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外商投资快速增长的背景下,我国关于利用外资的争论不断演绎,大约每隔7、8年就会发生一场大规模的利用外资争论。20世纪80年代初,围绕着中国是否应该利用外资、以市场换技术是否必要,展开了激烈争论;1988年前后,在“治理整顿”中围绕着利用外资是否扰乱了经济秩序、外资给中国带来了什么、中国是否被外资利用等问题,展开了新的争论;1995年前后,在“软着陆”期间,围绕着外商投资是否威胁了国家经济安全、垄断了中国市场、挤跨了民族经济和民族品牌等问题,掀起了又一轮大规模争论;随着中国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短缺经济结束,人均GDP超过一千美元,  相似文献   

2.
吴敬琏 《中国工商》2004,(2):116-119
中国经济是否出现“过热”,是经济界最近讨论的热门话题。概括起来,主要有三种观点:一是不存在“过热”,二是出现“过热”,三是出现局部“过热”。我们特别邀请本刊特约撰稿人吴敬琏先生对这一争论发表看法。我们想,通过对中国经济是否出现“过热”讨论,进一步厘清思路,为政府决策提供一种坚实而有创意的理论依据。我们热忱欢迎关心中国经济的各界人士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本刊将一如既往地关注中国经济的走势。  相似文献   

3.
在外商投资快速增长的背景下,我国关于利用外资的争论不断演绎,大约每隔7、8年就会发生一场大规模的利用外资争论。20世纪80年代初,围绕着中国是否应该利用外资、以市场换技术是否必要,展开了激烈争论;1988年前后,在“治理整顿”中围绕着利用外资是否扰乱了经济秩序、  相似文献   

4.
广宁 《农机市场》2004,(5):14-15
近来,舆论界围绕中国是否应该发展自主知识产权汽车工业一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这场争论给人留下一种印象:旁观清,当局迷。因为“旁观”说得多,而“当局”大多选择了沉默。  相似文献   

5.
叶秀敏 《市场周刊》2004,(10):48-48,57
和仅仅两年前“免费邮箱是否会最终消失”及“免费时代是否终结”的争论相对比,今天的免费邮箱空间升级大战已经拉开序幕,并在短时间内达到了白热化程度。  相似文献   

6.
与往年不同,“用工荒”开始在我国全面上演,刘易斯拐点重新成为热点争论的话题。本文详细阐述了刘易斯拐点,通过研究中国劳动力市场判断刘易斯拐点并未到来。分析了我国出现“用工荒”的原因,结合中国特有的两元经济结构,提出了解决“用工荒”的建议,以帮助中国经济更好更快发展。  相似文献   

7.
易宪容 《商界名家》2005,(12):13-13
最近以来,有关“房价成本清单”的争论成为社会热点,在福州市物价局公布平均成本后达到高潮,争论的焦点就在于“是否应该公布房地产开发成本”,赞成者与反对者壁垒分明,赞成者为广大的消费者,反对者为房地产开发商及许多地方政府。  相似文献   

8.
朱若絮 《致富时代》2010,(3):146-146
本世纪初,围绕中国经济崛起及其给全球经济带来的影响所进行的争论甚嚣尘上,一时间“中国衰退论”、“中国威胁论”等各种论调四处弥漫。在这种背景下,人民币汇率之争赫然走上历史舞台。这种争论随着时代的变化和经济环境的改变,时冷时热,但是始终没有退出历史的舞台。2010年人民币再次成为中关紧张关系升级的导火索,中美开始了新一轮的人民币汇率争论。关于人民币升值的利弊问题,各方都有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四川物价》2006,(9):22-23
阅读:《中国经济时报》不久前发表该报总编辑包月阳的章说,今年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0.9%,这个高增幅引发了中国经济是否过热的新一轮争论。有趣的是,认为经济已经过热的专家除了能举出投资增长速度过高,货币信贷总是偏大两个指标外,似乎没有更加具有说服力的证据。而认为经济运行正常甚至“十分乐观”的专家倒是有不少论据;  相似文献   

10.
几乎所有的人现在都同意,中国经济正进入一个新的扩张或者说增长时期。问题在于,学界和政策部门对于上行期的中国经济增长形势判断各异,特别是围绕着中国经济是否过热的焦点,争论激烈,进而影响政策的出台。可以说,不同的形势判断将导致不同的调控政策,而不同的调控政策不仅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本轮经济的走势,  相似文献   

11.
《浙商》2008,(16):18-18
在一片争论、担忧声中,上半年中国经济依旧交出了一份不错的答卷。不过,面对这些数据,有关中国经济走势、宏观调控力度等的争论更激烈了。由于各地发展的不均衡,“统一认识”实在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相似文献   

12.
《理财周刊》2003,(11):21-21
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一轮高速增长期,中国房地产业也承接前两年的态势,继续高速发展,因此引发了有关房地产业是否过热或是否出现泡沫的争论。  相似文献   

13.
近期,有关方面围绕是否应当调整中高档消费品进口环节税收政策展开了激烈的争论。争论的焦点问题在于,下调进口环节税收对国家财政收入的实际影响、对不同收入群体消费行为的影响效应。以及税收下调后中高档消费品的售价是否相应降低等。对此,本文认为,  相似文献   

14.
我介绍一下对教育改革的想法。教育领域也有一场争论,就是教育改革是否成功?这和医疗领域很相似。但医疗改革已经有了一个公论,教育领域是争论不休。基本两派,教育部是“好得很”,民间和舆论则是“遭得很”,一片骂声。  相似文献   

15.
丁璐燕 《浙商》2013,(3):48-52
年会开始前,《浙商》杂志约请数位专家、企业家,举力、了-一场“浙商读书会”。很快,这场读书会从风花雪月中转入了改革的春天是否到来的争论。以下是读者会的相关报道。  相似文献   

16.
伴随着2012年的渐行渐近.围绕“诺亚方舟”和“船票”的话题总是会为人们所津津乐道。是否真的存在“诺亚方舟”如今依旧被争论不息,然而,对于健康产业的栩关从业人员而言,他们更为重视的是行业这艘大船如何才能乘风破浪、扬帆远航!  相似文献   

17.
《四川物价》2004,(11):31-31
若不是这位记者的提醒,主持者几乎忘了当年还有“诸城改革”这回事,还有“陈卖光”这个人。回忆起来.那时争论的焦点在于是否应该“卖光”。而现在来看,“诸城改革”的方向完全是正确的,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造,已经成为“主流意识形态”;而国有中小企业的“卖光”,  相似文献   

18.
世界遗产地管理体制之争及其理论实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朝枝 《商业研究》2006,(8):175-179
旅游发展背景下世界遗产地管理体制问题是目前学术界与实践领域争论的一个焦点。其核心内容是是否可以借鉴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国家公园体制的争论以及由此引出的风景与遗产资源是实行属地化管理还是垂直管理的争论;风景与遗产资源的管理权是否可以与经营权分离的争论以及由此引发的景区经营公司可否上市的争论。两种争论实际上是规避公共资源“公地悲剧”的两种模式———政府强权干预与产权明晰化的争论。  相似文献   

19.
《中国对外贸易》2011,(2):14-17
2010年看上去是中国经济转型,即经济增长模式从出口驱动转向以内需带动的关键一年。从年初到年终,中国高层领导在不同场合发表讲话,表达了要“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决心。一年过去了,分析人士对中国在经济结构性改革方面是否取得进展有不同的看法。  相似文献   

20.
马克强 《浙商》2006,(11):62-63
“重建圆明园是尊重历史还是亵渎历史”、“是自我炒作还是别有用心”、“断瓦残垣的圆明园是否需要复建”、“如此庞大的工程能建得起来吗?”,关于浙江横店200亿重建圆明园的各种争论沸沸扬扬。[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