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集体经济》2013,(5):71-73
一、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中,购买方应如何确认取得的被购买方拥有的但在其财务报表中未确认的无形资产? 答: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中,购买方在对企业合并中取得的被购买方资产进行初始确认时,应当对被购买方拥有的但在其财务报表中未确认的无形资产进行充分辨认和合理判断,满足以下条件之一的,应确认为无形资产:  相似文献   

2.
《中国集体经济》2013,(2):71-73
一、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中,购买方应如何确认取得的被购买方拥有的但在其财务报表中未确认的无形资产? 答: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中,购买方在对企业合并中取得的被购买方资产进行初始确认时,应当对被购买方拥有的但在其财务报表中未确认的无形资产进行充分辨认和合理判断,满足以下条件之一的,应确认为无形资产:  相似文献   

3.
我国合并会计方法的现实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义华 《特区经济》2005,(3):282-283
企业合并可以分为共同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和非共同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对于共同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国际通行的做法(包括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是采用权益结合法。而对于非共同控制下的企业合并的会计方法主要有购买法和权益结合法。一、权益结合法同购买法的主要区别两种会计处理方法的区别主要集中在:被并企业的净资产是以公允价值还是账面价值计价;合并成本中的商誉是否在账上确认;被并企业的利润是否应并人购买方。购买法按公允价值记录收到的资产和承担的负债,确认商誉并在规定的期限内摊销,只有合并日后被并企业的利润才能进入购买方…  相似文献   

4.
《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规定,《企业合并》将企业的合并行为分为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和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并对两种情况下的合并行为分别规定了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本文从控股合并的概念出发.分别就同一控制和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在合并日的会计核算及非同一控制下通过多次交易分步实现的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合并日合并报表编制及合并当期期末会计报表附注披露内容的异同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5.
方轶强 《特区经济》2005,(8):288-289
控股合并指一家企业买人或取得了另一家企业有投票表决权的股份或出资证明书,并且达到了能控制后者经营和财务方针的持股比例。控股合并可以通过以下几种交易类型来实现。类型1:并购方直接用自己的资产对目标公司投资,在目标公司增资扩股后,并购方获得控制性大股东地位;类型2:并购方和目标公司的大股东发生交易,改变目标公司的股权结构,取得目标公司控股股东地位;类型3:并购方将非货币性资产出售给第三方,筹集资金后对目标企业进行控股投资。  相似文献   

6.
商誉是企业合并成本大于合并中取得的被并购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企业会计准则已经明确定义了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商誉的计算方法。但是在实务工作中,如何理解准则中每个关键词的含义,如何处理各种特殊事项,准则、解释以及指南并不能一一穷尽。文章结合实务经验,具体研究非同一控制下企业控股合并中如何确认商誉,重点分析如何理解并购日、可辨认净资产以及公允价值的确定、过渡期的净资产变动如何处理,最终探讨商誉的确认方法和构成,并提供了案例分析给予直观的说明。  相似文献   

7.
对于内部控制有效性的研究一直是理论界的热点,而将股权制衡作为内部控制的影响因素来单独研究还比较少。文章基于信号理论,以三家旅游业上市公司为案例研究股权集中、非国有制衡股东、国有制衡股东三种股权结构模式下的内部控制有效性程度。通过研究分析表明,在旅游业的公司中,非国有股东制衡企业的内部控制有效性不如国有股东制衡和国有控股的企业,而在国有控股模式下,内部控制有效性最佳。  相似文献   

8.
现有关于控股股东股权质押的文献大多聚焦于股权质押后控股股东为规避控制权转移而对公司施加的直接影响,忽略了高管这一公司治理体系中的重要角色。实际上,股权质押后控股股东更可能通过加强对高管的监督进而降低控制权转移风险。基于此,文章从高管超额在职消费的视角,探究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高管行为的影响,并区分不同产权性质、不同公司内部控制质量以及股权质押类型进一步研究了不同情境下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高管超额在职消费水平的影响差异。研究发现: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后会加强对高管的监督,降低了高管超额在职消费水平;进一步研究表明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高管超额在职消费水平的降低作用主要出现在非国有企业样本、公司内部控制质量较好的样本以及场内标准化质押的样本中。本文的研究对现有股权质押经济后果相关文献形成了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9.
徐江 《中国招标》2013,(14):28-29
一、引言修改后的《公司法》从法律的层面上,确立了关联企业和关联交易的法律制度。该法第217条第4项规定:"关联关系,是指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与其直接或者间接控制的企业之间的关系,以及可能导致公司利益转移的其他关系。但是,国家控股的企业之间不仅因为同受国家控股而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2001-2006年深圳证券交易所的民营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研究了控股股东控制与制衡对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证实,民营上市公司控股股东的控制权对信息披露质量具有倒U型影响,其他大股东非但不能有效制衡控股股东,反而会在控股股东拥有较高的控制权时同其勾结,对信息披露质量具有负面影响,而独立董事对信息披露质量并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1.
2006年2月,财政部颁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其中的一大亮点就是公允价值的重新应用,其中就包括在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中的应用。该文主要从各主要国家对公允价值的定义入手,通过联系不同的计价基础——即公允价值和账面价值,来讨论公允价值在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2.
2006年2月,财政部颁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其中的一大亮点就是公允价值的重新应用,其中就包括在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中的应用。该文主要从各主要国家对公允价值的定义入手,通过联系不同的计价基础--即公允价值和账面价值,来讨论公允价值在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3.
企业所有权视角的研究认为,控股股东代理问题的产生原因是控股股东对控制权私人收益的追求,产生条件是控制权与现金流权的偏离。文章从现代企业制度视角分析控股股东代理问题的产生机制,认为现代企业制度为控股股东基于自利目的的侵占行为提供了可能和行为能力,为控股股东利益侵占的后果承担提供了免责机制,使控股股东代理问题的产生具备了一定的制度基础。  相似文献   

14.
关联购销常被看作控股股东追求控制权收益的重要方式。控股股东追求的控制权收益不同,对关联购销的处理措施也必然呈现差异化,从而对公司业绩产生不同影响。论文以沪市2003—2011年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在股权分置改革以及限售股不断解禁的大背景下,研究不同控制权收益驱动的异常关联购销与企业价值的关系。论文研究发现,股权分置改革前,控股股东倾向于追求控制权私利,异常关联购销与企业价值显著负相关:股权分置改革后限售股解禁前,两者虽然仍为负相关关系但已不显著:限售股解禁后控股股东更倾向于提升企业价值获得共享收益,异常关联购销与企业价值呈现正相关倾向,但统计上不显著。  相似文献   

15.
唐彤  张博 《科技和产业》2021,21(12):155-165
以2009—2017年沪深两市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基于信号传递理论,研究上市公司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企业创新投入的影响,并探讨了政府补助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企业创新投入存在负面影响,但这种负面影响在国有企业与传统制造业企业中不显著;政府补助可以缓解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与企业创新投入之间的负面影响,这种缓解作用在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中更为显著。进一步分组检验发现,在股权质押率高组中,政府补助反而加大了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企业创新投入的负面影响,表明股权质押率高的企业可能存在着控股股东自利行为。在股权质押行为普遍存在的条件下,研究结论对相关产业扶持政策制定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耿士平 《中国经贸》2012,(22):90-90
此处所述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是从合并方出发,确定合并方在合并日对于企业合并事项应进行的会计处理。合并方,是指取得对其他参与合并企业控制权的一方;合并日,是指合并方实际取得对被合并方控制权的日期。我国会计准则规定,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应按照被合并方的账面价值进行账务处理,近似于我们一般称为的权益结合法。本文现就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中权益结合法的应用做客观探讨与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17.
李超峰 《魅力中国》2010,(31):102-103
在公允价值计量下,由于公允价值有时需评估,所以会存在较大的利润操纵空间,同时准则对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没有规定公允价值的取得方法,缺乏可操作性,在实际操作中可能会有一定的困难,这些因素都造成了公允价值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8.
公司治理研究新趋势--控股股东与小股东之间的代理问题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本文对公司治理研究的新趋势———控股股东与小股东的代理问题进行了综述。文章分别从控股股东的所有权结构特征与小股东受侵害、控股股东攫取控制权收益、控股股东控制股利政策和控股股东操纵上市公司会计报告等四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同时指出 ,控股股东与小股东的代理问题是未来公司治理理论研究的新趋势 ,而且在我国也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肖凌 《特区经济》2005,(6):224-225
1.一股独大引起的控股股东侵害中小股东利益。上市公司大多由母公司优质资产剥离后进行包装上市。在形式上上市公司尽管有符合公司法规定的组织机构。但母公司作为控股股东和作为旧体制下背包袱的存续企业对上市公司在人、财、物方面仍然有上下级的隶属关系。在母公司经营困难和负担过重时,上市公司不可避免地沦为母公司的提款机。  相似文献   

20.
刘东晓 《上海改革》2004,(10):47-50
在股权平等原则下,控股股东利用股权优势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势必会侵害广大流通股股东的利益。本文分析了控股股东股权滥用的主要表现,并就制约控股股东表决权,提高流通股股东参与公司治理的积极性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