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5 毫秒
1.
本文基于凯恩斯消费函数进行拓展,发现居民消费率的影响路径可分解为居民边际消费倾向、居民可支配总收入在国内部门可支配总收入中的占比和国内部门可支配总收入在支出法GDP中的占比三个方面。后文基于以上路径分析了我国居民消费率持续走低的原因,并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城镇居民收入群体消费函数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镇居民消费函数的建立应该充分考虑到居民之间消费行为的差别,这样就可以使得消费函数更加准确地描述居民的生活状况。依据我国的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数据把城镇居民划分成高、中、低三个收入群体,并且结合消费数据对三个收入群体的消费函数形式进行计量检验,证明提高低收入群体的可支配收入水平有利于提高消费率。  相似文献   

3.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田卫民 《财贸研究》2010,21(1):8-16
基于马克思、恩格斯原著的理解,主体收入分配格局在20世纪90年代之前一直为中国学者所关注。但由于缺乏统一的测算方法,众多的测算结果存在很大差异,由此得出的结论和提出的政策建议截然不同。实际上,依据国民收入分配主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中国统计年鉴提供的数据,可以测算出中国国民收入分配格局1978—2006年完整的时间序列数据。数据表明:1978年以来,中国政府可支配收入份额总体上是下降的,但自1995年以来逐步增长;企业可支配收入份额自1983年以来快速增长;居民可支配收入份额在改革开放初期快速增长,但自1984年之后逐步下降。  相似文献   

4.
本文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数据,测算了1978-2009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占GDP比重,发现农村居民收入份额大幅下降是近年来我国居民部门收入份额下降的主要原因。结合同时期我国产业结构变迁、劳动力产业分布等数据,通过VAR模型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劳动力转移和产业结构变迁均是居民收入份额下降的主要原因,而劳动力转移的短期效应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5.
丁姣 《价格月刊》2016,(8):91-94
目前,地方政府收入主要来源于税收,当地方政府收入占地区GDP比重扩大时,就会加重纳税人的税负,导致居民可支配收入下降,使居民消费率降低,从而降低最终消费率.通过回归分析表明:政府收入占比提高1个百分点,消费需求率就下降0.46个百分点.2000年~2013年我国政府收入占比的不断上升导致消费需求下降3.9个百分点,说明地方政府收入占地区GDP比重提高,是我国消费需求下降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消费率逐渐降低是我国经济结构不合理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运用反事实分析方法,分析了2000年以来居民消费率降低的原因。总体的数据分析表明,居民储蓄率提高对居民消费率降低起到了主要作用,而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低于GDP增速处于次要的位置。  相似文献   

7.
通过收集全国1978年到2012年的城镇居民生活水平的数据,从中国经济发展总体水平、第三产业从业人数、人均可支配收入、财政支出等四个方面出发,找出影响因素并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第三产业就业人员与第三产业产值呈负相关,财政支出、国内生产总值、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第三产业产值呈正相关。而西方的经济史表明了经济发达与否以及居民富裕程度与第三产业所占比重呈正相关的关系,虽然这是综合分析得出的一般性规律,对于某个具体的国家和地区并不适用,但人均可支配收入对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国应加强人才开发和建设,为第三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制定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倾斜政策,积极改善居民的收入分配状况,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提高收入水平。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中国较低的消费率给经济增长带来较大压力,为促进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需要进一步扩大居民消费以增强其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发挥税收在促进消费增长中的作用,充分运用税收政策的调整来增加居民收入和提升居民的消费意愿,从而扩大居民消费需求。建议适度降低居民个人的税负,相对增加居民的可支配收入;调整消费税的税率、税基,创造新的消费热点;同时运用税收政策刺激居民的消费意愿,鼓励即期消费。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1992—2005年中国资金流量表为基础,从收入分配和部门消费倾向两个方面对居民和政府部门的消费率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发现,国民消费率的下降主要是由居民消费率下降引起的,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居民消费倾向的下降,以及由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结构的变化所引起的居民收入占比的降低是居民消费率下降的主要原因。为了实现以提高国内消费率为核心的经济发展战略,必须从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和再分配机制两方面来改善国民收入分配结构,从建立公共财政体系角度来提高政府消费倾向,加快人口城市化进程和促进居民尤其是城市居民的消费水平。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选取2005年-2013年31个省际面板数据研究城乡收入差距与居民消费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我国城乡收入差距与居民消费率的确存在一种非线性U型曲线关系,依照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尚处于U型曲线的左端,也就是城乡收入差距扩大会导致居民消费率的降低。最后,本文为提高居民消费率提供了一些可行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聂艳曦 《现代商业》2012,(28):52-53
国家统计局城市司住户处处长陈小龙表示,中国居民财产性收入增长的潜力很大。随着国民经济快速发展,投资渠道的拓宽,百姓财富的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在这几年增速非常快。预计2007年的速度会更快。"财产性收入快速提升,将是一个大趋势。现在统计中常用的"人均可支配收入",由四部分构成,按照占比大小分别是:工资性收入(工资等)、转移性收入(养老金等)、经营性收入(商业买卖收入等)和财产性收入。在"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以"工资性收入"为主,大约占到70%左右。财产性收入占比位置较小,占比大约在2%左右。"。  相似文献   

12.
提升居民消费率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前我国最终消费率到了改革开放以来的最低点,居民消费率难以有效提升是导致最终消费率持续走低的关键。居民消费率难以提升具有极为复杂的原因,有必要从平衡投资与消费关系,积极促进就业,在提升低收入者收入水平的基础上缓解收入分配差距,进一步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积极拓展消费领域与完善消费信贷,增强消费者的消费意识等方面入手,积极提升居民消费率。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选取2005~2008年中国293个地级市各主体税种税负结构和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数据,运用面板回归和截面回归等方法,实证分析了税负结构对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影响和对不同收入阶层居民收入水平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除个人所得税税收负担对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影响较不显著外,增值税、营业税以及企业所得税税收负担对居民的可支配收入都有很显著的负向影响;(2)我国的税负结构并没有发挥应有的调节收入分配,减缓社会阶层分化的作用,并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社会阶层的分化。本文的政策含义是:税负结构合理的关键是责权利的一致性或成本与受益的对称性,应当结合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对税收制度进行相应调整,同时加强对非工薪收入的缴纳。  相似文献   

14.
郑茜  石红 《商业时代》2006,(26):105-105,109
本文通过分析重庆市农村居民的收入、城乡收入差距、农村居民的消费倾向对重庆市农村居民消费率的影响。指出是影响农村居民消费率的主要原因是农村居民家庭经营收入的规模和增长速度,并对如何能使农民增收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5.
<正>一、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依据西方经济学理论,人均消费和人均可支配收入成正相关关系。这一关系是否在中国也成立呢,为此,我们收集相关数据,假设在中国人均可支配收入与人均消费支出存在正相关关系,并进行相关的实证分析。这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中国居民的消费倾向,并且对指导相关政策有一定的意义。二、样本及研究方法为了深入分析研究中国的城镇居民的生活费支出与可支配收入的具体数量关系,收集了中国城镇居民月人均可支配收入  相似文献   

16.
消费率又称最终消费率,通常指一定时期内最终消费(总消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从历史分析角度看,消费率随着一国收入增长呈现出从高到低,再从低走高的规律,消费率与外贸依存度之间也不是水火不容的关系。全球消费率变化的规律符合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结构特点的消费发展趋势,对于指导扩大消费的政策走向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对中国城镇居民消费支出结构与居民可支配收入进行协整分析的基础上,引入市场化指数、现代化指数、消费者信心指数等环境因素,对中国城镇居民消费支出结构进行了广义分析。文章认为,中国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现代化指数、消费者信心指数、市场化指数与消费支出结构都具有长期均衡的协整关系;城镇居民收入与各消费支出均衡机制对消费结构变化具有强烈的制约作用,其强烈程度顺序为食品、医保、居住、家用、衣着、文教、杂项和交通;文教和居住的当期收入对当期消费支出的影响较大;消费结构的变化与居民可支配收入、现代化指数、市场化指数和消费者信心指数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8.
从1978年到2003年,我国消费率呈现出递减趋势。消费率递减的原因在于我国居民消费倾向降低。我国居民消费倾向下降的原因可能主要在于:一是就业压力加大,导致了居民的现期收入和收入预期下降;二是居民支出预期变得更加不确定。因此,应该通过提高居民收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和发展消费信贷等措施提高我国居民的消费倾向,以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19.
居民消费是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以陕西省居民消费水平为研究对象,选取了陕西省城镇居民人均支出、农村居民人均支出、城镇居民人均支出为被解释变量,并选取了各个变量的潜在影响因素,包括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居民储蓄率、产业增加值等。先通过相关性分析,判断潜在的影响因素与被解释变量之间的相关程度,对于相关性高的变量则进一步进行回归模型的建立。由回归模型的结果可知,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居民储蓄、产业增加值都对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具有显著的影响。基于实证分析的结果,从提升居民可支配收入以及提升居民消费意愿两大方面出发,提出建议以促进居民消费支出的增长。  相似文献   

20.
居民电价是关系国计民生和节能环保的重要经济参数。居民用户电价承受能力分析,将为合理居民电价机制的设计提供决策基础。本文从电费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与替代能源等热值两方面对居民用户的电力价格承受能力进行分析,分别确定不同类居民用户可承受的最高电价,并对评价结果进行综合评价,确定居民用户对电价的综合承受能力。最后以北京为例,对北京居民用户的电力价格承受能力进行了分析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