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冒险企业”是以新技术为武器向成败未卜、风险很大的领域发动进攻的企业。据通产省的标准,凡是研究开发费用占营业额50%以上,总资产在5亿日元以下的中小企业可称为“冒险企业”。现在日本究竟有多少“冒险企业”,尚未有确切统计,有的说有500多家,有的说1,000多家。尽管其数量不大,但声势很猛。《东洋经济》等权威性刊物把“冒险企业”的出现看成是“日本经济发展的一大潮流”,“将对日本的就业结构产生重大影响”。不少报刊声称目前日本出现了一个“冒险企业热”。“冒险企业”之所以如此受青睐是因为它们以开发尖端技术和提供特殊技术服务而著称。  相似文献   

2.
进入七十年代以后,日本迅速发展起了一批研究开发型企业,到八十年代初,其数目已达数千家。从目前情况看,研究开发型企业虽然在企业总数中尚占很小比例,且多为中小企业,它们广泛活跃于技术革新的前沿,被誉之为“新产业革命的尖兵”,有着广泛的发展前景,而且对日本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对21世纪日本新产业社会的形成,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一、研究开发型企业的特点研究开发型企业在美国被称之为“冒险企业”或“风险企业”,与一般企业相比,它有如下显著的特点: 1.技术是企业战略的核心,人才是企业  相似文献   

3.
八十年代以来,市场问题越来越成为影响日本经济的重要因素。狭小的国内市场远远不能满足日本经济发展的需要,因而迅速扩大国外市场便成为日本垄断企业的当务之急。日本垄断企业经过战后经济的大发展,积累了巨额的“过剩”资本。由于国内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向国外输出“过剩”资本就成为当前日本垄断企业牟取高额利润的重要手段。战后日本的大规模对外投资开始于六十年代后半期。起初,着重向亚非拉地区的发展中国家输出了大量的“过剩”资本。而从七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初,日本垄断企业的对外投资,在投资形式、对象等方面,都具有与以前不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进入七十年代后,九大综合商社先后制定了新的经营战略,由原来主要从事日本进出口贸易转向世界性综合经营,以求在世界经济中生存和发展,最终成为“世界企业”。七十年代初,日本的九大综合商社处境严峻。当时日本经济高速发展已告终止,国内需求不振,产业结构开始向知识密集型产业转变。同时,日本政府对综合商社在六十年代那种“经济动物”式的经营方式作出种种限制(如限制它们在各企业中所持的股份额和限制它们从银行获得过多的贷款等)。由于受到1974~1975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继续滞胀的影响和石油危机的冲击,西方各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增长率不断下降,失业与通货膨胀严重,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而广大发展中国家,为了维护民族经济利益,也对日本的经济扩张越来越感到不  相似文献   

5.
李力  张晶 《北方经济》1995,(1):19-21
宏观经济监测预警系统是采用类似于交通管制信号系统的方法即灯号显示法,来反映宏观经济的综合变化状况与变化趋势。此方法在国外又称“景气警告指标”方法,最早见于五十年代美国提出的“程式性调控制度”。五十年代后期,至七十年代,法国、日本、亚洲“四小龙”及东南亚各国先后建立了自己的经济监测系统。  相似文献   

6.
综合商社作为日本特有的企业,以其规模巨大、活动领域广泛、经营商品种类繁多、职能多样和居身于大垄断财团的核心地位而著称,对战后日本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起了重要作用。适应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需要,综合商社在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前期曾得到迅速发展,但从七十年代中期开始,其景况不佳,进入了所谓“冬令  相似文献   

7.
加强交货期管理是战后日本企业专业化协作赖以成功的重要条件。七十年代初期以前,日本企业通过加强交货期管理,维持了“金字塔型”大中小企业分工协作体制的协调行动,为当时大力发展重、化工业,为垄断资本控制  相似文献   

8.
目前,中国经济对日本市场状况的影响已发展到不容忽视的程度,过去,人们曾说,日本经济是“美国打个喷嚏,日本就在感冒”。那么,中国对日本的影响如何呢?从近年来日中两国经济交往的实际情况汉看出中国对日本市场状况所产生的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9.
日本金融危机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创造了所谓东亚“经济奇迹”的日本戴上了经济发展“优等生”的桂冠不久,却从90年代初陷入了经济不景气之中,尤其是近两年,国民消费低迷,投资信心不足,金融机构破产,经济状况陷入了战后最严重的危机之中,被人喻为“正在往后拉的亚洲的火车头”。日本是如何从经济繁荣迈向“泡沫经济”进而陷入金融危机的?本文将着重分析日本当前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进入七十年代后,日本中小企业处在需求多样化、竞争激烈化的经济环境中,中小企业为了谋求新的发展,需要准确地掌握环境的变化,积极地展开企业的经营战略,大力进行设备投资。因为设备投资是技术、信息等软件经营资源的“体化物”,所以设备  相似文献   

11.
从“经济中性”角度观察,日本企业“经济人性与道德人性高度亲和”是不争事实。客观面对这一事实可促进中国企业健康发展。日本“广泛引入,辩证吸收”的内隐文化从宏观上铸就了日本企业兼顾“经济人性与道德人性”背景。微观上看,企业财团内部体现出具有日本特色的“家族式”伦理关系。在运营理念上,严格遵守“在道德人性框架内最大限度地发挥经济人性”准则。在企业运行方式上,加注较强烈的道德色彩。这些经验为我国企业发展提供了诸多可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日本政府大力推行信息处理教育,大批培养能研制、开发并善于创造的信息处理专门人才,为日本产业实现“信息起飞”提供了先决条件。一、信息处理技术人才的需求增加战后,日本完成了“赶超型近代化”,实现了经济“起飞”,并跨入经济大国的行列,从七十年代起转入知识集约型产业结构和信息化社会。八十年代,被认为是“探索新的国民目标、确立日本长期前进方向的时期”这个新的目标就是:做出经济大国的贡献,克服资源小国的限制,  相似文献   

13.
年功序列工资制度被认为是日本式企业经营管理的一大特征。这一制度在日本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大作用。但是,随着日本经济、社会诸因素的变化,七十年代中期以后,年功序列制日益暴露其弊端,出现被逐步削弱的趋势。最近几年,这一趋势有增无已。据日本广播协会1982年10月对东京和大阪地区企业的调查,将近60%的职工对按年功序列制晋升和加薪的办法不满。在1984年10月下旬日本劳务行政研究所发表的关于1984年度企业增加工资状况的调查报告中说,根据该研究所对全国381家资本在5亿日元以上,职工人数在500名以上的企业的抽样  相似文献   

14.
<正> 战后以来,具有日本特色的终身雇佣制度对于日本的经济高速发展和长期以来保持较高的就业率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由此带来的对日本经济的发展的影响,这一制度发生了动摇。 一、就业状况 1.日本长期以来形成的“终身雇佣”的惯例,即中小企业主要从应届毕业生中招收员工,一经企业  相似文献   

15.
战后,日本企业成功地实现了经营管理人员的专家化。它从四十年代后半期新、老经营者的更替开始,到七十年代初就在全国范围内实现了这个队伍的专家化。完成这个历史性的巨大转变,在日本只用了20多年的时间,而且这个专家集团所达到的水平,也是资本主义世界第一流的。日本企业的这一成功,关键在于它选择了一条达到这一目标的“捷径”。我们认为,这条独特的“日本式”道路,主要是通过以下四个途径实现的。(一)积极发现和起用具有一技  相似文献   

16.
二次大战后,在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的规律支配下,日本利用国内外的有利条件,迅速地发展了自己的经济,取得了长达十五年之久的高速增长,一跃而为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但是,从七十年代开始,随着某些有利条件的消失和减弱,以及在垄断资本控制的空前加强下,所产生的某些严重后果的暴露,日本经济开始由高速增长转为缓慢发展,加上物价迅速上涨以及失业不断增加,使日本也进入了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滞胀”的行列,这就构成了现阶段日本经济的基本特征。进入八十年代以来,由于内外矛盾的进一步激化,日本面临的困难日益增多。这就是本文对日本当前经济形势的一个总的看法。以下拟就日本经济的“滞胀”情况及其发展趋势,作一概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对日本企业融资方式及其治理结构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企业采用的是银行主导型融资方式,产由此产生主银行内部控制型的企业治理结构模式,这种曾经促使日本经济快速腾飞的融资模式和治理结构是目前日本难以摆脱困境的根本原因,目产我国国有企业融资应采用“间接融资为主,直接融资为辅”的方式,其治理结构为证券市场,银行制度,融资结构“三位一体”的方式。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日本政府积极倡导和推动亚太地区“经济合作,这是日本对外经济战略中的重要一环。日本是亚太地区最大的经济发达国家,它在这一合作中的地位与作用很值得重视。七十年代以来,亚太地区经济的发展引起世人瞩目,与大西洋地区经济的不景气恰成鲜明的对照。亚太地区的区域经济合作也日趋活跃,逐步走向具体化阶段。  相似文献   

19.
日本大企业金融在“泡沫经济”形成与崩溃过程中表现异常。造成这种异常表现的原因是日本金融体系固有的特性与惯例一大企业的低成本融资结构、双重利率结构、四大证券公司的市场垄断、稳定股东的保险机能等,日本大企业的这种资金循环对日本经济走势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20.
从某种意义上讲,亚洲“四小”经济是世界经济的“晴雨表”。资本主义经济的危机、萧条、复苏和高涨,无不反映在亚洲“四小”经济上。六十年代的“黄金时代”、七十年代初和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的两次经济衰退,都反映了资本主义经济的景气变化。1985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