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民增收问题备受社会各界重视,小农户通过组织化的方式获取农业生产性服务对其家庭收入的影响效应有待验证。基于对山东省博兴县372个种粮小农户的微观调查数据,利用倾向值得分匹配(PSM)方法实证分析了小农户组织化获取农业生产性服务对其家庭收入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组织化获取农业生产性服务可以显著提高小农户家庭人均总收入(23.03%)和非农收入(23.12%),对农业纯收入也有正向影响。(2)从不同组织模式看,村级代理托管模式和土地入社托管模式均能显著提升小农户家庭人均收入和非农收入,且土地入社托管模式的提升效应高于村级代理托管模式。(3)村级代理托管模式对小农户农业纯收入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土地入社托管模式则相反。因此,应充分发挥村集体的统筹协调功能,不断提高小农户在获取农业生产性服务时的组织化程度,同时强化农业服务主体建设,更好地带动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2.
王子阳 《农村经济》2023,(5):106-114
农业规模经营已经成为中国农业经营的主要形式,其持续发展离不开劳动力的有效支撑,但如何在劳动力大量外流的现实中化解规模用工不足困境值得关注。基于鄂东涂镇的田野调查,在梯度用工的分析框架下,发现个体社会关系的分散性、差序性和有限性,导致个体化用工中存在作业时间、劳动监督以及规模适用等客观约束。鉴于此,规模经营主体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借助关系经营、管理让渡以及组织维系等机制,持续营造与雇工队的关联,实现用工模式从个体化向组织化的平稳切换,有效保障了农业生产中规模用工的达成。由此可见,农业规模经营用工绝非按照经济学所预设“有求必应”的理想路径运行,而是需要立足于社会基础。因此,农业规模经营的持续发展不仅要积极面向市场,而且还要主动适应乡土。  相似文献   

3.
在农业社会化服务市场中,规模农户既是服务需求者也是供给者,因此探索其服务需求实现和服务供给功能发挥的有效路径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剖析规模农户参与社会化服务的特征及困境基础上,提出其绩效提升的可行路径,并运用典型案例进行佐证。研究表明,当前规模农户的服务需求具有量大且多元化的特征,另外服务供给功能也日益凸显,但受高交易成本影响,其面临多元化服务需求难以满足和服务供给功能发挥受限的困境;而通过建设需求端和供给端双重组织化的服务联合体,可以有效节约交易成本,促进规模农户服务获取价格降低、服务需求实现和服务供给效率提升。在此过程中,资源整合、分工协作、协同效应以及利益联结是保障服务联合体运行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4.
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一种组织和制度创新,其实质就在于借助一体化实现企业对市场的替代,目的在于节约交易费用。本文比较了在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中常用的两种不同的组织模式,即“公司+农户”与“公司+中介组织+农户”模式各自在节约交易费用时所起的作用,我们从比较中得出:为了节约交易费用,提高经济组织的效率,必须选择恰当的组织形式,从而为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进一步提高农民收入注入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5.
农业循环经济是一种和谐的农业发展形式,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和必要途经,特别是对于四川这个农业大省实施农业循环经济意义重大.本文在调查的基础上,了解目前四川农户参与农业循环经济的状况,深入分析农业循环经济实施效果与农户满意度及其内在需求,据此提出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6.
农户技术采用行为的研究包括动因研究与影响因素研究两个方面。本文依据对陕甘宁诸多村庄的调查数据,考察了农户采用不同属性技术行为的差异,并从农户技术采用前的考虑因素和技术采用后的担忧因素两个方面分析影响农户技术采用决策的因素,探讨了影响农户技术采用行为的若干因素。研究发现,技术属性的差异能够显著影响农户对新技术的采用,不同技术具有的收益水平、技术风险以及对资源依赖程度的差异是导致农户技术采用决策差异的主要原因,农户采用不同属性技术的行为与影响因素具有线性关系或者"正U型"、"倒U型"关系。农业技术创新和推广政策应该顺应这一趋势而加以调整和优化。  相似文献   

7.
完善农业生产性服务体系,是实现发展现代农业与小农户小农业有机结合的关键点。利用2019年江西省农业生产性服务调查数据,从农户关系出发,引入金融服务为中介,将农村金融服务纳入整个逻辑链条,研究农户关系对农业生产性服务的影响。研究表明,农户关系制约农业生产性服务的采用,同样制约农业生产技术效率提高,金融服务促进了农业生产性服务的采用,但对农村精英及社会关系强势群体更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提升社区慈善组织化进而实现价值共创有利于提升民生福祉、助推农村农民共同富裕。本文融合价值共创理论与嵌入性理论,提出“制度—组织—价值”的分析框架,剖析山东省W村社区慈善价值共创的制度嵌入机制。研究发现:农村社区慈善组织化面临治理资源匮乏、治理主体流失、慈善内生秩序弱化的发展困境;信用制度嵌入通过信用基金筹集、运行规则设置与自治机构再造,将资源、规则与主体嵌入社区慈善价值共创过程,在提升社区慈善组织化的基础上,以资源动员建构价值共识、以规则下沉规范价值共生、以主体再造助推价值共赢,最终以慈善的直接效应、强化效应以及扩散效应创造了个人福利价值、社区共享价值与社会文化价值。本文拓宽了价值共创与嵌入性理论的应用领域,制度嵌入的机制呈现对发展中国特色的农村现代社区慈善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就,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农业产业化发展遇到了一定的瓶颈。文章首先对影响农户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因素进行分析,得出农户特征、农产品特性、家庭经营特征、地理环境因素是影响农户参与产业化经营的最主要因素。基于此,通过对贵州省实地调研,发放600份问卷,获得农户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基础数据。并通过异质性指标和功能性指标构建出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绩效评价体系,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评价,最终得出贵州省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绩效较为低下,仅为0.3033,尤其是交易过程绩效最低。根据评价结果,提出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提升农户市场竞争力,完善组织经营管理和治理结构、提升农户参与的意愿度,实现产业化经营组织服务机制创新、降低农户交易成本等3个针对性建议,以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绩效,促进农业经济发展模式转型,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利用江、浙、鲁3省5县(市、区)83户农业经营大户的调查资源,分析了农业经营大户对所租赁土地在租赁前后的经济绩效、社会绩效和生态绩效变化的认知情况。分析结果表明,大部分农业经营大户的土地绩效都比租赁前有所改善。然后,对这些农场的土地租赁情况进行了描述,分析了农业经营大户对农地租赁市场发育的基本观点和看法。最后,从降低市场交易费用的角度提出了完善农地租赁市场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刘晗  王燕  王钊 《农村经济》2020,(2):106-112
促进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效衔接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点内容,实现目标的可行路径之一是推动农户生产分工发展。本文基于545个种植业农户调查数据,利用参数估计和夏普里值分解的方法,着重分析了经营效益与交易成本对农户生产分工的影响效应和贡献度大小。结果表明:经营效益显著促进农户生产分工发展.交易成本对农户分工深化产生抑制作用。经营效益主要影响技术密集型和半劳动密集半技术密集型环节分工。交易成本对各个环节生产分工都有较强影响力,在劳动密集型环节分工上尤为明显。收获环节农户分工程度较高,其受经营效益和交易成本的影响较小。研究结论的政策启示在于促进农户生产分工须着重于降低交易成本,考虑经营效益因素影响,逐步推进不同类型生产环节分工发展。  相似文献   

12.
由于农业保险的特殊性,很多国家在开展农业保险时,都选择强制性的或者有条件的强制参与方式,这种参与方式可以提高参与率、降低逆向选择、较少交易费用,解决了农业保险的很多难题。但强制保险的实现也是需要条件的,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能否采取强制性保险呢?如果可以应该如何实现呢?从国内外农业保险的实践中总结经验,为我国农业保险参与方式的选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研究目的:基于江苏金湖、太仓和上海松江的案例,考察不同模式中村集体参与对农地规模经营形成与运行中交易费用的影响。研究方法:理论研究法、案例对比分析法。研究结果:(1)在农地规模经营的形成中,由于缔约频率与主体的差异,“农户+规模经营主体”模式的协调费用要略高于“农户+村集体+规模经营主体”和“农户+村集体”模式。(2)在农地规模经营的运行中,由于村集体对农地剩余控制权的掌握程度不同,“农户+规模经营主体” “农户+村集体+规模经营主体” “农户+村集体”三种模式的农户和规模经营主体履约风险依次降低,但是“农户+村集体+规模经营主体”和“农户+村集体”两种模式中的村集体存在侵占其他主体权益的风险。研究结论:村集体参与能够在不同程度上减少农地规模经营模式形成和运行的交易费用,但同时可能会增加不同经营模式运行中侵占其他主体权益的风险。建议引导与鼓励村集体参与到农地规模经营中,并强化农地规模经营风险的监管和防范,因地制宜地推广不同农地规模经营模式经验。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利用山东省苹果种植农户调查数据,就合作社+农户模式对农户市场交易费用和农户纯收入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合作社+农户模式能够降低农户市场交易费用并增加农户纯收入,同市场交易模式相比,合作社+农户模式将使农户市场交易费用降低约48元/亩,纯收入增加约321元/亩;此外,户主性别、受教育程度、种植规模、市场信息的可获得性、距市场距离和政府扶持等因素均对农户市场交易费用和农户纯收入具有显著影响。经调查发现,一些合作社+农户模式预期收益不明显和农户不愿放弃农业经营决策权,是制约农户选择合作社+农户模式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本文基于交易成本理论,通过对辽宁省鞍山市南果梨梨农的问卷调查,运用因子分析和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了梨农的交易成本认知对农户参与"农超对接"行为的影响。分析表明:降低交易成本是农户参与"农超对接"的内在动力,搜寻信息中的成本认知、对组织发展与服务的认知以及执行过程中的成本认知,提高上述认知有利于提高农户参与"农超对接"的积极性。最后,从农户、合作社以及超市三个方面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河北省376个农户的调查数据为依据,通过Log it模型对农业补贴政策实施效果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农业补贴政策的实施效果受到农户所处地理位置、农户收入水平和农作物种植面积的影响。基于此,本文提出加大农业补贴力度、加强对种粮大户的支持和补贴方式应该体现区域差别等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农业补贴能否达到促进农地流转的政策目标,关键在于农业补贴的发放对象及农业补贴的发放金额能否对农户流转土地产生足够的激励。本文利用江苏、广西、湖北及黑龙江4省农户的调查数据实证检验农业补贴对农户农地流转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将农业补贴发放给农地经营者而不是农村土地的承包者、加大农业补贴的力度有助于促进土地流转。为此,政府应改变现行的农业补贴发放规则,加大农业补贴的强度且将农业补贴发放给农地经营者,使农业补贴与承包关系脱钩。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利用对河北省237户农户的信息需求调查数据,分析了当前农户信息需求的现状和农业信息供需失衡的原因,最后提出改善农户信息需求状况、解决农业信息供需失衡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9.
本文基于2005年广东省10市50县211乡(镇)511村的654份农地流转有效问卷,利用SPSS软件综合处理分析数据,对三类农户耕种农地面积行为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综合交易效率影响农地的流转,而交易效率往往涉及到政策制度、基础设施和人力资本禀赋三个层面,它们相互用后最终形成农地流综合交易效率并影响农户选择耕种农地面积的行为.  相似文献   

20.
探索多主体参与、多目标融合的绿色农业生产性服务模式,可以解决目前农业生产劳动力弱质化、土地碎片化、农药化肥过量化、绿色农产品价格低值化等现实问题,也是破解中国未来谁种地和如何种地的重要手段。中国中化作为中国农业的国家队,2017年启动了MAP战略,构建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农业生产性服务模式,是有效实现绿色农业生产参与主体合作、资源整合、协同响应、互利共生的一种创新型农业绿色生产组织模式,本文以中化集团阿旗MAP示范农场为例,分析了新型联合体的运行特征和功效,并提出构建稳定的龙头企业主导型绿色农业生产性服务新型联合体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