间,但是,自治主体单一、治理经费不足等现状没有明显的改进.究其原因,社区规范化建设的举措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政府主导下的社区治理机制与不断膨胀的服务需求之间的矛质.因此,本文提出了社区"多中心治理"的对策,建议政府进一步放权,进一步引进和培育社区组织(NGO),政府应作为一个平等的主体参与对话和协商,共同满足住户的服务需求.  相似文献   

6.
在经济转型升级背景下,慈善组织的发展必然具有一定的区域差异性。基于上海市、湖南省和云南省的实证研究表明:慈善组织在社会认同度、资源获取能力和参与公共服务的积极性三个方面存在着显著差异,而制度环境是导致慈善组织发展的区域差异性的根本原因。要促进慈善组织的大力发展,就必须完善慈善募捐制度,筑牢慈善组织资源获取的根基;理顺角色关系,提升慈善组织参与公共服务的积极性;弘扬慈善文化,夯实慈善组织社会认同的土壤。  相似文献   

7.
自然灾害是人类面临的永恒课题,减灾救灾是我们不懈探寻的艰辛领域。时至今日,我国的经济、社会、政治以及公众舆论形势较以往都发生了一定变化,救灾减灾的社会关注度越来越高,各级领导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人民群众对救灾减灾工作的期望值也越来越高,如何加强综合减灾能力建设,适应新形式下救灾减灾工作的需要,推进救灾减灾工作创新发展,是每一个救灾减灾工作者都应当思考的问题,在这里以安徽省六安市为例,笔者浅谈下自己见解。  相似文献   

8.
《经济师》2020,(1)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是近年来党和政府持续推动的政策导向,其精神内涵提出了对城市社区治理体系创新的现实要求。公众参与作为城市社区治理体系创新的重要支撑,其作用在多元主体治理模式中因制度困境、组织困境、公民主体困境受到了极大的抑制。通过修改法律法规、落实多元主体治理、加强社会组织建设、提升公民主体意识和能力、构建基于公民主体地位的评价指标体系可以有效破解困境,满足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改革要求。  相似文献   

9.
乡村振兴战略强调健全自治、德治、法治三治融合的乡村治理体系,而治理有效离不开公民的参与。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低,法规制度不完善,基层政府与村委会职能定位不清,公民社会地位和乡村认同程度低。山西省S村乡村治理中的公民参与陷入村委会自身定位与现实脱节,乡村社会组织发育不成熟,参与主体间关系界定模糊,公民自身参与效能不高的困境中。鉴于此,从发展乡村经济,提供物质基础;培养参与主体,增强参与意识;细化制度规定,优化组织设计;完善配套设施,拓宽参与渠道四方面着手,提升乡村治理中公民参与水平,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0.
社区居民参与是居民作为社区建设的主体积极主动参加社区公共事务的制定、管理及运作的行为和过程。通过研究社区建设和居民参与的理论,对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建设中几种不同类型的公共事务进行全方位的考察,分析居民参与和社区建设相互之间的关系,以及居民参与主体、参与路径等居民参与问题,进一步探讨出发展居民参与管理、强化社区相关功能以及提高社区相应治理能力的相关对策。即处理好政府、社区以及社区居民三者之间的关系,发展各类社区组织,建立层级分离的社区工作体系,逐渐形成一个完整的社区自治的组织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