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3.
一、背景介绍
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其灾害损失补偿问题一直备受关注。2014年,各类自然灾害造成全国24353.7万人次受灾,从人员伤亡与经济损失来看,地震分布范围广泛、破坏力强的特点成为人类的第一大威胁。我国地震风险应对体系仍以政府救灾为主,而保险在地震风险管理中的职能缺位已经制约了地震受灾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保险作为风险管理的重要手段,具有分散地震风险、补偿风险损失的功能,但单纯的商业保险机制在应对地震巨灾方面也存在不足。因此,政府介入地震保险市场,通过政府与市场的责任分担,构建多层次、多渠道筹资的地震保险基金,已成为一种趋势。 相似文献
5.
6.
保险利益原则在国际货运保险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且具有特殊性,被保险人在投保的时候,必须考虑他是否对投保的标的具有或将会具有保险利益。本文从一则典型案例出发,分析了国际货运保险中的保险利益原则,以便对此有更深刻的理解。 相似文献
8.
9.
10.
本文以2008年汶川大地震的损失和补偿数据为背景,在对国内地震保险文献进行回顾和分析后,讨论了我国地震保险框架构建的制度依据。本文在借鉴国外经验和分析我国国情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立中国地震保险基金委员会的设想,分析了其框架结构和各个组成部分的职能,研究了我国地震保险的运作方式。 相似文献
11.
地震风险管理:国际经验与借鉴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震风险管理必须以政府为主导,强调全民参与,走法制化、规范化之路,同时,把预防放在第一位,依靠社会资源建立灵活的灾后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13.
14.
15.
日本是一个地震频发的国家,但日本的地震保险制度给人民带来了一定的保障。本文通过介绍日本的地震保险制度,研究地震保险制度的特点及其运行机制,希望能够从中找到值得我国借鉴的地方,为我国地震保险制度的建设提供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收集全球地震灾害发生的数据,归纳出全球地震的变化趋势和规律。在此基础上概述了我国地震活动规律和地震带分布特征,并引用稳定分布函数分析了地震损失具有右偏、厚尾、长尾特性,解释了我国地震保险供需矛盾的原因。最后描述了我国财产保险公司对地震风险的控制思路,提出了由政府干预解决市场失灵问题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7.
国际保险监督官协会(IAIS)的监管体系主要由24个保险监督管理文件构成,包括9个保险监管指导文件、6条保险监管原则和9条监管标准.在这个以保险机构风险控制为核心的监管体系中,上述监管文件,从保险监管的总体指导方针到监管保险公司的经营管理风险,从监管保险主体的市场准入到监管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从单一的传统保险业务到金融一体化形势下的综合监管,都予以了尽可能清晰的指导思想和基本操作原则、标准.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70年代伊始,世界各国陆续推出了各类巨灾相关的保险制度(Catastrophe Insurance),既包括以政府为主导的新西兰地震保险机制,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相结合的日本地震保险机制,也包括以市场为主导的美国加州地震保险机制。巨灾保险制度对提高社会风险意识、减灾减损、服务城市社会治理、增强人类社会韧性度发挥了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9.
2008年以来我国遭受了数次地震灾害,给国民经济造成了巨大损失,关于巨灾风险分担的讨论也不断增加。本文从生命周期理论出发,借助完全保险假说及其计量工具,利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1989年至2011年之间9次调研的数据对完全保险假说进行了实证检验,并对地震风险分担的实际效果进行了测算。实证分析结果拒绝了完全保险假说,当前国内社会保障体系以及金融市场、保险市场还不完善,居民风险分担能力比较弱,但地震区域的家庭风险分担能力则相对较强,其原因是享受到了政府援助带来的正面效应。因此,在《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提出的“构建多层次巨灾风险分散机制”中,应当充分考虑政府与市场的平衡,同时避免“挤出效应”与“干预不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