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认为需要是现实的人的需要,现实的人的需要在实践活动中不断生成和发展,现实的人的需要是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价值目标。需要理论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当前美好生活的构建具有重要的理论和指导意义。为实现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提升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要以马克思需要理论作为价值导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指导经济社会建设,大力弘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以价值观的培育提升精神内核,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
人的需要在人类社会中具有永恒意义。马克思对人的需要的深刻剖析,构成了新时代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理论基础。马克思人的需要理论意蕴深远,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与这一理论有着高度耦合性,在新时代条件下彰显了人的需要的基本特征。因此,面对新时代新征程,必须充分重视马克思人的需要理论,从领导力量、保障制度、思维方式、精神世界等多个维度出发,坚持守正创新,强化使命担当,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进一步健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保障制度,树立起正确的政府思维和市场思维,持续丰富新时代人民群众的精神世界,不断引导和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是一个全局性的根本转变。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是共同富裕的主要目标,需要在共同富裕中满足人民对高品质生活的新期待,在共同富裕中丰富人民精神生活富有的内涵,以整体人口高质量发展提高人民群众生活品质,构建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的人权话语体系。在共同富裕中推进人与社会的全面进步,构建中国人的全面发展视野下的人类文明新形态,需要深刻领悟马克思主义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思想内涵,在共同富裕中摒弃“单面人”、走向“全面人”。人民的幸福生活是新时代面临的最大人权实践。  相似文献   

4.
卢秀丽 《魅力中国》2013,(29):48-48
学习型组织是一个不同凡响的人性化的组织模式,它有着崇高而正确的信心价值、信念与使命,具有很强的生命力与实现梦想的共同力量,不断创新,持续蜕变。它首先是一个学习团体,其次是一种更适合人性的组织模式,最后它有共同的价值观和共同愿景,并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学习型组织理论在班级管理建设中的意义和发挥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班级是学生生命存活与发展的重要场所。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应以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为根本,以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班级积极向上的浓厚的学习氛围为原则,使班级在发展过程中具有持续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最终形成以满足每个学生的学习需要,由学习个体组织形成具有强烈学习意识和学习能力的学习型班集体。通过各种形式的班级活动,促进学习型班集体建设,效果是非常显著的。  相似文献   

5.
《中国招标》2017,(41):9-9
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习近平说,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习近平指出,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相似文献   

6.
赵磊  贾冰 《辽宁经济》2023,(1):78-81
共同富裕不仅是马克思关于未来社会设想的最终目标,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表现。马克思主义关于共同富裕的思想具有鲜明的发展性,主要表现为理论逻辑和实践路径的与时俱进。立足新发展阶段,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都面临新的挑战,本文以马克思主义关于共同富裕的理论研究为出发点,探索共同富裕的实践路径,切实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消费是经济活动的核心目标,但是,当消费背离了满足人的需要的目的,沦为经济增长的手段或工具时,扩大消费需求便与人的全面发展产生了矛盾,解决这一矛盾需要确立合理的消费模式。  相似文献   

8.
郝帅 《理论观察》2022,(9):90-93
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是满足新时代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要求。本文阐述了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四点重要意义,分别是文旅融合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新趋势,是地区经济发展的新动能,能够促进文化更好的传承,促进文化更好的传播。总体概述了黑龙江省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现状。经过分析提出了黑龙江省文旅融合目前存在的五个问题,分别是高质量的文旅产品供给不足、体制机制不够完善、支撑体系不够发达、文旅产品发展不均衡、人才缺口巨大。针对问题提出了创新的、可操作性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9.
人的生命本质的存在与展开表现为人类不断发展和进步的历程 ;在现实性上就是历史传统生成、扬弃的过程。人区别于其他一切物的根本在于人是具有“自然”、“超自然”两重生命的存在。人的超自然生命使人具有“自由自觉”的类意识 ,从而具有自我更新、自我丰富、自我发展的本性 ,这种不断的更新、丰富、发展的积淀形成历史传统。人们总在过去事物中改变过去事物 ,在现在生活中投摄来未来理想。所以 ,人的发展就是人的历史传统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正>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铸魂工程。推进乡村文化振兴,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宁波在建设乡村文化,推动其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过程中进行了有益探索,积累了一些成功经验和做法,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宁波乡村文化振兴的特色做法坚持文化惠民,满足人民群众需求。一是推进文化"下乡"。通过政府购买、市场运作和群众点单,全市年均举办各类文化活动2万多场,送电影下乡3万多场、送戏下乡6000多场。二是完善设施网络。截至2018年底,  相似文献   

11.
邓征洪 《魅力中国》2010,(36):131-131,133
人自发出第一声啼哭起,就会表达自己的需要,并通过行动去满足自己的需要。为了满足需要,人一生奔波劳碌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需要是人的行为的基本动力,是人的积极性的源泉,也是人性的重要方面。因而,需要是心理学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探讨心理学的需要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相似文献   

12.
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有一个绕不开且必须面对的现实话题,就是生活垃圾污染处理问题。要想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我国必须对生活垃圾进行资源化处理。生活垃圾资源化是针对生活垃圾污染问题提出的可行方案,旨在解决生活垃圾的"去路"问题,调和人与自然生态、资源之间的矛盾关系。生活垃圾资源化是化解制约人民美好生活追求实现的重要途径,对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正>张占斌发现,在"十四五"规划中,出现了几处"高品质生活"的相关表述。"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最终目的就是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相似文献   

14.
文化和科技已成为新时代我国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的两翼和重要引擎,十九大提出"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就供给侧而言,文化科技融合要成为我国文化产业提质升级的内生力量,创造出更多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文化科技产品;就需求侧而言,文化科技融合将成为人们对美感追求与沉浸体验需要、期待美好生活新需求的有力支撑。文章分析了文化科技融合现状,并从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消费环节,提出通过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打造美好生活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5.
物质生产的目的是为满足人的生活需要,这是对马克思关于人生活的本源性决定人物质生产的目的性思想的重新解读.马克思的这一重要思想,是后发现代化中国实现由"生产型社会"向"生活型社会"转型的理论基础,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依据,更是我国实现由增长性发展模式向和谐性发展模式转变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6.
毛中根  王鹏帆 《改革》2023,(8):54-65
促进消费发展,发挥消费的基础性作用,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就需求结构视角而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历了从低水平消费主导到投资和出口双主导,再到消费主导的演进历程。与之相对应,政府分别实施了倡导适度消费、全面促进消费和推动消费高质量发展的消费政策。在以人民为中心和改善民生的价值观引导下,消费政策演进的理论逻辑是满足居民美好生活需要、处理好消费与生产的比例关系以及发挥消费能动作用的互促共进。新时代消费政策必须关注消费发展不均衡、需求结构失衡、供需结构错配等挑战。推动消费持续发展,应强化以富裕共享为指导的均衡发展策略、实施以满足美好生活需要为目标的需求促进政策和推进以供需匹配为导向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相似文献   

17.
在阐释我国大学生生命教育内涵及特点的基础上,根据我国大学生生命教育实施发展历史,剖析当前我国大学生生命教育存在的问题,发现生命教育是在多种因素、多方力量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合力教育,需要营造生命教育生态圈,全方位守护生命。  相似文献   

18.
从动物和人的“本能”与“需要”这两个概念入手,探索人自身生存意义的理性依据。人类活动的终极目的就是为了在基本生存的基础上,发展、拓展生命的内涵,以确定人作为人的真实存在,在更深的层次上对生命进行再体验。饮食本身的目的性追求是为生存而吃;而以饮食为外在目的,以生命的存在意义为本在目的,并不着意显现饮食本身的功能性作用,这样的生命存在方式就可以称之为“存在”(being或existenz)。在西方文学史上,文学作品对饮食的描写往往是后者的体现。饮食行为在中西方文化对比中也有很大的差异,从中可以显示出处于两种不同文化环境里面的人的不同生存价值趋向。  相似文献   

19.
随着经济水平的进步与科技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已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绿色发展理念的提出,绿色美好生活方式的倡导,已然成为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的题中之义。在人与自然这个生命共同体的大环境中,以绿色发展理念为指导,建设良好的生态文明,开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势在必行,亦是积极践行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时代之路。  相似文献   

20.
消费需要既是人类经济和社会关系的反映,也是社会生产结构调节的重要依据.本文界定了需要、消费需要与消费需求内涵,分析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难以向消费需求转换的原因;进一步梳理了消费需要与生产的一般关系,分析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满足和满足程度上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解构不同社会形态的消费需要,揭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