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收购IBM个人电脑,将打造全年收入约达120亿美元的世界第三大PC厂商 所收购的资产包括IBM所有笔记本、台式电脑业务及相关业务,包括客户、分销,经销和直销渠道;“Think”品牌及相关专利、IBM深圳合资公司(不包括其X系列生产线);以及位于大和(日本)和罗利(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研发中心 交易总额为17.5亿美元。联想将向IBM支付6.5亿美元现金,以及价值6亿美元的联想集团普通股,还有5亿美元的净负债转到联想名下 IBM将持有联想集团约18.9%、的股份,联想集团和IBM将在全球PC销售、服务和客户融资领域结成长期战略联盟  相似文献   

2.
1月19日,中国网通以5.90港元/股的价格.收购香港电讯盈科扩大股本后的20%股权;去年年末,联想以12.5亿美元收购IBM的PC及笔记本电脑业务;之前,有上汽集团5亿美元收购韩国双龙汽车48.92%的股权;目前,中国五矿收购加拿大诺兰达还在谈判之中……中国内地企业正纷纷以大手笔收购国企业,可说是“富贵险中求”。  相似文献   

3.
《新经济》2004,(12):32-35
收购IBM的PC业务,联想欲称雄全球12月8日,联想集团宣布以12.5亿美元加5亿美元债务承担的价格收购IBM PC业务的多数股权。有业内人士称,这笔交易对于联想集团来说是一项重大成就。  相似文献   

4.
2004年12月8日,我国联想集团以12.5亿美元的股票和现金,并承担IBM公司PC系统5亿美元负债的方式,收购了IBM公司的全球PC业务.仔细分析收购协议的内容,我们发现,联想集团除了收购了IBM在全球的PC业务外,更重要的是买到了IBM品牌在PC方面五年的使用权.  相似文献   

5.
云馨 《经济视角》2005,(1):22-27
一夜醒来,中国多了一家500强企业 2004年12月8日,联想以17.5亿美元的总代价(现金6.5亿美元,股票6亿美元,承担5亿美元负债)收购IBMPC。新联想集团在5年内有权根据有关协议使用IBM的品牌,并完全获得商标及相关技术。新联想的国际总部将迁往纽约,并在北京、美国罗利、巴黎设立全球营运中心。  相似文献   

6.
近两年以来,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动作连连.联想以17.5亿美元的价格并购了美国IBM公司的PC分部,震惊了国内外经济界.TCL收购了法国汤姆逊公司的电视业务,随后又收购了阿尔卡特的手机部门,上汽集团购买了韩国第四大汽车生产企业双龙汽车48.9%的股份,冠捷科技收购飞利浦显示器业务,温州民企中国飞雕电器集团收购意大利墙壁开关老牌企业ELIOS,广东德豪润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收购北美电器ACA民牌在亚太地区的所有权,五矿集团欲将加拿大最大的矿业公司诺兰达铝业收入囊中,海尔拟以超过13亿美元的价格收购美国第三大家电企业美泰克(Maytag)公司,这引起了人们更大的关注.美国《商业周刊》撰文认为,未来10年中国企业将进行大规模的跨国并购,从而将改变世界企业竞争的整体格局.  相似文献   

7.
2004年12月8日,我国联想集团以12.5亿美元的股票和现金,并承担IBM公司PC系统5亿美元负债的方式,收购了IBM公司的全球PC业务。仔细分析收购协议的内容,我们发现,联想集团除了收购了IBM在全球的PC业务外,更重要的是买到了IBM品牌在PC方面五年的使用权。撇开联想集团收购是否值得这个问题,从IBM的角度看,它把品牌资产变成了财务收益,足以说明品牌具有的巨大价值。20世纪50  相似文献   

8.
事件     
<正>收购 IBM 全球 PC 业务联想“蛇吞象” 2004年12月8日上午9点,联想集团在北京正式宣布,以总 价12.5亿美元收购 IBM 的全球 PC 业务,其中包括台式机业务和 笔记本业务。 同时联想集团宣布了高层的变更调整。IBM 高级副总裁史蒂 芬一沃德将出任联想集团新 CEO,杨元庆则改任公司董事长,同 时,老帅柳传志将彻底退居幕后。 新的联想集团在五年内有权根据有关协议使用 IBM 的品牌, 并完全获得商标及相关技术,这就使得联想的产品在全球 PC 市 场上具有了最广泛的品牌认知。联想集团也将成为年收入超过百 亿美元的世界第三大 PC 厂商。  相似文献   

9.
12月8日上午9时,此前传言鼎盛的联想收购IBM个人电脑(PC)业务一事终于尘埃落定,联想集团在北京正式宣布,以总价12.5亿美元收购IBM的全球PC业务,其中包括台式机业务和笔记本业务.这意味着曾经在1981年生产出全球第一台PC的IBM最终退出了PC市场.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来,中国企业为了扩大知名度、追逐更丰硕的利润,热衷于收购全球性知名品牌。但海外并购遭遇各方阻力,步履维艰,很难将外国品牌变为盘中餐。中海油收购优尼科空手而归,华为放弃马尼可诱人的烙饼。而少数捷足先登者虽然抢先购得海外知名品牌,却出现水土不服、消化不良的现象。电子消费产品生产商TCL2003年收购RCA和Thomson电视机品牌的损失正在日渐扩大。2005年斥资12.5亿美元收购IBM个人电脑业务、并因此成为全球第三大个人电脑制造商的联想集团由于策略上的失误,造成其产品的全球市场占有率开始萎缩。  相似文献   

11.
2008年,注定是不平静的一年,新年伊始,国际国内知名企业便开始轰轰烈烈收购与兼并,你方唱罢我登场。2月1日,微软向雅虎董事会提交收购报价,计划以每股31美元收购后者全部已发行普通股,交易总价值约为446亿美元。同日,中国铝业公司联手世界第一大铝业公司美国铝业公司,闪电收购了全球第三大铁矿石企业力拓股份有限公司12%的股权。2月20日,世界最大的制药商辉瑞(PFE)宣布以1.95亿美元的现金收购德州的生物科技公司。2月21日,浪潮国际斥资人民币3600万元现金收购集团收款机业务剩余的60%股权,等等。  相似文献   

12.
全球最大药品制造商辉瑞制药公司2009年1月26日宣布,将通过现金和股票收购竞争对手惠氏,该交易总价约为680亿美元,双方董事会均批准该项交易,协议最早将于一周达成。业内人士表示,制药企业的收购兼并是很常见的,现在位居全球十强的制药企业基本上都受益于并购。以下是全球制药企业最近十年的主要并购:  相似文献   

13.
蔡亮 《经济导刊》2006,(11):62-64
近几年来,中国企业为了提高国际竞争力,热衷于收购全球性知名品牌。但海外并购遭遇各方阻力,步履维艰,很难将外国品牌变为盘中餐。中海油收购优尼科空手而归,华为放弃马尼可诱人的馅饼。而少数捷足先登者虽然抢先购得海外知名品牌,却出现水土不服、消化不良的现象。2003年电子消费产品生产商TCL收购RCA和Thomson电视机品牌的损失正在日渐扩大。2005年联想集团斥资12.5亿美元收购IBM个人电脑业务、并因此成为全球第三大个人电脑制造商,但由于策略上的失误,造成其产品的全球市场占有率开始萎缩。难啃的三明治外国知名品牌好比是一块冰冻的…  相似文献   

14.
徐加  付建彬 《经济论坛》2005,(22):67-68
联想斥资12.5亿美元购入IBM的全部PC(个人电脑)业务,收购完成之后,占全球PC市场份额第9位的联想一跃升至第3位。仅次于戴尔和惠普,而新公司成立之后,总部将迁往纽约。  相似文献   

15.
《资本市场》2005,(1):8-8
2004年12月8日上午9点,联想集团在北京正式宣布,以总价12.5亿美元收购IBM的全球PC业务,其中包括台式机业务和笔记本业务。  相似文献   

16.
人物志     
《商周刊》2013,(17):12-12
贝索斯:收购《华盛顿邮报》 美国《华盛顿邮报》公司8月5日宣布,网络购物公司亚马逊创始人杰夫·贝索斯将以2.5亿美元现金收购久负盛名但近年陷入经营困境的《华盛顿邮报》。预计整个收购过程将耗时6个月。收购完成后,贝索斯将成为《华盛顿邮报》的唯一所有人。  相似文献   

17.
《经济导刊》2006,(9):8-9
2006年8月2日,全球领先的光伏电池制造商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纽约证券交易所股票代码:STP)宣布签署最终协议,以现金和股票交易方式分两步收购日本MSK公司。在计划于2006年第三季度完成的第一步收购中,尚德将以1.07亿美元的价格通过购买新发行和现有股票收购MSK三分之二的股权。收购价格的余额将依据MSK的运营目标,于2007年年末结束的第二阶段支付。  相似文献   

18.
惠普启程     
2010年4月28日,全球最大的PC厂商惠普和移动手机公司Palm宣布,双方已达成协议,惠普将以约12亿美元的现金收购Palm。根据协议规定,惠普将以每股5.70美元的价格收购Palm,总金额约为12亿美元,全部以现金形式交易。该交易已经在今年7月底完成。  相似文献   

19.
引言 2004年12月8日,联想宣布以总价12.5亿美元收购IBH的全球PC业务,其中包括台式机业务和笔记本业务.具体支付方式则包括6.5亿美元现金和6亿美元的联想股票.而IBM甩掉PC这一该公司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最富标志性的资产,就像爱迪生开创的通用电气卖掉照明业务,或者迪斯尼关掉动画业务一样,成为一个历史性时刻.自此,IBH彻底转型为一家主要以提供IT服务为主的企业,而联想则强化了自身在PC业务上的竞争能力,成为年收入超过百亿美元的世界第三大PC厂商.  相似文献   

20.
数字     
《经济导刊》2006,(11):9-9
2006年10月17日,日本东芝公司宣布以41.6亿美元的高价收购美国核电站建造企业西屋电气公司77%的股份。借此开拓海外市场是东芝以高出预期近两倍的价格收购西屋电气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