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米塞斯的经济学方法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路德维希·冯·米塞斯是奥地利经济学派的著名代表,哈耶克称他为与伏尔泰、孟德斯鸿、托克维尔和穆勒不相伯仲的伟大思想家.米塞斯坚决反对一切形式的国家干预主义,这种立场使他的学说在凯恩斯主义盛行的年代受到人们的冷淡.  相似文献   

2.
一、辽宁地方政府职能转变定位的意义 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和职能问题一直是西方经济学研究和争论的焦点问题。从20世纪30年代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国家干预主义”理论的提出为自由放任主义划上了休止符开始,到20世纪50年代的“新古典综合派”思想,再到当代西方经济学的“新制度学派”,尽管在主张政府干预经济的限度和深度上存在着区别,但他们在市场经济不能完全自由放任,  相似文献   

3.
杨庆育 《今日重庆》2014,(19):92-93
提到奥地利学派,人们就会提到哈耶克及新自由主义理论,进而又将此论囿于“自发社会秩序”和“商业周期理论”。如果说,政府一操纵宏观调控人们就把它与凯恩斯主义相提并论的话,那么在西方各国的经济复苏步履维艰,金砖国家又明显出现下行压力的今天,重新阅读哈耶克的一系列著作,全面、客观地认识新自由主义理论,不但具有经济学发展的理论价值,更具有切实和巨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经济学史就是一部国家干预与自由放任的争论史。可以预见,只要人类社会存在、经济学存在,这种争论就会持续下去。这种争论的"源"当然可以追溯到重商主义和古典经济学,但在经济学理论与方法已发生巨大变化的情况下,这种争论的"源"还是凯恩斯和哈耶克。20世纪30年代,面对市场经济出现的经济危机等各种问题,凯恩斯和哈耶克争论的中心是市场经济是否完善。凯恩斯承认市场经济的作用,但认为市场经济是不完善的、有缺陷的,  相似文献   

5.
正提到奥地利学派,人们就会提到哈耶克及新自由主义理论,进而又将此论囿于"自发社会秩序"和"商业周期理论"。如果说,政府一操纵宏观调控人们就把它与凯恩斯主义相提并论的话,那么在西方各国的经济复苏步履维艰,金砖国家又明显出现下行压力的今天,重新阅读哈耶克的一系列著作,全面、客观地认识新自由主义理论,不但具有经济学发展的理论价值,更具有切实和巨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一、辽宁地方政府职能转变定位的意义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和职能问题一直是西方经济学研究和争论的焦点问题。从20世纪30年代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国家干预主义”理论的提出为自由放任主义划上了休止符开始,到20世纪50年代的“新古典综合派”思想,再到当代西方经济学的“新制度学派”,尽管在主张政府干预经济的限度和深度上存在着区别,但他们在市场经济不能完全自由放  相似文献   

7.
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经济职能管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现代市场经济中,政府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经济学理论的探索中,从18世纪亚当·斯密提出“看不见的手”的理论反对国家干预,到本世纪30年代凯恩斯创立国家干预主义学说,再到60年代公共选择学派提出政府干预的局限性,反映出在对待政府经济职能问题的认识上,理论界经历了一个否定之否定的循环过程。既然肯定了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所起的作用,那么如何发挥政府的这一职能,从而使“看不见的手”与“看得见的手”更好地结合在一起推动经济发展,就成为多年来人们不断探索的一个问题。在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政府的经济职能…  相似文献   

8.
面对当前的金融危机,各国政府相继采取行动,采取凯恩斯主义特色比较浓厚的办法解决经济问题,其中就有英国。英国首相戈登·布朗近日发表经济政策讲话时宣称,为了加快经济活动,英国政府有责任增加开支,即便增加借贷也行。在约翰·梅纳德·凯恩斯本人去世60多年后,他的主张似乎又复活了。  相似文献   

9.
新自由主义是当代西方经济学说中与凯恩斯主义相对立的、强调自由放任理论与政策的经济学思潮。该思想在国家干预主义盛行的"凯恩斯时代"受到冷落,在资本主义经济陷入"滞涨"时得到兴盛,成为西方社会的"政治经济学",并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在全世界不断扩张。上世纪80年代初期,日本中曾根政权展开了新自由主义经济改革,对日本经济产生了一系列影响。  相似文献   

10.
高歌  张红凤 《山东经济》2007,23(6):22-26
20世纪30年代,哈耶克与凯恩斯在经济学界进行了一场激烈的争论,凯恩斯主张以积极的财政政策和政府干预来影响市场经济过程,哈耶克则是坚决捍卫自由市场秩序的理念。两人在信息和协调问题、货币和资本理论、经济周期以及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等方面展开了针锋相对的论战,论战的内容为我们理解今天新古典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之间的分歧提供了另一种视角。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60年代以来,在一些经济学家的努力下,曾广被经济学家视为仅是一段历史插曲的奥地利经济学派获得了新的发展。他们沿着米塞斯《人类行为》的研究思路,推进了塞斯和哈耶克的竞争性市场理论,将之拓展至企业家理论、产业组织研究以及经济增长理论等诸多领域,并与新古典经济学始终保持着距离。尽管独特的方法论使得他们大都反对使用数学模型和计量分析,以致其经济理论难以被纳入主流经济学的框架,但是他们深刻的经济思想仍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2.
西方经济发展的不同时期,公平与效率理论经历了三个大的发展阶段:公平优先阶段体现为国家干预学派、新古典综合派以及福利经济学派等为代表的福利经济学;效率优先阶段以西方经济自由主义各学派提倡自由市场机制为代表;最后是以阿瑟·奥肯为代表的公平效率交替阶段。  相似文献   

13.
魏双凤 《特区经济》1994,(2):27-27,32
<正>经济学本来是综合的,由于研究对象不同,西方经济学家将其分为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而微观经济学是以基层经济单位为研究对象。宏观经济的研究,最早可追溯到17世纪中期,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先驱者威廉·配弟,马克思称他为“政治经济学之父.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是统计学的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302页,1972年版).18世纪50年代,法国重农学派奠基人魁奈和亚当·斯密都被认为是早期宏观经济的研究者。直到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于1923年发表 《货币改革论》、1930年发表《货币论》、1936年发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后,才奠定了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基础.微观经济学是研究基层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科学,它涉及市场、价格问题,又称为市场经济学或价格理论。在凯恩斯主义产生以前,由英国剑桥大学马歇尔集大成的传统庸俗经济学中的价值和分配论,便属于这一范围。 宏观经济理论和微观经济理论是当前国际上经济科学的两大支柱.前者运用总量分析法,从总体上分析研究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经济增长速度、工农业总产值、人均国民收入、调货膨胀、财政金融、进出口贸易等重大问题.而后者是运用局部分析法,从局部上分析研究一个企业或一个农场的  相似文献   

14.
<正> 一、对“国家干预与反干许”主线论的质疑从“凯恩斯革命”到“凯恩斯革命”的“再革命”(供给学派革命、理性预期革命),西方经济学在经历了一个否定之否定的发展过程。在这个发展过程中,西方经济由危机到革命、创新,再经过新的危机到新的革命和新的创新,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尽管现在西方经济学尚未形成一个象凯恩斯主义那样的结构完整、严谨的新理论体系,但这毕竟已不是过于遥远的事情了。那么,战后西方经济学发展的主线是什么呢?我国理论家长期流行着这样一种观点:战后西方经济学发展的主线是“国家干预与反干预”,具体表现为“凯恩斯主义与反凯恩斯主义的理论抗争”。目前,我国几乎所有的西方经济学专著、教科书都是按这一主线来安排理论体系的。  相似文献   

15.
西方就业理论从18世纪人口与资源均衡发展的思想萌芽开始,到20世纪90年代至今,有古典经济学派人口均衡发展思想、新古典经济学派就业理论、凯恩斯的就业理论、发展经济学的就业理论、人力资本与就业理论、新古典综合派就业理论、新凯恩斯主义就业理论、新自由主义的反古典经济学派就业理论等诸多经济学流派和就业理论体系。各学派深入探讨产生失业的原因,并形成各自颇具特色的就业理论。回顾和梳理西方就业理论的历史演变轨迹,对解决当前中国的就业问题,具有前瞻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危机的根源     
易宪容 《环球财经》2008,(10):118-119
莫瑞·牛顿·罗斯巴德(Murray Newton Rothbard,1926~1995)作为现代奥地利经济学派的旗手,尽管没有摘取到世俗所认为的现代经济学皇冠上的明珠,即诺贝尔经济学奖,但他开创出的恢弘的经济思想体系,则将成为经济学思想不断的源泉。  相似文献   

17.
新老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政策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80年代以来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在西方经济学界崭露头角,颇有重振凯恩斯主义昔日雄风之势.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既不同于沉缅于非真实世界抽象思辩的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也不同于"空中楼阁"式的传统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它试图把宏观经济学建立于坚实的微观基础之上,并在经济当事人最大化原则和理性预期的假设前提下,以不完全竞争、信息不完全和相对价格刚性等实际市场的不完全性来解释宏观经济波动.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以来,自由主义和凯恩斯主义这二大经济思潮在资本主义世界交替占据着主导地位,哈耶克与凯恩斯之争折射出自由主义和凯恩斯主义这二大经济思潮的交替和兴衰。文章从哈耶克与凯恩斯之争出发,阐明了自由主义和凯恩斯主义的主要观点和内容及其在资本主义世界的交替兴衰,以历史事实来说明哈耶克和凯恩斯思想的成败,并提出经济发展的规律走向,最后指明该经济发展走向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所应有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9.
彭闻 《上海国资》2011,(4):104-104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以米塞斯和哈耶克为一方,以兰格等社会主义计划手段的支持者为另一方,就社会主义经济计算之可能性展开了一场意义深远的大辩论。奥地利学派的思想家们卓越的理论洞识,推动了新的分析工具的形成,在学科内外都产生了广泛、深刻的影响。如今应该没有人还会怀疑这一结论:中央计划经济不能解决资源的合理配置问题。  相似文献   

20.
《海外经济评论》2007,(34):20-22
[英国《经济学人》8月13日]1977年8月,本刊刊登过前美联储主席艾伦·格林斯潘的一篇文章。他当时还是在私营企业工作的经济学家。文章列举了经济领域的5个“不要”。其中之一是:“不要让货币供应增长失控。”[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