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王宾 《山西农经》2014,(3):22-24
<正>我国城镇化质量不高突出表现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滞后,人口城镇化速度远远慢于土地城镇化。2012年,我国按城镇常住人口计算的城镇化率达到52.6%,而按城镇户籍人口计算的城镇化率只有35.3%,二者相差17个多百分点。因此,我国实现现代化必须走新型城镇化道路,其核心是解决人的问题,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有利于从根本上改善城乡资源配置,推进"四化同步",富裕农民和繁荣农村;有利于推动经济  相似文献   

2.
城镇化与解决"三农"问题关系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城镇化是指由于非农化而引起的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的过程。通过城镇化,农业人口从占较大比重的传统农业社会,向非农业人口占多数的现代文明社会转变,表现为农村人口向城镇人口转化及城镇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城镇化过程不但是乡村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的过程,而且是农村产业结构、就业结构、消费方式的转变。目前农民与城镇居民的收入差距在不断拉大,关键是城镇化水平低,农民分享不断经济发展的成果。  相似文献   

3.
正没有农民的城镇化就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反之亦然,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城镇化,也就没有农民的城镇化。城市工作必须同"三农"工作一起推动,形成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新格局。2014年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已经达到了55%,但是,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水平还比较低,目前大概只有37%。这些年通过把土地承包权和经营权分离等鼓励政策,促进了土地的流转。在13亿多亩承包地中,现在大  相似文献   

4.
2012年肇源农场城镇化率实现了100%,标志着城镇化建设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在新型城镇化这一背景下,农场城镇化要看其综合水平,因此本篇文章从经济发展、社会发展、人口发展、生活质量和资源环境等五个方面构建了肇源农场新型城镇化综合水平测度体系,并利用改进熵值法对农场城镇化综合水平进行测算分析,数据显示肇源农场城镇化建设中资源环境质量发展水平较低,其次是生活质量和经济发展质量,因此农场在今后的发展中应注重保护资源环境,建设绿色城镇体系;增加居民的经济收入,提升居民生活质量水平;优化产业结构,推进城镇化建设快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5.
城镇是连接农村和城市的桥梁,是统筹城乡发展的枢纽。强调城镇化,是因为农民融入城镇就业与定居门槛要比大城市低得多,更符合我国农村实际。城镇化是农民进城转为城镇居民的过程,推进城镇化成为实现村镇土地集约高效利用和农村人口转移就业的重要途径,建设新农村和推进城镇化是两位一体的战略,城镇化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实基础。通过加快小城镇发展,带动农村公共社会事业发展,可以降低新农村建设成本,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是带动新农村建设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6.
由于长期受二元结构体制制约,我国城镇化进程缓慢。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城镇化率为10.6%,到1978年只有17.9%,近30年间只提高了7.3个百分点。改革开放以后,城乡人口流动逐渐放开,我国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2009年底,我国城镇化率达到46.6%,30年间提高了28.7个百分点。但与世界城市化进程相比,我国的城镇化进程依然滞后。从世界各国的城镇化规律看,城镇化水平一般都高于工业化水平。但是,我国目前城镇化水平明显滞后工业化。2009年我国城镇化率比工业化水平低0.2个百分点,比世界平均水平低0.4个百分点。这些情况表明,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体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不仅制约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导致农村人口收入增长缓慢,而且还成为影响工业化和整个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7.
内蒙古国有垦区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产区,面积辽阔,小城镇数量众多,当前正处于农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建设当中。文章通过实地调查分析发现,内蒙古国有垦区城镇发展目前存在城镇化率高、人口向小城市流动,工商业发展缓慢、农业经济现代化加速城镇化进程,城镇布局分散、城镇规划与管理权责不清等现状与问题。基于此,文章从规划管理体制、农牧业产业化、城镇环境与特色、村镇布局四个角度针对性地提出其新型城镇化建设需要创新并健全垦区城镇规划管理体制、科学整合利用社会公共资源,加快农牧业产业化、增强农垦城镇综合竞争优势,适度收缩、合理布局、注重垦区小城镇文化特色塑造等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8.
<正>自2008年以来,黑龙江垦区掀起了全国最大的"造城运动",五年累计搬迁居民点1905个,搬迁居民26.5万户、65万人,100多座生态宜居型农垦城镇迅速崛起,城镇化率达到85%,而到2012年全国的城镇化水平约为52.6%,北大荒创造了全国城镇化建设的"北大荒"速度。城镇化快速推进塑造了百座农垦新城,也造就了具有北大荒特色的新市民,  相似文献   

9.
正2017年我国户籍人口的城镇化率为42.35%,比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低约16个百分点,这就意味着有2.3亿农村户籍的人口虽已在城镇居住和生活,但尚未落户城镇。按"十三五"规划要求,到2020年年底,将有1亿已经在城镇定居的农民工及其家属落户城镇。但这同时也表明,现已进城的农业人口中,多数人到2020年年底还不能在城镇落户,何况今后还会有农村人口陆续进入城镇。因此解决好这个问题,正如习近平总书记讲的那  相似文献   

10.
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目标,必须坚持计划调控与市场配置相结合的方针。在计划手段的运用方面,可以考虑以下几个主要内容。一是合理确定城镇规模。现行城镇总体规划中的城镇用地规模,是依据城镇人口规划和人均建设用地指示确定的。而城镇人口主要来自农业人口的转化,规划的农业人口的转化率又依规划的城镇化水平确定。因而,其城镇规模的确定往往受人们主观因素支配。可以考虑采用有关专家提出的主要根据粮食增长速度来合理确定城镇化人口规模和用地规模。即依据粮食增长速度来预测城镇化水平,进而确定城镇化人口规模和城镇用地规模。二…  相似文献   

11.
正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到202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明显加大,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加快提高","推动城乡协调发展,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健全农村基础设施投入长效机制,推动城镇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提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水平"。积极稳妥推进新型城镇化,是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及加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战略。  相似文献   

12.
广东新型城镇化发展路径研究——基于制度创新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东城镇化过程中出现了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低、区域间城镇化水平悬殊、城乡间公共服务水平差距显著、"四化"发展不协调等问题。广东传统城镇化过程中存在诸如城镇化粗放扩张、产业结构雷同、区域协调机制不完善、重城轻乡等弊端。借鉴国内外城市和产业发展的经验,广东新型城镇化应完善城乡发展规划,加大制度创新力度,构建城乡、区域间统筹发展体制机制,建立和完善"四化"同步发展体制机制。  相似文献   

13.
目前快速推进城镇化过程中,问题突出,农民权益受到侵害。城镇化应该是城镇治理制度建设的过程,实现城乡社会治理方式转换是城镇化的重要任务之一。因此,需要改变目前快速城镇化地区的社会治理方式,确保农民权益在城镇化进程中不受侵害。突破路径为:明确城镇居民是中国城镇化治理的主体基础,实现"多元化"的治理模式;建立合理的产权制度,明确基层组织功能;改革人口登记制度,保证农村人口获得公平的社会权利;建立健全城乡社区管理制度,实现城乡社区管理一体化。  相似文献   

14.
城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美国是世界上城镇化水平最高的国家,城镇化率高达85%,基本达到城乡一体化,农村城镇化. 一、以大城市群建设为主体,构建多层次城镇体系 在城镇化进程中,美国打破区域界限,整体统筹区域资源利用、环境保护、产业布局和重大项目建设,着力打造大"都市圈"和"城市带",依托大中城市,充分发挥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构建集聚度高、开放式、多层次的城镇体系,形成了国际性大都市、全国性中心城市、区域性中心城市、地方小城市和中心镇等不同层次的城镇体系.  相似文献   

15.
市域城镇体系空间布局研究——以河南平顶山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镇体系的空间结构研究是人文地理学研究的重要方向。城镇体系的空间结构是否合理,对区域经济的发展有一定作用。文章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平顶山市域城镇体系规模等级、地域空间结构、市域经济发展水平等现状进行分析,通过运用断裂点公式对平顶山市域中心城市辐射影响范围进行定量计算,剖析平顶山市域城镇体系存在如下问题:城镇体系人口规模等级差异大,城镇化率基础好于全省平均水平,城镇化水平发展不平衡,城镇体系空间结构状态非均衡等。根据研究区域情况,对平顶山市域城镇体系进行布局构想,即打造叶平宝鲁一体化核心区为引领,加强3个卫星城市的发展为带动,做好小城镇的生态建设,完善市域交通网络建设,推进产业集聚区的建设,建立起一个等级清晰、核心突出、职能明确的"一心三卫三层"网络型城镇体系。  相似文献   

16.
作为城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街道绿化不但可以大大的提升城镇的环境,还可以对城镇进行美化,提高居民的生活环境水平,减少噪音、粉尘等等污染现象,是改善城镇居民生活状况的主要模式,因此,通过城镇街道绿化可以大大的提高我国的城镇化进程,提高城镇绿化环境,建设具有特色的生态城镇。  相似文献   

17.
正2004年国务院首次提出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指出"鼓励农村建设用地整理,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要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随着新型城镇化的提出,2011年国务院提出探索开展城乡之间、地区之间"人地挂钩"政策试点,促进城镇化进程中土地、人口协调发展的目标,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进一步升级,实行城镇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与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数量挂钩。但由于缺乏一个能统筹城乡资源、协调城镇化和  相似文献   

18.
加速城镇化进程,推进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镇化进程大体上遵循诺瑟姆(Ray M.Northam)S曲线,在我国城镇化建设过程中,面临着诸多的不利因素,如农民收入少、农村人口多、工业化水平低、二元经济社会结构的约束及城镇体系不发育等;分析了阻碍城镇化进程的各种因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加快城镇化建设既要从根本着手,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增加农民收入,又要发展乡镇企业,为农民工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还要不断地完善城镇体系,从城镇基础设施、法制法规、政策等软环境上为城镇化建设做好铺垫。  相似文献   

19.
正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城镇化步伐加快,城乡人口流动加剧,2011年我国城镇常住人口首次超过农村人口,2017年城镇化率达58.52%。同时,我们按照统筹城乡发展方略,坚持推进城镇化与建设新农村双轮驱动,加快农业农村发展。我国工农城乡关系明显改善,城乡建设和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绩。但是,在城乡建设的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困扰。主要是:城乡建设在一定程度上面临未来城  相似文献   

20.
未来5~10年,支撑中国发展转型的机遇和动力何在?我的看法是,由于城镇化尤其是人口城镇化发展的空间巨大,未来10年中国经济仍将处于上升通道.这里,一个主要的判断是:以人口城镇化为支撑,加快消费主导的经济转型,充分释放国内巨大的需求潜力、尤其是消费需求潜力,将形成中国未来5~10年转型发展的突出优势和主要动力.由此,中国将走出一条公平可持续发展的新路.现阶段,中国仍处于城镇化加快发展的重要阶段,如果以平均1%~1.2%的速率推进,到2020年中国的城镇化率将提高到60%以上.未来10年,中国城镇化率年均提高1.2个百分点,将再有2亿农民进入城镇,加上现有的1.6亿农民工,新增城镇人口将达4亿左右.按较低口径,农民工市民化以人均10万元的固定资产投资计算,也能够增加40万亿元的投资需求.从消费需求看,2011年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比约为3.3∶1,农村劳动力和人口合理转入城镇就业和生活,其收入与消费必然会明显增加.可以说,加快推进人口城镇化进程,以城镇化为主要载体扩大内需,充分释放城镇化的需求潜力,是中国走向公平可持续发展的立足点和战略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