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于欣 《新财富》2007,(8):14-15
对于上市银行2007年全年的盈利增长,国内外研究机构的预期均在30%以上。但对政府紧缩调控政策未来会对银行的利润和估值产生多大的负面影响,2008年银行利润的高增长能否持续,机构之间则存在分歧,目前高华证券已下调银行业评级至中性。[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粟勤 《国际贸易》2007,(8):42-45
转换成本,尤其是关系成本增加了银行客户转向外资银行的难度,即使他们对银行服务不满意,也不会随意转换银行。[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近代浙江地方银行与政府之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近代众多官办地方银行显著不同的是,浙江地方银行在其历史上发挥了独特的积极作用,而这种作用的产生与浙江地方银行和政府之间的关系有着深刻的内在联系。本文认为,浙江地方银行与政府(包括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关系主要体现在行政上的隶属关系、业务上的管理与被管理以及经营中的利益关系三个层面。总体来看,相互间形成了一种良性循环,并对地方经济起到了有效的促进作用,但同时双方也存在着种种体制和利益上的矛盾冲突。  相似文献   

4.
金融危机以来,在积极财政政策的推动下,我国影子银行债务特别是具有高杠杆性的政府影子银行债务快速增长,金融结构的不平衡风险增加,对实体经济稳定发展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如何平衡好稳增长和防风险之间的关系、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已成为当务之急。本文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分析政府影子银行债务对实体经济波动影响的阈值效应,并进一步通过构建时变GARCH-CoVaR模型,测度政府影子银行债务与实体经济之间的风险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政府影子银行债务对实体经济波动的影响存在阈值效应;政府影子银行债务与实体经济波动之间存在单向的风险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5.
田艳丽 《现代商业》2007,(6Z):223-224
在建立股票市场、银行与经济增长向量自回归模型的基础上,采用脉冲响应函数方法来分析我国股票市场、银行与经济增长盼关系。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我国银行发展对经济增长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银行发展促进了经济增长;股票市场规模的发展并没有导致市场效率的提高,而且股市流动性的增强一定程度上对经济增长产生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6.
诸方帅 《商业科技》2014,(16):133-135
本文首先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明确了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的定义和分类;其次,以我国14家上市银行为研究样本,选取了2007年-2012年的数据,通过构建pool数据模型进行回归分析,探讨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及其各组成部分与银行绩效之间的关系。回归结果是非利息收入与银行绩效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和交易净收入与银行绩效呈负相关,投资收益与银行绩效之间表现出显著的正相关性,其他业务收入与银行绩效不具有相关性。最后提出有利于非利息收入业务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本文运用2007~2011年中国13家上市商业银行的数据为样本,研究了高管—员工薪酬差距对银行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银行高管与员工薪酬差距与银行绩效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而是存在倒U型关系,即薪酬差距对银行绩效存在正向关系,而当这一差距达到一定值后会对银行绩效产生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8.
银行经营状况的风险度和信贷市场环境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我们通过研究发现:在不同的经济周期中,银行风险度以不对称的方式反映了信贷环境的变化,当信贷市场环境出现恶化时,资本充足率和功能分散化程度较高的银行表现出较低的敏感度。这一结论对我国银行业的改革发展有着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9.
《商》2015,(19)
本文基于中国16家上市商业银行2007~2013年面板数据,研究银行股权机构、董事会治理、监事会监督、高管薪酬与银行绩效之间的关系。通过个体固定效应模型的建立发现:股权集中度和高管薪酬与银行绩效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而董事会和监事会治理效果不显著。说明在提高银行绩效过程中需要加强董事会治理和监事会监督在银行治理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去杠杆”、“强监管”和“防风险”是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关键任务。本文选取2010-2018年季度数据构建微观审慎监管视角下的银行体系稳定性指数,分析检验我国宏观杠杆率、影子银行规模对银行体系稳定性的时变影响机制。研究显示:我国银行体系稳定性总体呈震荡向下趋势,由稳定阶段逐渐转向当前高度不稳定阶段。进一步地,采用时变参数向量自回归模型(TVP-VAR)实证研究发现:我国宏观杠杆率与影子银行规模对银行体系稳定性的冲击响应具有时变特征和时滞效应。宏观杠杆率与影子银行规模之间存在相互促进的非线性动态关系,二者叠加会对银行体系产生不利冲击。中长期内,宏观杠杆率过快攀升会加重银行体系不稳定,杠杆率适度波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银行体系稳定;短中期内,影子银行的适当扩张给稳定银行体系产生积极影响,但过度膨胀会形成长期持久的负向冲击。鉴于此,现阶段我国应加强经济去杠杆、影子银行监管及银行风险防范多重政策目标之间的有效协同,以维护金融体系稳定。  相似文献   

11.
本文借助数学模型在放宽基本假设的条件下进一步研究了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后的银行、政府及战略投资者之间在利益上的关系。我们的研究发现以往研究中较少提及的一些方面:三者并非在利益上是完全冲突的:政府与战略股东可能存在着共谋的情况;银行价值银行价值会因这种共谋而严重减少。所以,这就需要监管机构来约束各参与主体的行为,特别要保证政府与战略大股东的独立性。这样,银行及所有股东的利益才能得到维护。  相似文献   

12.
依据湘西长沙银行2011、2012年以及2013年大部分数据探究村镇银行对当地经济发展影响,结果显示:村镇银行金融发展与湘西州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稳定关系,并呈现出对当地经济增长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且金融发展规模的提高会促进经济的增长。但经济增长在显著水平上没有拒绝原假设,说明湘西州经济增长不是金融发展规模扩大、金融结构优化、金融效率提升的原因;甚至村镇银行金融效率对当地经济增长还会产生负面影响。村镇银行的金融结构亟待优化,金融效率亟待提升。届时,不断扩大的金融发展规模才能更好地促进湘西州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3.
基于2007~2013年我国商业银行面板数据,检验审慎监管指标与银行效率和风险的关系,从银行发展的视角对审慎监管有效性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较高的资本充足率在降低银行信贷风险的同时,也导致其成本效率和利润效率下降;拨备覆盖率的增加有利于降低银行信贷风险,但却显著地提高了银行成本效率;存贷比监管不仅不能降低银行信贷风险和经营风险,还显著地增加了银行成本效率和利润效率,流动性比率对银行风险和银行效率的影响均不显著.这些结论表明,不同审慎监管工具对银行风险和效率的影响存在差别,部分审慎监管工具在降低银行风险的同时,也降低了银行效率,审慎监管的目标在效率和风险之间存在一定的取舍.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中国银行与企业之间的关系走向不协调的方向,经常存在着银行放贷难和企业贷款难这样的矛盾,而在我国小企业贷款难问题尤其严重。针对这个问题,该文试图通过借鉴国外优秀经验并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寻找解决银企矛盾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随着经济的发展,银行市场化、商业化进程的推进,科技创新的能力不断加强,很多不涉及银行资产项目的中间业务越来越多,这成为银行之间相互竞争的一个新的利润方式。但是在中间业务为银行带来利益的同时,也存在很多潜在的风险,为了能有效预防这些风险,应该加大对中间业务的审计工作。本文对审计工作中的问题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并提出了相关的解决办法,希望能对银行中间业务的健康发展提供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16.
《商》2016,(10):175-176
针对目前我国金融机构面临经济下行的负面影响,风险投资的比重日益增多,在该背景下对货币政策的银行风险承担进行相关的研究。根据金融放大机制、收益追逐机制、中央银行沟通反馈机制等理论进行分析,运用2007-2014年14家商业银行的经济数据建立面板模型来实证研究,由此得出货币政策的变化确实会影响银行的风险承担,然而对于不同的资产规模、盈利水平、资本充足率的银行其影响程度是不一样的结论,并给以一定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股份制改造后的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其有效公司治理的实现,须通过规范银行内部组织制度,使银行的权利机构、监督机构、决策机构和执行机构之间相互独立、权责明确,形成合作与制约关系,从而既保证了出资人,经营者、员工的积极性得以调动发挥,又使其行为受到规范和约束。  相似文献   

18.
本文基于信贷软约束的视角,将高管银行关联作为重要的影响因素研究债务融资与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文中对民企中高管银行关联是否有利于企业减少融资约束进行研究;并着重对民企中有银行关联的企业中债务融资对公司绩效的影响进行分析,以2009~2012年深沪上市民营企业作为样本,实证研究表明,民营企业中债务融资对企业业绩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但是高管具有银行关联的民企中,这种负相关性有了显著的削弱。  相似文献   

19.
在建立股票市场、银行与经济增长向量自回归模型的基础上,采用脉冲响应函数方法来分析我国股票市场、银行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我国银行发展对经济增长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银行发展促进了经济增长;股票市场规模的发展并没有导致市场效率的提高,而且股市流动性的增强一定程度上对经济增长产生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20.
跨国反洗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岳峥 《新财富》2003,(5):88-95
国际洗钱活动日猖,“保护金融业”已很难成为对这种活动视而不见的借口。美国最近对国际洗钱的两大渠道“私人银行服务”和“代理银行制度”进行了检计。中国金融改革,尤其是商业银行改革将带动私人银行和代理银行制度的发展,未雨绸缪是本文的出发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