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跨国公司信誉危机的频繁爆发值得深思.有些跨国公司对中国市场的消费者抱有傲慢的歧视态度,轻视质量监督检测体系;而中国缺乏对跨国公司生产经营活动的硬性约束,同时政府部门监管不力等也是跨国公司信誉危机频繁爆发的基本原因.加强政府部门监管力度,健全法律法规,加大处罚力度,加快相关产品和服务质量标准的制定与实施等是防范跨国公司信誉危机蔓延的有效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2.
周敏 《沪港经济》2011,(9):21-25
跨国公司职员最受猎头青睐 随着梁志祥晋升为百度副总裁,目前百度的最高管理层已达到12人,规模空前。而在总监层面,多的是来自谷歌、微软、IBM等跨国公司总部的核心技术和管理人才——前任谷歌中国研究院副院长王劲201O年进入百度,为百度商业产品的技术研发做出重大贡献;目前负责百度云计算的执行总监范丽,曾是谷歌总部技术职位最...  相似文献   

3.
信任危机     
在不少消费者心目中,外资品牌一直是“优质”、“安全”的代名词。然而近年来,伴随着跨国公司在华市场份额的迅速扩张,其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也开始密集爆发,外资品牌在中国消费者心目中的神圣光环逐渐黯淡,接二连三曝出的问题产品事件,  相似文献   

4.
郭莉 《首都经济》2006,(12):40-40
在2006年外资引爆针对中国消费者的服务战热潮后,就有不少著名跨国公司的身影活跃其间。2006年柯达北亚区副总裁安凯斌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就轻松地说过,虽然柯达一直在赞助奥运会,但是北京奥运会对他们来说更有意义。这是因为中国是一个更大的市场,具有全球最多的消费者。  相似文献   

5.
《现代乡镇》2004,(10):14-20
跨国公司正迎来中国竞争的崭新时代——他们在中国市场已经逐步学会了盈利,但同时也变得更加小心翼翼.市场环境越来越复杂多变,在经历了过去十年高速发展的时期后,跨国公司现在要面临的不仅是挑剔的中国消费者,而且还有在W/O框架下,即将取消的优惠政策:另一方面,本地公司也在快成长,跨国公司不得不在这个巨大的市场同中国企业进行博弈.  相似文献   

6.
4月初,苹果公司CEO库克在苹果中国官网发布了致中国消费者的致歉信。表示,苹果意识到,由于对外沟通不足而导致外界认为Apple态度傲慢,并非不在意或不重视中国消费者的反馈。对于由此给消费者带来的任何顾虑或误会,表示诚挚的歉意……"苹果"怎敢如此歧视中国?此前,我曾百思不得其解,"苹果"何敢如此明目张胆地歧视中国?  相似文献   

7.
尽管有越来越多的迹象显示,中国经济放缓的速度要远快于之前预期,但许多跨国公司仍对中国的中期增长前景抱有信心,尤其是那些面对消费者的行业。  相似文献   

8.
跨国公司与中国高手都可以胜出,这取决于所选取的市场分割。西方的跨国公司支配高技术部分,中国在低技术部分很强,争夺的战场是中间部分,这是跨国公司正在被本地公司挤出的地盘。  相似文献   

9.
跨国公司在很久以前以一种夹杂着畏惧和侥幸的心理进入了中国市场,他们的投资思路非常简单明了,且十年来都没有改变过,即承诺在未来占据这个全球最大的市场。在这个过程中,跨国公司实现了中国消费者对西方商品的可靠性、创意性和“酷”的偏爱。  相似文献   

10.
梁军 《辽宁经济》2006,(7):19-19
中国跨国公司的形成条件与一般跨国公司相比有其特殊性。因为,中国的跨国公司在资本实力、管理水平、生产和销售能力方面,实力还不很强。这决定了中国跨国公司形成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11.
价格歧视这一经济现象在我们的生活中屡见不鲜,企业会通过制定价格歧视政策使得自己的总利润最大化.当然,采用价格歧视时,收费高的消费者的利益会有损失,而收费低的消费者利益却会增加,无论在何种情况下,企业的利润都会增加.本文将以民航机票打折现象为例,通过经济的分析方法,探讨实行价格歧视的条件及它所带来的社会福利的改变.  相似文献   

12.
《中国经济快讯》2013,(29):55-55
随着中国汽车市场和消费者观念的逐渐成熟,人们对汽车的需求已然从日常代步转向更为多元的用车体验。日前上市的GranLavida朗行,正是上海大众汽车针对更加成熟理性的消费者而量身定制的创想之作。其年轻优雅的行旅气质,配合越级打造的丰富空间与科技智慧的人性化配置,在满足人们行车需求之余,亦鼓励着人们去体验丰富多彩的生活。朗行将生活的时空与尺度无限扩展,开启A级两厢“大时代”。  相似文献   

13.
无可非议,就现状而言.很多洋品牌在中国市场确实具有很强的抗体。从这一点看.跨国品牌歧视中国本土消费者的表现也就可以理解。跨国企业毕竟也是企业.企业的最终目的说白了无非都是为了能够最大化的赚钱。既然中国消费者下贱.那我堂堂的跨国企业当然可以傲慢地待之了!  相似文献   

14.
马松 《东北之窗》2010,(9):40-41
一边是跨国品牌频频撞上“诚信门”.另一边却是中国消费者“好了伤疤忘了疼”。最早始于2004年的特氟龙不锈锅致癌事件,接着2005年的肯德基苏丹红事件.2006年的SK—II金属含量超标事件,2007年“惠普质量门”事件.2009年强生婴儿乳霜问题以及今年的丰田召回和雪碧汞中毒事件……纵观这些品牌诚信危机.被忽悠的总是消费者,尤其是中国消费者最受伤。  相似文献   

15.
梁桂川  杨炘 《美中经济评论》2005,5(10):52-59,74
股票评价又叫股票价值法、股市价值法或事件研究法。这一研究方法基于效率市场理论,通过分析并购前后股票价格的变化来评价并购的绩效。通过计算并购事件宣布前后一段时间内收购方公司和被收购方公司是否存在异常回报,就能判断并购带给公司的损益。本文分析了五家被跨国公司并购的中国上市公司,证明并购一般能使累计异常回报率提高。  相似文献   

16.
吴琼 《特区经济》2014,(7):153-154
中国在全球经济中的重要性正日益提高——在发达国家依然挣扎于经济泥沼之际,中国经济却依然保持旺盛的增长势头,当世界其他地方的消费者为就业和经济状况担忧时,中国的许多消费者却变得越来越富有。跨国公司作为国际投资的主要载体,在我国现代化进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的不断增加有力的带动中国经济融入全球化潮流,但由于国内企业实力较为弱小,难以与大型跨国公司相抗衡,近年来,某些行业外国企业凭借其经济实力在短期内迅速占领我国大部分市场份额,并滥用市场支配力的情况时有发生。  相似文献   

17.
跨国公司在华设立研发机构的动因及其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与中国对外开放相伴相生的跨国公司对华投资,分享到了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成果。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前后,对市场前景的憧憬和追求使跨国公司在华设立研发机构成为一种趋势,标志着跨国公司对中国的投资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对中国而言,这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对其具体效应,应作认真、客观分析。  相似文献   

18.
《海外经济评论》2006,(49):27-29
【美国《商业周刊》11月24日】最近的一些研究报告显示,50%以上的外国跨国公司期待在2007年年底前通过向中国消费者销售商品而盈利。  相似文献   

19.
消费者民族中心主义(国货意识)的后果研究比较多,但是有关其前因的研究还相对较少。文章以三聚氰胺这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作为前因变量,以消费者民族中心主义相关理论为理论基础,并采用“模拟的前后测设计”进行实验,研究了三聚氰胺事件对中国消费者国货意识及对国产品牌态度的影响。通过对614份有效问卷的分析发现:三聚氰胺事件对中国消费者国货意识的影响并不显著,但对国产品牌的态度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20.
殷琪 《中国经贸》2011,(18):11-11
在当今全球经济时代,跨国公司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获胜,必须具有自身的竞争优势,而这一优势便来自于跨国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本文就如何提高中国跨国公司核心竞争力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