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本现代文坛的著名作家渡边淳一以反伦理和超自然的笔法描写中年男女的爱情和婚姻,体现了他对"绝对的爱"的追求;他的作品多以"升华的爱",即唯美的情死为结局。当今日本文坛纯文学与大众文学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在这样的语境之下,渡边淳一"男女小说"的情爱观和死亡观明确地体现了其小说的中间文学的性质。  相似文献   

2.
日本现代文坛的著名作家渡边淳一以超自然的笔法描写爱情和婚姻,反映出他对“绝对的爱”的追求;他作品中多以唯美的死亡为结局。小说中体现出作家的情爱观和死亡观是与他本人的生活经历密不可分的。  相似文献   

3.
黄俏 《新西部(上)》2007,(6X):195-195
日本现代文坛的著名作家渡边淳一以超自然的笔法描写爱情和婚姻,反映出他对“绝对的爱”的追求;他作品中多以唯美的死亡为结局。小说中体现出作家的情爱观和死亡观是与他本人的生活经历密不可分的。  相似文献   

4.
于桂玲 《理论观察》2008,(2):131-133
在渡边淳一的作品中,与婚外恋相伴随的,往往是死亡。其代表作《失乐园》,就反映了爱与死的主题。渡边淳一说他们是为了保持爱的巅峰和极至,自愿选择死亡。在小说中他们的死也被描写得很唯美。中国读者对这种解释似乎不能完全理解。细读该作品,并把它放在日本社会传统与现实的文化背景中,不难发现,被渡边先生否认的社会因素才是他们选择死亡的重大理由。  相似文献   

5.
纯爱与钝感力——读渡边淳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如今日本盛行的“纯爱”风潮,渡边淳一更是提出“不伦之恋才是真正的纯爱!”也许正是因为如此使作品能够触动都市人心里最脆弱的神经。现代都市人虽然在物质生活方面得到了很大的满足,但是沉重的工作压力、严厉的道德规范、繁琐的家庭生活……很多人,特别是男人,在内心深处其实会经常感到莫名的空虚。  相似文献   

6.
夏丽柠 《中国西部》2014,(2):146-147
<正>如果说世界文坛选"男神"的话,我决定只投个人的票,他就是日本作家村上春树。原因很简单啊,他在29岁时由位爵士酒吧的小老板转行写作至今,笔耕不辍地写了三十多年。第部作品《且听风吟》出版后即获日本群像新人奖。他的代表作《挪威的森林》更是风靡全球。作为如何看待两性关系的启蒙,书中的渡边、木月和绿子不知迷倒了多少文艺男女青年,常常用书中的情感辩白自我  相似文献   

7.
二战后,被称作“第三新人”的一批作家先后登上日本文坛,小岛信夫就是其中之一。在他的前期文学作品中,既可看到他作为“第三新人”的特点,又可读出战后派文学的味道。而实际上,不论是他被认为接近战后派文学的部队小说,还是那些“第三新人”特点鲜明的小说,都隐藏着一个共同的主题,那就是崩解性。  相似文献   

8.
周艳琴 《魅力中国》2012,(35):10-10
川端康成作为日本新感觉派作家活跃于日本文坛乃至世界文坛。1968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也是首位获此殊荣的日本作家。川端康成十分重视小说的语言艺术。他的小说的语言特点是:善于使用比喻。因此,出于忠实于原著的想法,本文将选取日文版《雪国》这部作品,对其中的比喻(一明喻和暗喻为中心)进行分析。试图初步探寻其特点以及作用,以期更好地理解川端文学的思想及其精髓。  相似文献   

9.
唐晔 《沪港经济》2010,(11):64-65
钝感力,可直译为"迟钝的力量",由日本人文主义大师渡边淳一提出。意指从容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和伤痛,坚定地朝着自己的方向前进。钝感力一经提出,风靡世界。日本首相菅直人称它是"赢得美好生活的手段和智慧"。  相似文献   

10.
唐晔 《沪港经济》2010,(10):60-61
钝感力,可直译为"迟钝的力量",由日本人文主义大师渡边淳一提出。意指从容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和伤痛,坚定地朝着自己的方向前进。钝感力一经提出,风靡世界。日本首相菅直人称它是"赢得美好生活的手段和智慧"。  相似文献   

11.
4月3日的西安唐华宾馆.一场“跨文化领导艺术”的演讲正在这里举行,主讲人是一位国际级管理大师。作为日本管理协会理事.他曾为世界500强企业——索尼,东芝、NEC、丰田、空客等企业提供管理咨询服务。他对领导及企业业绩改善等领域的研究使他的论文在美国、日本,新加坡、印度等国家的头号经济刊物上多次发表。独特的管理理念使他成为第一位美国西点军校特聘的亚洲专家。他就是来自日本的专家渡边博先生。  相似文献   

12.
任聪颖 《魅力中国》2010,(29):251-251
《昕夕闲谈》是我国近代第一部翻译小说,译者蠡勺居士在《小叙》中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小说观。他既简述了中国小说的流变史,又突出强调了小说的道德教化功能和娱乐功能,并力求提高小说在文学中的地位,发出“谁谓小说为小道哉”的时代呐喊。  相似文献   

13.
清代中叶的小说《镜花缘》,既是一部奇书,也是一部杂书,也可以说是一部才学小说,也有人认为它是一部“女性主义作品”,笔者认为这部小说确实体现了对女性的地位的关注和思考。胡适先生就说过这部小说的作者李汝珍是一位“女权主义者”,在小说中,作者力图为女性争得一份权利,精心设计了一个男女位置颠倒的“女儿国”,让男人也尝尝做女人的痛苦。作者从女人缠脚出发探讨了女性的地位问题,同时作者借百位花神下凡成为百位才女,探讨了女性的婚姻问题和出身问题。为提高女性的地位,和女性的解放做出有意义的努力。  相似文献   

14.
张爱玲的作品《弟弟》和《金锁记》同属20世纪40年代的得意之作,而名气相差甚远,但文学创作成就却是异曲同工。重新审读和解构张爱玲的小说《弟弟》,以一个崭新的视角和层面去解读张爱玲小说观中大书特书的“苍凉感”和“对称的不平衡”等创作特色与成就,是深入认识张爱玲文坛地位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15.
《第二十二条军规》是海勒的代表作,被西方评论界誉为“60年代最好的一部小说”,已成为美国大学文科学生必读的经典作品。1961年海勒的处女作《第二十二条军规》(Catch-22)问世,轰动文坛,从而奠定了他在美国乃至西方当今文坛上的重要地位。小说自始至终都笼罩着“第二十二条军规”的阴影下。尽管它没  相似文献   

16.
黑岩重吾是日本当代著名的大众文学作家。他既以社会派推理小说驰誉文坛,又以描写社会底层生活风貌的作品闻名于世;既以风俗恋爱小说吸引了众多的青年,又以历史小说赢得了广泛的读者。他是一位勤奋的高产作家,但其生活际遇却是坎坷多难的。黑岩重吾1924年2月25日生于大阪一  相似文献   

17.
李兴鑫 《魅力中国》2013,(26):371-372
《红字》是美国著名小说家纳撒尼尔·霍桑的代表作,其中大量的使用了象征主义这一写作手法。作者运用这种艺术创作手法来体现19世纪中期美国社会的文化观、宗教观和道德观。文章就小说中的“A”以及“Peal”的象征意义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以谭恩美的四部小说为分析文本,从女性主义的角度解读其作品的女性主义,认为谭恩美作为一名女性少数民族族裔作家,在性别和种族上处于双重边缘性境地。于美国主流文化而言,她是“他者”;对以男权话语为主流的文坛而语,她亦是“他者”,这种复杂而痛苦的双重边缘性赋予了她的作品鲜明独特的女性主义特征。  相似文献   

19.
李县飞 《魅力中国》2008,(4):103-105
李敖是当代台湾文坛上著名的文学家和历史评论家。本文从李敖才情中的“情”的视角,选取其情爱观作为切入点,围绕他传奇而又备受争议的情爱历程,从早期、中期和后期三个阶段切入他的作品人生路,通过分析他在不同时期反映出来的情爱观和情爱历程,找寻李敖在作品人生路中的心路轨迹,窥视他对真善美的追求过程。以此审视“情”字对其作品人生路的全方位影响,触及他的情爱世界和作品人生,进而解读他的精神家园。在不同阶段,李敖表现出来的是不同的情爱观,在多个情爱故事和众多的作品中,我们能聆听到一位著名的台湾社会评论家的情爱心声,正如一曲从古典走向现代的情爱凯歌,乐声悠扬。  相似文献   

20.
吴华 《魅力中国》2012,(32):201-202
《呼啸山庄》是英国小说家艾米莉·勃朗特的代表作品,是西方文学的巨著,它奠定了艾米莉·勃朗特在英国文坛的地位。《呼啸山庄》是英国文学史上一部奇特的小说,是神秘万分的“怪书”。小说充满了阴森恐怖、病态心理和异教思想,作品运用强烈的爱、狂暴的恨和无情的报复取代了伤感和忧郁,充满着丰富的想象和猛烈的情感,震撼人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