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以京津冀地区样带为研究区域,基于乡村工业用地转型的理论分析,通过横向比较法和GIS空间分析法探究乡村工业用地转型规律,并总结不同经济发展程度下乡村工业用地转型的空间分异。结果表明:①乡村工业用地显性转型指标值由发达的沿海地区向不发达的内陆地区降低。②乡村工业用地隐性指数以样带中京津地区和邯郸市两个经济发展程度高的地区为高值呈圈层递减的梯度性。③乡村工业用地转型协调区位于发达的北京市和天津市,隐性转型失调区集中分布在京津两市周边的廊坊市和沧州市,显性转型失调区位于样带南部较发达的邯郸市,转型滞后区分布在不发达的邢台市和衡水市。④冷热点探测表明,京津冀地区样带乡村工业用地转型指数的热点(高值区)呈条带状分布,冷点(低值区)呈抱团状分布。⑤样带各区段所处的乡村工业用地转型阶段与样带内各区段所处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吻合,验证了本文所提的理论假设。乡村工业用地转型规律为乡村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各地区应结合乡村工业用地转型不同模式探索乡村产业振兴的合适路径。 相似文献
2.
3.
4.
河西走廊农业优势特色产业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产力研究》2017,(1)
河西走廊区域内光、热资源丰富,水资源利用效率高,土地面积大,具有发展绿洲农业的得天独厚的条件。该地区农垦历史悠久,农业产业化水平高,生产的特优农产品市场前景广阔。根据生产性、经济性、发展性原则构建的区域优势特色农产品评价指标体系,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河西走廊二十余种主要农产品进行分析,分析结论显示,玉米制种、中草药、草食畜牧业等八种农牧产业具有生产规模、品牌、市场前景等显著优势,是本地区应着力培育和发展的区域优势特色产业。 相似文献
6.
伴随我国经济发展的改革,乡村的振兴与发展也成为全面关注的话题,而农业作为乡村经济的支撑,实现农业的产业化经营是促进经济发展的主要策略。要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全面推进农业产业化支持政策的转型,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以此来顺应时代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7.
可持续农业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河西走廊为尽快完成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 ,就应针对目前农业发展中面临的突出问题 ,确定切合本地实际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总体模式 ,并提出相应的具体模式 ,从而最大限度地推动河西走廊农业的长久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河西走廊作为陆地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济发展受人瞩目,近些年人们对该地区资源的不合理开发,使得河西走廊地区生态环境问题异常突出,生态形势严峻.本篇论文从加速生态建设角度出发,分析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为解决生态环境建设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关系提供一些建议和方法. 相似文献
9.
农业现代化是国家实现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基石,为了更好地推动农业现代化得到更高水平的发展,基于农业生态环境、农业生产投入、农业产出水平、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农业机械化水平5个维度选取27个评价指标构建河西走廊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评价体系,使用综合指数法对河西走廊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进行测算,并根据"因子贡献度""偏离度""约束度"来判断制约河西走廊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主要障碍因子。结果表明:2016年河西走廊农业现代化发展指数达到0.738 0,达到初步实现阶段。农业生态环境、农业机械化水平、农业产出水平、农业生产投入、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对河西走廊农业现代化发展约束度分别为17.26%、13.09%、9.81%、6.58%、3.28%;其中化肥施用强度、农膜使用水平为主要障碍因子,在今后的发展中,要注重推进农膜的回收利用,减轻农村面源污染程度,引导农民合理、科学施肥,加大有机化肥的推广力度。并继续加强对生态环境的建设与保护。 相似文献
10.
对于河西走廊,我心中一直怀有很浓的情结,从地理位置来看,它只是甘肃西部沿祁连山脉蜿蜒通往新疆的一条狭长的地域,在干旱贫瘠的西部,它以纵横的水系、富饶的物产和江南水乡样的绿洲而独秀一方,作为古丝绸之路的咽喉要道,它看惯了古往今来的商旅走卒、世事更迭,成熟得像一位泡经苍桑的历史老人。但真正让我不能忘怀的,是它那曾经拥有的金弋铁马的辉煌岁月,它就像一只高高举起的铁臂,宣告了一个民族的兴盛和强悍,两千多年前,由汉武帝主导的那场帝国雄起的浑弘史诗,正是在这块土地上奏响了最强的音符,对中华民族而言,这里是一块值得永远朝拜的神圣的土地。 相似文献