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0年底,沐着新世纪的第一缕曙光,中关村国际孵化园在中关村科 技园区内的上地信息产业基地破土而出。这个“园”的成员比较特殊, 都是清一色的海外留学人员。五年来,中关村国际孵化园以“政府引导、 市场运作”的方式共计吸纳了来自24个国家的留学人员创办的高新技术企 业363家,目前,成功毕业207家,在园企业89家,孵化培育出了思智、海 纳维盏、华纬讯、吉贝克等一批国内高新技术领域知名企业,成为中关 村乃至中国自主创新的一个前沿阵地。  相似文献   

2.
《中关村》2012,(10):80-80
日前,中关村留学人员精品项目推介会(三三会)在中关村生命科学园举行。中关村管委会副主任杨建华在活动现场透露,未来中关村将进一步加大对留学人员创业企业的支持力度。  相似文献   

3.
《中关村》2004,(4):90-90
中关村科技园区管委会人力资源处、宣传处中关村杂志社合办①中关村第11个创业园诞生了,2004年3月25日,中关村科技园区管委会副主任夏颖奇(左一)、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李保欣(左二)、中关村科技园区昌平园主任苏贵光(右一)、中关村生命科学园总经理朱仁英为中关村生命科学园留学人员创业园揭牌。②创业园的管理者、建设者正试图用事实说,选择来中关村创业的留学回国人员可以在这里找到“家”的感觉。③中关村一流的孵化基地,正敞开热情的怀抱,迎接高科技留学回国人才入园创业。④3月25日,中关村管委会的领导和新入园的回国创…  相似文献   

4.
《中关村》2006,(7):95-95
6月10日,由北京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协会(简称,高企协)主办的“‘中关村总裁团’——湘之行暨高企协第四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取得了圆满成功。本次“中关村总裁团”——湘之行共组织40余家中关村知名企业的总裁乘机前往湖南长沙召开“高企协第四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并参观访问了湖南卫视、远大空调和三一重工。这是白海淀区副区长、海淀园管委会副主任于军当选为中关村高企协理事长以来首次召开理事会,有效地推动了政府与企业、企业与企业间的交流沟通,使彼此加深了了解,增进了友谊。  相似文献   

5.
邓中翰 《中关村》2008,(10):89-89
对于中关村这个“星光中国芯”的诞生地,中星微人怀有深厚的感情。中关村在过去的二十年里以高新技术企业为主导,不拘一格引入和培养科技人才,并承担起国家重大项目的研发和推广任务,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中关村就像一架承载着创新使命的飞船,在二十年的历程中,不断创新、突破,跃上了一个又一个新的高度。二十年中关村的发展,新型的“车马炮”的组合为她带来了无穷的动力和活力。  相似文献   

6.
园区信息     
《中关村》2006,(11):76-77
中关村力促风险投资与企业联姻;海淀区举办高新技术标准刨新论坛;中关村企业添彩广交会;政企畅言“自主创新”;关爱生命,恢复原生态;  相似文献   

7.
赵弘 《中关村》2005,(9):66-67
首都经济活力的源泉中关村在成为“首都经济”最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的同时,也担负着面向全国辐射和输送技术、在全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发挥示范带头作用的任务。中关村是北京的中关村,是全国的中关村,更是面向世界的中关村。中关村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节点。作为第一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中关村科技园区所处的独特区位、发达便捷的交通优势、雄厚的产业基础、丰富的科技教育资源,使其拥有不同于其它区域的独特优势,形成了一大批技术创新主体。历经二十多年的发展,中关村的战略  相似文献   

8.
《中关村》2006,(9):84-85
北京海淀“红色中关村”助力“硅谷”发展;中关村扶持V815民族品牌快速成长;海淀园开展“我为企业发展献计献策”活动;中关村科技园区石景山园挂牌;中关村半年科研投入近百亿;海淀园青年企业家协会成立;百家专利代理进驻北京中关村;  相似文献   

9.
刘红果 《中关村》2008,(11):22-32
在各界纪念中关村20周年大幕开启的10月,我们隆重推出《中关村20周年特刊》第一部分,这既是对过去20年来中关村报道的延续与发扬,更是对中关村未来30年成为世界创新中心的期待做出的积极回应……谨此,本期特刊推出下半部分重点篇章:“聚焦产业集群”和“巡礼科技园”。 中关村科技园区是我国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代表,“聚焦产业集群”,就是透过中关村发展的新视角,为中关村的发展提供一种新的思考方法。 “巡礼科技园”则见证了中关村科技园跨行政区域的一个个蓄势待发、前景无限的“一区多园”高端产业功能区的发展态势,科技园的触角已延伸到北京各地,如珍珠般地被播撒在首都的各个角落。  相似文献   

10.
纪世瀛 《中关村》2004,(9):28-29
一个世纪性话题可以预言:“中关村”将是一个世纪性的话题。自从推出“中关村”概念之后,就吸引了中外仁人志士的目光,引发了一代人的不断思考。从80年代初中关村迸发第一颗火花,以陈春先为代表的“华夏人”提出中关村新技术扩散区到今天的中关村科技园区,中关村在不断的升华,在腾飞,对中关村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一路的话题始终没有离开一个话题:中关村的战略定位。毫无疑问,中关村的战略定位是个极其重要、无法回避的话题,甚至可以说它决定着中关村的命运和未来。在今天中关村“二次创业”甚至有人称作“三次创业”的时刻,再谈中关村战略…  相似文献   

11.
《中关村》2004,(3):82-82
新年伊始,万象更新,中关村科技科技园区迈入新的一年。从本期开始,中关村科技园区管委会人力资源处、宣传处、中关村杂志社共同推出“中关村留学人员创业园专栏”,旨在宣传党和国家吸引海外人才的方针政策;传递市委、市政府、地方政府和中关村科技园区吸引留学人员归国创业、为国服务各措施的信息;展示中关村发变化的新貌;交流留学人员归国创业发展的体会和感受。办好《中关村留学人员创业》,有赖于广大留学人员的关心扶持;有赖于留学人员创业服务体系广大工作人员的呵扩培育;有于各孵化器、创业园工作者的精心耕耘。我们期待有更多的创业者能够把自己精彩而平凡的创业故事让大家来分享。  相似文献   

12.
林抚生 《中关村》2008,(11):34-37
中关村的历史也是科技园区兴起的历史,中关村的发展与此息息相关。“一区十园”的布局以及中关村软件园、生命园等诸多专业园区的兴建,是中关村20年集群式发展、产业细化的最好注脚。本期仅选取了部分科技园区作为报道重点。作为中关村科技园区的主体和核心,海淀园已成为国际技术的孵化和辐射中心,同时,中磁村科技园区的触角还延伸到北京各地。丰台园成为北京最富活力的科技型总部经济区;昌平园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为园区经济注入新的活力,北京亦庄园快速崛起而成为国际高端产业新城;德胜园立志成为北京市唯一的都市型科技园区;雍和园作为皇城根下的科技园区涌现出了一大批“胡同里的创意工厂”;通州园则把光机电一体化和金桥科技产业作为它的发展方向;大兴生物医药产业基地渐成为现代生物医药产业新城;石景山园后来居上,跃跃欲试;清华科技园聚焦核心技术,潜心培育“钻石企业”……  相似文献   

13.
未来20年里,作为中国高新技术产业代表的中关村将获得一片全新的发展空间,这一片绿色土地上将出现全国乃至全亚洲第一个率先进入高技术社会的区域——中关村新区。与此同时,一个耀眼的名字出现我们面前——中关村永丰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在不久的将来,这里将成为中关村新区高增值核心区域,中关村新区研发、商务中心,成为中关村科技园区乃至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划时代的标志。中关村发展的第三阶段“80年代看深圳,90年代看浦东,21世纪看中关村”,中关村被公认为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的代名词,21世纪中国挑战全球知识经济的领军地区。在中关村科技…  相似文献   

14.
园区信息     
《中关村》2006,(4):88-89
海淀实施“双核”战略科技版图向北延伸中关村地区一直是北京市海淀区发展科技产业的核心,随着该区把“双核心”发展战略提上日程,两年之后,海淀区的科技产业版图将会发生改变。“双核心”即中关村西区和“第二核心区”海淀北部新区。海淀区欲通过对北部新区的开发建设,进一步推动北京西北地区的经济发展。海淀北部新区位于海淀区北部,主要包括苏家坨、西北旺、温泉和上庄四镇,占地面积约226平方公里,约占海淀区土地面积的53%,人口为10.31万人。目前已经建成或在建的有中关村永丰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中关村国际教育园、中关村文化教育基地、…  相似文献   

15.
继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3所大学的留学人员创业园之后,6月29日和7月19日,北京科技大学和北京理工大学的留学人员创业园相继举行了开园仪式。至此,中关村范围内已有8家专为留学人员创办的企业孵化器及创业园。在北京科大与中关村科技园区管委会签署的共建协议中,双方承诺为入园企业  相似文献   

16.
李唐皇 《中关村》2005,(1):59-60
中关村需要草根经济。正是一万四千多家大大小小高新技术企业的存在,使中关村成为中关村。当然,这些企业中,绝大多数是中小企业。一个不容否认的事实是,联想、方正、四通等大企业也是从小到大发展起来的,而且中关村电子一条街的热闹景象也是中小企业“制造”的,这些中小企业的演变史的总和构成了中关村的发展史。在这个意义上,中小企业构成的“草根阶级”是中关村的基础。不过,今天,“草根阶级”的定义发生了变化,一大批海外留学人员在改变“草根阶级”的构成。这些拥有世界领先技术、具有世界视野的人群的加盟使中关村的国际化有了中国特色的新路径。这就意味着新时代“草根经济”的到来,中关村的进一步发展需要新时代的草根经济。作为媒体,我们要反映上述变化。  相似文献   

17.
柳进军 《中关村》2014,(2):70-70
中关村以“两通两海”为开端,以柳传志、段永基、俞敏洪、王志东、等为代表,无数中关村人书写了创业1.0的历史;今天,以移动通讯、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为推动力,以小米的雷军、京东的刘强东、  相似文献   

18.
彭兴业 《中关村》2004,(8):19-19
首都北京蕴藏着丰富的资源和巨大的生产力,北京中关村地区,更蕴涵着适宜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诸多优势,这里是中国计算机科学技术研究水平最高、人才资源最密集、市场规模最大、厂商数量最多和电子配套设施最齐全的地区,毫无疑问地蕴藏着巨大的商业价值。1998年,为了烘托市场氛围,加强企业间、国际间的交流,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提高中关村的知名度,北京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管委会和海淀区人民政府联手推出了首届中关村电脑节,至今已举办了六届。经过六年的不断创新和发展,“中关村电脑节”已成为推动中关村不断走向世界、走向未来的一大…  相似文献   

19.
《中关村》2012,(9):93-93
日前,中关村示范区共有18家高新技术企业入选“2012年节能服务公司百强榜”。该榜单由中国工业节能与清洁生产协会发布,是我国首次以节能服务公司完成的节能量作为唯一标准进行的排名,  相似文献   

20.
科技·资讯     
《中关村》2012,(1):68-69
刘淇考察中关村环保园强调积极发展高端制造业 2011年12月10日,北京市委书记刘淇深入中关村环保科技示范园内的部分企业,就“践行北京精神,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重大项目建设”主题调查研究。他强调,要充分发挥首都优势,鼓励和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在京加大投入、拓展业务,积极发展高端制造业,以重大项目建设进一步带动小城镇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