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要闻点评     
《中国新时代》2013,(8):24-25
IMF:中国有能力经受外部风险冲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执董会完成与中国2013年第四条磋商讨论。发布评估报告表示,近期中国的挑战是遏制金融稳定的风险,控制信贷增长和非常规形式贷款。金融、财政和房地产脆弱性不断积累,增长前景不容乐观。中国有能力经受联储退出宽松政策等外部风险冲击。  相似文献   

2.
转型社区在空间结构与社会结构的变迁与重构过程中,成为城市中最为薄弱和容易受到风险冲击的单元,是韧性城市建设的难点.基于对社区韧性内涵与构成要素的梳理与讨论,以转型社区为研究场域,从经济、社会、基础设施、治理四个维度分析农村社区向城市社区转换过程中的过渡性与脆弱性,认为应通过内部增能与外部协力重塑转型社区因应内外部变化的吸纳、回应与创新能力,促进转型社区的城市融入与自我发展.  相似文献   

3.
本文基于2013年和2015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应用双重差分方法考察新一轮农地确权对农户家庭贫困脆弱性的直接影响,结合中介效应模型和三重差分模型检验农地确权影响家庭贫困脆弱性的中介机制和调节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农地确权能够降低农户家庭未来陷入贫困或持续贫困的概率,其间接路径是通过促进农户从事非农就业降低家庭贫困脆弱性。金融可得性在农地确权影响农户家庭贫困脆弱性中起到调节效应,金融可得性越高,农地确权降低贫困脆弱性的作用越大。对处于不同贫困脆弱状态的农户家庭而言,农地确权降低贫困脆弱性的作用存在差异。上述结论对通过土地产权制度改革推进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相对贫困治理工作意义重大,并为评估新一轮农地确权政策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科技与企业》2008,(9):33-33
受美国次贷危机冲击,目前发达经济体经济增长速度明显放慢。与此同时,新兴市场经济体表现出较好的抵御外部冲击的能力,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一些美国经济学家认为,随着新兴市场经济体的崛起,世界经济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  相似文献   

5.
近年,中国、俄罗斯等多数国家的转型经济均步入了快速增长通道,速度已经不再成为困扰中俄经济的迫切问题.然而快速增长的转型经济又陷入了均衡增长陷阱,这使得解决经济结构扭曲,实现经济均衡、稳健发展成为重要的问题.从中俄实践看,消除经济结构扭曲、优化结构、均衡发展是比获得高速增长更为重要而艰巨的任务.与市场经济机制正常的国家相比,转型经济均衡增长面临更多的挑战.笔者从中俄两国经济增长过程中面临的结构扭曲问题着手,探索促进转型经济均衡持续发展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6.
现代经济的发展往往伴随着从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的结构转型。18世纪以来,所有成功实现工业化的国家,包括新兴市场国家(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印度和印度尼西亚),都充分利用了其比较优势与后发优势。目前有这样一种看法,即中国在制造业中的主导地位阻碍了贫困国家在类似产业的发展。但是本文认为,逐渐高涨的劳动力成本推动中国从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发展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型,这将使低技术含量的制造业工作机会转移至其他低收入国家。这一过程,也就是我们所谓的"领头龙现象",会为那些低收入国家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这些低收入国家可以通过吸引来自巴西、中国、印度和印度尼西亚等国不断增长的直接投资来抓住这个机遇。所有的低收入国家都应积极争取从中国和其他新兴经济体溢出的工作机会,而最后的赢家会是那些实施稳妥可靠并且符合自身比较优势的经济发展战略的国家。  相似文献   

7.
关注产业扶贫政策对易地搬迁农牧户贫困脆弱性的影响,对于防止农牧户规模返贫意义重大。本文基于内蒙古3个深度农牧贫困旗(县)557户微观调研数据,采用VEP方法,运用OLS模型及倾向得分匹配法测算产业扶贫政策对易地搬迁农牧户贫困脆弱性的影响及其差异展开分析。结果表明:在国内贫困标准线下,易地搬迁农牧户无贫困脆弱性,而在国际贫困标准线下,则呈现出较低贫困脆弱性。产业扶贫政策可以显著降低易地搬迁户的贫困脆弱性。“授慧”式产业扶贫缓解贫困脆弱性效应均显著高于“授资”模式,且在不同年龄组中存在显著差异。因此,易地扶贫搬迁后续产业的大力扶持是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的关键。建议建立健康、失业和大额生活开支风险动态监测与防范机制,联动乡村振兴机制,构建就业量较大且适合安置区的产业体系,创新易地搬迁乡村产业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8.
正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2014年的重要任务是平衡中长期改革与短期增长之间的关系,平衡结构调整与防控风险之间的关系,选准突破口,以推动各项改革的顺利进行。如何在"短期经济增长与长期结构调整"、"转型升级与保持合理增长速度"之间找到"黄金平衡点",是新的重大挑战。当前,我国宏观经济运行中的不平衡性和结构脆弱性风险  相似文献   

9.
翟金花 《管理观察》2011,(22):81-82
公司治理结构与财务困境密切相关,公司陷入财务困境的原因很多,而风险抵御P能力弱是其中重要的原因之一.通过加强企业风险管理,能使管理当局有效地应对不.确定性以及由此带来的风险和机会,避免企业发生财务困境,增进创造价值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陈爱如  张兴民 《现代企业》2023,(12):120-122
<正>2020年我国取得了脱贫攻坚战的伟大胜利,实现了现行标准下的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消除了绝对贫困,极大地提升了农村人口生活水准。但对农村贫困问题的探索并未结束,更加广泛、隐秘的返贫问题还将长期嵌构于乡村社会中,因疾病、健康因素造成的健康型返贫则是返贫问题的核心,并成为目前乡村振兴战略亟待解决的问题。健康型相对贫困家庭应对外部风险冲击具有显著的脆弱性,  相似文献   

11.
文章基于脆弱性理论,从个体脆弱风险、家庭抵御风险能力脆弱风险和社会服务体系脆弱风险三个方面梳理后扶贫时代高职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面临的多样化风险。在此基础上,从个人提升自我效能感、家庭发展联结与支持、学校完善资助育人体系、社会拓展支持网络四个层面探索构建高职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保护体系,切实提升高职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抗逆力。  相似文献   

12.
新时期工会深化和发展在于推动技术创新来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和竞争能力,有利于提高员工综合素质,增强企业活力。企业应在推进技术创新工作的过程中坚持以工会为领导,与相关党政部门积极联合,完善各项工作机制,发挥工会协调和宣传作用,调动广大职工参与生产经营活动的主动性,最终实现将企业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3.
我国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   总被引:6,自引:6,他引:0  
李祯 《企业导报》2009,(9):100-100
解决中小企业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提高中小企业的竞争力和抵御风险的能力,使其持续健康的发展,为国民经济的增长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资产减值准则执行难点及其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资产减值准则的必要性企业通过确认资产减值,提高资产质量,真实地反映企业未来获取经济利益的能力,提高其抵御风险的能力。同时,企业对外披露的会计信息中通过确认资产减值,可使利益相关者相信企业资产已得到优化,对企业盈利能力和抵御风险能力更具信心。  相似文献   

15.
企业构建业财融合管理模式,可以为其进行经营决策提供有效支持,确保企业可以对风险进行有效预防与管控。当前,我国处在经济发展的转型期,内部环境以及外部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这对于企业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企业应抓住机遇实现自身生产经营模式的转型升级。同时,这也意味着企业面临诸多挑战与风险,因此企业应加强自身管理提高风险抵御能力。业财融合管理模式便是提高风险的重要手段,企业实现业财融合信息化管理可以有效提高企业抵御风险能力,促进企业提高信息化建设。本文首先对业财融合进行了概述,其次分析了业财融合信息化管理对于风险防控的作用,最后提出加强业财融合信息化管理强化风险防控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刘胜军  李健 《英才》2015,(1):46
当前面临的挑战不是短期的外部冲击,而是长期的转型压力。“新常态”意味着经济增速从高速向中速的过渡,也意味着经济增长动力的切换。从国际经验来看,5%左右的增速对中国这样一个经济体而言是比较理想的“新常态”。当然,从过去35年的9.8%下滑到5%需要一个过程,目前中国就处在这样一个过程中。从过去出口、人口红利、投资、房地产转向新的动力,包括创新、消费和城镇化。2015年经济增速放缓是趋势,没有必要阻止。只要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经济增速的自然回落意味着经济增长质量的改善,少透支一些未来未必是一件坏事。  相似文献   

17.
美国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结合美国及世界经济的现实情况,从全球经济失衡和金融脆弱性的角度分析了本次经济危机的深层次原因,并通过构建动态模型阐释了全球经济失衡对美国的外部冲击及金融内在脆弱性对美国资产的价格和风险水平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关于新常态的大多数讨论着眼于和过去高速增长时期的经济特征的比较.本文通过对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经济体与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经济体的经济特征的比较,描述了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经济体的共同特征,以一种展望而的视角,重新审视经济新常态的含义及中国可能出现的中等收入陷阱.最后通过表明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经济体的经济特征是如何的不同于陷入贫困陷阱的经济体,指出发展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发生重大改变的事实.  相似文献   

19.
城市保障性住房问题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以往对城市保障性住房的探讨多集中在供给制度、资金来源、准入条件等方面,而对保障性住房空间布局是否合理,以及由此可能引发的社会问题则重视不够。在对南京城市保障性住房空间分布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由于南京保障性住房普遍成片建设在城市远郊区,将可能导致出现低收入阶层向上流动受阻、社会阶层隔离与排斥加剧、贫困文化再生产和社会风险加剧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因此建议各级政府出台相应法律法规,合理规范城市保障性住房的空间分布格局,推行不同阶层混合居住模式,以此降低社会转型期的社会风险与转型成本。  相似文献   

20.
以南京市为例,选取交通支出与收入比、出行时耗、站点覆盖率和公交线网密度等指标对城市低收入人群的交通出行现状进行评价,揭示出城市低收入人群在出行中存在经济上的贫困、时间上的贫困、接受服务上的贫困和安全上的贫困等问题。进而从降低出行经济成本、减少出行时间成本、增加公交服务供给和保障慢行交通安全四方面提出了相应对策,以期为制定更为公平的城市交通政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