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文章研究表明,以“武鄂黄黄”为核心的武汉都市圈同城化发展战略的提出,加速了各要素间的流动,人才作为武汉都市圈同城化的关键要素,流动也日趋频繁。但由于经济发展不均衡、产业布局同质化、共享机制欠完善以及公共服务未统一等因素的制约,“武鄂黄黄”依然存在人才分布不均、引才竞争激烈、人才合作不畅、人才流动受阻等问题。因此,“十四五”时期,以“武鄂黄黄”为核心的武汉都市圈应加强人才共享机制的顶层设计,建立健全区域内人才“共引、共育、共用、共服”的共享机制框架,从人才链、产业链、资金链和创新链的深度融合来分析黄石实现人才共享的路径,从而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相似文献   

2.
孙加凤  薛俊菲 《特区经济》2007,216(1):78-79
都市圈是城市发展的一种高级形态,本文介绍了国外都市圈的概念和发展背景;分析了都市圈形成的动力机制,认为都市圈的形成必须以快速交通、信息技术、开放的社会经济环境为基本条件;对国内外都市圈的发展情况进行分析,并总结国外都市圈建设的经验教训,对中国都市圈的发展策略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3.
济南都市圈旅游一体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杰  李梅娟 《山东经济》2009,25(6):149-155
济南都市圈旅游资源丰富,经济快速发展,基础设施较为完善,有建立区域旅游一体化的良好基础条件。但目前都市圈旅游业一体化还存在机制、产业等诸多制约因素。应通过政府主导、建立协调保障机制、建设无障碍旅游区、增强核心城市的聚集和辐射能力、塑造区域旅游整体形象体系、打造品牌和黄金旅游线路、深入挖掘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等措施推进都市圈旅游业一体化,以顺应世界各国和地区旅游业发展的共同趋势,提升济南都市圈区域旅游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4.
推进广佛都市圈建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法国学者戈特曼提出都市圈(带)概念以来,都市圈巳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准。广州与佛山历史上同为一家,近年来两市经济社会联系日趋势紧密,都市圈雏形已经形成。本文阐述了广佛都市圈建设的必要性,分析了广佛都市圈的发展现状和建设条件,重点探讨了推进广佛都市圈建设的对策建议,可供广州、佛山两市及有关部门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5.
文章基于2013—2021年长三角地区南京都市圈、杭州都市圈和上海都市圈面板数据,先构建耦合度与耦合协调度模型,采用熵权法计算各指标权重,再通过新冠疫情前后数据计算,分别对每个都市圈机场群与城市群发展指标总贡献、综合发展指数、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进行比较分析,据此精准判定三大都市圈每年的耦合协调等级。实证发现:从空间上看,上海都市圈无论是耦合度还是耦合协调度,都始终高于南京都市圈和杭州都市圈;从时间上看,上海都市圈近九年来一直处于高水平耦合协调状态,而南京都市圈和杭州都市圈在遭遇疫情冲击后,耦合协调等级显著下降。研究表明,后两者的机场系统和城市系统亟待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发展,同时应高度契合“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实现路径嵌入并提高发展韧性。  相似文献   

6.
最近,国家发改委决定先期启动京津冀都市圈和长江三角洲两个区域规划的前期工作。为配合区域规划的编制,我们按照统筹区域发展的要求,对天津在京津冀都市圈经济发展中的功能定位和战略取向进行了初步研究,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钟小根  吕桦  钟业喜 《特区经济》2013,(10):114-117
南昌都市圈“一核五轴”空间布局发展分析值得深入研究。南昌都市圈“一核五轴”城市发展设想的一枝是核心增长极南昌,五轴为:昌九轴、南昌一抚州轴、南昌一吉安一赣州轴、南昌一新余一宜春一萍乡轴、南昌一鹰潭一上饶轴。城市引力模型计算数值分析结果是支持南昌都市圈“一核五轴”形成的社会经济证据。自然地形条件和国家政策支持条件是支持南昌都市圈“一核五轴”城市发展的两个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8.
贵州省湄潭县享有"西南茶乡"的美誉,茶业已经发展成该县的主导产业,本文通过对贵州省湄潭县茶农、茶叶经销商、茶叶消费者以及茶叶科技工作者的实地调研和政府人员的座谈,将调查问卷进行分析,并结合对湄潭茶产业发展的自然环境、社会条件和政策的分析,得出湄潭茶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和优势。并针对以上的优势与制约因素提出湄潭县茶叶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都市圈和产业集群理论出发,通过对乌鲁木齐都市圈产业集群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促进乌鲁木齐都市圈产业集群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都市圈经济合作的潮流实际上是价值链思想向价值网思想演变的实践,目前不同区域经济的整合更重视网络集成,整合后的整个区域就是由一组具有各自特定功能要素的差异化实体所构成的有机网络。本文在相关研究中引入了价值链和价值网概念,并以珠三角都市圈经济的网络整合实践为例提出区域价值网络整合理论,从都市圈所涉及的经济主体、经营服务内容、经营管理职能三个维度出发,建立一个关于都市圈和谐发展问题的立体矩阵整合分析框架。借助此模型,可对都市圈内部的发展规律进行系统的研究与分析。  相似文献   

11.
完善旅游发展保障系统是武汉城市旅游圈成为全国重要的区域性旅游目的地和全国旅游业"两型社会"建设的典型示范区的重要条件。本文通过问题分析,从发展体制与机制创新、投融资渠道建设、旅游信息化建设和专业人才建设等方面,提出了武汉城市圈旅游发展保障系统建设途径。  相似文献   

12.
城市创新发展战略为创新型城市的建设指明方向。研究武汉城市创新发展战略对于其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促进中部崛起意义重大。以深圳的创新型城市建设为参照,对武汉市的经济发展战略、科技发展战略及经济与科技相结合的情况进行深入分析,并从经济结构、创新资源、创新机制等方面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3.
柴海燕 《改革与战略》2008,24(12):113-115
武汉自古就有“九省通衢”的美誉,但自近代以来,武汉的区位优势却呈长期弱化的态势。这是交通、信息现代化的必然结果,也是“极化效应”和经济腹地薄弱的反映。在中部崛起的历史发展机遇面前,武汉应正视区位优势的弱化,制定客观务实的发展战略,加快城市圈内其它地区低端产业发展和建立现代物流体系。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FDI垄断优势和知识溢出的角度对发展中国家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路径进行建模,并以中国的部分行业为例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基于FDI垄断优势和知识溢出理论框架下的发展中国家科技进步和经济增长模式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发展中国家在一定时期表现出来的科技或经济上的"后发优势"并不具备可持续性;在发展中国家谋求科技发展和经济增长的过程中,发展初期使用"市场换技术"的策略能够促进科技水平的快速进步,但后期发展的关键在于提升自主研发水平,FDI的贡献将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5.
韦岩峰  默子然 《特区经济》2012,(10):167-169
"四个发展"是推动青海省经济社会科学转型的重要路径,是青海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科学发展模式。战略性新兴产业是能够体现并实现经济发展战略的新兴产业。通过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确立青海新的经济增长点;转变青海经济发展方式;更好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使青海更好的实践科学发展观。通过发展青海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助推青海省"四个发展"。  相似文献   

16.
李瑶瑶 《特区经济》2008,235(8):278-280
武汉小蜜蜂食品有限公司从一个普通的民营企业转变为现在的湖北省创汇大户,并且被国家农业部授予"全国农产品加工示范企业"称号,然而,随着国内外经济环境的改变,特别是加入WTO以后,武汉小蜜蜂公司也面临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企业如何适应市场需求和市场竞争的要求,强化管理,制定和实施高效的营销战略与营销组合策略,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本文密切联系武汉小蜜蜂公司的营销实际,提出一整套具有科学性、实用性、可操作性的营销战略方案,为企业领导统一认识,实施战略决策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国家出台很多政策鼓励地勘单位凭借自身技术优势,积极拓展域外市场,以谋求新的经济增长点。实施"走出去"战略既是寻找矿产资源的舞台,又是发展地勘经济的重要手段。扎实推进"走出去"战略,是地勘行业适应当前国内经济发展需要的必然选择,也是实现地勘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8.
在长江三角洲都市圈的发展过程中,为了自身的经济发展,各地区在产业结构上存在相当程度的趋同,甚至导致了局部的恶性竞争。立足"互利共赢"原则,着手解决产业结构同构问题,本文运用"蓝海战略"对江浙沪三地各自的产业发展战略进行了分析,创新地提出了"四步动作"式的产业调整步骤,并就长三角未来的区域产业发展政策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9.
高银桥 《特区经济》2009,(10):303-304
建立产业集群是培育我国汽车工业竞争力的有效战略,也是应对经济一体化,提升我国汽车产业竞争力的必经之路。本文先介绍了产业集群的概念以及武汉汽车产业集群的发展现状,认为武汉汽车产业集群已出具规模。随后介绍了GEM模型的概念,以及其三个资源因素:基础、企业、市场。并从这个三个方面分别分析了武汉汽车产业集群的优劣所在。  相似文献   

20.
施行内需导向的“双循环”战略的目的是要建立高质量的现代经济体系,而现代经济体系的核心是现代产业体系,所以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就成为发展新格局的重中之重。本文论证了我国现行产业体系存在的结构性问题是我国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关键问题,而这个问题的解决又面临了现在至未来全球产业发展竞争的五个新态势,建立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难度很大。现代产业体系的国际竞争力表现在全球价值链治理能力、全球资源配置能力和持续自主创新能力三个方面,从现实来看,要使我国现行产业体系转换为现代产业体系,首先的战略选择是进行产业体系的“扬长补短”战略,然后要采取是“基础现行”和“跨越发展”战略与五个方面的重要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