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吴中区甪直镇位于苏州市东南,是典型的江南古镇、鱼米之乡,也是国际慢城、中国第一批特色小镇、全国重点镇、首批全国历史文化名镇、国家园林城镇,素有"神州水乡第一镇"之称。近年来,甪直镇紧紧围绕中央和省市区委关于乡村振兴发展的部署要求,制定实施了乡村振兴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并围绕集体经济、生态农  相似文献   

2.
苏州市吴中区木渎镇地处苏州城西5公里,太湖之滨,灵岩山麓,全镇面积62.2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7.2万,外来登记人口近19万,下辖1个办事处、9个行政村、8个社区居委会,是吴中区工业、商贸、文化、教育、旅游、交通重镇,素有石雕之乡、书法之乡、民间艺术之乡、园林之乡、花木之乡之称,享有"吴中第一镇"之美誉,先后被评为"全国创建文明小城镇示范点"、"全国创建文明镇工作先进镇"、"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国家卫生镇"、"全国亿万农民健身活动先进乡镇".  相似文献   

3.
《江苏农村经济》2006,(7):F0002-F0002,1
梦幻水乡,烟波江南。古镇甪直,魅力四溢。悠悠的水、曲曲的桥、窄窄的街、深深的巷……悠悠的古韵,轻轻谱写着和谐发展的曲调。近年来,苏州市吴中区甪直镇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坚持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统筹发展,取得明显成效,先后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全国环境优美镇、全国小城镇建设试点镇、外向型经济名星镇、全国乡镇工业环境保护示范小区,是全国第一家通过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的乡镇。  相似文献   

4.
<正>近年来,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紧贴"山水苏州、人文吴中"区情实际,以"根植吴文化建设新吴中"为主题导向,将城乡融合发展与"一核一轴一带"生产力布局相结合,对标乡村振兴"二十字"总要求,聚焦"五个振兴"主抓手,探索在前,实践在先,系统推进乡村振兴。突出政策机制融合凝聚乡村振兴合力吴中区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相似文献   

5.
<正>忽如一夜春风来,千镇万镇竞盛开。"乡村振兴""区域协调发展""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等一系列国家战略方针,为推进特色小镇的建设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特色小镇的建设很大程度上是由其特色产业所决定,是一种"产城乡一体化"的新型城镇化模式。特色小镇"非镇非区",而是按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挖掘产业特色、人文底蕴和生态禀赋,形成"产、城、人、文"四位  相似文献   

6.
《浙江林业》2020,(11):34-35
<正>"越酒行天下,东浦酒最佳。"黄酒小镇位于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东浦,是第二批全国特色小镇、首批浙江省级特色小镇。这里是绍兴黄酒的发祥地,距今已有1600余年的历史;这里人杰地灵,曾孕育了许多名人……踏在小镇的青石板小街上,时间仿佛静止,世界变得宁静,人来人往,不觉喧闹。  相似文献   

7.
乡村振兴是城镇化进程的第三阶段,并且成为我国重要的国家战略。本文重点分析了乡村振兴战略中特色小镇发展战略以及基于新人口结构的产业机遇,提出特色小镇发展有4个阶段,特色小镇发展关键在于"色"而不在于"特";二是提出了1.5城镇化与1.5居民的人口结构背景下,发掘商机、设计产业和产品项目,创办企业和定制产品使乡村振兴产业有新的机遇。  相似文献   

8.
<正>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点,为农业农村各项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近年来,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在推进乡村产业兴旺的过程中,通过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构建现代农业科学体系和推动农文旅一体化发展,走出了一条具有鲜明特色的产业兴旺"吴中之路"。目前,该区村级集体净资产98亿元,村均稳定  相似文献   

9.
<正>特色小镇建设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是促进城乡协调、区域协调的重要依托,是优化空间格局的重要基础,是进行体制创新和政策实验的重要基地,是建设美丽中国和诗酒田园的重要载体。特色小镇发展要做到"三个结合":一是要把典型引领示范与面上的一体推进有机结合起来。通过精心培育,形成一批经典的特色镇,形成示范作用;第二,要把促进特色发展与推动乡村振兴有机结合起来。要实现乡村振兴,必须把小城镇的建设作为一条重要的路径。第三,把实施物理改造和提高农民素质有机结合起来。我们的城镇  相似文献   

10.
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之年的到来,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不断深入,为了坚持特色兴镇、产业建镇,总结并推广典型经验,特色小镇示范引领作用就显得尤为显著。通过对特色小镇内涵及建设意义进行阐述,并以保定市大激店为例,分析保定市大激店特色小镇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特色小镇建设发展的新举措,有利于促进保定市大激店特色小镇的建设,实现乡村振兴战略。  相似文献   

11.
乡村振兴战略是为解决我国"三农"问题而提出的重要决策,建设特色小镇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契机。重点探析了特色小镇建设对促进乡村经济发展的作用,以安徽省灵璧县渔沟镇为例,研究了我国特色小镇建设的制约因素,结合实际提出了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2.
农业产业型特色小镇是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转型下我国特色小镇发展的新形态。新时代下推动传统产业型特色小镇转型升级,促进其可持续发展是未来产业型特色小镇发展的重要议题。文章采用田野调查、访谈调查和问卷调查等方法,概括了埔田镇特色产业和品牌发展现状,在此基础上系统分析了该地区特色小镇的发展模式,深入剖析了埔田镇产业品牌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并围绕“产业振兴、组织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人才振兴”进一步提出农业产业型特色小镇强镇发展新思路,为农业型特色小镇区域产业品牌化与可持续化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农村特色小镇是城市和农村双向渗透的基本"社会细胞",是新型城镇化的一个重要路径选择,同时特色小镇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行政单元镇,而是一个特色鲜明的地域综合体,建设特色小镇可以促进乡村的产业升级、功能承接和人口转移。因此,应积极完善农村特色小镇的建设路径,以促进特色小镇建设不断向纵深延伸。  相似文献   

14.
正芜湖分行从特色小镇融资和政策性金融的匹配性出发,探索"国企承贷、民企运营"的融资模式,有效破解政策性金融支持特色小镇融资难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抓特色小镇、小城镇建设大有可为"。特色小镇建设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在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促进农村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等方面具有显著作用。近年来,农发行安徽省芜湖市分行结合内外部政策环境,从特色小镇融资和政策性金融的匹配性出发,探索出以"国企承贷、民企运营"的融资模式,有效破解政策性金融支持特色小镇融资难题。  相似文献   

15.
<正>旅游小镇、科技小镇、金融小镇、文化小镇……随着中央一系列小(城)镇发展政策的出台,一大批功能各异的特色小镇纷纷涌现,蓬勃发展。发展特色小镇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大举措,是统筹城乡发展、破解"三农"问题、建设美丽乡村的助推器,更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实现绿色发展的试验田。因此,对于特色小镇来说,绿色是必不可少的底色,既是红线、底线,也是优势所在。要把生态文明理念全面融入特色小  相似文献   

16.
姜堰市娄庄镇位于苏中平原,全镇2.8万人,地域面积32平方公里,23个行政村,200个村民小组。1998年实现经济总量6.9亿元,农民人均纯收人3300元。近几年来,该镇坚持围绕发展经济这一主题,全面推进两个文明建设,全镇呈现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喜人风貌,先后被评为"全国文明村镇创建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先进基层党组织"、"江苏省文明镇"和江苏省"教育工作先进镇"、"科技先进镇"、"体育先进镇"、"群众文化先进镇"、"新型示范小城镇"、"安全文明镇"等。一、立足发展,注重特色,建设新型小城镇娄庄镇是苏中三县市交界的边远小镇,由于受地理条件的限制,集镇面貌和  相似文献   

17.
<正>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深入贯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从构建完善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入手,积极谋划、稳步探索,逐步推动城乡要素互通、发展融合,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探索走出了一条具有吴中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立足富民增收不断激发农村发展的内生动力乡村振兴要靠产业,产业发展要有特色。吴中区  相似文献   

18.
基于乡村振兴战略,从产业发展、管理制度和生态环境等构成传统文化特色小镇可持续发展能力的3个方面,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促进传统文化特色小镇健康持续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9.
特色小镇是我国新型城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创了"非区非镇"的发展形式。从根植性的角度出发,我国特色小镇的发展面临着社会结构、文化、认知与政治的四种转变。在这种转变过程中,构想与现实的差距、"经济人"的博弈、特色小镇的差异性弱、行政机构的管理多头化等问题随之显现。文章通过对问题的分析与现实的探讨,并尝试从根植性视角提出特色小镇未来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20.
李芳霞 《山西农经》2022,(17):107-109
近年来,特色小镇风靡全国,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产业新引擎。后精准扶贫攻坚时代,我国大部分乡村新型产业化特色小镇存在缺乏鲜明特色、同质化严重、功能布局不全、基础设施条件落后等问题,导致发展后劲不足。文章分析了后扶贫时代特色小镇的现状,总结了当前特色小镇面临的困境,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