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华商》2012,(3):17-17
2012年是中国经济的义一个转折点。在困难与危机的关头,企业家有意无意地都在反省。68岁的任正非面临着企业传承难题。他以独特的方式,系统梳理整合了他的心路历程,写出了《一江春水向东流》。许多企业家看到后,都喜欢跟我交流他们的读后感。泰康人寿董事长陈东升就跟我说,“任正非可是中国的乔布斯,值得好好挖掘与诠释”。我深以为然。  相似文献   

2.
别样任正非     
美国《时代》周刊2006年一期评选出2005年度影响世界的100位名人,华为科技公司总裁任正非是"商界巨子"中惟一入选的中国人。但任正非不像那些浮在水面上的企业家,其个性非常低调,但却有着很强的社会感染力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3.
任正非     
在中国商业界,任正非作为某种符号的意义已经超越了这位企业家本身。这位总是回避公众视线而又最受关注的商业精英,私下里却以“政治家”自我期许。这多少与他这一代人的政治命运相关。1978年,在十年文革中度过了青年时期的任正非终于迎来了一个重要机会:作为“毛选学习标兵”的他,以非党员的身份参加了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全国科学大会。  相似文献   

4.
张建华 《商界》2009,(11):150-150
2001年,联想分拆,老帅柳传志带少帅杨元庆共同拜访的第一位企业家.是华为掌门人任正非。他们对华为以创新为龙头的市场探索表示艳羡。少帅杨元庆表示联想要做高科技的联想,请教任正非:“如何能做成华为一样的公司?”任正非以一位长者的口吻对他说:“开发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你要做好投入几十个亿、几年不冒泡的准备。”并玩笑地说:“你们就卖华为的产品吧!”  相似文献   

5.
“阴阳配”是中国企业家群体的一个典型特点,如华为的任正非和孙亚芳、海尔的张瑞敏和杨绵绵、海信的周厚健和于淑珉、格力的朱江洪和董明珠、娃哈哈的宗庆后和杜建英等等,正所谓:一个成功的男性企业家背后往往有一个优秀的女性事业伙伴。  相似文献   

6.
雨谷 《市场周刊》2004,(34):43-43
成功企业最大的威胁是什么?君不见“创业难,守业更难”,“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大家都觉得海尔成功,但张瑞敏却“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华为在最成功的时候,其总裁任正非却做了两篇很有名的文章,即《华为的红旗能打多久》和《华为的冬天》。为什么?这正是成功的企业家必须经常考虑的问题,同时也说明企业家的深谋远虑,远见卓识。  相似文献   

7.
“我可以改变李经纬的命运!” 说这话的是一个叫郑培敏的年轻人。此人30出头,头戴一顶“上海荣正投资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的帽子,因为连续四年主持公布《中国企业家价值报告》及国内最成功的MBO案例多半出自他的手里,他在业界还有“中国经营者持股研究策划第一人”的称誉。2003年5月底,《商界名家》采访了郑培敏。  相似文献   

8.
佚名 《中国品牌》2013,(9):20-22
据《正和岛》报道:任正非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有见过的人说:穿得很普通,不大起眼,就像一位老农民但却往往更能吊起大家的胃口。  相似文献   

9.
《华商》2012,(2):17-17
中华文化的根在家庭伦理。孟子根据中国人的生命体验,提出了一个爱的次第:“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亲亲”,指的是爱自己和家人,这是爱的基础层次。以至于任正非在后来对员工的评判标准中,将孝顺放在首位。他的那篇《我的父亲母亲》,也一直为中国商界所传颂,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企业人。如果一个人不爱自己和家人,他要去做对人类有益的事,就很值得怀疑。  相似文献   

10.
《成功营销》2008,(10):94-94
几年前看到《中国企业家》杂志的一个主题报道,标题是“买下沃尔玛”。几年过去了,沃尔玛非但没有被人买走反而在市场竞争中变得越来越强大。  相似文献   

11.
吴晓波 《商界》2007,(6):140-147
“对于一个企业的健康发展,没有什么比明星CEO的增多更具破坏性。实质上,我们现在普遍认为能够使企业脱胎换骨的那些领导素质都是不正确的。”这是《追求卓越》的作者吉姆·科林斯对明星企业家的批判。三九集团的赵新先无疑就是这样一个“成也一人,败也一人”的明星企业家。吴晓波在即将出版的新书《大败局2》中,将用企业史的笔法,再度剖析中国知名企业的失败案例。这是《大败局》一书之后,时隔数年,对中国企业发展的再次全面检讨,以示警惕!  相似文献   

12.
参读     
《商界》2008,(12):147-147
它说:在《大商人:影响中国的近代实业家们》中,傅国涌以张謇、荣氏兄弟、范旭东、穆藕初、刘鸿生和卢作孚等近代实业家为例.提出他们与资本家、富人和有钱人不同,是真正意义上的企业家、大商人。在他们身上,能感受到一种被傅国涌称之为“企业家精神”的人格特质。  相似文献   

13.
曹康林 《商界名家》2006,(11):38-43
一位中国学者在研究美国一家企业的“双赢战略”和“共生理论”时,那位美国老板说.我们的“双赢战略”和“共生理论”的全部原理,都来自你们中国的《论语》,其核心思想是“和为贵”;还有一位中国企业家到日本企业去学习”营销战术”时,那位日本企业的董事长拿出一本《孙子兵法》说,我们的”营销战术”全在你们中国的这本书里。由此,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企业”.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课题。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郑学益应该算是最早研究这个课题的开拓者之一。  相似文献   

14.
杨芳  赵镜亮 《华商》2013,(5):18-18
“品牌如人,一个人也要做品牌!品牌如家,一家店也耍做品牌!小品牌也要有市场野心,小品牌也要有大梦想!”这是s月17日,香港晴森资讯集团总经理、第一品牌操盘专家Cherry在长沙西雅国际大酒店为现场300多位企业家作的《品牌赢未来》2013晴森中国VIP专场讲座说的一番话。  相似文献   

15.
《商界名家》曾做过《中国企业家生态警示录》的专题报道(见《商界名家》2003年10月号),对“转型时期的企业家之死”、“中国企业家非正常死亡”、“中国民营企业家生态现状”等方面均有详细披露,业界反响强烈。而让我们痛心与不安的是,在2005年的头3天,又有赵恩龙、徐凯两位民营企业家以“自杀”这种极端方式先后结束了他们的生命,再次向我们凸现了民营企业家生态问题的严重性、长期性和复杂性。  相似文献   

16.
2006年8月,《商界名家》推出《一个“顶级”农民企业家的风雨沉浮》的报道后,在业界引起强烈反响。许多读者来信来电,对陈银儿的再次崛起给以了高度评价。有人称,这是中国农民企业家创业史上的又一“奇迹”。 奇迹的背后促使我闪不断地扣问:一个在天命之年选择重头再来的人,为什么能在短短5年间迅速崛起?一个靠借来的5万元白手起家的人,又恁什么推开了那些常人难以推开的财富大门?且看本刊记者发回的追踪报道——[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军纪与商道     
商场如战场,军人似乎是天生的商人。 美国西点军校二战以来培养了上千名董事长、5000多名总裁。中国的不少知名企业家也有过从军的经历。像柳传志、张瑞敏、王石、任正非、宁高宁……他们构成了中国企业家的一个特别群体。  相似文献   

18.
王育琨 《浙商》2011,(23):100-100
没有人能够看透任正非。跟了他十几年的高管,往往习以为常的是任正非火爆的脾性,一种偏执狂才能生存的劲头,有谁能想到他会把中庸作为他最珍视的东西呢?比如,曾经《华为人报》12年的总编辑周君藏,在他的新书《任正非这个人》中有这样的描写:  相似文献   

19.
任氏的家庭史资料显示.华为公司总裁、著名民营企业家任正非50岁以前的生活是极为贫寒的。任正非在家中排行老大,下面还有六个弟妹.一家九口人全靠在学校当教员的父母每月一点微薄薪水过活。  相似文献   

20.
任正非试图把华为从“狼性组织”变为“狼狈组织”。他通过《华为基本法》,以一个人的思想聚集一群人迈向一个目标。他以全员持股制度保证了华为15年的繁荣。当他意识到很多企业垮在管理难关,他抛弃“中药偏方”改吃“进口药”。至今,华为的成长仍系于他一人的胆识与能量,这位老英雄还能主宰新华为吗?他正在经历自我革命的苦难历程,同时他感到危机正向华为走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