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产业集群组织模式与集群内企业合作创新的互动机制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郑彦 《经济经纬》2006,3(1):35-37
产业集群内的合作创新是在一定制度框架下构成的组织模式中进行的,它涉及到复杂的知识网络和社会关系网络。通过对静态的组织模式研究发现,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内部的专业化分工程度,集群中既存在分工对集群合作创新施加影响,也同时存在集群合作创新促进分工深化的反馈并改变原有组织模式的过程。通过对其组织模式与合作创新所处阶段进行动态研究,则得出”少数龙头企业 众多中小企业”的集群组织模式是形成完善的集群合作创新网络的前提的结论,这也是我国众多传统产业内部中小企业集群发展的趋势所在。  相似文献   

2.
在市场机制不完善的新兴市场经济国家,中小企业研发创新中政府的引导作用十分必要。选取2007-2012年深市进行研发创新的中小企业作为分析对象,利用多元回归模型研究了政府科技政策对中小企业研发创新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政府创新补贴和税收支持在促进中小企业研发创新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与国有企业相比,政府补贴对中小企业研发创新的促进效应更大。最后,针对这些问题,进一步分析了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柴志贤 《经济论坛》2009,(23):54-56
集群网络是包含企业网络与非企业网络的多重网络结构。本文认为,在内生集群网络中,知识溢出与利用能力决定于网络成员在集群中的地位,而网络成员的地位又取决于其在研发方面的投资与努力,高研发努力很可能提高其在集群网络中所处位置,从而导致更高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4.
5.
企业集群单波知识溢出的测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溢出是导致企业集群的重要原因,但在知识溢出量化研究方面仍十分有限。根据企业集群知识溢出的特点.认为企业集群内的知识溢出是多波多级进行的,着重探讨了一个波各级的知识溢出范围和时间,设计了相应的计算模型。  相似文献   

6.
培育集群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是产业集群竞争优势的主要表现形式,而企业是集群中最活跃的行为主体,单个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一个集群的技术创新能力.知识溢出、集群企业吸收能力是产业集群创新的关键要素.首先对集群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知识溢出、集群企业吸收能力的相关文献进行了综述,在此基础上归纳本文的研究要素,明确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针对当前集群企业的现实,从吸收能力视角提出了知识溢出支撑集群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跨越的理论分析框架,并从隐性知识、显性知识、吸收能力与集群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跨越进行了分析,知识溢出对集群企业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具有促进作用,而这种促进作用的大小受到集群企业本身吸收能力影响,即吸收能力增强了知识溢出对集群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企业集群具有资源共享和知识溢出的特征。从集群的"高溢出"环境特征入手,分析了集群"高溢出"与企业创新合作的互动关系;运用博弈论建模分析集群"高溢出"环境下企业创新合作的均衡条件,并将知识产权保护系数引入博弈模型;分析了知识产权保护对企业创新合作均衡条件和溢出水平的影响,进而得出集群企业创新合作的演变规律。  相似文献   

8.
企业集群知识溢出与知识转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岚 《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26(23):151-153
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企业集群的研究重点从生产系统转向了知识系统。其中,知识溢出关系到集群知识系统的知识源问题,知识转化关系到企业集群的知识利用和配置问题。集群知识共享和知识转移就是通过这两个过程完成的。对企业集群知识溢出进行了多层次的解析,探讨了集群知识转化的SECI过程,并分析了影响知识溢出和知识转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产业集群合作创新优势的演变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集群内的合作创新是在一定制度框架下构成的组织模式中进行的,其开展过程涉及到复杂的知识网络和社会关系网络。集群企业合作创新突破了传统的线性创新模式,通过对集群组织模式的演变研究发现,产业集群的创新优势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内部的专业化分工程度和所处的发展阶段。基于集群的区域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就是要为企业和产业集群的成长创造适宜的技术、制度环境和创新资源要素的社会网络,促进区域产业集群创新机制的形成。  相似文献   

10.
在市场机制不完善的新兴市场经济国家,中小企业研发创新中政府的引导作用十分必要。选取2007-2012年深市进行研发创新的中小企业作为分析对象,利用多元回归模型研究了政府科技政策对中小企业研发创新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政府创新补贴和税收支持在促进中小企业研发创新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与国有企业相比,政府补贴对中小企业研发创新的促进效应更大。最后,针对这些问题,进一步分析了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从知识溢出对企业集群形成与演进的作用、企业集群中知识溢出的机制、企业集群与知识溢出的相互影响三个方面,对将企业集群与知识溢出相结合的研究文献进行总结和评述,并从打造构建型企业集群价值网络的角度分析了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12.
集群企业在地理上相邻,促使知识快速流通和技术扩散,创新企业的收益被分散,集群创新失灵现象严重。然而,企业间的知识扩散是集群创新的动力。因此,有必要研究如何在保持集群创新动力的基础上治理创新失灵。考虑到企业集群的技术创新格局,引入溢出效应和创新效率两个变量,建立大小企业间的博弈模型,分别从静态和动态演化角度进行博弈分析,探究创新失灵的经济根源以及形成集群最优创新状态的条件,提出基于创新失灵治理的知识共享机制。  相似文献   

13.
集群组织知识企业自愿提供模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借鉴公共产品个人自愿提供模型,分析了集群组织知识的企业自愿提供问题,指出集群中组织知识的公共物品属性使组织知识的企业自愿提供水平低于有效提供水平,而低成本集群由于知识溢出水平不适当或溢出结构不良、选择性激励缺乏、合作缺乏等因素导致组织知识提供更加不足,通过改善相关因素将有助于组织知识的提供。  相似文献   

14.
随着集群的转型升级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引进,知识溢出等软性因素正逐渐取代资源禀赋、地缘优势等传统集群动因而成为影响企业加入集群的关键。企业追寻知识溢出的选址行为,本质上是企业以较低的成本获取维持竞争的关键性资源。但集群内知识溢出在为企业减少创新成本、降低创新风险的同时,也增加了企业知识损失的风险,使企业缺乏自主创新的激励。因此不同特征的企业有不同的选址行为,企业产业集群选址的决策,实质上取决于企业对集群内知识溢出所带来的正负效应的权衡。  相似文献   

15.
如何对补贴进行结构性优化,以更好发挥政府补贴的精准性及创新激励效应是迫切需要回应的重大问题,同时,企业创新活动在不同的生命周期阶段也表现出异质性。文章选取2010-2017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结合企业生命周期发展阶段性特征,对政府补贴和企业创新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研究发现:(1)补贴对成长期企业的创新具有显著激励效果,对成熟期和衰退期企业创新无显著正向影响;(2)补贴对成长期企业创新的激励作用通过直接资源补充和间接信号传递机制实现;(3)补贴没有提升成熟期和衰退期企业的内部研发意愿,这解释了补贴无法促进成熟期、衰退期企业增加研发投入以及外源性融资增加无法转化为衰退期企业研发投入的内在原因。研究结论具有如下政策含义:政府在制定补贴政策时,为了精准发挥补贴的创新效应,需要根据企业生命周期特点对补贴的介入与退出机制进行结构性优化。对成长期企业进行补贴倾斜能更好地发挥创新激励作用,一旦企业步入成熟期和衰退期,政府需要考虑非研发类补贴的退坡,以集中资源聚焦创新扶持。  相似文献   

16.
17.
政府补贴方式选择对企业研发创新的激励效应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技术创新的外部性导致创新者难以完全攫取创新的全部收益,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竞争性企业创新活动的积极性.通过政府补贴对企业创新的激励并不总是有效的.通过建立模型,分析事前和事后补贴方式对于企业创新激励的机理,认为事前补贴不会产生和提高努力程度的激励,不宜采用,为政府合理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主要考察企业学习与创新的空间因素,集群企业之间的长期合作与学习会使得集群企业的知识逐渐同质化,这要求部分集群企业能不断跨越集群边界,开展集群之间的学习与合作。集群企业的学习与创新有内部联系与外部联系两种不同的机制,内部联系代表地方创新环境的效率,外部联系则提供了从外部获取新知识的机会,集群对由外部联系引入的新知识的利用效率取决于内部联系是否有效。对不同产业集群以及同一集群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而言,内部联系与外部联系的权衡取决于集群的知识可得性、专用性与累积性程度。  相似文献   

19.
产业集群合作创新自增强机制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李新安 《经济经纬》2005,3(3):53-56
一个成熟产业集群的合作创新,即使在没有外界干预的情况下也应具有自增强的趋势。对产业集群内企业合作创新的自增强机制进行博弈分析表明,在产业集群的企业群体内,如果企业间进行合作创新只是短期的话,产业集群合作创新容易产生“搭便车”的行为,而长期合作则可能形成一种自增强的集群创新机制,并且政府在其形成初期发挥重要推动作用,但政府政策作用的最终目的应逐步从集群内淡出,以便形成不需要第三方干预的自增强创新机制。  相似文献   

20.
以2011-2018年A股创业板高新技术企业为研究样本,探讨两种政府激励方式并行时的激励效果、创新投入的中介路径、地区市场化程度以及差异化战略的调节效应,并通过门槛效应模型讨论两种政府激励政策的协同效应.实证结果表明:政府补贴与税收优惠正向激励企业绩效和创新投入,但政府补贴的激励效果更胜一筹;地区市场化程度正向调节政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