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周湘安 《理论观察》2006,(4):101-102
中国传统道德文化由于其历史延续性和群体潜意识性,对当代道德建设具有十分有效的帮助作用,传统道德对于促进当代道德建设价值形成、与当代道德体系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中国传统道德建设主体与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道德建设主体主要包括政府、家庭和私塾,中国传统道德建设所采用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国家宣教法、贤人垂范法、宗教规束法、文艺陶冶法、自我践履法、个体内修法等道德建设方法,是中国传统道德建设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探索当代中国道德建设的有效方法有着积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3.
现代意义上的生态道德建立在全新的价值观基础上,突破了传统道德在主客体、内容等方面的界限,可以说是对传统道德的一种根本性变革。作为一种复杂的社会存在,生态道德最终要反映到人与人的社会关系之中,并主要表现为生态道德意识、生态道德规范和生态道德实践这三种社会现象。在当代中国建设生态道德,必须确立系统的目标体系,选择正确的建设重点。并遵循科学的建设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当代中国道德建设的根本目标是成就人。孔子仁学是言说人之为人的道理,仁是其核心概念。仁以“爱人”为基本内涵,爱人有关爱自己和关爱他人两种形式。“先富后教”是孔子对民众实行教化的的基本原则。孔子仁学回答了许多超越具体时代的人的道德问题.它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构成,所以对当代中国道德建设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新农村道德建设实践由来已久、内容丰富,十六届五中全会后的河南省许昌市新农村的道德建设以实践为依托,试图通过对新农村农民思想道德状况的分析,揭示当代农民思想道德变化的基本态势、特征及引发这种变化的社会深层原因,以期探讨出如何正确引导当代农民思想道德走向,加强新农村思想道德建设的对策和措施,早日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当代大学生道德缺失主要集中表现在理想信念、诚信意识、社会公德意识以及新兴的网络道德等领域,本文试图探析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对于大学生道德建设有积极意义的部分,以此助力于当代大学生道德建设的伟大事业。  相似文献   

7.
张伟 《改革与开放》2014,(22):86-87
本文以新农村文化建为主线,以道德重构和价值传承为基础,以建设和谐、稳定、现代的农村人文体制为目标。通过发掘儒家传统道德核心价值,扬弃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和糟粕,并以此传统文化价值唤醒农民内心潜在的道德意识,呈现道德理性,既弘扬和培育了民族精神,又提升了农民的文化素养,为促进基层精神文明建设,重构基层道德价值,提供了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8.
孝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孝伦理是中国传统道德的核心。发掘先秦孝伦理的当代价值,诠释其深刻内涵和巨大力量,弘扬孝顺美德,重塑文明新风,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9.
藏族传统道德是以藏传佛教为基础、经历多个历史阶段而形成的具有一定层次结构的藏族文化系统之一。藏族传统道德所秉持的众善奉行、诸恶莫作的道德原则和不重名利、无私利众的道德价值,成为藏民族的共同心理,使西藏廉政文化建设具备共同的社会心理,从内部夯实了西藏廉政文化建设的基础,也是西藏廉政建设的深厚而肥沃的文化土壤。  相似文献   

10.
全球化和加入WTO使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开始融入世界体系之中。全球化使意识形态领域各种思潮相互激荡,多元文化价值观在对立中共存。中国道德建设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与发展的机遇,将当代中国道德建设置于全球化态势下加以考察,探讨道德建没的新内容、新途径,有助于道德建设的与时俱进,和谐社会的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11.
武陵山片区尤其是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地区的人们在长期的生产生活活动中形成了丰富的优秀传统道德,包括少数民族人民团结统一、同仇敌忾的爱国情怀,崇尚自然、保护环境的生态观念,以及勤劳勇敢、诚信友爱的传统美德等。恩施地区少数民族的这些传统道德内容充分体现了当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在要求,贯穿在恩施地区各民族人民的生活之中,不仅在当时具有社会约束力的作用,而且在当代也极具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当代中国生态道德建设不仅具有坚实的现实基础,而且具有丰富的思想理论基础。中国古代丰硕的生态道德思想渊源、西方近现代生态伦理思潮以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所富含的生态思想都是当代中国开展生态道德建设的有益借鉴。但是,在实践中我们不能盲目地,一概地,不假思索地对其加以吸收,而必须本着科学的辨证的方法和眼光去看待和利用这些人类的生态智慧成果。  相似文献   

13.
当今时代要求构建和谐社会,社会的和谐须植根于民族的传统文化,孝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核心是解决中国人道德建设的精神给养.近代社会转型时期,孝文化的地位也一落千丈.之后,虽有新儒派对孝文化的合理分析,但孝文化在整个20世纪的转型仍然没有成功.对于孝文化的重建,我们必须本着辩证的观点,在批判继承的基础上,结合当代社会的实际,重构孝道传统,赋予孝文化以新的内容,才能使之焕发出生命力.  相似文献   

14.
网络虚拟社会和现实生活中一样,存在着许多不文明、不道德的现象,当代大学生是上网的主要群体,加强大学生网络文明道德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宣传部对240位不同年级大学生的随机抽样调查,分析当代大学生网络文明道德现状,探讨网络文明道德的内容和建设途径。  相似文献   

15.
中西方在道德建设过程中,重视将民族精神与时代风尚相融合,创造了各具特色的伦理文化,形成了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和地域特征的伦理精神。中西方伦理精神体现了中西方各自的道德文化特征,反映了中西方各自的道德精神风貌,为当代中国伦理精神的培育提供了很好的参考和借鉴资源。  相似文献   

16.
用中国优良传统道德塑造当代大学生道德人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道德,体现着中华民族优秀的品质情操和崇高的精神风貌,为当代大学生道德人格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当代大学生道德人格教育与中国优良传统道德相结合的主要方法,就是要通过汲取中国优良道德传统,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信念,陶冶大学生的道德情感,锻炼大学生的道德意志,养成大学生的道德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17.
少数民族传统道德与少数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交织融会在一起 ,支撑着民族的心理意识 ,具有更为直接而广泛的社会功能。面对现代化、全球化的挑战 ,必须加强少数民族传统道德的更新与改造 ,才能更好地发挥少数民族传统道德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李威 《改革与开放》2012,(24):96-97
伴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的德治理论在当今有了新的内涵.作为中国传统政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德治的基本内涵由过去的性善理论过渡到了今天的规范理论,即从对圣人的崇尚及统治阶级品德的高要求发展到了以道德为标准的自我约束与强制规范.这个过程体现了“德”到“治”重心的转变,这也正是传统德治的当代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19.
况琰 《改革与开放》2014,(13):45-46
加强公民道德素质建设,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是全面提升公民生活质量、人民整体素质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公民道德素质建设不仅需要了解和掌握道德素质的内容和特点,还要充分认识其现实价值,更需要积极探索出加强公民道德素质建设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20.
金庸的小说是仁义之书、性情文字,读后让人眼酸心热、豪气顿生。金庸小说对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其核心是中国的道德文化)进行了苦心孤诣的传承、弘扬,不是一元,而是多元、广泛的宣扬;另一方面,金庸小说又超越了武侠小说这一领域其蕴含的人文关怀,熔铸了中国传统儒、释、道文化的深刻内涵,对寻找一条具有中国民族气派、民族作风的小说之路或文学之路,具有启发意义;更重要的是,金庸小说将中国的道德文化与“人的文学”紧密结合起来,解决了根据中国传统文化写“人的文学”的问题。可以说,金庸小说的文化价值是远远大于其文学价值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