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人类要取得生存与发展,必然要依附一定的土地和空间。在空间利用的发展过程中,社会经济条件进一步成熟,空间因其具备物权法上之"物"的特点,产生了一种新型权利——空间权。目前学界研究一般集中在空间地上权,对于空间役权则研究甚少。空间役权是指以他人或他人土地上的一定空间供自己或自己土地便宜之用的权利,具有立体性、相对永恒性、基础性与事先适用性。为空间权理论体系之自洽及解决诸多复杂空间利用关系的现实需要,空间役权有作为一项独立权利设立之必要。  相似文献   

2.
西部农村土地制度变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土地制度变革与农村经济发展 土地制度是一个国家或社会人地关系及其中人与人关系的一种法定的结合形式。它是指社会经济一定发展阶段中,因利用土地而产生的土地产权关系,即地权制度,是国家社会制定的人们共同遵守的一种土地占有权和利用权的社会法制和规范。土地制度是一国社会经济关系和经济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础,它对社会经济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或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3.
试论企业家人力资本产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翟刚  吴凡 《经济论坛》2004,(1):37-38
企业家人力资本在生产要素中同时也在诸多种类的人力资本中最具有能动性。这种能动性集中表现在对未来市场不确定性的经营决策能力,是企业家的一种主动性资本,也是企业家天然的个人私产,它具有产权的一般属性,同时也具有其产权的特殊性。企业家人力资本的产权是包括人力资本的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处分权等权利在内的一系列权利束。一、企业家人力资本产权的构成企业家人力资本的占有权,实际指的就是人力资本在其载体上的独有权,它具有排他性,是企业家人力资本高度专用性和弱替代性的重要原因。从人力资本占有权的内在动力和要求来看,它…  相似文献   

4.
永佃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一种租佃形式,它盛行于明代中叶之后,延续于清代、民国时期。采用永佃形式租佃地主土地的佃农,在不欠租的条件下,有永远耕种的权利,我们把它称之为永佃权。中国经济史学界对永佃权的由来和性质曾做过许多探讨,提出富有启迪的见解。但长期以来,论者往往把永佃权和田面权混为同一概念,或把田面权附属于永佃权,从而把“一田二主”视为“永佃制”。这在理论上和事实上,都不符合中国传统的永佃关系,我尝论其非,指出:“购买田面权的现耕佃户,……从本质上是田面主兼佃农,即既是  相似文献   

5.
刘向林 《经济师》2011,(1):92-94
煤炭资源与土地之间存在着复杂的支撑与被支撑关系。在法学范式下,将蕴藏于该支撑关系中的权利和利益称之为狭义的支撑利益。大陆法系国家主要是通过相邻关系制度对支撑利益予以间接调整,英美法系则通过支撑权制度,对支撑利益给予直接保护。在借鉴英美法系的基础上,我们还需要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在物权法领域,增设空间地上权、拓展地役权、完善土地征收制度;二是在侵权责任法领域,根据支撑的类型,设计出不同的归责原则、构成条件等具体规则。  相似文献   

6.
民办学校法人财产权的内涵及其制度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办学校的法人财产权是法律赋予民办学校对自己的法定财产享有并使用的一切法定权利,它包括占有权、使用权、有条件的处分权以及资产收益分配权。民办学校法人财产权具有绝对性、独立性、完整性和公益性的特点。民办学校的发展现状迫切需要明确民办学校法人财产权的内涵,用制度保护民办学校法人财产权对于区分民办学校财产构成之间的权属关系和建立民办学校的现代管理制度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农村社会转型,向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土地资源争夺将越来越激烈,土地利益矛盾空前释放。土地流转和大量被征用,必然诱致农村土地制度利益格局的重构。农村土地权利的变迁,总是趋向不断强化国家或政府利益,从而削弱集体和农民权益。发达地区土地流转中强大的行政推动力是以强大的财政实力作后盾,在反哺或回报农民的旗帜下进行的。政权的组织资源和财政资源大量投入,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农民的信任,释放了农民的不满情绪,使东部地区保持了极强的经济活力和稳定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8.
正(一)土地所有制。土地所有制反映了一定社会中土地占有、支配、流通和分配关系,从某种意义上看,它既是一种法律关系,也是一种经济关系。土地市场中的各类交易其实就是各种不同类型的土地权利的转移或变化过程,土地所有制度将在根本上影响土地市场的运行。我国土地所有制度的特征十分明显,即长期维持国有土地与集体土地对立的二元土地权利体系,与之相对应的是二元分割市场和二元管理制  相似文献   

9.
清代地权转移中的非经济因素王日根在清代地权转移中,非经济因素依然是起着很大作用的。这包括政权、族权、亲邻权、原业主权以及地方霸权等等。若单从刑部题本中看,所有地权转移引起的纠纷都得由地方官直至朝廷处分,就是说各级官府有最后决断土地之归属的权利。其最后...  相似文献   

10.
一、社会主义公有制必然具体化为公有产权制度生产资料产权制度与生产资料所有制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所谓生产资料产权关系就是在特定生产资料所有制前提下,围绕生产资料而建立的各种权利关系,一般概括为狭义所有权即归属权关系、占有权关系、支配权关系和使用权关系。后三种关系统称为经营权关系。对这些权利关系的制度化就构成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具体形式——生产资料产权制度。后三者统称为经营权制度。产权关系制度化就是使产权关系明确,相对稳定,使人们形成相应的观念,承认  相似文献   

11.
内蒙古自治区电力工业现状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内蒙古电力工业在中国电力能源供给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内蒙古电力工业的和谐、清洁、高效发展,不仅保障了首都北京的电力能源供应安全,而且极大地促进了内蒙古当地国民经济、社会的发展。在对内蒙古电力工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其存在问题和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分析和探讨,期望能够对内蒙古电力能源发展战略研究提供有益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2.
蒙古国科技发展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蒙古国科技发展概况、科研机构与科技人员状况、科技经费投入与支出,以及蒙古国主要科技领域发展及其特色作了介绍,最后还分析了目前蒙古国科技部门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3.
内蒙古草原过度放牧的解决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内蒙古草地资源丰富,但面临着逐年退化、面积日益缩小的危机,其中草原过度放牧是重要原因之一。本文基于内蒙古草原面积过百万(公顷)的31个旗县的数据测算了全区草原过牧的程度,结果表明,内蒙古草原过牧率高居70%左右,而且过牧程度由轻度转向中度。最后本文对内蒙古草原过牧的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中蒙两国是友好邻邦,自建交以来,两者双边贸易得到持续稳定的发展。近年来,随着旅游业在两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渐突出,同时,两国在区位、交通、资源禀赋、外交政策、发展需求等多方面的优势,使得两国在旅游业的发展上存在各自独特的差异,同时又极具互补性。所以加强两国在旅游业上的合作和发展,这对中蒙两国的友好合作,对亚洲乃至世界安全和发展来说都是举足轻重的。  相似文献   

15.
中国长城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文化遗产,其建造时间之长、分布地域之广、影响力之大,是其他文物不可比拟的。在全国15个有长城分布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内蒙古的长城具有长度最长、时代最多两大特点。目前存留的遗址对研究当时的社会文化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保护。  相似文献   

16.
当前内蒙古农村牧区社会保障制度工作正处于积极探索、初步建立阶段。各盟市、旗县均根据本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建立试行了部分社会保障政策。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及社会保障工作的开展与社会的经济发展水平、人口因素等息息相关。内蒙古农村牧区现有人口布局呈现动态化和不均衡性等特点,这主要是由于人口的流动、迁移等所导致的。人口的流动性增强,区域间分布不均衡等对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开展等提出了新的难点。  相似文献   

17.
论经济权力与政治权力的互动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从经济政治学的视角来考察经济权力与政治权力的互动关系。以两者互动的基础为切入点,归纳了政策、暴力、操纵、制度和交易等六种互动方式。认为在转型国家最突出的互动关系问题是权力寻租现象,解决互动关系中的问题应在法制互动、阳光互动和有限互动等三方面努力。  相似文献   

18.
草原牧者:边缘地带上的天主教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鸿雁 《开放时代》2009,(2):110-119
本研究通过对内蒙古西部鄂托克前旗的考察,试就这一地区天主教文化所处的“边缘”地位加以讨论。历史上,这里是有名的天主教传教区,但在今天,它已经从堪称中心的地位完全沦落到了边缘地位。由于该地区地处偏远,因此,官方认可的教会和民间教会在这里都有自身的发展空间。它们之间事实上也没有隔绝交流,这在神职人员身份的认同问题上得以体现。此外,由于这种共存现象和当地的多民族聚居状况,致使当地的天主教文化显示了与其它地区不同的特色。  相似文献   

19.
语言研究中的话语不仅是传达意义的符号系统,它还与社会实践存在密切的联系,话语的背后是社会结构中的权力。文章从多学科的角度研究不同学术视野下话语与权力这一重要命题的代表性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20.
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发展是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文化产业、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联动发展具有天然的耦舍性和共同的现实需求基础.本研究在系统分析文化与旅游联动发展的影响因素、原则的基础上,以近年来内蒙古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耦合情况为核心,就其驱动力和影响因素进行阐述,并立足于新时代我国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对内蒙古文化和旅游产业耦合协调实现路径进行了针对性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