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运用熵权评价方法,用中国2002-2009年的国有工业企业面板数据比较分析"新国企"的治理效率,并与集体、私营和港澳台企业的治理效率进行了比较,客观反映了"新国企"治理效率的时序发展状况和不同所有制类型企业的治理效率差异。分析结论发现:"新国企"的治理效率不是"低效的",改制后大幅攀升,呈现运行"高效"的趋势;私营企业、集体企业和港澳台企业在增加就业人数等功能上凸显优势,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了重要的力量,但其资源优势和融资能力远远低于"新国企",使其治理效率大打折扣;2007-2009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中国经济的发展,所有类型企业的治理效率发展势头在近年受阻。  相似文献   

2.
区域能源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脱钩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在测算中国各地区2001-2012年能源消费碳排放的基础上,结合脱钩理论和聚类分析方法,运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c-GIS,实证分析了这期间我国区域能源碳排放和经济增长的空间脱钩趋势。研究结果发现,中国大多数省份的能源碳排放与经济发展之间呈现弱脱钩的关系。在递进进行的脱钩关系的恒等式因果链分解后,可知中国工业领域的能源利用效率的显著提高和能源消费过程中电气化水平的稳步推进是中国各省区碳排放增长速度减缓的主要原因,而在此期间中国各省区经济增长对工业、特别是重工业的严重依赖是中国各省区碳排放增长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论文基于政府间博弈竞争的分析框架,分析中央和地方政府间、同级地方政府间博弈竞争在越界流域水污染治理中的策略性行为,通过对双重博弈竞争模型均衡结果的分析,发现地方政府对辖区流域水污染治理的概率取决于中央政府的监管成本和处罚力度,而在缺乏有效监督和处罚的情况下,地方政府的"理性"选择是不治理,地方政府间的"囚徒困境"导致流域水污染越来越严重。首先,要构建强有力的流域组织协调机构;其次,要建立科学的地方政府绩效评估体系;第三,要构建流域水污染治理生态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4.
本文运用基于RAM的网络DEA模型对2001—2010年环境约束下中国区域工业生产效率、环境治理效率和综合效率进行了测算和分解,并对影响生产效率、环境治理效率和综合效率的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研究期间中国工业平均综合效率取得了增长,"十一五"期间的增速快于"十五"期间;大西北地区的工业综合效率最高,黄河中游最低,东部沿海地区的工业综合效率增长速度最快;各地区的工业生产效率均高于环境治理效率,污染治理投资不足、已有的投资未得到有效利用是导致环境治理阶段效率较低的原因;地区发展水平、信息化水平、要素禀赋结构以及研发投入对工业综合效率有显著影响,有效地利用治理污染投资、促进自主创新、推动工业化和信息化的融合是提高工业效率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5.
王哲 《中国报道》2015,(4):80-81
按计划应于2014年出台的《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因为水污染治理的复杂性推迟到了2015年。2015年全国两会后,"水十条"呼之欲出。事实上,《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简称"水十条")按计划应于2014年出台,但因为水污染治理的复杂性推迟到了2015年。而2013年9月,国务院已经出台《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拟投资1.7万亿元治理大气污染问题。从长期危害性和治理难度等方面看,相比已经得到相当重视的空气污染,水污染问题更为复杂,带来的环境影响和生态破坏更大,甚至会导致物种灭绝。水污染治理难度比空气污染治理要难得多,特别是湖  相似文献   

6.
陈池 《科学决策》2023,(5):201-212
工业企业是体现技术水平最重要的载体,不同所有制的工业企业,会表现出具备不同所有制特色的创新效率,本文以2011年到2021年我国国有、私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经营数据为基础,采用三阶段DEA模型研究其创新效率实况,在剔除环境因素和随机误差的影响后,国有和私营工业企业的平均综合技术效率、平均规模效率都下降了,而平均纯技术效率上升了,同时发现国有和私营工业企业都存在投入不足的问题,说明环境因素和随机误差对评价工业企业的技术创新绩效有影响,三阶段DEA模型更能准确地评价工业企业的技术创新绩效,适度的发展规模仍然是影响工业企业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最后根据实证研究的成果提出相应的改进对策。  相似文献   

7.
李威  王珺  陈昊 《南方经济》2017,(11):85-102
中国东西部地区之间不仅存在着城市化水平的差异,还存在着城市规模分布演进趋势不一致的特点。文章率先关注到这一特点,并从城市初始规模的视角入手,探讨和检验了国际贸易和区域内城市间运输成本对城市规模分布的影响。基于1998-2013年中国23个省区的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等面板数据,文章发现国际贸易更有利于大城市发挥其规模经济的优势,获取更强的规模增长动力,从而推动城市规模分布趋于集中。进一步研究还发现省区内城市间的运输水平会影响国际贸易对城市规模分布的影响,在运输成本较高的省区,贸易开放会促使城市规模集中,而在运输成本较低的省区,贸易开放则会令城市规模分布趋于分散。在中国全面开放的背景下,改善交通基础设施有助于运输成本较高的区域避免大城市的过度集聚,实现大城市和中小城市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8.
对上海工业六大重点行业投入产出效率进行了探讨,使用DEA和Malmquist指数法,从静态和动态两个角度切入,研究了投入产出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研究发现,静态来看,上海工业行业规模效率不高,技术创新能力缺失;动态来看,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归因于技术进步,而技术效率在下降,规模效率不足是主要影响因素。研究认为,提高上海工业效率的科学路径可以从“优化投入资源配置,优化产业结构,加强技术创新,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等几个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9.
事实证明,"排污许可证制度"和"排污收费制度"的运行,无法遏制水污染恶化局面,必须创新控制与治理水污染的制度(体制机制)。建立水污染治理费制度,真正确立"谁污染谁治理"的环保原则,通过经济手段(杠杆),培育水污染治理市场,控制水污染行为。建立水污染控制与治理(防治)的政府调控和市场调节相结合的制度(体制机制)。  相似文献   

10.
蒋伟 《世界经济研究》2012,(1):75-80,89
目前大多数关于中国FDI区位决定的实证研究都是建立在双边框架上,考虑FDI的类型并从空间效应的角度进行的研究还比较少见。本文在"第三方效应"理论基础上,运用空间面板计量方法对1998~2007年间中国31个省区FDI区位分布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检验。结果发现,流入中国的FDI以复合垂直型为主导,"第三方效应"显著影响了FDI的地区分布,一个省区所吸引的FDI会受到周边省区FDI流入以及其他不可测因素的影响。庞大的市场规模和便利的交通基础设施都有利于吸引FDI,高工资、低市场化程度和过多政府干预对FDI的进入有显著的负面影响。本文所尝试的人力资本变量与FDI流入之间没有发现统计上显著的联系。  相似文献   

11.
区域产业转移与城镇化的良好互动,既有利于我国产业空间的合理布局,又可以为城镇化发展构筑产业支撑。文章通过梳理产业与城镇化的关系,构建区域产业转移与城镇化互动的"推力—引力—扩散力"模型,并通过对"十一五"以来中国31个省市的面板数据计量检验分析了区域产业转移对城镇化的影响。研究发现,区域产业转移对提高我国城镇化率和城镇居民收入水平的作用明显,但是我国城镇化率的提高却未带来城镇居民收入水平的提升。要通过积极推进产城融合、理性承接产业转移、构筑互动平台、提高城镇化质量等途径实现区域产业转移与城镇化的良好互动。  相似文献   

12.
基于中国29个省区市2014-2018年高技术产业的面板数据,首先采用超效率DEA模型对各省市生产效率进行测算,进而构建DEA-Malmquist模型对各省市综合生产率指数进行计算和分解.结果表明:中国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的总体水平较高,但是超过一半的省市区要素投入结构不合理,而且主要分布在中部和西部地区,创新效率存在较大的区域差异;中国高技术产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平均值大于1,很多省份存在规模效率不高的问题,导致创新效率呈现N型的回调震动形态,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是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的主要动力.因此,为了进一步提高我国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需要注意保持高技术产业的技术水平和技术效率,尤其要注重高技术产业科技资源的优化配置,提升高技术产业创新资源的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3.
罗巧云 《特区经济》2008,(3):118-120
江苏和广东是我国FDI流入最为集中的地区,有关资料显示,两个地区的外资流入量占我国外资流入量的60%左右,同时流入两省2/3的资金流向工业。本文检验了1995~2006年间江苏与广东的外商直接投资对工业的技术外溢效应,同时检验了FDI外溢效应影响因素人力资本、贸易开放度和R&D对外溢效应的影响。研究认为,从总体上看两省利用FDI有正的溢出效应,但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
中美产业竞争力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5—2009年,中国三次产业综合竞争力增强。美国一、二产业综合竞争力减弱,美国第三产业综合竞争力变化不大。中美产业综合竞争力的变化主要由规模竞争力变化引起。中国第一产业综合竞争力超过美国,第二产业综合竞争力低于美国,第三产业综合竞争力与美国的差距很大。中国制造业综合竞争力已经超过美国,但效益竞争力大幅度低于美国。中国服务业的规模竞争力、效益竞争力都低于美国。中国可以借鉴美国经验,提升产业效益竞争力。  相似文献   

15.
文章首先通过区分污染物产生量和排放量,将工业生态效率分解为源头消减效率和末端治理效率,以此来构建工业生态效率评价模型,评价了2005-2010年中国中部和东部各省工业生态效率;其次分别运用面板数据分析模型研究产业结构、外资利用、研发投资和污染治理投资四因素对源头消减效率和末端治理效率的影响;最后基于实证分析结果,提出了以源头消减为核心、转变工业结构、积极引进外资、加大科研投入和加强政府主导等中部地区提升工业生态效率水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文章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对我国除京沪以外的29个省市自治区在2009-2012年农村医疗卫生投入的面板数据进行效率分析,并对农村医疗卫生资源投入的全要素Malmquist生产率指数进行了计算和分解。结果表明,29个省市自治区中的17个在四年中为DEA有效,东部与西部农村卫生资源效率较高,而中部各省份效率值偏低。我国应当从政策扶植、科技扶持和人才扶植等各方面有针对性的提高我国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17.
随着研发投入的不断加大,我国对研发效率的重视也在逐渐提高。提高研发效率是增强创新能力、提高创新产出的有效途径。文章运用随机前沿分析方法对我国2005-2012年的省际面板数据进行分析,考察了30个省份研发效率的演变趋势以及我国整体和分地区研发效率的收敛性问题。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研发效率地区差异较大,且省际之间和各省不同年份之间的波动性都比较大;从整体来说,我国各省研发效率不具有收敛的趋势,但是分地区来看,东部地区研发效率具有收敛性,而中部和西部地区各省份研发效率则不具有收敛性。  相似文献   

18.
基于全要素能源效率框架,利用非参数卢恩伯格生产率指标,实证测算了多重目标约束下2000-2009年我国29个省份的全要素能源效率变动指数(TFEECI)及其分解成分,并借助面板数据回归模型检验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样拳期内我国全要素能源效率主要因能源技术进步而提高.平均改善率为1.09%,累计改进8.37%;三大地区的全要素能源效率存在显著差异的变化特征,整体上显示出“东部-中部-西部”的发展格局;全国范围内,外资利用、经济发展、市场化水平的提高、产业结构以及能源消费结构优化均有利于能源效率的提升,但是各因素影响机制存在区域异质性.  相似文献   

19.
中国电力能源效率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文选取我国29个省、市、自治区2000—2009年10年的面板数据,利用面板平滑转换模型深入分析产业结构、能源消费结构、技术进步、对外开放程度及电力价格五大因素对电力能源效率的影响程度及影响机制,结果显示:①第二产业的比重对电力能源效率具有负向影响,但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升级,电力能源效率反而逐渐提升;②电力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对电力能源效率的提高具有反作用;③技术进步水平、进出口贸易总额占GDP比重均会促进电力能源效率的提高;④电力价格对电力能源效率的影响不明显,若想通过调整电价来大幅提高我国的电力能源效率,效果可能并不显著,但对于寻找替代能源、发展清洁新能源可能会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最后,有针对性地为提高我国的电力能源效率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基于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对我国旅游业31个省市在2000-2011年间的旅游效率的变化进行了测算,并对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旅游效率进行差异分析。结果表明:2000年至2011年,中国旅游业呈现快速发展的势头,旅游效率不断提高,但整体水平依然偏低,只达到平均0.649。进一步分析表明由于资源禀赋、旅游投入规模、区位优势等影响,中国31个省市旅游效率存在明显差异。但不同地区的旅游效率差异随时间不断缩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