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蔡明清 《魅力中国》2013,(16):27-27
“保粮食是责任,谋发展是使命。”河南地理位置重要,粮食优势突出,市场潜力巨大。伴随着中原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和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的出台,河南面临着绝佳的发展时机。中原经济区是国家粮食生产优势区,是国家粮食安全重点区。河南作为中原经济区的主体。农村人口多、农业比重大,农业和粮食生产在全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肩负着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大责任。我们一定要抓住机遇,靠大智慧、大手笔。写出大文章。”  相似文献   

2.
山东省粮食安全问题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粮食安全是事关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山东省作为我国的农业大省,粮食安全度比较高,但也存在着人口增长对粮食需求的压力较大,耕地不断减少、退化,水资源短缺,环境污染严重,粮食生产的软环境恶化等问题。确保山东的粮食安全必须严格保护耕地,稳定粮食面积,建设节水农业,治理环境污染,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优化资源配置,大力发展农业科技。  相似文献   

3.
我国农业的困局:粮食安全+食品安全 我国是人口第一大国,占世界总人口的近五分之一.保障粮食供给,维护国家粮食安全一直是我国农业发展的第一要务.目前粮食安全仍面临对外依存度高、农业数据缺失、农民老龄化等多方面问题,保障粮食安全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4.
粮食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粮食安全事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全局。我省是农业大省,是全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把粮食生产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抓好国家大型商品粮基地建设,对于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要求,要把河南建设成为全国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示范区,积极探索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协调发展的路子作为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核心任务。在加快新型工业化、  相似文献   

6.
解放好农业、农村和农民的问题,是促进国民经济良性循环和保持社会稳定的基础。当前农村的突出问题是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农民负担过重。明年必须围绕增收减负,重点抓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确保粮食安全。江总书记在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这样一个人口大国,任何时候都不能轻言粮食多了,农业过关了,不能忽视农业,不能放松粮食生产。山东是农业大省,也是人口大省,对粮食生产千万忽视不得。稳定粮田面积,是保护粮食生产能力的关键。省委、省政府认为,全省基本农田稳定在 8000万亩左右,粮食总产稳定在 8…  相似文献   

7.
进一步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当前中原经济区经济稳定而高效发展的必由之路。中原经济区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时期,总体上呈现出“低效与高消耗”的特征。影响中原经济区现代农业发展的因素不仅有外部因素,也有内部因素。发展中原经济区的现代农业的路径选择为:采取“因地制宜”的经营方式发展经济:利用中原经济区战略腹地效应,全面发展农业;探索“龙头企业+农业专业化合作组织+产业化经营基地”模式的路径发展现代农业。通过科技创新、发展农业化学、生物科技、进行农业基础保障设施建设、加强宏观调控、调整农业结构来提升中原经济区农业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8.
粮油经营体制的改革,既推动了其他行业的改革,也为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提供了有利的契机,同时也给银行信贷资金管理带来了新内容、新情况,提出许多新课题。 第一,粮食经营体制改革的步伐超越了信贷资金管理改革的步伐。建国以来,粮食企业一直是在国家照顾政策优惠下,实行坐门等客。唯我独尊,吃大锅饭,搞平均主义的作风根深蒂固。如今,把粮食企业推向市场,他们面临的问题很多,又一时难以适应市场形势的变化,且财  相似文献   

9.
不当的发展策略以及长期的超强度资源粗放开发利用使得我国土地失控、耕地流失、污染加剧、水资源短缺、农村劳动力大规模出走、农业人才流失和青黄不接等问题目益严重。中国要践行“自己养活自己”的承诺必须深入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积极探索生产要素特别是科技和人力资本进入农业的制度,完善国家对粮食生产的支持和保护体系.把实现农民利益和国家粮食安全目标统一起来,使农民积极性得到保护、恢复和保持,聚集科技、人力、资金等多种资源,以综合生产能力建设为核心,坚持优化结构、合理布局、稳定面积、主攻单产,着力构建提产增效的粮食生产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0.
《中国合作经济》2013,(8):17-19
近年来,黑龙江省供销合作社立足农业大省的实际,坚持为农服务宗旨,深入实施“服务立社、产业兴社、经营强社、联合合作”的发展战略,紧紧围绕“三农”立企业、上项目、搞服务。目前,省社控股的倍丰农资集团、庆丰农资集团、昆丰农业发展公司已经形成了纵贯原料开采——化肥生产加工——化肥销售——农业生产科技服务——粮食营销加工的全产业链经营服务模式。2012年,三户企业销售额达到194亿元,利润总额达到2.8亿元。  相似文献   

11.
财政支持粮食主产区农业发展现存问题与对策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粮食主产区是确保我国粮食安全的核心和支撑,加入WTO 后,我国粮食主产区的农业发展面临巨大压力,由于种粮比较效益低机会成本高,农民种粮增产不增收,粮食生产连年滑坡,严重影响我国粮食安全。要想解决粮食主产区农民增收问题,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必须各项影响因素通力配合、共同作用,其中,积极  相似文献   

12.
我国国家粮食安全问题的战略思考及其政策建议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柯炳生 《改革》2006,(2):19-25
粮食安全问题,事关国计民生和社会稳定的大局,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是我国农业政策的两大基本目标之一。为此,需要树立正确的粮食安全观,认清制约粮食安全的因素和规律,制定科学的粮食生产与贸易战略,并采取相应的政策扶持和调控措施。  相似文献   

13.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部长叶兴庆近期撰文指出,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发展粮食生产、保障粮食安全,提出了“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新粮食安全观,确立了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之路。  相似文献   

14.
粮食是保生活、平物价、稳民心的关键商品。黑龙江省作为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之一,只有“大农业”特征,进而.建立长效的商业化融资机制,形成粮食生产规模化、集约化,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粮食产量.解决供需矛盾,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15.
粮食部门是重要的涉农部门,粮食流通工作的重要任务是眼务“三农”。“十五”期闻,我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取得了重大突破,有力地促进了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十一五”期间,粮食部门应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加强调控监管,发展现代粮食流通。引导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夯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2008年在美国进行培训考察,笔者就美国粮食政策对浙江粮食安全问题的启示方面作了些思考。美国是世界粮食生产贸易大国。美国农业所占的比重很低,但对农业和粮食生产重视从没有放松过,采取一系列的措施,保护国内对粮食生产者和经营者的利益,高度重视粮食安全。美国的一些做法对于正在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浙江来说非常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收获     
言堂 《东北之窗》2011,(19):6-6
眼下的东北,正是深秋时节,也是收获季节。地处亚洲唯一黑土带的东北地区是中国的战略“粮仓”,关系着中国的粮食安全。粮食问题始终是中国农业核心问题,也是社会关注的重点问题;在中国粮食安全是一个长期问题,稳定粮食生产是一项长期任务。而从东北三省一区传出的消息,无疑让中国吃了颗定心丸:  相似文献   

18.
邵阳是一个农业大市,总人口764.14万人,其中乡村人口532.07万人,占70.36%。2010年第一产业增加值173.71亿元,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3.78%。随着我国对粮食安全生产的日益重视,作为粮食主产地的邵阳能否承载得起“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的责任,在连续6年粮食增产的前提下,为国家粮食发展稳步增产作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中国粮食安全战略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与实践逻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粮食安全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提出了新时代中国的粮食安全战略,为立足新发展阶段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了重要依据。从理论逻辑出发,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既要统筹协调好五对逻辑关系,又要从党的宗旨、社会主要矛盾、发展的目标任务和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四个维度来深刻认识。从历史逻辑出发,回顾了建党百年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实践探索、取得的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从实践逻辑出发,在迈向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征程中,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短期面临着粮食供需结构分化问题;中长期内部发展面临保产能稳增长的难点压力与粮农和粮食主产区的短板弱项,外部供给则面临着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引致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立足新发展阶段,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基于中国的国情、世情、农情、粮情,应筑牢国家粮食安全防线;把握好土地的长期稳定性和发展灵活性的平衡,使农业生产关系更适应农业生产力发展;促进耕地保护与质量建设和种业科技自立自强,共同赋能粮食产能;率先实现粮食主产区农业农村现代化,提高粮农收入,促进实现共同富裕;优化主产区、产销平衡区、主销区布局,共同扛起粮食安全“国之大者”政治责任;加大财政金融支农力度与风险监测,提高粮食产业风险保障水平;推动“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相结合,完善粮食流通与储备体系;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满足粮食更高品质消费需求;提高国际贸易与关键物流通道掌控力,共同维护世界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20.
王维 《环球财经》2010,(4):88-91
1974年11月,第一次世界粮食首脑会议上,联合国粮农组织第一次提出了“粮食安全”问题。30多年过去了,这个关系人类切身存亡的大问题依旧没有得到解决。世界上仍有5亿人口(占世界人口的8%以上)受到饥饿威胁,36个国家面临严重粮食短缺,每年几百万人死于饥荒。伴随着诸如转基因等食品卫生和健康方面的争议,全球粮食安全面临着“量”与“质”的双重危机。粮食安全,已经成为人类无法逃避的话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