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近期的金融危机使得国际金融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动荡局面。在挑战中寻求机遇,在金融危机中逆势加快中国金融业发展,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与影响力的金融中心,已成为我国各界的共识。文章拟从产业集聚理论出发,结合金融业的组织特点,对我国金融产业聚集情况以及上述金融中心形成的前景进行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2.
金融产业集聚能够形成较强的凝聚力和辐射力。河南省金融产业集聚的快速发展将对提升区域金融的服务水平、提高资金的配置效率,推动生产力的扩大,调整、优化经济结构等具有不可估量的积极作用。文章以金融产业集聚的定义为切入点,采用数据分析方法,研究了河南省金融产业集聚的现状及存在问题。最后提出了提升河南省金融产业集聚力的对策,以期为今后河南省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4.
金融产业集聚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颖 《中国经贸》2009,(22):78-79
在过去的20多年里,金融资本在全世界范围内上实现了空间整合,导致金融产业在某些城市的高度集聚现象。鉴于金融中心是金融产业集聚的结果,本文分析并阐述金融产业集聚的形成因素和若干效应,通过对上海金融产业集聚现状的描述,提出推动进金融产业集聚、促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伴随着各地金融中心热和金融地理学的兴起,金融产业集聚现象日益引起学术界的重视,本文在对相关概念进行界定的基础上,从金融资源论这样一个崭新的视角分析了我国省域金融产业集聚的差异,并分析了差异的原因,并提出了促进省域金融产业集聚的政策建议,对各地区打造金融中心有一定的启发性。  相似文献   

6.
金融已经成为现代经济的核心,特别是在市场经济中,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耦合关系成为不少学者关注的重点。利用福建省1980——2017年的相关统计资料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福建省的金融产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为推动福建省实现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新蓝图,金融业的发展必须提供有力支撑和保障。  相似文献   

7.
我国金融产业集聚面临的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世界金融危机背景下,如何走我国金融产业集聚之路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在国内外背景分析的基础上,探讨金融产业集聚面临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8.
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离不开我国几个经济圈主要的带动。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珠三角地区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后,长三角地区的发展也极大程度的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现阶段,环渤海经济区已成为第三个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地区,受到国内外各界的关注。我国这三大经济圈至占据了我国不足十分之一的土地,但是以2016年的经济数据为例,其GDP占全国经济总量的近五分之三,因此对其进行相关研究对我国经济发展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9.
夏冰娴 《北方经济》2011,(16):85-86
一、引言近年来,关于金融集聚理论的不断发展,更多高水平的国际金融中心形成,以纽约、伦敦以及目前仍然稳定的东京为代表的金融中心成为金融集聚的典型。与此同时,中国的金融集聚区不断涌现,以长三角和珠三角为典型的区域集聚的金融中心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日趋凸显,表明了金融机构的空间集聚已经成为金融服务业的发展之路。然而,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空间地域辽阔,要素分布的不  相似文献   

10.
北部湾城市群金融集聚与合作研究具有现实意义。文章利用区位熵、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等测量方法,对北部湾城市群11个地级市2007—2022年的金融发展和集聚情况进行分析。研究表明,目前北部湾城市群金融产业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金融集聚效应较弱。同时,文章通过构建评估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威尔逊模型和引力模型,分析北部湾城市群各城市的金融竞争力、金融辐射效应和金融联系度。结果表明,北部湾城市群金融联系度较低,金融合作基础较弱。据此,文章提出加快构建金融协调机制,注重区域金融协调发展,吸引异地金融资源流入,优化金融发展环境的针对性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12.
没有绝对产业优势和人才优势的广大中西部地区,应大力发展相对优势产业,营造区域经济竞争优势,吸引人才。具有绝对人才优势的东部沿海地区,应集中发展优势产业,转移相对落后产业,破解"民工荒"难题。  相似文献   

13.
梁萍 《中国经贸》2013,(2):85-86
在以往园区的建设中,对园区企业关联度和区域特色产业的培育并没有给予足够的关注,园区成为各类企业的简单扎堆,园区发展受到抑制。现在各地园区都纷纷提出了“二次创业”.云南的园区也在新一轮的建设中注重竞争力的提升,注重产业集聚就是一个很重要的手段。本文在对云南产业集聚效应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中国科技产业》2007,(7):37-37
国家发改委高技术产业司司长许勤日前在长春召开的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发展研讨会上表示,产业集聚是全球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客观规律,我国将借鉴国际经验,推动高技术产业集聚式发展。他说,产业集聚能够细化分工,充分发挥产业关联和协作效应,降低交易和创新成本,促进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有利于企业形成人力资源和  相似文献   

15.
产业集聚为区域创新体系的构建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基础,良好的区域创新体系会吸引更多的企业加入到产业集聚中来,因此,区域创新体系的构建离不开产业集聚。产业集聚与区域创新体系在结构、功能和目标上存在着相关性。明确产业集聚内部创新主体的分工、增加本产业的企业技术创新贡献率、整合区域内部经济资源等,可以更好的促进和完善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促进产业集聚和区域创新体系的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6.
张庆伟 《北方经济》2011,(19):86-87
"产业集聚"作为一个重要的经济现象,已成为许多国家、区域或城市经济的显著特征。国外关于产业集聚理论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规范阶段理论阶段、产业联合理论阶段、竞争优势理论阶段。我国经济理论界真正进入产业集聚研究的前沿只有20多年的历史,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对产业集聚现象进行研究,90年代进入系统性  相似文献   

17.
刘崸  王斌会 《特区经济》2009,(9):224-225
产业集聚是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进一步提升的重要推动力。本文应用区位基尼系数这一测度指标,对2002~2006年我国五大高新技术行业的集聚效应进行比较和分析,发现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聚集水平较高,且整体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但也存在重电子轻医药等制约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现象,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齐园 《特区经济》2010,(2):284-286
运用国际科技园的产业集聚发展模式理论,深入研究了中关村科技园区产业集聚发展的特征,提出其发展模式,即技术城模式;并与美国硅谷相对比,研究它们之间存在的差距,进而明确其存在的诸如智力资源单一、研发经费投入不足、投融资环境不完善、专业化分工与服务体系不发达的问题;据此,提出促进园区产业集聚发展的相应建议,希望对中关村科技园区产业集聚的快速发展提供具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金融产业空间集聚作为研究对象,构建了中部六省省会城市金融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对中部六省省会城市金融产业集聚指数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武汉金融产业集聚综合得分最高,南昌金融产业集聚综合得分最低,最后针对金融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德国高技术产业发展的集聚效应及其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单元媛  赵玉林 《特区经济》2007,219(4):89-92
德国经济中最突出的特点是产业的集聚发展,尤其是高技术产业的集聚。本文从分析德国高技术产业集聚的类型、动因着手,考察和总结了德国高技术产业集聚发展突破带动经济增长效应的规律和经验,并指出对于发展我国的高技术产业并突破性带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启发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