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赵祥 《南方经济》2016,35(10):109-120
作者利用动态空间偏离/份额模型对珠三角城市群的实证研究发现:在2001-2013年间,珠三角城市群城市间经济互动显著增强,但其空间格局没有发生显著变化。珠三角城市群大部分城市都形成了正向的产业结构效应,除了广州和深圳以外,各市在第二产业发展上具有较大的优势,弥补了第一、第三产业的劣势。珠三角城市群内多数城市未形成空间竞争力净效应和空间区位效应,尚不能充分利用其他城市发展带来的积极影响,城市群专业化分工与协作水平有待提高,经济发展的空间结构调整有待深化。基于上述发现的政策建议是推进珠三角城市群内部的专业化分工和产业空间结构调整,构建错位发展、高效互动的产业协同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3.
张永庆  牛秀 《科技和产业》2021,21(7):98-103
运用2009—2018年27个城市面板数据,以3种空间权重矩阵计算Moran's指数检验总部经济发展的空间自相关,构建空间误差模型对总部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行探究.研究发现长三角地区总部经济发展水平呈现出1个中心、3个次中心的空间分布特征.进一步研究表明,开放程度、政府能力、人力资源及商务基础对总部经济发展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而科技研发和自然环境对总部经济发展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4.
采用2013-2021 年我国30 个省市的面板数据,运用非期望产出的Super-SBM 模型测算区域绿色经济效率,分别在经济地理嵌套矩阵和经济距离空间权重矩阵下,运用空间杜宾模型来检验文化产业集聚及空间溢出效应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文化产业集聚能够明显提升本区域绿色经济效率,对邻近地区存在正空间溢出但效果并不显著;在文化产业不同集聚模式下,专业化集聚对本地和邻地绿色经济效率均具有积极影响,而多样化集聚对本地和邻地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均显著为负;异质性检验表明,文化产业集聚对绿色经济效率的综合效应在我国中西部地区和文化制造业、文化批发和零售业的表现更明显。基于研究结论,提出加强产业集群的建设、促进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深度融合、完善文化产业集群的制度环境和竞争机制以及加强区域间的产业联动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牛静 《特区经济》2010,(11):72-73
城市群发展战略是地区经济高度发展的必然趋势。山东半岛城市群作为我国城镇化和经济发展最快的城市群之一,但与珠三角、长三角城市群经济发展相比,在整体竞争实力和发展空间上还存在差距,综合比较分析这些差距,对于提高山东半岛城市群的综合经济实力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6.
通过城市群进行空间整合来提升城市群的竞争力,是江西省实现在中部崛起的有效途径。本文基于城市空间联系视角,通过引入城市相互作用度模型来确定江西省城市群空间研究范围,而使用城市强度流模型来分析其城市联系的方向和强度。在此分析的基础上,从时间开发次序、空间建设重点和基础设施建设三个方面提出了江西省城市群空间整合对策。  相似文献   

7.
马志越 《科学决策》2023,(3):99-114
高质量发展需要提高中心城市综合承载及资源优化配置能力,中心城市综合承载力提升对区域经济增长将产生重大影响。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型无法考量其空间相关性,因此需要深入探析中心城市综合承载力对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效应。文章构建双向固定效应空间杜宾模型检验中心城市综合承载力对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表明:中心城市综合承载力具有空间外溢性与空间关联性,不论是中心城市综合承载力对经济增长,还是资本与劳动产出对经济增长均有空间溢出效应。同时,中心城市综合承载力作为资本与劳动集聚的空间载体,其通过资本与劳动的聚集作用与空间溢出效应对经济增长产生重要影响。此外,分空间区域检验中心城市的空间溢出效应。京津冀地区对其经济增长有较强的虹吸效应,长三角与珠三角地区对其经济增长有较强的辐射及空间扩散效应。  相似文献   

8.
为应对新冠疫情对本国经济与金融市场的冲击,中国主要从总量、价格和结构上采取灵活适度政策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美国则实施了大规模直达实体经济的非常规货币政策,两国货币政策在对本国经济发生作用的同时,也对他国产生溢出效应.本文运用中美2007年1月-2021年3月期间的宏观经济变量,构建TVP—SV—FAVAR模型,分析两国货...  相似文献   

9.
10.
基于成渝城市群2008年到2018年共11年数据,从三个角度切入,分析研究近年来成渝双城经济圈的结构分布、区域差异和发展趋势,得出如下结论:从经济的整体发展来看,成渝双城经济圈呈现“中心竞争,散点乏力”。从产业结构来看,成渝经济圈整体以第二产业为主。从消费和投资来看,经济圈整体消费水平和科技投资并不高。  相似文献   

11.
文章基于跨省面板数据构建动态空间面板杜宾模型,采用空间偏微分法深入估计了电话与互联网两类通讯基础设施对经济增长的直接效应与空间溢出效应,同时进行了区域异质性分析。实证发现:电话普及率与互联网普及率对经济增长均有不显著的正向直接效应,前者有不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后者则有显著的负向空间溢出效应,而二者的交互项在长期与短期均表现出显著的正向直接效应与空间溢出效应,且长期表现均优于短期,两个时期发挥的总效应均主要来自空间溢出效应。此外,东部地区二者的交互项有显著的负向空间溢出效应,而中西部地区二者的交互项则有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为此,今后应建立电话与互联网两类通讯基础设施的动态耦合协同机制,提高区域联动性与整合度,充分发挥其对地区经济增长的促进效应。  相似文献   

12.
运用空间计量分析技术,本文考察了19882012年中国大陆28个省级就业结构转变和区域工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我国区域工业就业结构存在显著的正向相关性,相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和资本产出比的提高会降低产业的就业份额。人均收入的提高对产业就业份额的影响可正可负。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变动未必同步。提高制造业的就业份额关键在于空间效应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GDP溢出效应视角,基于金融、贸易、投资和国际石油价格4个传导机制和以动态双边贸易总额权重为链接矩阵,构建了一个包含51个国家的GVAR模型实证分析了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经济的相互影响。结果表明,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间的贸易伙伴关系越来越重要,经济互补性较强,两者间的6个宏观经济变量存在共同波动态势和长期均衡关系;中国经济增长存在显著的正向溢出效应及其异质性特征,增长幅度平均可达0.21%;"一带一路"国家双边出口和进口贸易1个正向标准差的冲击可促进中国经济增长1.57%和1.77%,相反,中国经济增长1.2%则可提高该地区双边进出口贸易平均幅度可达0.63%和1.02%;贸易和投资传导机制占主导地位,但后者作用越来越显著,并且对发达国家不存在"挤出效应"。  相似文献   

14.
15.
FDI的溢出效应对天津经济影响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协整分析和构建误差修正模型的方法,对天津市1983年到2003年的FDI和GDP数据进行了单位根检验与协整分析,并依据ECM模型解释了外商直接投资(FDI)的技术外溢效应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尧慧君  何雅琨 《魅力中国》2009,(21):127-129
本文分别对我国股市、美国股市和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之间的关系采用协整技术进行了实证研究,从而分析美国金融危机通过不同传导途径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并对实证结果进行了比较。本次次贷危机的实证结果来看,美国金融风险传导到中国的传导途径主要还是溢出效应,即通过汇率的变化导致了贸易的变化从而进行传导,而在长期内通过金融市场进行传导的季风效应并不明显,在短期内,季风效应同样存在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基于2000—2017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分别利用面板门槛模型和空间计量模型实证分析了环保税的经济增长红利效果。研究结果表明,环保税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具有双重门槛特征,在产业结构两个门槛值划分的3个区间内,环保税均可以有效促进经济增长。在越过第一个门槛值后,环保税可以更好地发挥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但在越过第二个门槛值后,促进作用趋于减弱。由于环保税与经济增长在空间范围内具有自相关特征,进一步构建空间计量分析模型,发现环保税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空间溢出效应,本地环保税政策的实施不仅可以促进当地经济增长,还将通过空间溢出影响周边地区的经济增长。同时,投资需求、消费需求、对外贸易以及技术创新等因素对我国经济增长均存在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19.
周俊 《天津经济》2015,(11):26-29
利用长三角城市群2008年到2009年的面板数据分析城市劳动生产率与经济密度的关系,结果得出该区域存在集聚经济效应,产出密度与经济密度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显著为正,但劳动生产率的增长过分依赖资本投入,同时第三产业与外商投资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20.
基于超效率SBM模型对2006—2016年京津冀2+11市的绿色经济效率进行测度。结果表明:2006-2016年京津冀地区的绿色经济发展和效率呈现总体上升的态势,北京、沧州、唐山、天津的绿色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秦皇岛、张家口、邢台等城市发展水平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