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分析山西省关闭矿井资源利用现状,山西省在关闭煤矿煤层气抽采、地下地上空间资源利用方面取得的巨大进步,但也面临着资源赋存条件和赋存不清、开发利用单一、利用率不高等问题。建议山西省首先应进行全省关闭矿井普查,摸清关闭矿井资源家底和赋存特征及开发利用条件。开展关闭煤矿的管理和开发利用标准的政策和制度研究,建立关闭矿井资源调查、开发利用评价体系;在开发利用上,应运用系统思维和矿井全生命周期理念,因地制宜、统筹利用煤矿关闭矿井资源,达到资源效应、生态效应和经济效应的和谐统一,并重视关闭矿坑水的处理及二次利用。  相似文献   

2.
江苏宏安集团唐庄煤矿是一个正常的生产矿井.矿井尚有资源含量500万吨.可采含量300万吨,尚可服务10余年。2009年9月23日受远邻煤矿韩桥煤矿的关闭影响,地下水倒灌.唐庄煤矿被迫关闭,教训非常惨痛。其主要原因是矿井煤柱被破坏。因此.煤矿一定要重视矿井煤柱的留设。  相似文献   

3.
《煤炭经济研究》2007,(1):92-93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局长李毅中日前表示,2007年安监局将打好煤矿整顿关闭攻坚战第二战役,要把关闭对象从非法和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煤矿,扩展到不符合国家煤炭产业政策、布局不合理、破坏资源、污染环境等16种煤矿,淘汰落后生产能力,调整优化煤炭工业结构。  相似文献   

4.
基于当前煤矿退出背景的分析,梳理了7个关闭(废弃)煤矿(区)转型升级案例,分析了关闭(废弃)煤矿(区)主要的开发利用途径,总结出资源枯竭型关闭(废弃)煤矿(区)、资源开采不经济型关闭(废弃)煤矿(区)和局部关闭(废弃)煤矿(区)3种转型升级模式,为关闭(废弃)煤矿(区)开发利用或转型升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煤炭经济研究》2014,(6):51-51
<正>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加快落后小煤矿关闭退出工作,福建省明确小煤矿关闭退出标准和目标:一是明确关闭标准,确定了9类煤矿为关闭对象;二是明确关闭任务,在2015年底前淘汰关闭6万t/a以下的煤矿、2018年底前淘汰关闭9万t/a以下的煤矿;三是明确责任和重点任务,  相似文献   

6.
《煤炭经济研究》2015,(1):86-87
2014年12月,四川省煤矿企业兼并重组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召开会议,安排部署再关闭一批小煤矿工作。会议指出,经省政府研究决定,拟在2013年、2014年已关闭500处小煤矿的基础上,再关闭100处小煤矿,确保2013—2015年共关闭600处小煤矿。由煤矿企业结合自身资源、安全、生  相似文献   

7.
《煤炭经济研究》2014,(4):48-48
<正>2014年,安徽省煤炭产业淘汰落后产能力度进一步加大,全年计划关闭21处小煤矿,淘汰落后产能154万t。据了解,按计划关闭小煤矿16处,淘汰落后产能126万t,全省煤炭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开采年限的延长和采深的延伸,一批资源枯竭矿井逐步进入残采阶段,部分矿井已进入衰退期,有的甚至关井转产。煤矿的"衰老"现象已成为资源型企业的共性问题。于是,如何减缓矿井衰老速度,不断创造新的发展空间,成为目前煤炭企业普遍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关闭资源枯竭煤矿是由采矿业的特点决定的。正常情况下,煤矿资源枯竭予以关闭,应由企业自身解决。受国家经济和能源政策影响,我国对原中央所属、现下放地方管理的国有煤矿,由国家采取特殊政策措施,解决大批资源枯竭煤矿关闭问题,对煤炭工业调整结构和改革脱困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这些政策措施是政府行为,具有阶段性,不可能成为长期的政策和办法。现有的资源枯竭煤矿关闭破产基本结束后,今后的资源枯竭煤矿关闭要依靠企业自身解决,  相似文献   

10.
市场信息     
政策法规十二部门联手确定煤矿整顿关闭工作新目标日前,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安监总局等12部门《关于进一步做好煤矿整顿关闭工作意见》,要求按照2005年《国务院关于预防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特别规定》等有关法律法规以及煤炭产业政策的有关规定,2008年前16种煤矿要一律关闭。这16种煤矿是:1.不符合矿产资源规划和矿业权设置方案的;2.不符合经批准的煤炭工业发展规划和矿区总体规划的;3.未依法取得采矿许可证、安全生产许可证、煤炭生产许可证、营业执照和矿长资格证、矿长安全资格证,擅自从事生产的;4.超层越界开采拒不退回的;5.3个月内2次…  相似文献   

11.
1.浪费资源。这有三层含义,一是采浅丢深,破坏资源;二是采肥丢瘦,损失资源;三是采一丢十,浪费资源。 据了解,陕西乡镇和个体小煤矿回采率一般只有15%左右,每采一吨煤要丢 8—9吨煤,该省 1802处小煤矿年动用储量 1.5亿吨,只产煤 2400万吨,年浪费资源 1.3亿吨以上。贵州省小煤矿一年浪费资源2.6亿吨。重庆是煤炭资  相似文献   

12.
数字     
1031——山西省今年须关闭1031处矿井 根据山西省政府日前向各市下达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矿井关闭计划,今年全省须关闭1031处矿井。2009年,山西省开展煤炭资源整合和煤矿企业兼并重组工作,省政府决定对部分资源枯竭、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矿井实施关闭。  相似文献   

13.
诸多矿井因生命周期到达或去产能要求而关闭,煤矿进入结构调整及转型升级阶段,废弃煤矿数量持续增加。基于数据统计及分析,回顾了煤炭工业发展历程,阐明了废弃煤矿形成原因,提出了废弃煤矿基本概念。从五大区煤炭资源赋存现状、典型省份矿井关闭情况以及废弃煤矿潜在资源等方面进行了系统调研分析,得出了当前我国废弃煤矿数量以及可利用资源概况。为我国废弃煤矿资源精准开发利用奠定了基础,并针对未来开发利用方向给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4.
芙蓉矿务局杉木树煤矿因资源枯竭,亏损严重,扭亏无望,资不抵债,经全国企业兼并破产和职工再就业工作领导小组批准,被列为国家资源枯竭矿山关闭破产“14·40”计划,并同意依法实施破产。经宜宾市中级人民法院依法裁定,于2001年6月5日公告杉木树煤矿破产还债。作为国家“14·40”项目在四川首批启动,宜宾市乃至全省最大的杉木树煤矿关闭破产项目,它的稳定实施,对全省、全国煤矿企业深化改革意义重大,一直受到中央、省、市领导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5.
山西省晋中地区有11个县(市)。在大中小煤矿一起搞,国家、集体、个人一起上的方针指引下,1986年全区已发展到1059个煤矿。经过近一年的整顿,1987年9月末,乡镇煤矿已领取“煤炭资源占用许可证”(以下简称资源证)的合法生产煤矿共有612个。对不合法的私开煤矿大都采取了关闭或停产整顿措施。但目前,仍有私开煤矿尚未关闭,甚至已采取停产整顿措施的不少煤矿仍进行非法生产。特别严重的是新的私开矿时有发生。尽管1986年以来,国务院、煤炭工业部、山西省煤炭工业厅下达了取缔  相似文献   

16.
《煤炭经济研究》2014,(8):87-88
<正>近日,国务委员王勇在四川调研煤矿整顿关闭和安全生产工作。他强调,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进一步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提高认识、攻坚克难,加大力度、加快进度,大力推动落后小煤矿整顿关闭,深入推进煤矿安全治本攻坚,促进全国煤矿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好转。2014年7月27—29日,王勇在四川到内江市威远县工农煤矿井下采掘工作面,看望慰问了一线矿工,调研煤矿安全生产;前往威远县红旗煤矿、金河煤矿关闭矿井现场,督促检查整顿关闭工作,并主持召开重点地区煤矿整顿关闭工作座谈会。他  相似文献   

17.
经国家经贸委领导批准 ,企业改革司牵头组织财政部企业司等 10多个单位有关负责同志参加 ,组成 15人的考察团 ,于 2 0 0 1年 7月 2 3日~ 8月 7日 ,赴法国、英国考察了煤矿关闭及有关问题。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法国、英国煤矿关闭的做法和特点1 严格区别煤矿关闭和企业破产。两国接待我们访问的人员都非常强调煤矿关闭和企业破产不同。煤矿关闭是行政行为 ,破产是法律行为 ,享受的政策大不一样。如 :对关闭煤矿年龄大的职工实行退休和提前退休政策 ,对其他职工政府发给安置费 ,并负责对年轻职工培训使其再就业 ;关闭煤矿的债务包括银…  相似文献   

18.
在煤炭经济普遍下行的形势下,煤炭企业传统的粗放型扩张发展模式已经不可持续,亏损煤矿关闭退出和资源枯竭城市和地区转型升级势在必行。通过阐述和分析国外主要产煤国家煤矿关闭退出的做法,以及国外资源枯竭矿区转型发展的成功经验,探讨对我国的借鉴与启示。  相似文献   

19.
日前,重庆永川区煤管局提出2015年围绕扶持煤矿发展和安全生产两个着力点,推动该区煤炭产业发展质的提升和煤矿安全保障水平的提升。永川区煤管局2015年坚持推进煤矿的关闭整顿,引导部分发展前景较差、安全保障能力弱的煤矿主动申请关闭,确保年内关闭13个煤矿,  相似文献   

20.
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对资源枯竭的煤矿实施关闭破产,让劣势国有煤炭企业退出市场是对国有煤炭经济进行结构调整的一项重要战略举措.同时,煤矿关闭破产是一项全新的实践,事关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近年来,为积极稳妥推进企业关闭破产工作,中央及地方制定了一系列政策规定,如何用足用好国家政策,在积极稳妥的前提下,加快资源枯竭煤矿关闭破产的步伐,笔者认为,必须注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