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经济师》2020,(2)
在互联网金融背景下,"校园贷"迅速发展。而大学生由于自身消费需求旺盛、法律意识薄弱、偿还能力不足等原因,更容易遭受网络借贷平台的不法侵害,需要通过完善的法律机制予以保护。文章分别从三个角度发掘"校园贷"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为在"校园贷"中保护大学生权益提供法律建议,更好地保护大学生权益。  相似文献   

2.
《经济师》2019,(8)
近几年校园贷的发展有明显的增长趋势,同时也带来一系列问题。通过对江苏高校158个样本的调查发现,有55.13%的大学生使用过包括电商平台的借贷产品在内的校园贷。二元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年级、生活费充裕程度、分期消费习惯、还款能力认知对大学生是否参与过校园贷具有显著影响。应通过建立高校教育引导机制、强化高校监管责任和长期有效的规范审核机制、建立家校之间的沟通联动机制实现有效的风险控制。  相似文献   

3.
自2013年以来,随着互联网金融的蓬勃兴起,大学生借贷和分期消费市场也被互联网金融公司开发出来,与此同时,"校园贷"引发的负面消息层出不穷,互联网校园金融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通过梳理相关研究发现,目前关于"校园贷"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对互联网金融平台的风险控制、法律法规。文章通过文案调查和实地调查,从温州地区大学生"校园贷"的现状出发,透析可能引发的社会危害,最后从家庭教育、学校引导和社会监管三个角度探求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4.
《经济师》2019,(3)
大学生与网络贷看似是两个不相干的名词,但是,通过了解我们可以知道: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对消费品的需求大、购买力强,且社会经验相对缺少。而网络贷我们可以先简单地理解为通过网络进行的贷款。那么,校园贷是什么呢?一般来讲,校园贷就是指某人或某机构以大学生为目标,并依托民间借贷的法律关系,以寻求短周期、低风险、高回报为目的而采用的一种网上借贷模式。前面我们提到,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群体,他们没有独立和稳定的经济来源,且诚信观念并不牢固,当对某种商品产生兴趣时,容易发生非理性消费,从而出现借贷及欠债的行为。而当这种不当行为发生且不能如期还款时,一些非法放贷者就可能会在黑恶势力的帮助下采用非法手段,侵犯大学生的人身、财产安全,为其各方面带来极坏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由互联网金融掀起的以校园贷为代表的小额贷款迅速席卷各大高校,抓住大学生消费意愿强、消费能力低的特点,诱导大学生超前消费,由此产生不良社会影响.如某大学生因欠下巨额债务无力偿还跳楼自杀、裸贷等现象频上社会榜热搜,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6.
《经济师》2020,(1)
在互联网和经济迅速发展下的"校园贷",引发了一系列借贷市场乱象,严重侵害着大学生的权益。但是由于大学生法律意识薄弱和司法制度不完善等原因,大学生难以运用合理的手段进行维权。文章通过在互联网金融视域下对大学生维权问题的研究,为大学生探索更有效的维权方式,提出更好的保护大学生权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校园贷问题日益突出,对学生的校园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干扰,是高校大学生管理面临的一个新问题,并且通过媒体报道出来的各类校园贷实际案例,我们认识到了校园贷已经成为一个社会问题,危害深远.因此,本文以高校大学生校园贷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校园贷危害的表现以及危害原因的深入分析,从学校和政府的角度就校园贷的应对策略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8.
"私贷公用"源于老的财政管理体制和新的信贷管理机制,不仅容易产生经济纠纷,而且,给金融部门的信贷管理带来诸多弊端,应引起金融部门的高度关注。"私贷公用"形成了大量的不良贷款,给农村信用社贷款清收带来很大困难,严重制约了农村信用社的正常经营。  相似文献   

9.
10.
范嘉义 《大陆桥视野》2021,(7):48-49,52
本文对大学生群体的校园贷使用情况进行系统的调查,结合对校园贷的问题分析,提出了校园贷平台应当完善风控体系、加强行业自律的建议,对大学生群体提出了加强学生教育管理以及提升大学生在校园贷中的自我保护能力,对政府层面提出了加大大学生校园贷权益的保护力度、健全相应法律法规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高校学术不端行为治理因素对科研人员个体的影响效用及作用机理,基于计算实验方法,构建由高校系统、智能主体、智能主体基元3个层次相互嵌入构成的高校学术不端行为治理嵌套逻辑理论模型,并选取实验观察的影响因素,对高校学术不端行为治理嵌套逻辑理论模型进行计算实验建模及实验,揭示出3个层次的影响因素通过不同路径产生治理效果:在智能主体心理层面,个体主动抵制、“不想”产生学术不端行为进而降低发生率,其治理效果最为显著;在高校系统层面,提高高校机构学术不端行为查处能力进而提升查处效率,使个体“不敢”产生学术不端行为,其治理效果次之;在智能主体层面,强化制度警示效果的持续性,使学术不端行为“不能”在个体间传染与蔓延。  相似文献   

12.
高校虽是我国三大科研主体之一,但其科研活动却广受诟病。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深入分析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的主客观原因,发现高校科研系统存在着“投入产出最大化”悖论。基于“外部性”与“零和博弈”等经典理论,提出了“投入产出最小化”概念。根据“投入产出最小化”现象的本质和成因,从强化激励、加强监管、改善环境3个方面提出了系统性对策与建议。“投入产出最小化”现象的提出,为分析当前高校科研活动绩效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对相关问题的进一步探讨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钟海燕 《经济与管理》2012,(11):60-63,70
通过建立资本结构和公司绩效的通径模型,研究以股东﹑董事﹑债权人﹑经营者为参与人的各种治理机制之间的关系,分析公司内部治理机制与外部债权治理机制及其相互作用对公司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一方面,负债融资的治理效应主要是负面的;另一方面,虽然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和独立董事比例等内部治理机制与外部债权治理机制发生相互作用,但并没有对管理层机会主义行为形成有效制约,导致内外部综合治理效应也是负面的。因此,要想有效发挥企业债权治理的作用,不能仅从外部债权治理入手,还应将内部治理机制与外部债权治理有效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4.
科研诚信是科研工作者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关系到一个国家科学事业的良性发展和社会有序运行。近年来,由于学术不端、科研失信事件频发,科研诚信问题成为科学界的关注焦点问题之一。从科研诚信的历史、表现、成因以及治理对策4个方面进行研究发现,科研诚信问题表现形式多样,形成原因复杂。据此,提出对科研诚信问题采取宽容原则、加强诚信教育、培育同行评议文化、探索有制约的同行评议制度以及随机抽取代表作等治理对策,以最大限度约束科研不端行为。  相似文献   

15.
高校宣传中的校园媒体整合传播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丽 《经济研究导刊》2009,(22):227-229
校园媒体是高校做好宣传工作有效载体,它以其特有的信息传播、舆论导向、服务监督和育人功能,在高等学校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如何将现有的校园媒体进行有效整合、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突出传播效果,不断推进高校宣传工作形成全方位、多角度的立体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16.
以2012-2016年中国银行资产负债表中的拆借数据和贷款数据为基础,结合最大熵和交叉熵算法构建银行拆借网络,基于行业指数变化建立银行共同贷款网络,并同时考虑拆借网络和共同贷款网络,以债务排序为指标研究银行风险传染问题。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整个银行系统的风险水平基本呈下降趋势,这与宏观审慎监管政策的实施以及各大银行风险管理水平的提高是密不可分的。对于个体银行来说,拆借或行业贷款较为集中的银行对整个系统的风险贡献更大,需要进行重点监管以防出现金融系统性风险。此外,银行贷款资金集中的行业发生危机对于金融系统的危害更加严重,因此也是监管的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17.
企业技术创新网络治理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技术创新网络是在现代技术创新环境中产生的新型创新模式。其目的是在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同时,使网络中所有成员共同获益。在对企业技术创新网络的组织结构及特征进行论述的基础上,分析了其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性地给出了企业技术创新网络的一系列组合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18.
向玉冰 《经济论坛》2022,(2):113-119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农户大量资金需求释放出来,但又面临抵押物缺乏的困境,信用贷款的关键作用亟需发挥.金融科技降低发放信用贷款的成本,提高借款人违约的惩罚成本,并通过鲶鱼效应刺激农村金融机构发放信用贷款.通过对比传统金融环境和金融科技环境下农村金融机构对农户发放信用贷款的博弈情况可知:在传统金融环境下,农户的违约成本低,违约可获得更大的收益,金融机构的最优策略是不发放贷款;在金融科技环境下,(农村金融机构发放贷款、农户履约)就是唯一的最优解.因此提出了要持续完善"金融科技+农村信用体系"等建议,以促进农户信用贷款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能力跃进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2004年教育部提出科研创新团队支持计划以来,不同层次的"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如雨后春笋般涌出现。很多高校从形式上组建了科研创新团队,却很少探究科研创新团队的能力成长机制。运用系统理论、知识管理理论,阐述了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及其能力的内涵,构造了高校科研创新团队能力跃进的一般模型,并讨论了高校科研创新团队能力跃进的动力系统。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