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正江苏省邳州市大力培育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成效明显:2015年底,全市家庭农场发展到820家,其中从事粮食种植的有234家、蔬菜种植220家、花卉苗木种植193家、养殖137家、水产养殖21家。已在工商注册登记家庭农场516家,创建省、徐州市示范家庭农场37家,创建邳州市示范家庭农场100家,家庭农场经营土地面积32.6万余亩,全市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经营规模面积达  相似文献   

2.
<正>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为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创新农业经营方式,按照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思路,在培植专业大户、合作经济组织、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同时,大力发展家庭农场,并将其作为全区探索和创新农业经营机制的重要抓手。目前,全区家庭农场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一是积极抓好家庭农场培植。自2013年3月份第一个家庭农场——大冈镇开心农夫家庭农场成立以来,全区已成立家庭农场110家,各个农业板块都建立了家庭农  相似文献   

3.
正浦东新区现有已认定的家庭农场446家,其中粮食生产型家庭农场122家。为及时掌握全区粮食生产型家庭农场经营情况,促进其持续健康发展,区农委综合发展处会同区农业服务中心近期对122家粮食生产型家庭农场2015年经营情况进行摸底调研。一、基本情况2015年全区已认定的粮食生产型家庭农场122家,主要分布在浦东24个镇中的15个涉农镇。总经营面积16823.8亩,户均经营面积137.9亩,其中水稻种植面积16727.42亩,户均种植面积137.11亩  相似文献   

4.
正近年来,南京市不断加大家庭农场培育力度,家庭农场在数量和质量上明显提高,目前全市家庭农场超过3000家,经营面积超过70万亩,创建81家省级示范家庭农场,认定市级示范家庭农场88家。家庭农场已经成为南京市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组织形式和推动力量,对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一、南京市家庭农场发展成效  相似文献   

5.
动态     
正南京:省级示范家庭农场数量全省第一南京市上半年新增家庭农场420家,总数为3029家。其中,全市省级示范家庭农场达到81家,位居全省第一。为了扶持家庭农场发展,南京市农业部门积极推进"金陵惠农贷"业务开展,主动与紫金农商行对接,切实缓解新型农业经营  相似文献   

6.
<正>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采取典型引路、强化指导和政策扶持等措施,大力发展和培育家庭农场,初见成效。现在,家庭农场已成长为促进全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增长新的亮点。一、家庭农场发展现状家庭农场发展总量迅速扩大。截至2013年底,全区拥有各类家庭农场517家,其中种植业家庭农场147家,占比28.4%;养殖业家庭农场298个,  相似文献   

7.
<正>为了将崇明建成上海市郊最大的绿色农产品供应基地,崇明区着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全面提升"三场一社一龙头"(家庭农场、博士农场、开心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农业龙头企业)的质量和水平,发挥新型经营主体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引领作用,带动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课题组2018年一季度在崇明区各乡镇农业技术人员的协助下,调研了农业企业10家、家庭农场157家、合作社137家、普通农户104家,调研范围覆盖全区所有乡镇和农业园区。  相似文献   

8.
正福建省三明市高度重视培育家庭农场,通过注册登记一批、规范提升一批、示范带动一批、引导发展一批,把家庭农场打造成引领带动小农户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载体,有力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截至2020年底,全市在市场监管部门登记注册的家庭农场总数达6063家,年度新增1194家;获评省级示范农场203家、市级示范农场265家;15家农场荣获2020年度"福建省百佳示范家庭农场"。  相似文献   

9.
浙江多措并举培育家庭农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浙江省于2013年出台《浙江省关于培育发展家庭农场的意见》,以"适度规模、法人登记、示范创建、政策扶持"为总体思路,积极引导家庭农场健康有序发展。截至2018年6月,浙江省共有家庭农场36417家,经营土地面积289.5万亩,平均每个家庭农场经营土地面积为79.5亩、劳动力3个、年销售农产品44.7万元。规范土地流转,夯实家庭农场发展基础。在引导土地流转方面,浙江省先后出台了《关于引导农村土地流  相似文献   

10.
正江苏省加快构建以农户家庭经营为基础、合作与联合为纽带、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立体式复合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大力发展多元化的规模经营主体,家庭农场得以迅猛发展,已经成为全省现代农业发展的有生力量。2017年,全省家庭农场发展呈现良好态势,总量保持快速增长,农业农经部门新认定家庭农场1.02万家,总数达4.42万家,新培育省级示范家庭农场312家,总数增至1142家,形成多层次支  相似文献   

11.
正家庭农场是在小农户经营基础上从事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农业生产的重要载体。截至2018年底,全国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认定或备案的家庭农场近60万家,是2014年的4倍多,其中县级以上示范家庭农场8.3万家。安徽、四川、江苏、山东、湖北等省发展较快,特别是安徽省家庭农场数量已经超过10万家。全国平均每个家庭农场毛收入达18万元,超过2.3万个家庭农场拥  相似文献   

12.
改革篇     
<正>近年来,福州市按照中央、省、市关于全面深化改革工作的部署要求,不断深化农村改革,为农业农村发展注入了强劲的活力。一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壮大。全市农民合作社达1676家,其中国家级、省级农民合作示范社分别达2家、17家;全市家庭农场达151家,其中省级示范家庭农场13家。二是土地流转与确权工作稳步推进。全市农村家庭承包耕地经营权流转面积34.9万亩,占应承包面积的23.5%;积极创新农村  相似文献   

13.
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高度重视家庭农场发展,按照"规模培育、规范管理、示范引领、创新发展、政策扶持"的工作思路,加快培育发展,强化政策扶持,全区家庭农场发展规模和经营水平不断提升,不仅成为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的重要载体,更成为保障农产品稳定供应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4.
<正>江苏省泗洪县近年来紧扣家庭农场高质量发展主题,以家庭农场规范化建设为目的,以示范创建为引领,以特色发展和联合发展为路径,大胆探索实践,从制度、政策、社会化服务等层面全方位构建完善家庭农场支撑体系,形成“三大”支撑体系,助推家庭农场高质量发展,促进乡村全面振兴,相关举措被人民网、农民日报等多家主流媒体报道,累计创成市级以上示范家庭农场124家。泗洪县家庭综合保险试点经验受到农业农村部的推介,慧心雨桐家庭农场被全国妇联妇女发展部评为2022年度“全国巾帼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  相似文献   

15.
正江苏省南通市家庭农场2 0 1 3年、2 0 1 4年发展速度较快,据统计,两年共发展家庭农场(指种植业类,以下同)646个。全市家庭农场经营土地面积10.98万亩,平均每个家庭农场经营土地面积170亩;自有劳动力2.5个,年平均收入23万元。全市有市级示范家庭农场30个,省级示范家庭农场10个。一、基本情况南通家庭农场发展呈现出三个特征:一是创办主体多元化。这些主体由原做生意或建筑装潢的小老  相似文献   

16.
<正>近年来,江苏省泗洪县紧扣家庭农场高质量发展主题,以规范化建设为目的,以特色发展和联合发展为路径,全方位构建了三个方面支撑体系,有力破解了规范管理水平不高、抗风险能力不强、持续发展动能不强的难题,家庭农场数量稳步提升,经营管理更加规范,经营产业更加多元。截至目前,全县累计创成市级以上示范家庭农场124家,  相似文献   

17.
<正>绿野家源家庭农场位于吉林省长春市九台区纪家街道办事处尹家村,坐落在美丽的雾开河畔。农场主颜停站,现年38岁,大学学历。2009年,颜停站从长春职业技术学院毕业,怀着一腔热情返回农村,投入了农业事业。多年来,绿野家源家庭农场逐步探索出了一条"种养结合、生态循环、品牌经营"的发展道路,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被评为吉林省"省级示范家庭农场"。  相似文献   

18.
《上海农村经济》2013,(10):46-48
2007年起松江开始探索发展规模在100-150宙的粮食家庭农场,并在粮食家庭农场发展的基础上,推进“种养结合”、“机农一体”家庭农场发展。至2012年底,全区家庭农场发展全1206户、经营面积13.66万衙,占全区粮田面秋的80%,其中种养结合家庭农场60户,机农一体家庭农场140户。  相似文献   

19.
<正>近年来,湖北省襄阳市把培育发展家庭农场作为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重要任务来抓,勇于实践、大胆创新,率先在政策扶持、金融支持、示范创建和协会组建等方面进行探索,取得了初步成效。目前,全市共成立家庭农场5019个,其中,省级示范家庭农场39个,市级示范家庭农场135个;主要以种植业、畜牧业、水产业和种养结合型家庭农场为主;全市家庭农场年销售农产品13.5亿元,购买农业生产资料4.3亿元,拥有注册商标的家庭农场375个,通过农产品  相似文献   

20.
<正>近年来,浙江省在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前提下,把发展家庭农场作为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重点来抓,省、市、县分级开展示范性创建,从土地规模、生产规范、经营效益等方面引导家庭农场提高生产经营水平。截至2014年底,全省经工商登记的家庭农场17955家,经营土地面积190.5万亩,占全省规模经营耕地面积的24.6%;其中,县级以上示范性家庭农场1226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