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8 毫秒
1.
杨晓霞 《金融博览》2010,(13):10-11
目前.发达国家消费信贷模式有美国模式、西欧模式和日本模式三种形态.它们各具特色,各有千秋。中日有相同的东方文化背景.且银行运作方式有一定的相似性;日本在消费信贷发展初期.其经济环境和所面临的问题.与中国目前经济发展阶段以及出现的经济现象有很多类似之处。  相似文献   

2.
我国商业银行目前开办的消费信贷主要有:一是住房及相关商品消费信贷;二是汽车、摩托车、农用车消费信贷;三是教育消费信贷.此外还有电脑等其他耐用消费品消费信贷、旅游消费信贷等.对消费者来说,消费信贷是“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而对银行来说,消费信贷是银行不可或缺的业务品种.西方国家消费信贷总额占银行信贷金额的比例为20-30%,而我国却不足5%.一个国家的个人消费信贷规模可以反映出商业银行业务的拓展深度.1997年汽车个人消费信贷规模,美国已达到70%,德国为60%,日本为50%,而我国仅为2%,以上差距说明,我国商业银行发展消费信贷业务有着巨大的拓展空间和无限的挖掘潜力.因此,我国商业银行必须加快发展消费信贷,要当机立断,敢冒风险,有效占领市场.  相似文献   

3.
我国的消费信贷业务是围绕国家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政策推出的一项新的信贷业务.在1999年3月中国人民银行颁布<关于开展个人消费信贷的指导意见>后,消费信贷在经济领域的深化程度不断提高,对经济增长起到积极的助推作用.但是,由于消费信贷的发展的内部与外部环境发展滞后,目前的消费信贷发展速度持续下降,对经济发展的效能远远没有得到释放.为此,笔者以聊城市为例,对近5年来消费信贷发展现状和发展环境进行调查分析,提出促进消费信贷发展和创新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4.
消费信贷的产生和发展,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和人们消费结构变化的客观要求.目前在商业银行贷款结构中,消费信贷比例明显上升,对促进消费、拉动经济增长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诸多风险应运而生,本文拟通过对消费信贷现状、存在问题和风险等方面的分析,解析中国消费信贷的风险与防范.  相似文献   

5.
房向阳 《甘肃金融》2002,(4):28-29,31
消费信贷是建立在消费者自身偿还能力和一定物质保障基础上的经济信用行为.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开办的消费贷款品种,主要有个人住房、购汽车贷款、教育助学贷款,以及个人房屋装修、购买耐用消费品等贷款.消费信贷,在国外已有上百年的历史.  相似文献   

6.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单元,而发展县域消费信贷是促进县域经济、金融健康发展的客观要求.本文对目前障碍部分县域消费信贷发展的现实问题展开分析,从加强消费贷款创新和服务、健全激励监督机制、改善发展环境、弱化信贷风险等方面提出促进县域消费信贷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甘肃省消费信贷业务每年以1.11倍的速度迅猛增长,并且呈多元化发展趋势.尽管全省消费信贷这几年取得了长足发展,但由于受消费信贷起步较晚、居民消费观念落后、商业银行服务措施滞后等因素影响,与全国相比甘肃省消费信贷仍然有不小差距.全国消费信贷已占全部贷款的6%(西方发达国家在50%左右),而甘肃省只占到4%,低于全国2个百分点.甘肃消费信贷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和增长空间.消费信贷对经济增长具有双重作用,一是扩大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二是促进销售,刺激投资增长,扩大投资乘数效应.按经济学消费贷款与商品销售1:1.5的乘数规律推算,全省消费目前的贷款余额80.56亿元,推动商品消费120.84亿元.同时消费信贷对商业银行调整信贷结构,增加新的业务盈利点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应该采取更有力的措施,积极发展消费信贷业务.……  相似文献   

8.
消费信贷作为金融行业创新形式之一,对我国经济的增长具有积极意义.目前,我国的消费信贷呈现增长速度快、规模日益扩大、种类逐步丰富、金额比重日益加重等特征.但在消费信贷市场高速发展的同时,银行以及国家承担的风险也日趋明显.因此,分析目前消费信贷市场的动态、完善风险防范措施不仅可以改善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可以将货币的流通性、盈利性与安全性更好地融合,最大化利用好银行的资产.  相似文献   

9.
低碳经济是今后我国经济发展的趋向,扩大低碳消费需求及发展低碳产业则是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内容.为适应低碳经济发展的需要,我国消费信贷的重心也需要转向刺激低碳消费、鼓励低碳生活以促进低碳产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此,有必要研究消费信贷与低碳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了解我国低碳消费信贷的现状、问题及其原因,探寻国内低碳消费信贷健康发展的途径及有效举措以促进我国低碳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0.
消费信贷作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拉动力和商业银行的重点业务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消费信贷的实践验证了完善的个人征信制度对其有巨大促进作用.消费信贷市场规模、发展趋势和竞争状况等都受到个人征信制度的影响.建立完善的个人征信制度可以减少消费信贷市场中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降低交易成本,进而促进金融创新.  相似文献   

11.
目前我国经济正面临着内需不足的矛盾,消费需求长期处于较低水平,远低于中等发达国家。虽然近年来消费信贷得到了迅速发展,然而,我国的消费信贷市场起步较晚,法律法规不够健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西方发达国家的消费信贷业务发展地比较成熟,国外消费信贷的成功经验对于我国的消费信贷有极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消费信贷与拉动欠发达地区内需研究:广西个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居民消费意识的提高,消费信贷逐步成为一个发展迅速并极具发展前景的市场.中国人民银行南宁中心支行课题组在对广西居民消费信贷情况进行抽样调查的基础上,运用实证分析的方法,分析消费信贷与消费需求、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关系,并探讨目前制约欠发达地区消费信贷发展的主要因素,提出健全消费信贷体系,激活欠发达地区内需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1.选择适宜的消费信贷种类 商业银行必须在分析和正确判断消费信贷市场的基础上,选择适宜的消费信贷种类.目前的消费信贷种类有:(1)住房消费贷款;(2)家庭耐用品消费贷款;(3)汽车消费贷款;(4)个人综合消费贷款;(5)助学教育贷款;(6)套餐服务贷款等.  相似文献   

14.
消费信贷业务在广西开办有近20年的历史,其发展速度很快,但近年来,由于创新的不足,增长速度开始放缓.本文在调查的基础上,对影响广西银行业消费信贷业务创新的因素进行分析,提出经济欠发达地区消费信贷业务创新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5.
汽车消费信贷业务存在的问题是:   1.汽车消费信贷发展过分依赖保险业务.由于目前国内尚未建立个人信用管理体系,银行不得不通过保险来转嫁汽车消费信贷业务风险.所以,保险公司在当前的信贷风险防范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商业银行正是由于有了履约保证保险才放开手脚积极介入了汽车消费信贷业务市场.但是,由于高赔付率的压力,保险公司不得不暂时退出了汽车消费信贷市场,使商业银行在风险控制方面产生了动摇,直接导致汽车消费信贷业务的停滞状态.……  相似文献   

16.
卢昕 《金融论坛》2000,(11):31-35
入世将对我国的经济生活带来全面而深刻的影响.在消费信贷领域,目前由于居民收入水平低、外部经济政策环境不配套等原因,进展很缓慢.但入世后,外国企业和金融机构必将以大量价廉物美的商品和服务打开我国市场,从而大大激发我国居民对消费信贷的需求,还会在增强居民的金融意识、法治意识和消费意识以及增加就业机会等方面产生积极影响,为我国经济金融改革提供良好契机.我国政府应该协调宏观经济政策以鼓励消费,同时推进个人信用制度和破产制度等法律法规的建立和完善.金融机构则应扩大消费信贷范围、科学设计贷款品种、加大营销力度、防范并分散信贷风险,推动消费信贷业务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我国的消费信贷业务是围绕国家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政策推出的一项新的信贷业务。在1999年3月中国人民银行颁布《关于开展个人消费信贷的指导意见》后,消费信贷在经济领域的深化程度不断提高,对经济增长起到积极的助推作用。但是,由于消费信贷的发展的内部与外部环境发展滞后,目前的消费信贷发展速度持续下降,对经济发展的效能远远没有得到释放。为此,笔者以聊城市为例,对近5年来消费信贷发展现状和发展环境进行调查分析,提出促进消费信贷发展和创新的建议和对策。一、聊城市消费信贷发展的基本情况2005年末,聊城市消费贷款余额为39.5亿元,…  相似文献   

18.
消费信贷的产生和发展,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和人们消费结构变化的客观要求。目前在商业银行债款结构中,消费信贷比例明显上升,对促进消费、拉动经济增长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诸多风险应运而生,本文拟通过对消费信贷现状、存在问题和风险等方面的分析,解析中国消费信贷的风险与防范。  相似文献   

19.
目前我国住房消费信贷发展不尽人意的原因是住房消费信贷有效供给与有效需求双不足,从供给与需求两个方面论述扩大住房消费者信贷应采取的措施,提出了我国未来住房消费信贷的发展模式及需要创造的条件。  相似文献   

20.
消费信贷业务风险分析及应对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消费信贷业务风险的特征分析 消费信贷业务是指个人住房信贷、个人经营贷款、个人综合消费信贷、个人汽车消费贷款等业务,商业银行消费贷款业务面临的风险主要有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等.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消费信贷业务的风险特点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