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我国劳动报酬比重变化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国生产要素的分配比重在一定时期内是相对稳定的,但我国劳动报酬比重从1996年的56%下降至2007年的39.7%,降低幅度之大令人吃惊。本文通过回归分析得出劳动者的弱势地位和城乡二元化程度的扩大是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
中国劳动报酬份额下降似乎已经成为当前的社会共识,但本研究认为中国劳动报酬份额下降并不严重,而是呈现出在低水平上保持稳定的特征,这与发达国家在工业化过程中劳动报酬份额要么在较高水平上保持长期稳定,要么从较低水平上快速上升直到在较高水平上保持稳定的典型特征不同,是工业化过程中的一种非典型特征.造成中国劳动报酬份额低水平稳定的原因,一方面在于第二、三产业的劳动报酬占GDP份额较低,另一方面则和经济发展方式、技术进步类型、对FDI和外需的过度依赖以及劳动力市场缺乏保护等有关.提高劳动报酬份额不仅是一个收入分配问题,而且也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本质要求.  相似文献   

3.
收入分配和经济增长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关系,二者之间的良性互动并使两者统一于经济发展是社会经济活动的目标.因此,要从各方面入手,努力构建实现两者良性互动的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4.
当前收入差距拉大引发的社会极化问题已成为中国社会最为敏感问题之一。对于收入分配是否存在倒“U”型曲线、市场机制能否自动收敛收入分配差距、经济效率和社会公平如何平衡等三个问题的思考和价值判断,影响着中国公共政策的走向。而建立法制社会、规范政府行为等政策建议的提出,则为解决当前中国社会极化问题提供了一些有益的思考。  相似文献   

5.
我国收入分配现状、趋势及改革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从收入分配的国际视野、我国改革期间收入分配的变动趋势和影响因素、隐性收入和实际收入差距、收入分配失衡的影响以及改革对策等方面,对收入分配制度进行了全面的研究和分析。  相似文献   

6.
《商》2015,(44):160-161
收入分配问题既是经济问题,也是社会问题,既要求有效率,又要求公平。税收政策是我国政府调控收入分配的重要工具,如何把收入差距保持在比较合理的水平、达到一个经济稳定增长发展的水平,值得探究的问题。伴随着市场机制职能的转变,我国居民收入的来源广泛、渠道增多、收入水平提高,导致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本文从居民收入差距的现状出发分析了现行税制在调节居民收入分配方面出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税收政策是我国重要宏观调控手段之一,有效调节居民收入分配、缩小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具有独特的作用。因此,目前我国完善税收政策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前,在谈到当前经济发展中的主要问题时,流行的观点是“需求不足论”。笔者认为,用可持续发展理论来分析,这种“需求不足论”的观点存在较大的缺陷,不利于我们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现。本文将在对“需求不足论”的缺陷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一些政策建议。一、“需求不足论”的基本涵义  相似文献   

8.
收入分配制度与政策改革是当前我国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本文首先对我国收入分配变化规律与现状进行总结,指出从整体、地区、阶层和行业的角度来看,我国的收入分配的差距不断扩大的现状。在此基础上,本文从改革思路、相关制度完善和其他建议三个方面,为我国收入分配制度与政策的改革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如何正确认识我国当前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状况及其产生的原因,怎样缓解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进一步扩大,是当前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必须解决的一个问题.当前人们在这个问题的研究中,提出了不少富有启发性的见解,但也存在若干认识误区.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方面.l、用居民收入水平的普遍提高否认居民收入差距的急剧扩大.当前我国居民收入分配中的一个基本事实是:一方面我国居民不仅货币收入水平提高了,而且实际收入水平也普遍提高了;另一方面,我国居民收入差距也  相似文献   

10.
试析美国的收入分配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分配目标并不是决定美国经济政策的首要因素,但这些经济政策不可避免地会对社会分配格局产生影响.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的税收政策和社会保障政策对收入分配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是从严格意义上来说,收入分配问题只是在政府曾对其采取过认真对策这一点上,才可将其理解为政策问题.  相似文献   

11.
从博弈角度看分配政策的制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收入分配结果是企业家与工人相互博弈的结果。政府在博弈的过程中,充当了重要的角色,对博弈的结果有着重要的影响。收入分配的不公会引起社会的动荡、投资水平的下降、人力资本投资的不足,不利于经济增长。分配政策选择的倾向通过影响收入分配对经济增长也有着重要的作用。文章通过对分配政策倾向影响收入分配的分析,指出只有实行工人倾向的分配政策才有利于收入差距的缩小,从而有利于经济的增长。  相似文献   

12.
刘树杰  王蕴 《中国物价》2013,(6):35-38,50
从"稳增长"的角度看,我国收入分配格局不合理的主要表现是居民可支配收入占比持续下降,不利于扩大内需及经济结构的合理调整。收入分配格局合理调整的关键,是增加居民的可支配收入,重点应是财产性收入分配的合理调整。近期应推动国企红利上缴财政并用于社保支出,相应减免劳动者的社保缴费,进而提高低收入阶层的可支配收入水平。国企改革应与社保体系的完善统筹安排,逐步将经营性国有资产转入社保体系,使国有资产真正服务于公共利益。还应放松土地管制,明确界定水、土地、矿产等自然资源的产权关系,建立合理的资源价格形成机制,强化财政的预算管理,严格限制国企管理层特别是"高管"的薪酬水平,加快推进电信、石油、银行等具竞争属性行业的市场化改革,建立基于市场经济的现代监管体系。  相似文献   

13.
陶天 《理财周刊》2004,(12):6-6
我是去年才从上海一所高校毕业的年轻人,目前在深圳工作。以前在上海读书时就看过《理财周刊》,那天很巧在书报亭上看到了《理财》月末版,很是亲切,就买了一本。看到贵刊上有一篇名为《什么样的家庭投资适合你》的章后,对于还没有多少理财经验的我来说,很赞同作“强迫储蓄很重要”的说法。  相似文献   

14.
陈铭 《现代商业》2007,(23):169-169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得到了迅猛发展,成为世界经济的一个奇迹。但在我国GDP总值即将跃居全球第三之际,社会收入差距之大已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障碍,因而在基尼系数面前必须坚定不移地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注重分配公平。  相似文献   

15.
财产性收入的政策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是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的重要举措。通过收入分配政策的调整,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制度体系,人们才能更稳妥地获取财产性收入,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才能有更为充分的实现条件。  相似文献   

16.
当前我国巨大的收入差距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关键问题,消除分配不公,已成为中国政府亟待破解的重大课题。为遏制不断扩大的贫富差距,必须在体制和政策上,解决财富分配失衡的问题。从制度层面探讨了应对我国收入差距扩大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投融资体制扭曲所导致的后果分析及政策建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财贸经济》1999,(2):3-12
党的“十五大”指出:非公有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探讨公有制实现的多种形式;要改革投融资体制。按所有制划分,中国的经济类型可分为国有、集体和非公有;股份制是各种所有制的有机组成的重要形式。如果按效率由高到低的次序排列,大体上是:非公有、集体、国有。但从得到资金的容易程度上讲(由易到难),则次序刚好与前面相反,这就是我国投融资体制扭曲的主要表现。这种扭曲的投融资体制在不强调防范金融风险的计划体制下,必然导致重复建设、生产过剩;在强调提高银行资产质量的今天,必然导致投资下降,甚至有可能导致通货紧缩。本文对我国目前投融资体制的扭曲和所造成的后果进行分析并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湖北省实行高考招录“三不”政策四年的实践表明,这项政策恰如一柄双刃剑,在封堵高招政策缝隙、扼制高招腐败、斩断招生中介财路、贯彻招生工作阳光政策的同时,却封堵了部分线上考生和全部线下考生择校入学的后路。部分高校特别是独立学院和高职高专,想实现录取新生100%入学率成了梦想。其影响在于:对线上考生不公平,对招录学校不公平,对线下考生不公平。笔者建议在高校既有闲置的教学资源又有招生空额的前提下,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允许高校公开补录,直到招生计划真正完成为止。  相似文献   

19.
孙天立 《中国市场》2007,(48):80-81
经过20多年的改革,我国收入分配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改变了过去吃"大锅饭"的平均主义。但也出现了秩序混乱,分配不公等新的社会问题,特别是收入差距逐步拉大。合理调整分配格局,事关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积极性的发挥,也是市场经济体制建立阶段收入分配领域的焦点问题。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我国劳动者报酬走低、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问题逐渐凸显。经分析得出,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与当前我国提倡的收入分配体制改革具有内在关联性,因此我们可以利用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来指导我国的收入分配体制改革。本文在介绍当前我国初次分配中劳动者报酬情况的基础上,探讨如何利用马克恩劳动价值理论指导进行旨在提高劳动者报酬的收入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