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淮安红椒"产业发展已成为全区农民增收致富的增长极,然而,"淮安红椒"品牌的影响力和对地区农业经济的带动力,与盱眙龙虾、洪泽湖大闸蟹等品牌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原因是"淮安红椒"新品种更新慢、现代的种植模式得不到有效推广与运用、深加工的产业链尚未形成、品牌效应发挥不到位。为提高"淮安红椒"品牌知名度和对地区农业经济的影响力,要抓住以下四个重点:提高研发力度选育主导新品种与高等院校联姻,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
<正>2010年3月28日,以江苏省淮安市清浦区黄码红椒为发源地的"淮安红椒"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成功注册,这是江苏省第一个成功注册的设施蔬菜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淮安红椒"从而成为  相似文献   

3.
江苏省淮安市清浦区充分利用地处城郊的区位优势,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以都市观光农业为主抓手,以体验农耕、游园摘果、休闲垂钓、园艺展示为主线,打造"淮安红椒"特色农产品品牌,富民增收成效明显:连续三年该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全市第一,村集体经济实力也得到较大提升. 清浦都市观光农业发展总体概况 清浦区作为淮安主城南大门,耕地面积20.82万亩,人口33万,其中农业人口17万.为适应农业发展趋势,适应农业功能多样化、人民群众消费绿色化、农产品有机化的新要求,通过发展都市观光农业,为农村经济快速增长打开新路径.  相似文献   

4.
江苏省淮安市清浦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忌规划6万亩.核心区为1.138万亩.区域经济收入约为2.3663亿元,以淮安红椒为主的设施蔬菜产值约为1.9829亿元.园区内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1万元。土地亩均效益达到9409元?现代农业产业园区通过发展特色产业,打造品牌农产品.呈现出了高歌猛进的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5.
<正>地理标志农产品是指产自特定地域,并受该地域特有自然、人文因素影响而具有特殊品质的农产品。从定义来看,目前可归入地理标志农产品的有三种类型,分别是中国驰名商标(农产品)、农产品地理标志、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农产品)。截至2020年底,江苏省淮安市注册农产品商标近万件,其中包括盱眙龙虾、淮安大米、淮安红椒、圆绿捆蹄等中国驰名商标7件,地理标志集体商标、证明商标127件,数量位居全国设区市前列、全省第一。淮安市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的农产品有盱眙龙虾、淮安蒲菜、淮安黑猪、淮安黄瓜、白马湖青虾、白马湖大闸蟹、洪泽湖大闸蟹、洪泽湖河蚬。2021年,盱眙龙虾品牌价值达到215.51亿元,连续6年位列全国水产类公用品牌第一名。  相似文献   

6.
江苏省淮安市以"淮味千年"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为抓手,大力实施"品牌强农"战略,全面激发现代农业"产业化、绿色化、标准化、市场化"内生动能,让农产品"产得优、销得畅、价格高、收益多",切实提升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倾力打造高品质的"淮味千年"品牌.经过3年多的培育推广,"淮味千年"正逐步成为淮安优质农产品的"代名词",日益享誉全省全国.  相似文献   

7.
正江苏省淮安市高度重视"淮安大米"品牌创建工作,从2015年起市财政专门建立1000万元优质稻米产业发展引导资金。目前,"淮安大米"已成为淮安市一张新名片,先后被评为"中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江苏名牌产品""江苏省著名商标""中国驰名商标",先后在5届中国优质稻米博览会上被评为"金奖大米"。2017年,淮安市成为全国首个"中国稻米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市"。三链融合六点统一  相似文献   

8.
2021年以来,农发行淮安市分行立足职能定位,发挥政策性银行"支农支小"职能,突出支持重点,强化服务措施,全力服务小微企业稳健发展,助力地方稳增长保民生. 坚持服务导向,对接融资需求 结合淮安农业产业发展实际,农发行淮安市分行紧紧围绕粮食全产业链、"淮安大米"品牌发展战略、农业产业化发展,组建金融服务团队,制定实施方案,梳理相关小微企业支持名录,加强宣讲对接.  相似文献   

9.
正近五年来,淮阴工学院重点围绕淮安市"4+1"现代农业特色产业,以淮稻淮麦、淮安红椒、草莓、优质黄桃、富硒梨等农产品绿色生产技术为重点,开展新品种引进、标准化种植、土壤障碍绿色防控与修复等方面的研究、示范与推广,累计推广面积达25000公顷,增加农业产值20多亿元。在农学、园艺、园林、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生物工程等专业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形成了"农科教结合、产学研融合、校内外协同、校企资源共享"的校企合作服务"三农"模式。  相似文献   

10.
正红通通的盱眙龙虾、香喷喷的淮安大米、黄满膏盈的洪泽湖蟹,茶馓、捆蹄、黑猪肉、蒲菜、酱醋等等,这些淮安特色农产品如今有了一个公用品牌——"淮味千年"。今年3月,江苏省淮安市在北京召开发布会,正式推出了"淮味千年"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淮味千年"形象标识以"帆""湖""鱼"为主体,集中展示了淮安千年文化、千年农耕文明、千年味道、丰富的农产品以及"风正一帆悬""扬帆加油齐奋斗"的现代农业美好前景。  相似文献   

11.
<正>大运河越境穿过,洪泽、高邮四湖环抱,地处苏皖边界的江苏省淮安市农业生产条件独具,大米好吃,龙虾味美,自古享誉"天下粮仓"。然而,千家万户的无序小生产,造成农产品价格忽高忽低,增产不增收的现象长期制约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近年来,淮安用抓工业的思路组织农业生产,将农民和农产品"组织起来",打造116个农产品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走出一条品牌引领、产业带动、增收富民的农业供给侧改革之路。  相似文献   

12.
正产业与产品都是服务于消费的,如果没有消费,生产就是盲目而无效的。每个产品的消费市场,都有一个制高点,这就是品牌。江苏省淮安市是农业大市,水稻是淮安农业第一产业,大米是淮安第一农产品。全面推进淮安大米品牌建设,以品牌拉动消费,以消费引领生产,对于促进淮安由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转变,推动现代农业建设迈上新台阶,具有重要意义。一、淮安稻米产业现状分析淮安稻米产业现状总体是基础良好,层次较低,潜力很大。  相似文献   

13.
正今年江苏省委一号文件强调要"实施农业品牌强农行动",品牌建设贯穿农业全产业链,是助推农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重要支撑和持久动力。当前,"酒香也怕巷子深"已成社会共识,农业品牌建设正逢其时,大有作为。江苏省淮安市在北京发布"淮味千年"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精心做好"品牌强农"大文章。要借鉴淮安经验做法,顺势而为,全力推进江苏农业品牌建设。政府推动,强化扶持。品牌强农是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时代  相似文献   

14.
以淮安市为例,利用DEA模型对2018年淮安市各区、县农村土地流转前后的要素配置效率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淮安市整体要素配置效率较高,土地流转前的平均配置效率为0.923,土地流转后的平均配置效率为0.864。土地流转前,清江浦区、淮阴区、涟水县和金湖县的要素配置效率达到最高,盱眙县的要素配置效率最低。土地流转后,清江浦区、盱眙县和金湖县的要素配置效率达到最高,涟水县的要素配置效率最低。在农村土地流转后,淮安市要素配置效率平均水平降低了6%,主要原因是涟水县的要素配置效率下降幅度很大,下降了55.7%,同时淮阴区的配置效率下降幅度也较大,下降了17%。  相似文献   

15.
正江苏省淮安市农业生产条件独具特色,自古就被誉为"天下粮仓"。近年来,淮安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优化农业产能和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坚定不移地推进品牌强农、产业富农、创新助农、绿色兴农。蓄力"新三牌"引领提质增效截至2017年底,淮安"无公害、绿色、有机""老三牌"的有效认证数突破1000个,生产和提供优质、安全、放心农产品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正近年来,江苏省淮安市清浦区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主题,精心打造文明育农基地,着力培养现代农民,促进了全区现代农业的发展。一、"三整合"建设三类培训基地一是充分整合教育资源,打造专业技术培训基地。依托地处大学城优势资源,积极与扬州大学、淮安生物工程高等学校、南京农业大学等区内  相似文献   

17.
2002年的一天,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朱镕基对前来汇报工作的内蒙古的同志说:“听说你们内蒙古的开鲁县办了一个‘红干椒节’,走特色农产品的市场化运作和品牌之路,这种作法值得研究。”一个兴起于塞外民族地区的种植产业竟引起了国务院总理的关注,人们在意外之余不得不向这里投射更多探寻的目光。由此,一个由农民自己创建的专业合作组织—开鲁县红干椒协会便在世人面前逐渐清晰起来,人们也由此认识了一个“不安份”的农民一开鲁红干椒协会会长、道德镇东明党支部书记梁长武。  相似文献   

18.
江苏省淮安市清浦区地处淮安市的南大门,除4个街道外,其余5个乡镇全部在淮安市南部城乡结合部,尤其是黄码乡、城南乡和盐河镇紧邻淮安城市.依据淮安市中期城市规划,到2030年清浦区城乡将全部进入淮安主城区.推进清浦区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必须科学统筹,抓住重点.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江苏省淮安市经济发展较快,农民收入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但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与苏南地区相比差更大年年有增长。淮安农民收入多年来一直在增长,1996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230元,2000年达3019元,累计增加789元,年均递增7.1%。跨入新世纪,随着淮安市委、市政府各种促进农民增  相似文献   

20.
<正>近年来,江苏省淮安市紧紧围绕"立足产业搞培育,精准培育促产业"目标,坚持"政府主导、部门主管、主体实施、多方协同"的运行机制,分层次、分类别开展"教育培训、规范管理、政策扶持"的"三位一体"培育工作,探索职业农民培育与中高等教育的融合发展,初步形成了"制度互联、层次互接、经费互济、学分互认、条件互享"的职业农民培育与中高等教育有机衔接的"淮安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