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书画鉴定是个沉重的话题。因为时至今日,书画鉴定还没有一套科学的仪器和完整的检测方法,凭的仍是经验。这就往往使鉴定结果缺乏较强的权威性一件书画作品,几位鉴定专家的结果不一,甚至争得脸红脖子粗是常有的。于是,问题就来了;鉴定一件低劣的  相似文献   

2.
吾维  张环清 《浙商》2005,(2):136-137
浙江不仅是经济大省,也是文化大省、美术大省。随着近年来书画品市场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浙商身影开始出现在全国各地的书画拍卖会上。日前.出席了由浙江移动和浙江电视台经济生活频道《宝藏》栏目以及《浙商》杂志等举办的全球通VIP俱乐部书画鉴赏与投资沙龙的几位专家学者.就浙江书画市场,发表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3.
书画艺术品的投资是一个特殊的门类,它的特殊性在于书画艺术品不仅是一种物质存在,而且是一种精神文化的结晶,既可作为一种物质财富储蓄.也可作为艺术来欣赏与研究。  相似文献   

4.
上回书,《书画赝品漫谈》探究了书画作伪的缘起。这回书就要直入主题,揭秘书画作伪的一些见不得人的手段了。  相似文献   

5.
吾维  张环清 《浙商》2005,(2):138-139
“投资书画市场,我们应该注意什么?”“浙江的书画市场有哪些值得投资的方面?”在全球通VIP俱乐部书画鉴赏与投资沙龙上.几位专家对全球通VIP俱乐部会员们提出的问题,一一做了详尽的解答。  相似文献   

6.
太平盛世,收藏之风渐起,又有媒体推波助澜,大有一浪高过一浪之势,素有“软黄金”之称的书画收藏可谓最具代表性。在“既具观赏性又好赚钱”的鼓噪下,收藏队伍正在不断“壮大”,然而充斥市场的赝品却使不少“新兵”大吃苦头,交了一笔昂贵的学费。当然,搞收藏少不了要走弯路,但静下心来研究一些少走弯路的途径,提高防伪意识和鉴赏水平,压缩赝品的生存空间,使书画的收藏步入健康的轨道,却是大有必要的。为此,笔者将多年收藏字画的一些肤浅见识聊以成文,供广大藏友参考。  相似文献   

7.
前三期防伪史话为书画防伪絮谈之第一部分:古书画鉴别。自本期开始,防伪史话将开始书画防伪絮谈之第二部分:书画造假,通过这部分絮谈,我们将部分造假手段公之于众,旨在打破造假人与收藏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以打击造假行为。书画防伪絮谈连载以来,有读者提出能否将真假书画刊登出来以便对比,在此需向读者说明,由于本刊防伪史话是黑白印刷,细部特征不明显,故本文中提到大量书画的真伪对比无法刊印,请读者鉴谅。以后有机会拟在网站上刊出,敬请读者留意本栏预告。  相似文献   

8.
书画造假的核心就是“造”,然而却怎一个“造”字了得。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辞海》中关于造字的义项之一是“制作;建立”,引申为“虚构”。即:“造”就是无中生有以假充真,书画市场上流传最广、使用最多的手法就是“造”。  相似文献   

9.
方翔 《理财周刊》2003,(10):20-21
投资书画与其他投资有很大的不同,就是投资人需要有一定的鉴赏眼光,每派书画自有其本身的稀缺性,眼光准的话,即使行情出现反复,你的收藏也不会贬值,假如贸然行事,不但淘金不成还会本钱皆输。  相似文献   

10.
“西泠印社古旧书画修复展”近日在浙江杭州中国印学博物馆举行,共展出从明代至近代书画作品45件,其中包括曾经破损非常严重的浙派书画创始人戴进的《山间行旅图》  相似文献   

11.
书画市场价格如何与消费者的价值取向有着直接的关系,本文从这一点出发,对书画市场价格的形成进行了多角度的论证。  相似文献   

12.
《中国工商》2003,(11):186-187
2003年10月8日,寒夫书画艺术展在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友谊馆开幕。此次展览,寒夫先生带来了近年创作的书画作品180幅,旨在以高雅的书画艺术为桥梁和纽带,广交朋友,求教方家,回报社会,并以自己的不倦追求介绍中国的书法和绘画艺术,促进国际文化交流和友好合作。寒夫书画艺术展得  相似文献   

13.
赵顺 《商》2014,(52):134-134
“西京金石书画学会”是由张寒杉、段绍嘉、寇遐等为了便于学术上的交流,于1934年成立的.当时张寒杉在西安作为杨虎城夫妇的书画老师,所以杨虎城曾资助编辑《西京金石书画集》,目的是通过艺术的感染而振奋民族精神.:“西京金石书画学会”是由张寒杉、段绍嘉、寇遐等为了便于学术上的交流,于1934年成立的.当时张寒杉在西安作为杨虎城夫妇的书画老师,所以杨虎城曾资助编辑《西京金石书画集》,目的是通过艺术的感染而振奋民族精神.此会刊前后经历了三年的时间,该学会是陕西民国时期成立最早,规模最大的一个学会,学会内集中了一大批有志之士共同研习书画、交流艺术、出版刊物,并培养了一大批人才.本文以陕西西京金石书画学会书家入手,通过对这些书家书法的耙梳,探求西北的书法在全国书法发展过程中部分现象,揭示书法发展的若干规律,以期对现当代社会书法艺术的健康发展也极具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逯国胜,男,号牧石,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进修于北京大学首届书法研究班、中国美院书画鉴定班、荣宝斋画院首届中国画家高级研究班。现任江苏省沛县书画院院长,县政协委员。系北京大学书画社名誉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南京印社社员、徐州市书法家协会理事、江苏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彭城印社副社长、西楚印社理事。  相似文献   

15.
上期涉及“20世纪字画收藏六大家”庞元济、吴湖帆、张伯驹、张大千、王己迁和张葱玉,笔者年少时曾与张伯驹先生和书法大家、辅仁大学教授顾随先生为忘年交,从而学到一些书画鉴别知识,因当时的笔记在文革时付之一炬,凭记忆难免挂一漏万,但为纪念这一历史,笔者将埋藏的记忆发掘出来,加之几十年来在书画收藏方面笔者的经验教训总结出来以为引玉之砖。  相似文献   

16.
由于历代皇室与私人争相收藏,所以书画更多地在市场上流通起来。杜甫有诗曰:“忆昔咸阳都市会,山水之图张卖时”,可见卖画卖书法在当时就已经成为一种行业。据文献记载,在唐代以估书画得官的除胡人穆聿外,还有辽东人王昌、杭州人叶丰、长安人白颖、洛阳书贩杜福、刘翌、齐光、赵晏等。唐贞元以后,为适应私家购求的需要,书画商更加活跃起来,孙方颐与其子孙盈都是很有眼力的商人,  相似文献   

17.
王现章,1960年生,祖籍新密,现居郑州。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河南省直机关书法美术家协会会员,河南省青年美术家协会顾问,河南省嵩阳书画院名誉院长。王现章自幼酷爱书法,刻苦钻研,遍临王羲之、褚遂良、欧阳询、王铎等前辈名帖,真草隶篆皆能,尤其是行草,浑厚奔放。2005年作品入选抗战胜利60周年河南书展,2005年作品荣获首届嵩阳杯全国书画大赛专业组金奖,2008年作品荣获第二届嵩阳杯全国书画大赛一等奖,2011年作品《西藏赞》入选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名家书画邀请展。其书法作品多次在国家主要报刊发表介绍,受到行家高度评价,并被国内外友人和单位收藏。  相似文献   

18.
《销售与管理》2006,(1):99-99
书画产业中心凭借集团自有的全国首家第一户内媒体传播网络.覆盖全国2000家星级酒店50万间套房,为书画家提供多元化立体媒体宣传体系将多种宣传方式有效组合,高效的服务为书画家提供专业化服务。  相似文献   

19.
茹桂 《中国品牌》2010,(7):128-128,F0003
岳崇,字醉石,号终南山翁,陕西长安人。自幼酷爱书画,偶得《芥子园画谱》昼夜临摹,与日见进。后坚持习书至今。其作品多次参加书画大展,1993年荣获全国教师书画大赛一等奖,很多国家和地区都有收藏。曾发表《浅谈书法的"拿来"与创新》等论文十余篇。  相似文献   

20.
拥有着千年文化底蕴的中国,其著名的书画作品都是艺术品中的代表,书画最初存在仅是记录美好的事物和景色,到后期逐渐形成了画家,书画就渐渐从艺术品变为商品,这个过程中经历了很多年的演变。书画从艺术品变为商品,这无疑是时代和社会变迁引起的,这也是时代进步的表现。书画从艺术品变为商品的过程中就逐渐形成了书画市场,这个市场不同于其他商品市场,它有自己存在的市场规则,是区别于其他市场最基本的特征,最主要的就是营销策略的不同。在互联网时代,各种传统行业都借助于互联网风开始开辟新的营销渠道,那么书画市场应该如何适应时代,怎样转变营销策略呢?本文拟以《行家视觉下书画市场的营销策略转变研究》,从行家视觉出发,对已经存在的书画市场加以分析,研究书画市场营销策略的转变,在互联网时代,书画市场的营销策略应该作出怎样的改变,本文提出的策略转变仅供读者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